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199章 卿家之能,令朕心服

汉家功业 第199章 卿家之能,令朕心服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199章 卿家之能,令朕心服

第199章 卿家之能,令朕心服

刘辩话音落下,杨彪、王允的目光立即落在荀彧脸上。

夏粮几乎没有多少,今年的赋税,所有人几乎都在盯着盐税。现在荀彧突然说‘不乐观’,杨彪,王允心里骤然发紧。

叛乱迭起,各处征战,朝廷十数万大军在外,要是断炊,后果将不堪设想!

荀彧老成的脸上毫无波动,躬身道:“是。”

刘辩右手缓缓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道:“有其他办法吗?”

荀彧稍作思索,道:“回陛下,冀州匪乱太甚,即便年底之前平定,今年的盐税也不会太多。”

杨彪,王允各有异色,心中沉重。

他们知道情况,只是好像猛然才想起盐税一事。

“有没有其他办法补充太仓?”王允忍不住的追问道。朝廷没钱,令他感到惊悚不安。

荀彧看了他一眼,道:“有。一,全力巩固秋粮,户曹预算,可得一万万。二,扩大钱庄,在并、兖、青等地推行,以各地官吏、士绅带动,预计三万万。三,削减、压缩朝廷用度,至少可省一万万。四,裁减冗官,年底前,或可再省一万万。五,太常史侯纸操弄得当,应当可得五千万。六,曹操在青州屯田,这部分钱粮能够节省,差不多在两万万左右。七,各处剿匪所得的贵重之物,户曹若是折价售出,可得六万万左右……十……”

王允怔怔出神,哪怕他不用心计算,荀彧话里说出来十条,至少二十万万了,这叫没钱?

他还是第一次知道,朝廷的家底,居然有这么厚实!

杨彪有些口干舌燥,看着荀彧欲言又止。

朝廷的赋税,在羌人反叛了十年间,花出去了高达两百多万万,将家底给打空了。

至今非但没有恢复,反而急剧锐减,全年不过在五万万左右。

荀彧的话,貌似有道理,却令他本能的怀疑,一时间又说不出问题在哪里。

杨彪,王允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刘辩却心知肚明。

荀彧用了预计、预算、得当之类的词,实际上操作起来,不可能按照预想的那般顺利。

‘总体上来说,应该有五万万左右……够了!’

刘辩双眼微眯,笑容增多,直视荀彧,道:“有卿家在,太仓无忧!”

荀彧的这算是第一次展露能力,刘辩深为满意!

王允稍稍反应过来,想要寻根究底,道:“真的有这么多?”

荀彧侧身向他,道:“王公给吏曹的裁减冗官的计划,下官已看过,至少将裁减三千人,加上其他支出,年底之前,一万万可省。”

王允注视着他,目光游移不定。

他沉浸在‘裁减冗官’的规划中,居然忽略了省却钱粮一事!

刘辩见王允被荀彧一句话堵住,暗自摇头。

荀彧的话貌似没错,问题是朝廷对地方官吏俸禄的支出,在多年前便只能依靠地方自行供给,朝廷给的,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

是以,‘裁减冗官’,只能带来名义上的‘节流’,实则上不会有多少!

“王卿家,”

刘辩不能给王允反应过来的机会,道:“裁减冗官一事,要尽早妥善推动,明年开朝,便要着手施行!”

“臣领旨!”王允立即肃色抬手道。这是他目前的主要工作,这件事抓在手里,他的权力将超过所有人!

丁原目不斜视,尽数听在耳朵里,心里艳羡又嫉妒。

刘辩见杨彪的神色松缓下来,便道:“史侯纸,从太常移出,交由太仓主理。”

“臣领旨。”荀彧抬手应道。

刘辩嗯了一声,坐直一点,道:“还有一件事,朕考虑,将九卿改为寺,太仆卿称太仆寺,大鸿胪为鸿胪寺等,诸多官称、权责、官职构置,由尚书台负责梳理。”

杨彪胖脸一绷,应道:“臣领旨。”

这件事倒是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改个称呼,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王允没说话,只是偶尔会看向荀彧,总觉得刚才荀彧的话里有诸多问题。

刘辩神色沉吟,心里忽然想起了王朗之前的一道奏本。

其中提及将洛阳提升为‘府’,对于河南尹,右扶风这些,改称郡县,以确立洛阳的特殊地位。

想了想,刘辩还是觉得不能操之过急,起身道:“今天就到这里,荀卿家随朕来。”

几人行礼,荀彧率先随着刘辩出了尚书台。

在走向出宫的路上,刘辩背着手,顶着大太阳,沉吟着道:“卿家刚才说的十条,有几条能落实?”

荀彧道:“臣都能落实。”

刘辩脚步一顿,转头看向他,神情不动,但就差写着:你当朕是杨彪,王允那么好糊弄?

荀彧面不改色,抬手道:“臣并无虚言。”

刘辩想着之前荀彧说的那十条,仔细的推算一番,有些迟疑了,道:“真的能有二十万万?”

