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157章 清剿叛乱 大军十万

汉家功业 第157章 清剿叛乱 大军十万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157章 清剿叛乱 大军十万

第157章 清剿叛乱 大军十万

三天后,禁军大营。

刘辩、皇甫嵩,荀攸,钟繇等人站在瞭望台上,全部在观望着校武场。

一个四十多的中年人,手握大弓,正在试验新武器。

离弦之箭,眨眼间,直中靶心。

“黄校尉威武!”士兵们纷纷叫好。

黄忠今年四十五岁,但须发浓密,皮肤白皙,双眼炯炯,没有在意士兵的喊叫,拿起身后弓弩,装上三支箭矢,用力拉开,盯着不远处的箭靶。

三个箭矢射中箭靶,剧烈颤抖,发出持续的嗡嗡声。

“好弓弩!”

黄忠看着手里的弓弩,面露意外与喜色,爱不释手的摸起来。

看台上,荀攸瞥了眼刘辩,道:“陛下,这真是从秦简找到的?”

刘辩随口嗯了声,道:“卿家要是对这方面有兴趣,朕让人给卿家送去。”

“臣并无兴趣,只是好奇。”荀攸连忙道。

‘你有兴趣朕也找不出来。’

刘辩微笑着,就见校武场,一支十数人的骑兵飞奔而过,脚踏马镫,十分稳健。

钟繇悄悄观察刘辩,故作沉吟的道:“陛下,那袁术叛军已经攻入琅琊郡了。”

皇甫嵩,钟繇立即看向刘辩,神情不动,暗自凝神——三天时间到了。

刘辩注视着黄忠,嗯了一声,道:“诸位卿家觉得这黄忠怎么样?”

钟繇还要再说,刘辩一抬手,校武场上,典韦穿戴整齐,手持长矛,骑着马缓缓从侧门走出来。

“跟俺打一架!”典韦上前,长矛直指黄忠。

众人闻听,只得收声,看向校武场。

黄忠在试验新武器,抬头看了眼,认出了典韦,毫不犹豫,提刀上马。

两人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战到了一起。

不止是瞭望台上的人瞩目,四周的士兵纷纷放下手里的事,围观过来。

只是两个回合,典韦、黄忠已意识到遇到了劲敌,神情严肃,紧握武器,再次提马对冲。

“喝!”

“哈!”

长毛与大刀对拼,两人身下马一顿,硬生生后退。

“好膂力!”荀攸看着,忍不住的惊呼道。

其他人同样面露惊色,典韦的力道他们或多或少都清楚,这四十多岁的黄忠,居然能与之硬拼不落下风,着实令人惊异。

刘辩见荀攸少见的失态,笑着道:“这黄忠,原本是王睿的人,后来去了成都,而后是并州,前不久被朕调回京。皇甫卿家觉得怎么样?”

皇甫嵩看着用力拼战的两人,道:“陛下,黄忠确实是一员骁勇之将。”

刘辩笑容更多,道:“朕打算命他接替徐荣,驻守轘辕关。”

皇甫嵩闻言,当即道:“陛下,事态紧急,臣以为,当命徐荣、曹操、公孙瓒、赵云、董卓五人合兵向东进攻梁国、沛国,命荆州刺史王睿攻汝南,合围袁术!”

刘辩摇头,道:“命黄忠驻守轘辕关,徐荣调驻兖州,赵云、曹操回禁军大营。加丁原主簿吕布为平虏校尉,进徐州。命董卓、公孙瓒合兵讨汝南,命王睿进攻扬州。”

皇甫嵩,荀攸,钟繇三人听着怔了又怔,这是什么安排?

皇甫嵩果断抬手,道:“陛下,此举太过分散,恐会被叛军逐一击破,此时当集中兵力,平灭叛军主力!”

钟繇跟着道:“陛下,臣虽不知兵事,但大司马从戎多年,战功赫赫,臣附议。”

刘辩眉头一挑,余光看了他一眼,暗道:你这是说朕外行指挥内行了?

刘辩面色如常,道:“所谓的袁术主力,不过是一些被生拉硬拽来的青壮,连黄巾乱匪都不如,诸位卿家不要太过高看。这样,给董卓下令,命他半个月之内,不能克复梁国,军法从事!”

