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226章 不隶台阁

汉家功业 第226章 不隶台阁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226章 不隶台阁

第226章 不隶台阁

崇德殿,后殿。

刘辩看着曹操的‘请罪奏本’,审视再三,还是放到了一旁。

他身前坐着两人,脸上已经有些皱纹,显得更加老成的荀彧,以及脸色苍白,病恹恹的戏志才。

刘辩拿起茶杯,道:“二位卿家是说,去年的秋粮,在根子上,就出了问题?”

戏志才虽然病恹恹的,但中气十足,道:“是。依照臣的调查以及推断,以及兖州的田亩以及人口,秋粮十万石,只是一个基础,真正的数目,或在二十万石之上。”

刘辩轻轻喝了口茶,神情思忖。

对于戏志才与荀彧的奏本,他心里也大感意外。

他知道兖州士族大户藏匿田亩、户丁,以躲避朝廷赋税,但却不曾想,差距会这么大。

如果真有二十万石,差不多就是朝廷赋税的一半了。

兖州都藏匿这么多,其他州郡可想而知。

荀彧抬起手,道:“陛下,是以,臣等商议,以今年夏粮为契机,对并州、司隶、兖州进行彻底的清查,以确保夏粮全数入太仓。”

刘辩抱着茶杯,看着戏志才与荀彧,微笑着道:“用不着那么麻烦,而且治标不治本。”

戏志才愣神,道:“陛下的意思是?”

刘辩放下茶杯,悠然道:“朝廷一直在推动‘清丈田亩’以及‘户丁登记’这两件事,因为种种事情,推行的并不顺利。从今年开始,尚书台以及六曹,要着力推动,尽早完成。只有田亩、户丁清楚了,那么税收也就一目了然。”

戏志才闻言,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这些事情,朝廷其实一直在做,只不过好像所有人都不是太上心。

现在听刘辩的话,戏志才有些会过意,看向刘辩的目光,不禁有些古怪。

陛下,是早就知道了?

他旋即否定了这个想法,他们为了确定,用了几个月时间去清查,到现在才敢笃定的来奏报。

宫里的陛下,怎么可能知道?

荀彧思忖一阵,道:“陛下,臣意双管齐下,治标治本。”

刘辩稍稍沉吟,摇头道:“精力太过分散了,还是要抓主要问题。六曹都要紧盯主要问题,户曹是赋税、田亩。吏曹统管吏治,与御史台要紧密配合,肃清吏治,是治国的第一步!”

荀彧,戏志才见刘辩这么说,只能抬手道:“臣等领旨。”

刘辩看着两人,顿了顿,道:“自王允事发以来,传出了种种谣言,朕有必要提醒二位卿家,专心用事,不必理会,要集中精力在朝廷政务上。”

王允身败,朝野各种流言四起,最多的,便是朝廷要诏回刘虞,以接替杨彪做丞相。

“臣等谨遵圣训。”荀彧,戏志才应道。

不等刘辩点头,一个宫女跑到门口,急声道:“陛下,二殿下又病了。”

刘辩脸色一变,起身道:“二位卿家去忙吧。”

荀彧,戏志才连忙道:“臣等告退。”

刘辩出了后殿,直奔永安宫。

唐姬的寝宫内,拥挤着一群人。

唐姬见刘辩来了,红着眼,眼泪不停的流。

刘辩拍了拍她后背,无声的来到床边。

刘愈小脸苍白,眉头紧皱在一起,很是痛苦。

医师正在诊脉,好一阵子,抬手向刘辩道:“陛下,二殿下并无大碍,臣开几服药便会没事。”

刘辩长松一口气,道:“潘隐,你陪医师去。”

“是。”潘隐连忙应着道。

医师一走,刘辩坐到床边,看着刘愈不时的轻乎声,心里分外难受,想用手抹平他皱着的眉头,又担心反添痛苦。

之所以取名‘愈’,就是这小家伙出生后便体弱多病,一副养不活的样子。

唐姬站在刘辩背后,无声流泪,同样担忧不已。

直到吃了药,过了一阵,小家伙眉头舒缓,不再那么痛苦,脸色恢复丝丝红润,渐渐安睡。

刘辩陪了半天,直到确定无事,这才出永安宫。

“陛下,太后娘娘有请。”没走几步,潘隐跟上来低声道。

刘辩嗯了一声,转身又向永乐宫走去。

何太后没有在宫里,而是抱着何晏,望着宫外,安静的出神。

刘辩到了近前,何太后才有些清醒,叹了口气,又看向怀里安静的何晏,将他放到地上,笑着道:“去玩吧。”

何晏仰着小脸,来回看着刘辩与何太后,而后辨别了一下方向,转向永宁宫方向。

何太后看着何晏的背影,神情有些悲伤,轻叹道:“何咸不过比你大几岁,怎么说没就没了?”

