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285章 君臣博弈

汉家功业 第285章 君臣博弈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285章 君臣博弈

第285章 君臣博弈

当天晚上,皇甫府。

皇甫坚寿站在皇甫嵩床前,面色悲戚,双眼无奈痛楚。

皇甫嵩满面枯槁,双眼凹陷,已然行将就木,奄奄一息。

他还在强撑着,缓缓转头,看向皇甫坚寿。

皇甫坚寿好像看懂了他的眼神,轻声道:“二弟还没有回信,我估计是赶不回来了。”

皇甫嵩脸上难得的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气息虚弱的道:“以前我总担心他,怕他闯的祸我护不了,也不知道我死后他怎么办。现在,我不担心他。你切记,持身守正,秉公用心,便可无事。”

皇甫坚寿悲痛越多,轻声道:“孩儿记下了。”

南方那些人,每一个都不是简单之辈,怎么可能商议一致?

刘辩给他倒了杯茶,淡淡道:“尚书台、大司马府联合给他们下命令,谁都不准动!”

皇甫嵩静静看了一会儿这个长子,目光看向门外。

简而言之,新丞相没有任命,是宫里的刘辩与‘颍川党’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关于‘划分土地’的博弈。

在刘辩似自言自语一句后,小凉亭突然安静了下来。

刘辩正在煮茶,但天气渐热,需要等茶冷了才喝。

在永汉一朝,皇甫嵩是当之无愧的擎天柱石!

而今,皇甫嵩眼见的油尽灯枯,这擎天柱石要消逝了。

刘辩面无表情,道:“卿家,今年北方的赋税,大致会有多少?”

不知道是他的性格,还是因为继位初的一系列困境,令刘辩一直在‘求稳’,不肯冒半点风险!

皇甫嵩脸上再次浮现微笑,道:“是以,臣觉得,刘虞入大司马府并非坏事,不过,臣始终觉得,卢子干的想法最好,曹操才是最适合的那个人。”

刘虞说的貌似有道理,实则就是个笑话。

刘虞在一旁听的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刘辩在问什么,荀彧,钟繇在回答什么。

在皇甫嵩,卢植,朱儁的‘三杰’之后,能够挑起大梁的,不管是尚书台还是大司马府,能够接班的都是‘年轻人’。

“小人领旨。”潘隐连忙应道。

皇宫,芳林苑内。

刘辩微笑着道:“有没有办法限制购地?”

刘辩在上马车前,与潘隐说道。

钟繇脸色微变,道:“陛下,应当不太可能。”

皇甫嵩枯槁的脸上隐约看出了什么,道:“陛下关乎甚巨,现今内忧外患比之中平还要危险,汉室国祚在陛下身上,而不在子孙。”

在刘辩回宫的时候,皇甫嵩病逝的消息传遍了洛阳城。

荀彧,钟繇不敢接话。

按理说,南方打起来,可以吸引朝野的目光,朝廷不是可以借机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夏粮在即,以往很多不好做的事情,在南方大战的遮掩下,可以悄无声息的完成?

刘表借着天使以及‘皇室宗亲’的身份,在荆州大肆揽才,囤积钱粮,用心不可测。

荀彧察觉出了什么,早有腹稿的道:“回陛下,户曹仔细核算,应当在六万万左右。”

规格非常高,位同丞相,却又堪比亲王。

各方心思各异,上书发兵灭袁,多半也是想借机扩充实力,并不是真心为国除贼。

刘辩淡淡一笑,道:“怎么,他们准备好了吗?”

刘辩坐了良久,无声的起身,出了病房。

皇甫嵩已经感觉不到手脚了,余光能撇到,声音越低的道:“陛下,那刘焉快不行了。刘璋臣观察过,固然有些小心思,才能却没多少。放他回去,或许能稳住益州,将来必须啊或可兵不血刃的收回益州。凉州的三羌已是苟延残喘,对朝廷几无威胁,陛下无需在意。陛下,速灭袁术吧,以雷霆之威,震慑天下宵小。否则北方各州会崩,南方会陷入混战,该行险的时候兵行险招,该稳的时候,也……”

“这么快?”皇甫坚寿十分意外,快步迎出去。

“快了。”皇甫嵩声音有些低的道。

刘辩神色微变,轻轻点头,彷徨的脸色逐渐坚定起来,握着皇甫嵩的手,道:“卿家说的是。朕思虑的太远了。”