‘军法从事’四个字,往往代表着极刑,对于董卓来说,其实就是死罪。

皇甫嵩,荀攸,钟繇三人听着刘辩的安排,看似有理,实则又十分任性。

正准备继续谏言,下方传来一阵阵大喝声。

校武场上,黄忠与典韦激斗正酣,所谓棋逢对手,两人并没有点到为止,越发的拼力。

刘辩见着,连忙喊停道:“可以了,二位卿家罢手吧。”

典韦与黄忠听到刘辩大喊声,有些意犹未尽的勒住马。

典韦一脸憨厚,笑着抬手道:“陈留典韦。”

黄忠深深的看了眼典韦,抱着手道:“南阳黄忠。”

典韦咧嘴一笑,勒马下场。

黄忠跟在一旁,与他低声道:“典校尉,那中郎将赵子龙与你比较如何?”

典韦摇头,道:“俺没跟他比过,看样子瘦瘦弱弱的。”

黄忠情知武将不能以外表评论,今天与这典韦打了个不相上下,倒是很想与那一合击杀文丑的赵云较量一番。

瞭望台上,刘辩转过身,看着三人,沉吟着道:“三位卿家,这场叛乱,于我大汉来说,其实未必是坏事。与其让那些居心叵测之徒在暗中蝇营狗苟,朝廷时时刻刻提防,不如一次性将他们全部引出来,一举处置干净了。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三人一怔,心里同时暗道:原来陛下是打的这个主意?

不过,荀攸旋即神色一沉,道:“臣明白陛下的苦心,只不过现在不是诱贼的时候,袁术已然坐大,占据三州之地,是前所未有的逆贼,厄需尽早歼灭,以定人心,以安社稷!”

刘辩好不容易找了这么个借口,哪里会被说动,嗯了一声,道:“那就命董卓统调徐、荆州、豫三州所有兵马,总数近十万兵力,步调统一,协同进剿!”

荀攸脸角动了动,很想说还是皇甫嵩的战术最为恰当,但见刘辩好不容易松口,只得看向皇甫嵩。

皇甫嵩仔细思索一阵,道:“陛下,那吕布臣并不了解,是否派曹操或者徐荣进徐州?”

刘辩摆了摆手,向下走,道:“卿家对袁术还是太过高看了,十万大军,卿家是觉得还少吗?就这么定了。”

皇甫嵩想了想,便也没有再多说。

集合三州兵力,十万大军,确实不少了。

荀攸,钟繇对视一眼,心里多少松口气。十万大军进剿,即便不能很快成功,也会遏制叛军气焰。

待等夏粮上来,朝廷有了钱粮,再以情势定夺倒也不迟。

潘隐从下面上来,来到刘辩身侧,跟着走,递过一道奏本,低声道:“陛下,王公回京了。”

刘辩顺手打开,见王允对并州变革一事,从头到尾批了个遍,指责‘官制’:扰乱地方,私人丛丛。‘丈量田亩’是与民争利,弊大于利。‘普查户丁’是激起民变,祸乱之源。

一合奏本,刘辩神情淡漠,道:“丞相还在三辅?”

潘隐躬着身,道:“是。丞相上次来信,说是三辅之地,逃难之民近百万,抚灾之重,前所未有。”

刘辩又瞥了眼手里王允的奏本,道:“这道奏本留中,明天请王允入宫陪朕用膳。传旨给刘表,命他代朕,再去一趟并州,记住,朝廷对于‘新政’是坚定不移,团结一致,任何人不得改变!”

“是。”潘隐连忙应着道。

荀攸与钟繇跟在刘辩后面,面色思索,并没有开口。

对于‘新政’,朝野的阻力一直都很大,地方上的变革,同样阻力重重。

朝廷派到并州的太守、县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制。至于‘丈量田亩’、‘普查户丁’之类,明暗里的绊子更为严重。

卢植在并州推行‘新政’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朝廷每天都能收到各种弹劾奏本。

走了几步,刘辩又看向荀攸,道:“司隶的‘新政’要加紧推行,所有的阻力,给朕倾力扫除,决不能拖延!另外,兖州的各种补缺,要慎之又慎,一定要能臣干吏,勇于用事!对于‘新政’,朕会命徐荣全力协助,任何人胆敢阻挠、抗拒、甚至是谋乱,坚决镇压,绝无宽宥!”

“臣领旨!”荀攸沉色应道。他越发感觉到,眼前的陛下对于‘新政’的看重,远胜过袁术的叛乱。

钟繇同样能清晰的察觉,心里暗道:陛下,是不是对袁术的叛乱,过于轻视了?

刘辩心底盘算再三,道:“丁原再看看,要是不能胜任,调他回京。”

荀攸神色一紧,道:“臣明白。”

将一州之牧调回京,实则是一种‘严惩’,预示着丁原仕途到此为止。

刘辩嗯了一声,没有再多说,下了瞭望台,来到训练场。

这片训练场上足足容纳数千人,分了不知道多少方阵。

有的在跑步,有的在射箭,有的在训练,有的在骑马……

刘辩见着,微微点头,与皇甫嵩道:“目前,禁军大营还有多少人?”

