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386章 重复的历史

汉家功业 第386章 重复的历史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386章 重复的历史

第386章 重复的历史

曹操说服了王朗,而且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刘辩双眼眯起,静静看着门外,笑呵呵的道:“看来,朕对诸位卿家还是了解不够啊。”

潘隐,徐衍,卢毓等人低着头,不敢接茬。

刘协躬身更多,后背隐隐发冷。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他已经对这位皇兄有所了解。

这是一位表面看似春风和煦,实则内心阴沉,对皇权有着绝对把控欲的皇帝!

“不然交给谁?你看看,满朝文武,有哪一个适合丞相重担的?”

朝臣们离开尚书台,三三两两成群,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个不停。

荀彧坐下,不怒自威,道:“关于三法司一事,暂且跳过,尚书台要从长计议。接下来,我们讨论关于‘清丈田亩、户丁登记’以及划地给无地、少地庶民一事,诸位有何看法?”

卢毓,徐衍以及刘协抬手,大气不敢喘的悄步退了出去。

刘辩微微点头,道:“在豫州好好做,将来征讨袁绍,朕会以你为主帅,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刘辩指着那些人,与刘备道:“卿家,朕敢跟你打赌,不用到明年,就这年底的两三天就会有人辞官,而且不少。到了明年,‘新政’会貌似大幅度推进,但很快又会陷入停滞……朝廷以及地方官员们开始扯皮,相互推诿,争吵是主要的,任事是末位的,甚至是不在考虑的……”

他们,达成了什么秘密约定?

不止是他们,哪怕在场的‘颍川党’成员,心里也狐疑不定,猜测不断。

刘辩注视他,心里忽然泛起古怪的念头:这刘备,能相信吗?如果他有了割据一地的实力,会不会也表面尊汉,实际上像刘表坐看风向,等待时机?

刘备迎着刘辩的目光,仿佛看出了什么,不动声色的微微低头。

贾诩这个人总是点到即止,仿佛藏了无数心思,不像郭嘉,即便藏了什么,也藏的坦坦荡荡,令曹操心里舒服,不会有丝毫怀疑。

“有他在,应该能为朕争取一点时间吧?”刘辩轻声自语。

荀攸,荀彧紧跟着,而剩下的官员待等三人走后,瞬间爆发了激烈的议论声。

尚书台的偏房内,等荀彧,钟繇,荀攸三人得知曹操说服了王朗,神情都不太好。

这些事情,是户曹的事,也就是丞相荀彧的责任,也是‘新政’计划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刘辩眉头一挑,回头看向他,道:“卿家对刘表怎么看?”

“刘卿家,”

刘协继续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对会议厅里的暗涌完全无所觉。

‘陛下召见我,是什么用意?’刘备心里千思百转,想不通,就更加不安。

荀攸本就一肚子火,眼神冰的道:“大司马不是要将曹操放出京吗?我看,得尽早了。”

四世三公的杨家虽然在权力上比如以往的袁家,可在现今的朝野中,杨家的声望是无人可比的,一枝独秀!

刘备面露愤色,道:“陛下,刘表身为宗室,貌忠实奸,臣深为不齿!”

刘备心里一百个不宁,也不敢反驳刘辩,只得抬手道:“臣领旨、告退。”

众人顿时息声,齐齐抬手道:“下官等均无异议。”

刘备内心瞬间涌动起来,突然大声道:“臣一定不负陛下旨意!”

刘备面色恭谨,心里却阵阵不安。

而刘备从小贫苦,年长后织席贩履,在最底层摸爬滚打,后来虽然凭借征讨黄巾军有了点功劳,但受不了官场的黑污氛围,弃官而走。

“三十多岁了,算不得毛头小子。哎,不说了不说了,反正已经定下,硬着头皮做吧。”

曹操虽然是宦官之后,但曹家也说得上是有名有姓的大世家,曹操的父亲曹嵩甚至还买了一个太尉,位列中平年间的三公,可以说的上是显赫了。

来到大司马府前,一身洁白长衣的贾诩已经在等着了,待等曹操到跟前,第一句话就是:“将军,这是冒了天大之危险了。”

