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695章 冉云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695章 冉云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朝阳:“啥太想进步了?”

迷大爷:“就是想当作家呀,或者说,想成名成家。”

孙朝阳:“那谁不想啊,孩子有这个思想也很正常。不过,写作这种事情太吃天赋,也不知道她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娃有灵气,培养一下,改一改稿子,能不能达到发表的标准我不敢说,但提高写作能力我还是有信心的。”

自从我们的孙副社长去年从东京回国之后,已经不太搞纯文学了。一是社里的工作实在太繁忙,杂务也多,一天下来哪里还有工夫去想新书的事情。二是,搞纯文学实在不赚钱,他现在名气也有了,社会地位也有了,实在提不起精神。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他每天都会写上一两千字《灌篮高手》的故事提纲,凑一星期就寄到吴盼盼那里去,让她改成漫画稿,这也牵扯了不少的精力。

《灌篮高手》的销量在那边长期都在排行榜第一梯队,稿费,版税,加上各种周边,源源不断地为孙朝阳和吴盼盼带来海量收益,拿钱拿得极爽。

孙朝阳虽然不写作了,但骨子却有种好为人师的恶习,遇到有潜力的作者,都喜欢提点两句。如此看来,编辑这个工作倒挺适合他。

迷大爷:“我那个小姨子没灵气,非常没灵气。打个比方吧,她就是块榆木疙瘩,当作家只是她不自量力的狂想。”

孙朝阳笑道:“哪里有这样说自己小姨子的?”

迷大爷:“我就说了,榆木疙瘩,榆木疙瘩。”这话说得怒气冲冲,显然平时没有少受小姨子的气。

孙朝阳好奇心起,问:“究竟怎么了?你细说……长途电话挺贵的,你那边方便不。”

迷大爷回答说:“方便,我现在邮局呢,今天自掏腰包跟你唠五块钱的嗑,我妻子家说起来和你们北京有缘。”

原来,神圣的迷迭香老婆家姓冉,岳父是山东即墨人,岳母祖籍北京。当年四川不是搞三线建设吗,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都入川建设国防长城。

当年,岳父和岳母早之前在老家就结婚生了两个女儿。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四川,去的是眉山车辆厂。

神圣的迷迭香成名成家后,娶的是冉家的大姐,他又当了乡长,加上作家又有社会地位,也是个人物。小姨子冉云挺崇拜他的,成天缠着要跟姐夫哥学习写作。

“学习写作,这玩意儿怎么学,没办法学的。”迷大爷说:“也没办法教,全凭自己悟,我是被她烦的快崩溃了。”

小姨子叫冉云,初中文化,因为是家里的老二,当年也没有像大姐一样下乡插队,而是留在车辆厂当工人,主要工作是打螺丝。从十六岁打到二十出头,工资四十来块一个月,但好歹解决了正式工作。

车辆厂那边孙朝阳以前去过一趟,好像在一个叫什么思蒙的镇上,距离眉山县城几十公里,又是丘陵小山区。而且,三线工厂企业办社会,和外界也没有什么接触,很闭塞。

像冉云这种三线厂的小姑娘从出生起,人生就相当于固定了:在厂子弟校读书,进厂办技工校学习,毕业下车间解决指标。然后和车间的小伙子相恋,结婚,生孩子。下一代依照父母的人生轨迹,再来一个相同的循环。

这样的人生或许无聊,但未必没有一种淡淡的幸福。生活,哪有那么多暴风骤雨壮怀激烈。

冉云以前思想挺简单的,但认识迷大爷后,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听到这里,孙朝阳插嘴问:“怎么了,你把你小姨子怎么样了?”