皇甫嵩跟在边上,道:“回陛下,还有五万,若是赵云、徐荣回师,为八万。”

“加上曹操的三万,是十一万人……”

刘辩自语,不知不觉间,禁军大营的兵马,已有十一万之多!

荀攸在刘辩身后,神色不变,心里却是压力如山。

十一万兵马,每天的消耗就是一笔可怕的数字,朝廷用尽手段筹钱筹粮,依旧供养不起!

刘辩信步走着,一边看,一边不时瞥向身后的皇甫嵩,荀攸等人。

他心里有意让刘协去往董卓那监军,但这个提议,皇甫嵩,荀攸等人只怕打死都不会答应。

与此同时,太常。

蔡峥指挥着招募的来的仆役,将一沓一沓的史侯纸装箱。

“小心点,小心点,别折了皱了!”

“防水,注意防水!要是路上湿了,我打断伱们的腿!”

“这几箱是给河内的,你这贴纸错了!”

“马车马车准备好!搬上去,搬上去!”

蔡邕自恃身份,没有在近前,而是在不远处的账房里,看着手里的账簿,上面一项项的记录着数字。

“两年,七千万,想必陛下会满意吧……”蔡邕颇为自得的说道。

七千万,是七万缗,相当于七万两银子,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

蔡文姬端着茶水进来,闻言轻声道:“就是七万万,他也觉得少。”

蔡邕转头看去,见他女儿少见的没带面纱,又见她少了往日的忧愁,郁郁之色,双眼如水,俏脸红润,不禁疑惑道:“你最近遇到什么事情了吗?好像开心了不少?”

蔡文姬心头一跳,心虚的道:“女儿就是看了些书。”

蔡邕没有多想,继续看着账簿,叹息一声,道:“你倒是说得对,现在朝廷处处需要钱,这七千万也是杯水车薪,陛下不会满意,还得另想办法。”

蔡文姬见她父亲没有怀疑,心里稍松,抿了抿嘴,轻声道:“父亲,太学生,能不能收钱?”

蔡邕顿时皱眉,道:“已经收了,再说,收的太多,会引起非议。一些人本是贫困,再收钱,他们读不了书,白白浪费了一身才华,报国无门。”

蔡文姬想着刘辩与她说过的话,更加轻声的道:“没钱可以去鸿都门学啊,太学入学的,家里根本不缺钱,每人收个几千,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蔡邕还是摇头,道:“你还是好好修你的书吧,这些事情不要掺和。对了,你近来常去普光寺?以前不是一个月才去一两次的吗?”

蔡邕越发心虚,嘴唇动了动,道:“以后不用去了。”

蔡邕目光直直看着蔡峥与那些仆役,没有注意到他女儿绯红的俏脸,随口道:“嗯,少去些也好。”

他哪里知道,她女儿已经打算好跟刘辩商量,换个地方了。

平复了一下心情,蔡文姬拿出面纱,带在脸上,这才道:“父亲,太原的鸿都门学建好了?”

蔡邕忽见一个中年人带着众仆役进来,连忙出门,下意识的道:“快好了,你早点回去,没事别出府,宫里也别去了,太后娘娘准备为陛下选后,你与唐娘娘少走动一些。”

蔡文姬眨了眨眼,心里道:我怎么不知道?

蔡邕来到箱子不远处,认出了来人,悄悄躲到箱子后。

来人为不其侯伏完,他与蔡峥道:“我在外面实在买不到,还请蔡从事史通融,卖给我们一千张吧。”

蔡峥看着已经装好的箱子,根本没有多余,陪着笑道:“不其侯,非是小人不卖,实在是没有多余的。”

伏完不满,道:“我女已入宫,今日讨要些史侯纸修葺婚书,莫非太常也要阻拦不成?”

蔡峥哪里知道这里面的事,听着吓了一跳,急声道:“不其侯稍等,小人这就去请示太常。”

伏完哼了一声,道:“快去。”

蔡邕听着,无声的后退回去。

蔡文姬还在房里为他父亲整理书桌,见蔡邕如同做贼一样进来,双眼疑惑道:“父亲,这是怎么了?”

蔡邕进屋站直好,摇头道:“不其侯之女伏寿被选入宫了,据说要被授为贵人,不其侯找我来要史侯纸了。”

蔡文姬闻言,抿了抿嘴,想着前几日刘辩在床上说的话,欲言又止。

祝大家端午安康!

忙完了,明日恢复更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