刘辩不知道怎么安慰何太后。

现在的人,哪个岁数死都不奇怪。

“他小时候,最喜欢赖着我了,说以后要养猪,给我置办大院子……”

何太后恍惚,不断自语。

刘辩没说话,只是陪在一旁。

老何家的事情,刘辩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好一阵子,何太后才回过神,摇了摇头,无奈的道:“跟你说这些做什么了。我要跟你说的是何咸的丧事。”

说到这里,何太后顿了下,道:“他父亲的事后,何咸就没什么朋友了,就那曹孟德一个人,我打算将丧事,交给他来办,你觉得怎么样?”

刘辩本来还想再压一压曹操,看着何太后的怅惘脸色,点头道:“好,朕派人去传话。”

何太后这才放下心,又自顾的叹了口气,看向宫外,道:“我听说,何苗近来沉迷酒色,身体十分不好,不知道哪一天又会突然没了。”

刘辩明白何太后为什么这么伤感了,暗自摇头。

何家因为何太后一飞冲天,可也不知进退,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另一边,荀彧,戏志才出了宫,便直奔户曹。

叫来荀攸,三人坐定,便讨论着事情。

戏志才咳嗽两声,道:“从陛下的话里不难判断,陛下对地方虚报钱粮,贪渎不法是知情的,只是知晓多少,无从判断。”

荀攸闻言,若有所思的道:“怕是在继位之前就知晓了,我记得,前年陛下就曾与聊过这些。”

荀彧看了他一眼,道:“陛下要我们集中精力,推进清丈田亩与户丁登记。”

荀攸顿时明了,道:“你担心国库情况?”

荀彧道:“冀州,青州,兖州等地,需要大量的钱粮,现在基本上都是各地自行筹措,这不是长久之计。”

荀攸,戏志才两人对视一眼,陷入沉思。

地方自行筹措钱粮,自行招募军队,甚至于自行任命大小官吏,虽说是不得已,可也蕴藏了不可预测的危险!

现在朝野几乎不提及的益州以及益州牧刘焉,就是一个最大的危险!

刘焉对朝廷的命令是置若罔闻,甚至于用了天子的器具,朝廷对此只能装聋作哑,无可奈何。

现在,除去青州,司隶,兖州,其他地方,都有这种情形。

比如徐州的吕布,豫州的公孙瓒,以及青州的曹操。

他们对朝廷几乎没有任何依赖,一旦没了‘敬畏’或者说‘忠诚’,那就是一方诸侯。

大汉天下,将任由他们逐鹿!

“现在,关键之地,是青州!”荀攸沉色道。

北方各州,抛开两州不说,并州,司隶,兖州都在朝廷的控制下,而后是甫定的冀州以及北方的幽州。

冀州牧是应劭,此人威望不足,大概率不会乱来,并且由张辽镇守。

而幽州疲敝,地广人稀,粮少兵寡,幽州牧又是刘虞,基本不用担心。

反而是青州,曹操迫降百万黄巾军,得青壮十几万编练成军,虽然遵从大司马府命令,进行‘屯田’,可这么多兵马在他手里,朝廷上下,十分不安心。

尤其是近来的夏侯渊一案,朝廷上下心照不宣的放大这件事,明显是要趁机打压曹操。

戏志才双眼冷峻了几分,道:“我观曹操此人,狼顾鹰视,面相凶悍,不是甘愿久居人下之辈,一旦得势,朝廷恐难制约。”

这时,一个小吏在外面敲门,道:“尚书,曹将军派人来索要钱粮。”

荀彧神色如常,道:“按惯例。”

按惯例,就是直接打发走。

国库越穷,要钱要粮的越多,户曹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应付来自各处索要钱粮的大小官员。

小吏没走,反而道:“尚书,曹将军奉旨主办何咸的丧事,是以这个理由来要的。”

荀彧与何咸不熟,看向曾经的大将军府幕僚的荀攸。

荀攸倒是知道何咸没了,回想起何进的一些恩惠,轻轻点头,道:“朝中现在大半的人都与大将军有关,拨付一些吧。”

荀彧转过头,道:“要多少?”

