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60章 协议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60章 协议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魏芳:“蒋总编你是聋子吗,听不出孙朝阳要把稿子给我们了?”

孙朝阳对她极为不爽:“我们说话,有你插嘴的余地?”

“我就有,就要说。”魏芳:“嘴巴长我脸上,说什么,没人管得着。”

孙朝阳:“你凭什么说我要把稿子给你们,你听错了吧?”

魏芳:“你是个坏人,但经过我刚才触及皮肉的教育后,幡然悔悟,洗心革面,从新做人,良心发现,痛改前非,答应把稿子给我们了。”

“对,我决定把稿子给你。”孙朝阳转头对蒋见生说:“但我三个条件。若你不肯,我拿了手稿扭头就走,咱们后会无期。”

蒋见生欢喜:“朝阳你真要把稿子给我,莫说三个条件,就算是一百件我都答应你。”

孙朝阳:“第一个条件,先把这疯女子开除了,看见她我念头不通达。”

魏芳挥舞着拳头:“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听到他们争吵,蒋见生脑子阵阵发胀,尴尬地说:“朝阳,我社虽然是改革开放试点单位,属于混合所有制。但人事权却在上级机关手里,再说了,魏芳是个好同志,即便做事莽撞,但出发点还是好的。如果她有错,我再次向你道歉。

孙朝阳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只得道:“罢了,今天就放过这疯女人一回。“

“你说谁是疯女子?“

“我说谁,谁自己心里清楚。“孙朝阳不理睬她,继续对蒋见生道:”第二个条件,我的稿费要拿最高,千字三十可是你答应过的,不许反悔。“

蒋见生倒也干脆:“我是财政一杆笔,这事我能说了算,没问题。“

孙朝阳:“考虑到你现在也没钱,稿费可以拖欠。等《今古传奇》创刊号发行后,资金回笼后再付也行,我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打个比方,我也不能逼这牯牛下儿吧。“

蒋见生最操心的就是没钱的问题,见孙朝阳同意,大喜,忙说谢谢谢谢。但孙朝阳接下来的第三个条件却让他一呆。

孙朝阳:“我的第三个条件是,帮我搞一个在北京初三就读名额,我有个妹妹今年七月中考,成绩不行,想要突击几个月,好歹能提高个几十一百分什么的,考所好高中。“

他这次来北京除了谈《寻秦记》稿子,还有一个目的是向谢桦请教二妹未来补习备考的事情。昨天晚上,谢桦谈到孙小小的学业,还是那句话,二妹心里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她所学的知识都有点碎片化的架势,不系统。需要有一个优秀的老师重新构建体系,这才能应付中考。

否则,以她现在的程度,中考是没有希望的。

唯一的办法是给娃换所好学校,找个好老师,最好是高强度补上几个月的课。

问题是,八十年代没有老师肯给孩子补课。而子弟校的教学质量实在是一言难尽。

换所好学校吧,孙朝阳平头老百姓一个,也没有门路。而且,在户口严格管制的时代,不是因为工作调动,户口变动,根本就没有换校转学的可能。

这几乎是判了二妹学业的死刑,孙朝阳这两日一想到孙小小,心里就难过得要命。

刚才蒋见生和他妻子打电话,说到孩子的读书问题,蒋总编的意思是把娃弄来京城读书,他显然是有关系的,这事办起来也不是太难。

那么,干脆就找他帮忙。

京城集中的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在这里读书,自然最好不过。

优质教育资源这种东西在任何年代都是稀缺产品,别说一九八二年,就算是二零二八年,同样如此。

只要二妹将来有个前程,《寻秦记》在哪里发表,稿费什么时候给都不要紧。

蒋见生为难了,确实,让娃转学到京城读一学期书对他来说不难,大不了厚着脸皮去找找父亲那一辈的关系,说说好话,看在香火情分上,问题不大。

可是,一下子塞两个娃,好像不太合适。

看他犹豫,孙朝阳起身,伸手,道:“一条牛是放,两条牛也是放,蒋总编如果为难,就当我没说这句话。我还要乘火车回四川,再耽搁就要迟到了。蒋总编,再见了!“

蒋见生面上阴晴不定,须臾,他猛一咬牙,道:“朝阳,你把车票给魏芳同志。魏芳,你去火车站把票退了,朝阳估计会再在京城呆两天。“

他又说:“朝阳,令妹读书的事情我去试试,这事只能碰碰运气,成不成不敢打包票,我尽力而为。“

孙朝阳:“好,那我就再留两天,我相信蒋总编会有办法的。“

蒋见生去找的是他父亲以前的一个战友,那位老爷子虽然已经一把年纪,却是单位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很有些能量。