荀彧,钟繇,荀攸三人进入会议室,立即迎来了所有人的目光。

荀攸坐在刘协边上,面无表情,双眼却十分冷漠,时不时扫过王朗等人。

荀彧轻轻点点头,面若有所思。

整个议事厅的高官们闻言,相互对视,不消片刻又窃窃私语。

刘辩轻轻喝了口茶,挥了挥手。

臣子在他的控制范围内,即便上天,他也不在意,依旧双眼温和,温声细语。可一旦超出了控制范围,各种手段压迫之下,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曹操回头看了眼静谧的嘉德殿,语气平淡道:“我是在为陛下分忧。”

曹操顿足片刻,穿过嘉德殿前,径直回转大司马府。

荀彧等了一阵,微微点头,道:“那这一项便过了。诸位同僚,还有其他异议,现在可以提出来,如果没有,明日本相便会代表朝廷,上呈陛下。”

刘备对于这些‘身外之物’倒不是很在意,可刘备问起,还是故作悲伤的道:“是臣连累了妻子。”

在一旁负责记录的卢毓听着,愣了又愣,剑拔弩张的气氛,就到这里戛然而止了?

很快卢毓恢复平静,将早就准备的一道道奏本,挨个分发给在座的高官们。

刘辩背着手,笑容更多,道:“伱说,这风向会变吗?”

等他们渐渐走远,刘辩从嘉德殿的廊庑走出来,站在台阶前,望着他们的背影,笑着道:“果真是末世啊,表面上,朝臣们一个个义正言辞,为国赴难,真到了时候,遇事能躲则躲,能推则推,实在躲不了了,辞官归乡,坐等风向转变。”

今天的会议内容都十分敏感,虽然他们以迂回的方式抛开了‘土地问题’,可其他问题同样严肃。

他是被突然传进宫的,也陪着刘辩听到了那些议论声,可是,陛下这些话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刘备一时间猜测不透,只能作聆听圣训状。

这地方四通八达,俨然是要害,必争之地!

司马儁,皇甫坚寿,陈宫等人注视着三人,想从他们脸上看出什么。

片刻之后,荀彧起身道。

在刘辩身后侧,站着一个颇为高大英武,又面容仁厚,儒雅随和的中年人。

荀彧嗯了一声,淡淡道:“那便具本附议吧。”

面对这种官话,在场的官员齐齐抬手,道:“下官等领命!”

荀彧扫过一圈,不知道为什么,直到这一刻,他才觉得他像个宰相,不自禁的挺直腰杆,不怒自威,心里对国政的路线越发清晰。

这么多来,颠沛流离,四处奔走,妻与子不知道死了多少个。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内心的异样情绪外表丝毫不露,荀彧端着盘子,起身离开。

刘辩只当没听到,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卿家回到豫州后,好生准备。走之前,去拜访一下大司马,他与你话交代。”

刘辩也不管他怎么想,道:“朕听说,孙坚有一个女儿,生的貌美,知书达理,朕差人问问孙策的想法。”

曹操注视着嘉德殿良久,摸了摸胡须,转而道:“进去吧。”

眼下,或许就是一个好机会!

是以,会议厅不出意外的一片安静,没人吱声。

别人推都来不及,谁想牵扯其中?

贾诩向来没有什么表情,神态始终如一,道:“陛下未必乐见你这么做。而且,定然会引来‘颍川党’的忌恨,王廷尉也不见得领将军的情。”

刘辩笑了笑,甩掉了这个念头,道:“刘表,刘璋你多留心。对了,朕听说,卿家丧妻了?”

刘辩确实是在发泄对朝臣们的不满。

“这……倒是没有,那也不能交给一个毛头小子吧?”

因为王朗先一步他们进来,神态轻松,似乎还有一丝微笑。

这要是杨党与‘颍川党’公然对峙,发起新一轮党争……刘协心里打了一个寒颤,不敢深想!

“哎,丞相年轻,担不起大任啊?陛下将国事交托于尚书台,这般下来,怎么得了?”

‘新政’那么复杂,那么多事情,就这么简单的在尚书台过了?没人谈论其中的细节,建言献策吗?