迷大爷呸一声:“朝阳你别说不正经的话,有的玩笑开不得。”

事情是这样,就在去年孙朝阳在东京的时候,迷大爷即将出任乡长,志得意满。恰好国庆节,他手头也没有工作,就出资带着岳父一家老小去北京玩了几天。

岳母以前不是北京人吗,这次算是故地重游,寻找小时候的记忆。

迷大爷稿费颇丰,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人,也算是个小资。一路吃喝玩乐,让小姨子见识到作家的经济实力,也让小姑娘见识到大都市的繁荣和纸醉金迷灯红酒绿。

小姨子冉云就起了个念头:大家都是人,凭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在北京,而我冉云却要生在山沟沟里。如果我妈当年不是犯糊涂嫁给了爸爸,我不也是北京人了。对,我就是要在北京生活。

可是,冉云就是个普通车间打螺丝的,又不是什么特殊人才,在户口制度非常严格的八十年代,根本没有可能调到北京工作,解决北京户口问题。

直到冉云听姐夫说到孙朝阳的名字,看到孙朝阳家的四合院,一个移民计划在心里逐渐清晰。

当时孙朝阳和何情去东京旅居的事情,迷大爷并不知道。他全家来北京玩,自然是要拜访老朋友的。

于是,神圣的迷迭香就和妻子一家进了孙朝阳的四合院,无奈孙同志不在,接待他们的是孙永富和杨月娥老两口。

迷大爷给孙朝阳带来了不少家乡的特产,主要是泡菜。二位老人吃到家乡的味道,开心极了。

攀谈间,冉云才知道孙朝阳也是四川老乡,刚起步的时候跟自己一样也是车间工人。他和姐夫哥一样,也是靠着一支笔功成名就。只不过和姐夫止步于一乡之长不同,孙朝阳更是杀到了北京,买了大房子,做了大编辑。

还开着三四十万的豪华汽车。

大家都是人,孙朝阳能够走到这一步,我为什么不能?

冉云顿时起了“大丈夫当如是哉!”的宏图大志。

小姑娘很快在心中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先跟姐夫哥学习写作,然后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引起全社会轰动,加入四川作协,加入中协,然后联系北京的文化单位,以知名作家的身份调过去。解决户口问题,住房问题,成为一个地道的北京人。

没错,这相当于复刻孙朝阳的成功履历。

……

孙朝阳听到这里,再次插嘴:“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迷大爷,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最喜欢和理想主义者打交道了。对了,你小姨子是从哪家刊物起步的。”

迷大爷:“小妮子心气高,处女作投的是《收获》。”

孙朝阳:“好家伙,发表在哪一期,我去找来拜读。”

迷大爷:“石沉大海,那边怎么可能用。后来,冉云又投了《当代》《十月》和《人民文学》,都无一例外的一场空。”

孙朝阳:“好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了,你小姨子水平如何,究竟有没有作品发表?”

“水平嘛,乱七八糟,全是文字垃圾。”迷大爷不客气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发表还是发表过两篇的,我帮她投过地区的一家报纸,就是那种豆腐块文章……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后悔,就是后悔。”

事情是这样,北京旅行回来,冉云就发下要当作家,功成名就,移民北京的大愿。

小姑娘就天天泡在工厂的图书阅览室里,将各大文学期刊细细读来,读上几日,感觉有所收获,就铺开稿子写了一篇中学生作文,投给《收获》。

现实很残酷,她实在没有这个天分也没有这个能力,投了十几家刊物没有回信后,换任何一个人,早就认清楚自己,转移志向了。所谓,立常志。

不过,女性比起男人最大的缺点是偏执,最大的优点是耐得了烦,意志坚定。冉云不服气,依旧笔耕不辍,写完还让姐夫哥帮着点评和修改。

她一星期写六七篇中学生作文,产量很大。

刚开始的时候,迷大爷看在妻子的面上还指导了几次,发现小姨子实在不是那块料,就烦得不行。

他以为小姨子也就是一时心血来潮,没准过得一段时间兴趣就转移了,不用当真。为了摆脱这张讨厌的狗皮膏药,迷大爷忍无可忍,索性亲自提笔把小姨子的两篇作文动了大手术,投去地区的报纸。

报社的文艺版编辑和迷大爷是朋友,加上迷大爷的文笔是真的不错,稿子也用了。

不料,冉云发表作品后,受到鼓舞,写起东西来更是狂热,产量更大。

迷大爷做了乡长,工作本就繁忙,累了一天回家,还被小姨子的文字垃圾轰炸,你还不能发怒,还得小心照顾小姨子的情绪,维持家庭气氛的和谐,搞得身心俱疲。

《中国散文》搞征文之后,冉云有了兴趣。她感觉自己在地区小报上发表豆腐块文章实在拿不出手,必须上大刊物才能成名成家,才能移民北京。

《中国散文》是散文界标杆,如果再拿一个奖,那就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于是,冉云花了两个月时间精心炮制了一篇文章,于上个月投给编辑部。

不出意料,文章石沉大海,杳无消息。

冉云急了,就让姐夫迷大爷问问孙朝阳,看能不能上刊物,再得个奖项什么的。

小姨子的水平迷大爷是知道的,实在拿不出手。如果跟孙朝阳打招呼,搞不好还被孙同学嘲笑,那你受得了吗?