老爷子当年和蒋见生父亲在四明山打游击,血与火铸就的友谊。听蒋见生说起儿子要来京城读书的事情,很大方地说问题不大,跟学校说一声就好,算了,干脆把娃娃的户口转来落户好了。

蒋见生又谈到孙小小转学读书的事情,老爷子的脸色就不好看了,心道:我帮见生你的儿子解决读书问题,那是看在战友的情分上。这怎么又钻出一个人来?老战友这个儿子做人做事,实在有些不成体统。

老爷子不悦归不悦,但架不住蒋见生的一番哀求,只得起身打电话。

孙朝阳心中挂念孙小小的事情,现在已经是二月份,三月一号学校就要开学,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

他哪里还有心思出门游玩,闷坐在宾馆房间,埋头码字。

“笃笃……“有人敲门。

蒋见生笑眯眯地进来:“朝阳,大喜事,大喜事啊,你妹妹读书的问题解决了。“

孙朝阳霍一声站起来:“解决,哪所中学?不不不,只要是京城的中学就行,怎么也比在我们小县城好。先不说厂子里的子弟校,就说县中吧,大多数老师都是中师毕业。十几岁的孩子当老师,能教出什么学生。“

他心中挂念,不禁絮叨。

蒋见生握住孙朝阳的手,使劲地摇着:“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令妹就是我妹,怎么能够随便找一所中学。既然要求人,自然要去最好的中学。令妹和犬子进的是北师大附中,犬子念初二,令妹初三毕业班。“

“北师大附中?“谢桦不就是在那所中学带新生吗,世界真小:”好学校,好学校!“

孙朝阳心中狂喜:“蒋总编,要我怎么感谢你呢?没啥说的,《寻秦记》稿子给你了,以后我就给你写。“

北师大附中什么地方,全国有名的重点中学。

后人给全国最好的中学,做过一个排行榜。顶流是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和衡水中学;超一流是人大附中、上海中学、成都七中。一流是石家庄二中、镇海中学、东北师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中、合肥一中。

孙小小能读北师大附中,虽然只有一学期,但多少能提高一点分数,说不定就能考上高中。

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孙朝阳心中一颗石头落地了,心中对蒋见生无比感激。

蒋见生:“哈哈,朝阳,还有一件事要办。“

孙朝阳:“您说,您说。“

蒋见生:“你需要来我们编辑部上班了。“

孙朝阳疑惑:“我不明白。“

蒋见生解释说:“你妹妹转学去北师大附中插班,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才好办手续。那么,这个正当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

蒋见生的意思是,孙朝阳回四川后先把自己的户口划开,孙小小的户口随兄。然后,由《今古传奇》出面借调孙朝阳来京做编辑,户口和组织关系不变,依旧留在四川。

因为孙朝阳需要来北京上班,未成年人孙小小自然要跟着兄长一起过来,在京城读书也就顺理成章了。

孙朝阳:“办法是好办法,但我……要创作……”

“不用上班,不用上班,就是来挂个名。”蒋见生笑道:“你的创作何等要紧,干什么编辑啊,那不是浪费才华吗?只要你按时给我社供稿,比什么都强。而且,编辑这个工作其实挺辛苦的,每天要看几万甚至十几万字,很多稿子都写得很差劲,不客气地说,就是垃圾。那简直就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孙朝阳:“发工资不?”

蒋见生:“发发发。”

孙朝阳哈哈笑道:“大家发财噶。”

距离孙小小新学期开学没多少天了,时间紧迫,孙朝阳不敢耽搁,飞快地在京城办完相关手续挤上了回家的火车。

所谓借调,就是用人单位因为缺乏某方面的人才,向外单位借用人才,被借调的人工资关系户口粮食关系和组织关系不变。借调函上需注明借用时间,等到时间一满,借调人员依旧回原单位。

孙朝阳这次之所以借调去《今古传奇》编辑部,主要目的是帮二妹解决读书问题。北师大附中那边他去了解过,没有住校。所以,必须在校外找房子自住。

孙朝阳就不得不陪同了。

这次借调时间满打满算六个月,到二妹升学考试为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