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725章 幸福时光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725章 幸福时光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说到未来京城成功人士在郊区县圈地搞项目,就不得不提蒙古国海军司令王老爷子的儿子于老师,人家直接弄了个动物园。也不对外开放,就自己养着玩。

陈小二陈大师更早,九十年代就在郊区包了山种树。

何情见妈妈和女儿不在,让孙朝阳陪着俩老头,自己去找。

孙朝阳立在旁边看,眼前这口池塘和其他养鲟鱼和虹鳟的却不同,要大些,四方形,水质也差。就好奇地问这里面养什么的?

何水生笑呵呵地回答说:“这是咱们的自留地,用来钓鱼玩的。虹鳟和鲟鱼要赚钱,还没长大,不能钓。再说了,鲟鱼成年后,两三百斤重,你也没办法钓啊。这里面的鱼可多了,主要是大板鲫,还有白条。都是从市场上买的,投放在鱼塘里。”

苏朝阳好奇:“养这玩意儿又有什么意思?”

何水生:“意思可就大了,这些杂鱼买回来放进去后,我们也不喂,任其自生自灭。另外,今年年初我和亲家还买了几百尾鳜鱼放进去吃鲫鱼和白条。”

孙朝阳:“原来你们的目的是养鳜鱼啊。”

鳜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国内的有三四个品种,以身上的花纹区分,对气候也没有要求。江浙可以养,最北方的黑龙江也可以养。在东北,鳜鱼又叫做敖花。滋味极其鲜美,没有小刺,全是蒜瓣肉,苏州名菜松鼠桂鱼就是用这种鱼做的。

在古人心目中,鳜鱼乃是上品,这才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说法。

钓鱼老也是有鄙视链的,最底层的是新能源,那是要被所有人看不起的。再上一层是人人喊打的泥鳅钓,然后是台钓,再上一层就是路亚,最让人敬仰的是飞蝇钓。

八十年代玩路亚钓的人不多,主要是资源少,而且大伙儿也觉得用塑料片钓鱼有点天方夜谭。

这样看来,何水生和孙永富算是走到最前头了。

却见,两亲家各自握着一支孙朝阳从国外给他们弄回来的天价碳素鱼竿,不停甩动,亮闪闪的路亚片在水中跳动,犹如色彩斑斓的鳑鲏。

下午的阳光很大,不片刻,两位老爷子就挥汗如雨了。

孙朝阳定睛看去,他们面庞黝黑,脖子后面都变成了小麦的颜色,还有点微微发红,红脖子说的大概就是他们这种人吧。

路亚钓很折磨人,今天也是奇了,鳜鱼死活没口。孙永富就恼了:“我还说要给喜悦蒸鱼呢,一条都没钓到,怎么给宝贝交代?”

他非常是气恼,把鱼竿一扔,找来一只抛网,撒了两网,终于弄了五六条。

二老开心起来,在里面挑挑拣拣,留了一条一斤左右的,和一条三斤上下的,其他又都扔回池中。

蒸鱼用一斤的最好,再大肉就有点不够鲜美。三斤那条则用来做松鼠桂鱼。

正在这个时候,何情抱着喜悦,和两个妈妈一起过来。

小丫头已经在牙牙学语了,伸手就圈住孙朝阳的脖子:“粑粑,粑粑。”竟是四川口音。

大家都笑,孙朝阳看到女儿粉妆玉琢模样,心都要化了。上一世,他是个孤寡,自由自在,对于家庭生活没有任何概念。重生之后,有了家庭,有了这个小宝贝,突然体会到全心全意爱一个人,愿意付出所有的感觉。

你也不需要任何回报,只要宝贝对你笑一笑,就足够了。

幸福大概就是这样吧,很简单的。

江浙人擅长整治鳜鱼,所以,这两条鱼都是何妈妈做的。如果换成孙妈妈下厨,有点糟蹋原材料。无论什么鱼落到杨月娥手里,都会变成麻辣水煮,况且她的厨艺实在是可圈可点。

何妈妈的手艺真是绝了,蒸鱼做得很简单,就是在鱼肚子里塞上一把葱,然后把生姜片和火腿片盖在上面。

起锅后,夹一筷子放进嘴里,鲜掉眉毛。

至于松鼠桂鱼,起了花刀,放了芡粉,下锅油炸,身上的肉都绽放如菊。再淋上汤汁,色香味俱全。鱼的眼睛那里还放了两颗樱桃。因为炸的时候鱼身弯曲,状若松鼠,故而得名。

这道菜的关键是汤汁,后世饭馆多用番茄酱,图的就是个省时省事。但正宗的松鼠桂鱼得用冰糖和醋,这样,那种酸甜味才层次丰富带有回味,而不像番茄汁,就一个酸字罢了。

说起用番茄酱,川菜的鱼香肉丝是重灾区,多吃一口都是浪费表情。鱼香肉丝的鱼香,得用醋用泡菜。

孙朝阳女儿吃蒸鱼吃得开心,围嘴上都淋满了汁水。

小丫头前一阵子不知道怎么的,口水很多,不片刻,围嘴都被打湿了。刚开始的时候,孙朝阳也不在意,还给她取了个口水公主的外号。后来感觉不对,去看医生。大夫给娃吃了一颗药就好了,害他这个老父亲白担心半天。

其他人却不爱吃鱼,主要是吃腻了。家里有两个钓鱼老,见天都是一桶一桶地钓回家,大伙儿看到鱼就反胃。

所以,今天晚上,大人们的筷子主要用来对付木须肉、凉拌三丝。

因为有喜悦公主在,酒是不能喝的,烟也不能抽,熏到孩子可不得了。

吃过饭,喜悦早早睡觉,几个老人则在客厅看电视。

孙朝阳则和何情一道坐外面乘凉,山里的晚上温度低,不片刻就舒爽了。

他感慨道:“何情,两个老头弄的这地儿真不错,夏天的时候要常来”

何情:“夏天怕是来不了吧,唐大姐和老吴约咱们去东京,那边的生意也要照顾。”

孙朝阳:“去东京也花不了多长时间,最多一两周,不耽搁的。”

广场协定后,东京地产已经涨得惊掉人下巴的地步,也是时候慢慢出货了。

何情好奇:“朝阳,老吴调去哪个单位当一把手了,一直没听你怎么说过。”

孙朝阳回答说老吴去的是金融口那边一个单位当boss,从文化部门调去金融系统,还是单位一把手,吴胜邦这人有点能耐。

八十年代的北京地区风沙大,这里却不错,漫天繁星,银河清晰可见。孙朝阳道:“过一段时间,等征文活动结束了,我就会调走,站好最后一班岗吧。不过,周宗阳搞了这么一出,还真是麻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了局。”

他有点烦恼。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第二天一大早,何情和孙朝阳就回到京城。

孙三石同志是个闲不住的,也懒得在家里发呆,径直去了单位。

刚到《中国散文》门口,就看到林淘沙正坐在齐娜和齐红霞的门市外面说说笑笑。

齐娜姐妹满面春风,一扫前番死活也开不了张的晦气。

看到他,齐娜招手:“孙朝阳,过来吃茶,摆会儿龙门阵。”

孙朝阳:“我跟你说得着吗?”但还是走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