为了一个官职任命都能你争我夺半个月,如此重大的国政,在一片沉默中,几乎无所阻碍的就过去了?

刘辩心里压着怒火,对着刘备发泄一通,望着昏暗的天色,似又要下雪,道:“卿家,豫州那边,朕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形。”

“谈?怎么谈?谈什么?这大小事情,还不是他们说了算?这场大议,本就是走个过场,是给陛下看的!”

贾诩是人精,很清楚曹操不喜欢他,这对贾诩来说并不重要,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一众人不言不语,目光在荀彧、荀攸,钟繇身上转悠。

这刘备,说起来比曹操坎坷多了。

刘备一怔,慢慢抬起手,道:“臣明白,定当遵旨行事,日夜不怠。”

好不容易登上高位,本以为能一展抱负,不曾想一败再败,败的有些无地自容。

刘备这些年几乎没有多少功劳,凡事败事居多,东奔西跑,浪费了十几年的时间。

在嘉德殿外,曹操与王朗分别,目送着他进入了尚书台的会议厅。

好一阵子过去,钟繇转过头,淡淡道:“有何说话,尚书台议事,如此吵闹,成何体统?”

钟繇,荀攸也没有多说,跟着起身。他们今天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完成‘建安五年施政纲要’在大议上通过。

刘辩呵的一笑,道:“你躲避话头,那就是会变了。风向会变,可人不会,但在风向变化后,他们就会成为正确的那批人。风向变来变去,正确的人也是来来往往。官帽你我他,国政天天变,明明还有气数的国祚,在这种折腾下,亡于叛乱,亡于敌国,实则上,是亡于自身,怨不得他人……”

当今陛下登基五六年了,开过的朝会屈指可数。

刘辩点点头,目送着刘备离去。

他躬着身,道:“陛下,也不是所言朝臣都是这般。”

“这新丞相,还是不如杨公稳重,杨公在时,何尝这般逼迫我等?”

刘备心里暗惊,不动声色的道:“陛下,大丈夫生于斯,当以家国为业,逆贼不平,天下不定,臣不敢家为。”

“先完成今天的事情。”

豫州现在是四战之地,东南面分别是孙策、袁绍,南面是荆州刘表,西面是益州。

刘备隐约听懂了一些,悄悄抬头,注视着刘辩的侧脸,片刻又悄然收回。

高官们仔细看完,是他们的本曹、寺的‘新政’内容,便拿笔署名、盖印。

曹操本就诸多非议加身,刘协不相信刘辩对曹操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

曹操在这么多时间内说服了王朗,是不是表示,曹操与杨家悄悄勾连上了?

身前的皇帝,在发泄对朝臣无能的不满。

他不喜欢贾诩。

卢毓又一个个亲自收拢、核验好,转交给荀彧。

“看看给我们定下的?再看看给他们定下的?我们还算讨了便宜的!”

他脚步不停,络腮胡满脸,看不出什么表情。

荀彧放到一旁,神情越发威严,道:“诸事已定,明年正月初十颁布改元诏书,届时,各曹、寺及有司,要戮力同心,清除弊政,推行‘新政’,再兴大汉!”

他倒是不担心杨彪复出,抢班夺权,而是在思考,王朗突然跳出来反对背后的目的,以及他们是否成为‘新政’的阻碍。

皇甫坚寿、陈宫,司马儁等人并没有交头接耳,作沉默状、状有所思、若瞌睡,对荀彧的话仿佛没有听到。

但刘备心性坚韧,百折不挠,并没有气馁,一直在寻找、等待机会。

“就这样结束了吗?丞相不谈一谈吏治以及土地的事情吗?”

“且熬着吧,哪一天实在熬不动了,咱们也学学那些人,挂玉归乡,做一个闲散富家翁,乐得逍遥,再也不管朝廷里这些是是非非了……”

他们这位陛下很多地方与先帝迥异,但不喜欢开朝会是一样。

钟繇这次不反对了,与荀彧道:“丞相,还得摸一摸王朗,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陛下,”

徐衍快步过来,道:“王廷尉去了大司马府,大司马府内只有曹司马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