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278章 皇家没一个简单的

汉家功业 第278章 皇家没一个简单的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278章 皇家没一个简单的

第278章 皇家没一个简单的

在杨彪,荀彧进入陈留王的时候,刘协还在与董太后叙话。

董太后这几年老了不少,满头白发,神态却比以往的阴沉更多了一些雍容,发福不少。

董太后听着仆从的禀报,愣住了,问道:“你是说,那王朗,公开写信,劝谏那杨彪?”

仆从同样震惊,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点头道:“是,当众写的。御史台,尚书台,刑曹等的监审都看过了,内容确实是‘劝谏’。”

董太后面露古怪,自语的道:“怪事,怪事……”

不管王朗的措辞多么委婉,‘劝诫’就是‘劝诫’,公开‘劝诫’当朝丞相,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而且,王朗还是杨彪的人,这里面,值得玩味的地方太多。

刘协闻言,脸角动了动,不敢答话。

董太后摇了摇头,有时候,她也会想,刘辩不孝东西,确实比刘协适合做皇帝,至少,在心机城府方面,刘协远远不如。

刘协愣了愣,有些反应不过来,道:“皇兄让我调解,我一个字都不说,怎么调解?”

杨彪若有所思,王朗这封信将会对他的声望造成打击,更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董太后眉头皱了皱,道:“你小时候那么聪明,怎么这会儿反而糊涂了?”

正因为他的荒唐,大汉国力才迅速衰弱,以至于中平末年,发生了那么多大事,差点令大汉朝分崩离析。

杨彪胖脸绷直,小眼睛不停的眨。

但确切来说,更像是一种‘总结’、‘定案’,将杨彪从所有事情上撇开,只是到了‘劝诫’的程度,并无罪责。

荀彧听着杨彪开始自称‘老夫’,有些僵硬的表情慢慢松缓。

杨彪见荀彧不对刘协解释,也明白他的意思,喝了口茶,笑呵呵的道:“我听说,御史台近来遇到了不少麻烦?”

刘协一个激灵,好像清醒过来,恭恭敬敬的抬起手,道:“是孙儿身在朝中,看不清局势了,还请祖母赐教。”

刘协将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笑容不减,道:“丞相说的是。陛下几年前便提过,由御史台、吏曹联合进行监察百官,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贯彻,我想来是时候重启了。”

他看了一遍,而后就摊开放到桌上。

他这位皇兄继位后,苦心孤诣,费尽心思,堪堪稳住了局势。

说到底,杨彪能不能全身而退,最终还得看宫里的态度!

刘协曾经与当今皇帝争夺帝位的人,是一个‘禁忌’,早年前不知道多少人想要除之后快。

刘协见杨彪换了话头,心里暗松,道:“是。各州郡,似乎有些排斥御史台是巡城御史,出现了抱团的情形。”

刘协神色为难,道:“皇兄让我调解新旧二位丞相,现在王朗出这么一手,待会儿只怕不好说辞。”

他今天赴会,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与杨彪‘和解’。

而在正厅里喝茶等候的杨彪,荀彧先后得到了通报,知晓了王朗的判决,尤其是那封‘劝诫信’,切切实实的到了杨彪手里。

说到底,官帽子还在吏曹手上。

宫里那位陛下的登基以及之后的经历,简直不能用坎坷来形容,而是充满危机,不止是皇位没了,更可能是身首异处!

他真的能将永汉初年以前的那些事情‘往事随风’,不想不念吗?

杨彪沉思半晌,还是长吐一口气,脸上没有半点轻松。

杨彪,荀彧自然跟着,轻轻喝过一口,目光都在刘协脸上。

刘协倒是比以往更为从容,即便是两位新旧丞相,他也没有多少紧张,故作沉吟片刻,道:“二公,秋粮再次减少,国库入不敷出,不知,可有什么对策?”

他即将致仕,在朝野没什么人,致仕之后,闹翻天也与他无关。

虽然被宫里保了下来,可在朝野看来,他仍旧是一个‘麻烦人物’,随时都可能会死,不能靠近,避之不及。

刘协摆手,待仆从出去,与董太后道:“祖母,孙儿该怎么办?”

