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687章 老周的小心思

孙朝阳奇问:“小玉,我怎么上周宗阳的当了?”

小玉看了看四周,见没有人偷听,才道;“周宗阳以前虽然在出版社上过班,但干的是纪检工作,对业务一无所知。他来咱们《中国散文》当社长,之所以立不住脚,主要原因是不懂得编辑的活儿。”

孙朝阳心中微动:“你的意思是……”

小玉点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孙哥,有人的时候我叫你一声哥,正式场合我叫你孙副社长,没人的时候,我叫你师父。”

孙朝阳:“你的鬼名堂还真多。”

小玉:“师父,当初我是你招进编辑部的。先是在办公室打杂,跟着你跑前跑后,所有业务都是你一手一脚教出来的。等我懂得怎么干活了,你才把我放下去当编辑,后来因为机遇到了,才当了主编。编辑这个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不外乎就是看看投稿,你觉得投递过来的文章可以,就录用了,刊载在刊物上。但实际上,其中有很多门道。”

小玉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文字风格,喜欢的题材。但你喜欢不等于读者就喜欢,你觉得好的东西,未必就能达到发表的标准,是孙朝阳一点点把市场观念贯注进她脑子里。

至于如何跟作家交流沟通,如何根据作家的写作特点帮着选题,帮着修改,那都不是一个外行人凭空就能想象出来的,需要老鸟一点点教,一点点带。

孙朝阳听她说完,点点头:“确实是,我来《中国散文》之前,就天天跑蒋见生《今古传奇》社玩,怎么做编辑,都是跟杨鹤老先生学的。”

小玉说:“周宗阳人品有问题,和单位的人都处不好,自然没有人肯教他业务上的事情。而且,他是一把手,高高在上,也抹不下面儿问大伙儿。一年多时间了,还是个外行人,活成大家口中的笑话。”

孙朝阳:“小玉,你说这些和这次征文大赛又有什么关系?”

小玉:“咱们知道他是个草包,别人不知道啊。在文学爱好者眼中,《中国散文》的总编多么了不起,简直就是文学大师啊!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师父,一个编辑在工作中,手头最重要的……资源,对,你常说的资源是什么?”

不等孙朝阳回答,小玉接着说:“一个编辑手头最重要的资源是作家,优秀作家。你说过的,很多作家一辈子都跟着一个编辑的,毕竟大家合作了多年,也有成功案例,轻易换人太冒险。周宗阳之所以在文学圈立足不稳,还是因为手头没有作家。你想啊,这次征文大赛,能够获奖的作家应该都是非常优秀的吧,就算是新人也潜力无穷。人家得了奖,自然感激周宗阳。到时候,周宗阳再勉励他们几句,说以后有好稿子,直接投给他,手上不就有作家资源了吗?至于不懂怎么干编辑工作,这次征文活动为期半年,编辑会都要开不知道多少场,还不够他学啊,看都看会了。”

“这次征文是周宗阳提出的,编辑们和老高都不同意。因为现在杂志销量还可以,不需要用这种活动提升业绩。而且,开年后的版面都已经排满了,再搞征文没必要。所以,他这个提议就搁置了。现在可好,周宗阳和师父你这个副社长都说要搞,我们还能说什么呢?最后的结果是为他周宗阳做了嫁衣裳。”

听小玉说完,孙朝阳恍然大悟,摇摇头:“这个周宗阳好多心眼,不过,大丈夫不能食言而肥,既然答应了就好好弄吧。小玉你在工作中不能有小情绪,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还要干好。”

小玉:“师父,我只是觉得憋屈。”

“别多想,老周能够弄来钱搞这个活动,也是能耐。”

不管怎么说,年终奖终于发下去了,管理层一人发两个月工资,普通员工一人多发一个月工资,皆大欢喜。

征文的信息也刊载在二月份的《中国散文》上,赶在年三十前发行。

周宗阳也是雷厉风行,立即召开了编辑会,谈了征文大赛的事情。并自任评委会主任,孙朝阳副主任,评委有大林和小玉等几个主编,老高依旧顾问。

不过悲夫同志现在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坐在那里不住打盹。而且,他今年老花眼特别厉害,戴上眼镜看书看报老半天都看不清楚,连放大镜都使上了,实在帮不上什么忙。

按照周宗阳写的那个征文公告来看,这次大赛主打的就是一个新潮,以扶持探索散文为主。

对此,孙朝阳是很不以为然的。小说你搞搞意识流,搞搞时空交错,搞搞反情节可以,倒是能糊弄一下文学青年。散文因为体量有限,一篇文章也就三四千字,全盘意识流化,读者一打开杂志,看得一头雾水,自然不会鸟你,那后果就严重了。

孙朝阳虽然一心调走,但《中国散文》是自己的心血,编辑们都是自己的哥们儿。一旦杂志销量不好,吃亏的是他们。

所以,他无奈之下只得把工作担子挑起来。

孙朝阳侃侃言道,这次征文的主题是《人间的旅程》。所谓旅程,就是行走和经历,就是我们人生中所碰到的事儿。所以,入选稿件的标准就是出来了——一个故事——让人感动的故事。

一个主编问:“朝阳,感动的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是让人感动的?”

孙朝阳:“亲情、友情、爱情。”

他笑着说,比如王骁波同志的《思维的乐趣》中有一段写他插队时吃地瓜。那玩意儿很甜,糖度高,热量高,产量又大,是老乡们度过饥荒的好东西。但有一点不好,不太好消化。吃得多了,肚子胀气,开始不停放屁。

王骁波在文章里写道,大伙儿天天吃红薯,一到晚上就砰砰砰响个不停,被子里乌烟瘴气。

不过,这段文字在《思维的乐趣》中也是一笔带过,其实可以单独拎出来弄一篇散文嘛,读者也喜欢看。

听孙朝阳这么说,众人都转头看着会议室里的王骁波,同时哈哈大笑。

王骁波咧了咧嘴,一头乱发无风自动。

小玉毕竟是个女孩子,虽然大大咧咧,但孙朝阳一通屎尿屁下来,还有红了脸,反驳道:“朝阳,文章本是雅事,写放……那个屁,是不是太俗气了,格调也不高。”

孙朝阳:“所以要提炼主题,升华主题啊!通过写吃红薯,写放屁,升华到生活的乐趣和思维的乐趣上面去,这一点骁波就做得很好。你们再读读《思维的乐趣》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理儿。”

众人眼睛都是一亮,依稀把握到了什么。

孙朝阳说:“散文从体量上来说比较小,所以只能截取生活中第一个截面。文青文章的写法,说穿了就是用一滴水反映阳光。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座各位都是资深编辑,编辑的工作是帮作家选题,调整写作状态,教写作原本不是我们的工作。但《中国散文》很多作者其实都是新手,你得一点点培养。所以,还是要给他们灌输一些基本的写作常识。”

周宗阳的眼睛也亮了,他竟然有种醍醐灌顶之感。虽然个人对孙朝阳极度反感,但内心中却不得不承认,这厮真特么是个天才,而且特别会培养作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