皇甫嵩的地位一直很特别,不声不响却掌握着大汉朝最高的军事机构,加上战功赫赫,威望无双。

潘隐,典韦等人哪敢喘大气,脚步轻如猫,跟的不远不近。

而袁术与吕布结亲,间接的与董卓成了同盟。

荀彧躬着身,道:“是。北方各州匪患不断,各地支出渐多,而且需要归还剿匪时筹借的钱粮,臣预计,未来五年内,基本上维持在这个数字。”

皇甫嵩向来谨言慎行,不参与朝廷里的是是非非。

钟繇疑惑的看着刘辩,心里更加不解。

荀彧,钟繇,刘虞三人齐齐看着刘辩,而后对视一眼,眼神里都是困惑。

这些人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资历。

而对于皇甫家的恩赐,也是相当封侯,不止是皇甫坚寿袭了皇甫嵩的爵位,还另赐了一个。

皇甫家,一门三侯!

……

刘辩脚步匆匆,挥手阻止他行礼,径直来到了床前,坐下看着皇甫嵩的神色,一肚子话梗在了喉咙里。

钟繇惯常严肃的脸上,前所未有的凝色,抢在荀彧之前,道:“回陛下,‘新政’推行不畅,田亩尚未清丈完毕,户丁不清,加上朝廷的命令在县以及还不足用,要想……臣以为,须等‘新政’至少推进大半,方有可能。”

刘辩看着他们,拿起茶杯,微笑自语。

诸葛一生唯谨慎,固然成就了刘备的功业,可也并没有实现他们君臣‘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愿。

刘辩听着,立即就想到了这个时候与他年纪相仿的诸葛孔明。

皇甫嵩好像急喘了几口气,强撑着道:“那放在大司马府最为合适。”

皇甫嵩的话,点醒了他。

这些都是后话,皇甫嵩的离世,将朝野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不等荀彧说话,钟繇道:“陛下,怕是有些困难。一则,荒地众多,杂草丛生。二是青壮减少,一些田亩不卖的即是荒废,也令百姓生计无着。三来,士族大户若是敝扫自珍,不肯出钱出力,百姓怕是饿死众多,横尸遍野。”

荀彧躬身,神色不动,道:“是。户曹已经查明,是一些世家大户购地,不过是放在他人名下,绕开了朝廷命令限制。”

如果说,杨彪稳住了士族,令各地世家还望着朝廷,没有迅速崩溃。那么皇甫嵩则架起了大汉朝军略,因为他的存在,大汉朝的武备才一点点恢复,遏制了野心家们的图谋。

皇甫坚寿会意,道:“已经派人去了宫里,陛下估计还有一会儿。”

不等皇甫坚寿回话,外面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刘辩看着钟繇,忽然转向刘虞,道:“刘卿家怎么看?”

南方的情势十分复杂,孙坚忙着扩大地方,与士燮勾勾搭搭,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

刘辩微微坐直,抬起头,道:“又减少了?”

“父皇。”

无声的博弈,还在继续。

皇甫嵩看着刘辩,艰难的拱手,道:“臣,谢陛下来送行。”

有着皇甫嵩的余荫,只要皇甫坚寿、皇甫坚长兄弟不涉及谋反大罪,基本上不会有性命之忧。

刘辩瞥了他一眼,拎起茶壶,笑着道:“刘备啊,再看看吧。”

其中,这‘谨慎’二字,让诸葛亮屡屡受挫。

刘辩悠然的喝了口茶,看向荀彧,道:“荀卿家,朕听说,北方各州的的田亩在不断减少,朝廷的政令,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刘协得到旨意,带着礼曹官员,迅速为皇甫嵩筹办丧礼。

匆匆忙忙十几天过去,洛阳城里忙忙碌碌,所有人的注意力从皇甫嵩的葬礼移开,集中到了尚书台。

刘虞拧起眉头,沉色道:“陛下,这确实不是长久之计。但眼前朝廷困顿,无力安置灾民、百姓,待等朝廷缓和,将百姓安置在无主之地便可。”

皇甫嵩注视着刘辩,道:“陛下,不妨多看看曹操。此人惯于行险,却又屡屡功成。”