这件事,王朗事先并未与他通气,是以并不知情,正在苦思王朗这么做的用意。

随着刘虞的进京,朝廷的‘主战派’在抬头,刘协听到了不少风声。

刘协走向正厅,心里不断思索着措辞。

杨彪吃的很开心,颇有些熟客上门的意思。

比如用作了军资,贴补了曹操、禁军大营以及安抚招降的黄巾军、黑山军等。

荀彧神情认真起来,道:“殿下,南方各州、益州基本不纳粮,这便减去四成。北方各州连年战乱,而今刚刚平复,田地复耕不多,这便又减去至少两成。加上各种天灾**,十留其一,已是艰难。”

从杨彪的自称中,他已经察觉出,目的达到了。

他不自禁皱眉苦思,道:“那,有什么对策?要,先平定南方吗?”

“二公无需客气。”刘协道。

刘协也不敢答应杨彪,荀彧什么事,道:“是。孙儿告退。”

董太后望着刘协的背影,等他出门,忍不住的轻叹一声,不知道念了声什么,转身向身后的神像,闭着眼,念念有词。

董太后深深皱眉,有些不耐烦的道:“他还没放弃,这种时候,岂能随意出京?朝廷里那些大臣,就不拦着他?”

荀彧等了一阵子,又回头看了眼陈留王,沉默许久才上了马车。

刘协一脸笑容,在主位坐下,道:“二公请坐。”

荀彧神情不动,仿佛没有听到。

刘协皱着眉,打量着荀彧,道:“我记得,中平以前,国库一年,可有十万万钱左右,少的是不是有点多?”

荀彧依旧躬着身,道:“下官认同廷尉的判决,诸多事情,不当牵强附会,攀扯上丞相。”

董太后嗤笑一声,道:“你那位皇兄,事事求全,既想要把事情办成了还想要好名声,一点都不像你们父皇!”

杨彪深深的看了眼荀彧,笑容更浓,道:“固所愿也。”

杨彪听着荀彧的话,揉了揉胖脸,旋即笑呵呵的道:“荀尚书有丞相气度。”

刘协似很无奈,道:“皇兄执意出京,谁又能拦得住?”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杨彪与荀彧对刘协的突然邀请都心存疑惑,不动声色的坐下,等着刘协开头。

杨彪双眼深邃,冷静无比,轻声自语。

杨彪食欲大开,伸手拿起筷子,笑容满面的道:“殿下,老夫可就不客气了。”

董太后看向他,道:“既然廷尉已经结案,那你还要做什么?”

朝野都怀疑,户曹藏匿了真实的税赋数量,瞒着朝廷,挪作他用。

这顿饭一直吃到了深夜,杨彪醉醺醺的,在荀彧的搀扶下,勉强的上了马车,被家仆接走。

“皇家之人,没一个简单的……”

荀彧同样没接茬,面露思索之色。

杨彪,荀彧连忙起身,抬手见礼道:“见过陈留王。”

刘协万万没想到,朝廷拮据到了这种程度!

荀彧躬身以示恭敬,道:“依下官所猜测,王廷尉这么做,是想让丞相全身而退。”

偏偏宫里半点消息没有,谁也猜不透那位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协本想在董太后这里得到指点,见董太后听到刘辩就生气,只好起身道:“祖母的话孙儿记下了。”

他的那位父皇,可以说荒唐到了极点,什么祖宗,什么礼法,什么体统脸面,全都抛之脑后,根本不在意朝臣、天下人怎么看。

但那位父皇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多,以至于换个丞相,都要小心翼翼,仔细图谋。

荀彧坐在杨彪对面,虽然字体是倒着的,可他还是很快就看完了。

荀彧坐回去,拿起茶杯,轻轻喝茶。

刘协多少知道一点,听着荀彧的话,心里不禁有些震惊,道:“真的,只有十之一?”

刘协面露狐疑,道:“皇兄也是这个意思?”