荀彧与刘辩对视,顿了顿,道:“陛下,朝廷节省的钱粮,并非是现在的钱粮。”

刘辩眨了眨眼,猛的一抬头,反应过来,道:“卿家所言有理。”

荀彧的意思,节省的那部分,其实是纸面数字。

比如说,‘裁减冗官’、‘青州曹操屯田’等这些,貌似节省了钱粮,实际上朝廷并未支出,这一部分,占了十多万万的大头。

尽管朝廷并未支出,又实际应当支出的,是以确实是省了。

刘辩绕过这个弯,看着荀彧道:“卿家如实告诉朕,年底之前,太仓究竟能筹措到多少?”

“排除抄没叛匪所得的贵重之物外,八万万左右。”荀彧不假思索,显然早有腹稿。

刘辩眉头一挑,这比他预想的还要多出三万万,面露惊异的道:“有这么多?”

荀彧似有犹豫,片刻后道:“如果朝廷急用,臣还能再筹三万万。”

刘辩不止是惊异了,而是开始怀疑了,直接问道:“怎么筹得?”

荀彧少年老成,不止是脸色,气质同样如此,如同一个四十岁宦海沉浮,城府极深的老官僚,八风不动的道:“臣以盐税做抵,以盐证为凭,可向各地世家大户,预支未来半年的盐税。”

刘辩眉头不停的跳,心里跟着激动起来。

这荀彧的能力,真真是远超他的预估!

他原本还在犹豫,想着像曹操那样,多培养荀彧一段时间,万万没想到,荀彧不需要他来培养!

刘辩双眼微眯,目中灼灼发光,笑容前所未有的真诚,道:“不急,暂且够用了。卿家之能,令朕心服。”

“臣不敢。”荀彧抬手,脸上毫无异样。

刘辩审视了他一会儿,转身继续踱步,心神放松,思绪也变得敏捷,道:“这钱粮一事,朕便交给卿家了。对了,卿家对尚书台怎么看?”

荀彧的这番能力表现,令刘辩动了尽早扶他上位的心思。

荀彧跟在刘辩身后,道:“陛下,臣等皆认为,尚书台有缺,当做补全。”

在当初的改制中,刘辩与众臣的计划,是尚书台有九人,但时至今日,只有三人,其中一个还是空有名头的董卓。

刘辩见荀彧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心里斟酌再三,还是觉得有些急了,转而道:“冀州之事,卿家怎么看?”

荀彧脸上少见的面露凝色,道:“陛下,天灾不断,情势如火,各处叛匪必会疯狂劫掠,黑山军攻打冀州半年之久足以说明。且不止是冀州,臣担心鲜卑,乌桓以及匈奴随时会寇边。”

刘辩微微点头,道:“大司马府没有动夏侯惇的两万人就是顾虑刘虞守不住,担心鲜卑与乌桓等长驱直入。接下来是秋收,而后是过冬,看来,冀州的战事,没那么容易结束。”

荀彧道:“臣以为,当前要务,还是以守为主,只要守住了冀州,越过明年,情势将大为好转。”

曹操在青州招降了百万黄巾军,黄巾军主力损失殆尽,现在最重要的,便是稳住青州,只要这个大乱之地平稳,朝廷就省去了一个巨大的负担!

待过明年,朝廷缓过这口气,积攒了一些力量,曹操也能抽身而出。

届时,主动权将完全在朝廷手里,哪怕是出动大军征讨黑山军都将成为可能!

刘辩背着手,踱着步,心里在不断推敲。

熟知历史的他很清楚,最为酷烈的时候,还没有到,事情不会如荀彧预想的那么顺利。

“交给卿家一个任务,”

刘辩忽然笑呵呵的转头看向荀彧,说道:“朕的二儿子,长公主出生了,卿家给取个名字。”

荀彧神色如常,心里疑惑于刘辩为什么突然转换话题,刚要思索,便听到身后一阵脚步声。

回头看去,不其侯,御史中丞,伏完小跑着过来。

他气喘吁吁,满头是汗,抬着手道:“陛下,河南尹种辑的奏本。”

刘辩见他这么慌张,伸手接过来,看了眼,不由得皱眉。

种辑原本是丞相杨彪举荐为东莱太守,但刘辩改为皇甫坚寿,是以种辑转而被任命为河南尹。

种辑上任并没有多久,他这道奏本,言词激烈,态度强硬,字里行间的愤怒清晰可见,在弹劾洛阳令陈宫‘贪赃枉法’、‘擅权乱命’、‘侵吞秋粮’、‘欺压官吏’等等。

这道奏本虽然‘杀气腾腾’,可又语焉不详,并未有什么实证。

刘辩忽的心有所动,看向伏完,道:“御史台有证据?”

伏完正擦着脑门上的汗,连忙道:“回陛下,御史台派了监察御史去河南尹,发现大仓五千石粮食不翼而飞。”

刘辩拿着这道奏本,明显感觉不太对劲,道:“确实是陈宫所为?”

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