刘辩慢慢坐直身体,看着皇甫嵩闭着的双眼,默默无声。

不远处的皇甫坚寿噗通一声跪地,悲哭出声。

他看着刺眼的太阳,然后慢慢离开。

不远处,刘绍与刘愈两个小家伙正在分东西,都是些唐瑁从来吃的玩的,两个小家伙慢条斯理的分着,时不时交头接耳的低语。

荀彧,钟繇,刘虞坐在他对面,听着刘辩的话,有些疑惑。

钟繇对于刘辩迟迟不下任命丞相、大司马心里有所猜疑,沉吟片刻,道:“陛下,琅琊太守刘备在劝降吕布,听说颇有成效。”

“卿家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刘辩忽然说道。

这样的规格,已经是极其隆重,风光大葬了。

而‘颍川党’认为还不到时候,朝廷根本无力做成这件事,采用了辩解的方式,进行拖延。

从杨彪致仕到现在,过了一月有余,但新丞相的旨意,却迟迟未下,令朝野颇为疑虑不安。

刘辩沉思着,道:“曹操……朕总觉得,他抢占谯县,藏有其他目的。”

“到底是小孩子……”

荀彧以及‘颍川党’商量好了用‘拖’字诀,以‘新政’未完为要点,再三上书陈情。

“喝茶。”

刘辩懂皇甫嵩的意思了,见他快要不行了,用力握着他的手,道:“卿家还有什么话要与朕交代吗?”

刘辩没有反驳,淡淡点头,道:“皇权不下县……”

新任丞相荀彧是,曹操也是。

纵观大汉朝野,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但又出现了某种断层。

刘虞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待等刘辩喝完,便道:“陛下,南方的刘表,袁绍,公孙瓒,孙坚,士燮等联合上奏,请求出兵,平灭逆贼袁术。”

他的离世,在军心上肯定会造成打击,对目前推行的一系列计划也会有巨大影响。

皇甫嵩听懂了,道:“陛下正值青壮,无需为此担忧。”

刘辩闻言,这才点头,道:“荀卿家这话说到了关键。按理说,这个时候,他们应该抢收夏粮才是,而他们好像商量好了一样,联名上奏,这不是明摆着吗?他们是商量了好,怎么划分地盘了?”

荀彧一直默不作声,眼见刘辩似乎‘情绪不高’,道:“陛下,夏粮在即,南方却急着发兵,臣恐他们另有图谋。”

到了最后一天,皇宫里的刘辩,甚至是何太后都亲临,将这场葬礼规格抬高到了顶点。

刘辩坚持要新丞相表态,这么久不下诏书,态度坚决。

刘虞听着刘辩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皇甫嵩眼神暗淡,气息更加虚弱,道:“以往臣便觉得,陛下想的太多,想要的太多,求全求稳,这并没有错。但不应该是在这种时候。”

刘辩双眸陡然灼灼发光,心里震动异常。

刘辩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忽然间想起了两个儿子的事,沉默片刻,道:“朕有两个儿子,一个木讷倔强,不喜言辞。另一个……天不假年,不是长寿之相。”

其实他们心里隐约清楚,宫里之所以迟迟不下任命荀彧为丞相的诏书,就是因为荀彧没有在‘划分土地’上明确表态,并拿出具体的策略方针来。

“卿家是说,朕缺乏了锐气?”刘辩面露沉思,自语般的说道。

刘辩对这些奏本一直是留中不发,没有回复。

刘辩转过头,与三人微笑道。

丧礼上,尚书台,御史台,大司马府,即将上任丞相的荀彧,以及几乎所有‘颍川党’齐齐到齐,中立的那些六曹尚书、侍郎,廷尉等等,一个不缺。

皇甫嵩说着说着,话音越来越弱,刘辩凑到他耳边,渐渐也听不到他的声音,感受不到他的呼吸。

而皇甫嵩病逝后,大司马的任命诏书,同样未下。

而袁绍,公孙瓒彼此摩擦不断,时不时有冲突。

“由礼曹复杂丧事,陈留王主理,葬于邙山北。”

这时,刘愈走了过来,拿着一块糕点递给刘辩,道:“皇兄让我拿给父皇的。”

刘辩回头看了眼刘绍,见小家伙大眼睛明亮,正在静静看着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