“回尚书,三百万。”小吏道。

荀彧愣了下,何咸的丧事,只要三百万?

“给他。”荀彧道。

小吏应着,转身离开。

戏志才有些意外,道:“陛下,这还是要重用曹操吗?”

荀攸想着曹操这一路走来,都是刘辩强行保护,道:“青州,也不是非曹操不可,我建议,曹操暂且留在京中。”

戏志才当即道:“我同意,只是,陛下会答应吗?而且,青州那边若是再起变故,怎么办?”

荀攸想了想,道:“那就让曹操移师,由朱使君全面接管整个青州,以朱使君的能力,应当问题不大。”

荀彧却道:“朱使君能力确实有,但魄力不足。”

戏志才看了他一眼,明白荀彧的‘魄力’指的是什么。

朱儁在青州两年多,只能挡住黄巾军,而且屡有败事,并非他能力不足,也不是朝廷支援太少,而是朱儁缺少了皇甫嵩的‘狠辣’。

皇甫嵩能屠城,能筑京观,杀降也毫不手软。

这一点上,曹操比皇甫嵩还要狠,为了‘胜利’,曹操能够不择手段!

但朱儁做不到。

是以,一旦黄巾军再次涌起,朱儁狠不下心,根本控制不住局势。

荀攸深深皱眉,开始认真想着人选。

现在的朝廷是不缺武将的,可能够控制青州那种复杂局势的,找不到第二个!

荀彧见荀攸与戏志才苦思,道:“这件事暂且放一放,说一说太仓的事。”

太仓,也就是国库。

荀攸压下曹操这件事,道:“陛下要清丈田亩、户丁登记,是为了从跟不上解决问题,这是国政,我等理当支持。不过,缓解国库空虚,我等也责任在身,不能躲避,否则到时用钱时,无法向陛下交代。”

戏志才也点头,宫里的要求,他们要办,属于他们职责的,也不能因为这个要求而敷衍塞责,不管不顾。

荀彧道:“那好,我们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吏曹、御史台配合,盯紧夏粮。”

荀攸坐直一点,道:“好。下个月,我打算出京,从司隶到并州,再到冀州,走一圈。”

戏志才看了他一眼,道:“要不要御史台派人随和?”

戏志才因为是山阳郡的表现,在御史台内备受重视,不止品佚提升,权力也大增。

荀攸想了想,道:“我这一趟,主要是安抚,不宜有大动作。御史台就不要了。对了,我听说王景兴还在京中?”

景兴,王朗的字。

荀彧看向他,目露疑惑,道:“不是说,他要调任刑曹右侍郎吗?”

荀攸一怔,道:“吏曹没有这个提议。是尚书台的意思,还是宫里?”

依照现在的制度,要么是有大人物举荐,要么是宫里指派,否则大小官吏,基本上是由吏曹先行遴选,而后上报、共议。

戏志才见荀攸这么说,道:“我也听到这样的说法,既然吏曹没有。那,是丞相的意思?”

众所周知,丞相杨彪唯一的‘党羽’,就是他家的西席先生,山阳郡太守,王朗。

荀彧神情若有所动,继而道:“先不管他。冀州的盐场已经肃清了,志才,我想由你来看着。”

戏志才病恹恹的,摇头道:“我手里没兵,给我也看不住,你还不如找韩斌。”

荀攸将两人对话尽收眼底,咳嗽一声,故作掩饰的道:“前不久,皇城府与冀州牧、虎贲中郎将联合写信给我,说是,盐场由他们共同接管。但具体的运营,官吏安排,仍由吏曹、户曹决定。”

戏志才愣住了,道:“这……”

荀彧道:“皇城府?”

荀攸欲言又止,瞥了眼戏志才。

戏志才不自觉的笑了笑,道:“我怎么你们叔侄不那么熟啊?皇城府,由皇甫二公子为校尉,专司刺探,是陛下钦设,不隶台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