“荀尚书,怎么看?”突然间,杨彪抬起头,与荀彧对视,话音里,隐约带着一丝请教的意味。

杨彪瞥了眼荀彧,道:“殿下,有些事情,不能以尚书台单打独斗,还须吏曹的协助。”

刘协思索一阵,有些会意过来,道:“孙儿明白了。”

至始至终,这位陈留王都没有说明宴请他们二人的用意,这么长时间东拉西扯,除了开头几句朝廷政务,其余全是御史台的事!

而已经走远的杨彪的马车内,本来酒醉不醒的杨彪突然睁开眼,慢悠悠的坐直身体,长长吐了口酒气。

想归想,刘协到底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宝贝孙子,提点道:“他们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不说他们会更懂,说了不如不说。”

杨彪眨着小眼睛,心里古怪。

刘协说的轻松,实则上,地方官员对监察御史已‘深恶痛绝’,开始主动反击了,比如冀州盐场,三个巡察御史被举告‘贪赃王法’、‘欺压官吏’、‘夜宿青楼’、‘设计构陷’,而且还被查实了。

董太后嘲讽了刘辩一句,而后便道:“行了,他不就让你调解吗?你待会儿啊,该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要说,就谈事情。”

作为户曹尚书,荀彧当仁不让,老成的脸上出现凝色,道:“殿下,从各州上来的数字来看,十万石,基本上已经是极限了。”

“断尾求生?”

“杨公,荀公,聊什么这么开心?”这时,刘协大步进来,看着两人大声笑着道。

董太后见刘协坐着不动,疑惑的道:“他们都到了,你怎么还不去……还有事?”

“殿下说的是。”杨彪胖脸都是笑容。

这会儿,丫鬟开始上菜,不算精致,却也不是寻常百姓家能吃到的菜肴,摆满了桌子。

刘协与董太后相依为命,倒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道:“陛下有意出宫,巡视北方各州。”

杨彪绷直脸,道:“殿下,北方看似稳固,实则十分脆弱,一旦朝廷有风吹草动,随时可能崩散。是以,尚书台的意思,是先北后南,先定北方,待等时机,王师兵强马壮,一举平定南方叛逆!”

而荀彧则慢条斯理,谨遵‘礼仪’,毫无‘逾矩’。

刘协立即收敛表情,微笑着拿起茶杯,道:“只是,心里有些疑惑,忍不住问出口罢了。”

刘协喊他过来,必然是有什么目的,但绝对不会是‘京察’。

杨彪这个无为丞相,在这个时候点头,道:“殿下,荀尚书并未作假,朝廷税赋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而且可预见的未来至少五年,只会减,不会增。朝廷支出与日俱增,窟窿会越来越大。”

而今天,他堂而皇之的宴请现今以及未来的二位丞相,没有宫里的指示或者默许,根本不可能!

可偏偏,这陈留王在从始至终,一句‘该说’的都没提!

就是没提,反而更显得事情的非常!

“陛下是什么意思?”杨彪轻声自语。

荀彧再次躬身,道:“下官还有很多事情须向丞相请教,不知今晚,下官可否登门拜访?”

仆从上茶之后,刘协客气的端起茶杯,说着‘喝茶’。

董太后对刘辩还是很不满的,在她看来,这个孙子,与他那恶毒母后一样——都不是好东西!

“那你也别管,”董太后没好气的道:“记住我的话,收起你的心思,不要掺和那么多,让他抓到你的把柄,他一定会下狠心的!”

些许老成的脸上,不动分毫,只是目光微动的注视着杨彪。

依照刘协对刘辩的了解,那位皇兄从不走寻常路,会真的这么有耐心,容忍着南方叛逆上蹿下跳,而不做反应?

荀彧躬身,道:“殿下,叫下官来,是为了政事吗?”

董太后点点头,还是不放心多嘱咐道:“杨彪与那荀彧不管说什么,你不点头不摇头,随他们去,意思到了就行了。”

他拿不定主意,不到最后一刻,他不敢保证能不能活着离开洛阳城。

而陈留王府,刘协送走杨彪,荀彧,正在斟酌措辞,准备给刘辩上奏今天的宴请情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