那天,迷大爷在外面应酬回家,喝了点酒,有点醉。冉云过来说这事,迷大爷忍无可忍,终于说了实话。道,冉云,你没有写作才能,你的文章都是垃圾,垃圾中的战斗机。我也是要面子的,跟孙朝阳打招呼可以,但你也得有那个水平才行,这么搞,不是胡闹吗?

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上班,我再给你介绍一个青年英才结婚生孩子拉倒。对了,县卫生局潇洒科的小周,大学生,前途无量,要不要处一处?

潇洒科就是消毒杀菌科的谐音,很独特的部门,小周据说要提为科长了,在婚恋市场上很抢手。

冉云一个文青,没想到姐夫竟然说出这种庸俗的话来,哭着把姐姐家桌上的剩饭剩菜摔了一地,捂脸痛哭而去。

迷大爷妻子回家,看屋里一片狼藉,问清楚缘由,又把迷大爷给修理了一顿。

冉云被姐夫埋汰了一顿,很痛苦,也很不服气。

想了两天,连假都没有请,直接买了火车票杀往北京找孙朝阳,说是要问问稿子的事情,问能不能发表,能不能得奖。

离开四川的时候,冉云在成都火车北站给姐夫打了个电话,说了这事,还放下豪言壮语,道:“我的稿子非常好,肯定能发表,一定是编辑看走了眼睛,我要找孙朝阳谈谈。”“我会拿奖,拿大奖,我要成为着名作家。”“我还要留在北京,在北京生活。”

家里知道这事后,天都塌下来了。

迷大爷被妻子一顿暴打,实在没有办法,替冉云给单位请了假,又打电话找孙朝阳。

说完这事,他道:“我小姨子纯粹是脑壳搭铁,她肯定会去找你,如果看到人,麻烦朝阳你劝她回家。你跟她说,她没有这个方面才能的,当作家就是做梦。”

孙朝阳道:“一个人有没有文学才能,你说了不算,没准你小姨子能够成为作家呢?文学创作这种东西没有木桶效应,决定一个人文学成就的,不是看短板,而是看最长一根木板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作家和作家不一样,有的人擅长写人物写感情,但故事构架却差;有的作者擅长故事,但文字上差了些火候;有的人故事构架和文字都一塌糊涂,但设定却好,一样能够获得成功。”

迷大爷急眼:“我小姨子真不行,朝阳,你还跟我上起文学课来了。”

孙朝阳:“放心吧,见到冉云我会帮你劝她回家的,一个小姑娘漂在北京也不像话,遇到坏人怎么办?至于文学创作,既然孩子有这个爱好,看到你的面子上,我会帮你雕琢雕琢的,我最喜欢带作者了。”

迷大爷:“别介,还是那句话,她就是块榆木疙瘩,雕琢不出来的,最后的结果是雕琢得人不人鬼不鬼。”

孙朝阳:“嘿,我还真有点不服气了。我孙朝阳带过的作家,还没有不获得成功的。”

迷大爷:“不说了,不说了,长途电话费很贵的,我身上钱不多,再说下去可就走不了啦。冉云的事情你多费心,她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我会被爱人打死的。”

结束通话后,孙朝阳确实不服气了。

他回到编辑室,对评委会的几人道:“大伙儿受个累,帮我找篇稿子,作家名字叫冉云。”

王骁波举手:“我知道这篇稿子,印象深刻。”

孙朝阳意外:“骁波,能够引起你注意的稿子应该是有闪光点的,怎么样?”

王骁波笑了笑:“朝阳,我帮你把稿子找出来,一看便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