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570章 不满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570章 不满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大夜里,舅舅肯定回家去了,怎么可能守厂里?

对了,舅舅来参加孙朝阳婚礼的时候说,县乡镇企业局和计经委正打算建宿舍楼,解决干部和职工的住房问题。他是县乡企系统的一面旗帜,局长问他想不要买一套。如果要的话,帮争取一个名额。不过,你也知道,县里财政紧张,只拿一部分钱,不足部分让两个局自筹。听说你名下有个砖厂,是不是做点贡献?

舅舅拿不定主意,就问孙朝阳这事该怎么办。孙朝阳笑着说,这是好事啊,要,肯定要啊,难道你就不想当城里人?

“还真不想。”舅舅回答说:“农村多好啊,一大家人住一块儿,有院子,有地,呼吸都舒畅些。进了城住进楼房,门一关,跟坐监狱一样,很憋屈。”

孙朝阳道:“你喜欢农村,可我小表弟还年轻,年轻人嘛,就是得住城里,这样才长见识。而且,城里的房子将来就是一件商品,永远都是值钱的,乡下的土地属于集体,不能买卖,说穿了只有居住权。”

据他所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老家因为靠近大成都,房价一度涨到离谱的地步。其中有两个乡镇,更是破万,完全没有天理。

舅舅想了想:“那就要呗。”

孙妈妈拨了电话找不到人,很失望,只得跟值班人员留了电话,再三叮嘱说,你跟我舅子,就是你们厂长说我家装电话了,让他打过来,我们全家人都想他。

这才郁闷地挂掉。

但到夜里,孙永富却来了兴趣,两点钟的时候给何水生打了个电话过去,却被拒接。他很不服气,抬了梯子搭墙头喊:“老何,老何,接电话啊,你瞧不起我们贫下中农,你变质了。”

孙朝阳和何情听到叫喊,披衣服出来,无奈地说:“爸,大晚上的,凉,你还是回去睡觉吧。”

墙那头传来何爸爸愤怒的叫声:“老孙,你电话都玩上了,还算什么贫下中农?电话装客厅里,我懒得起来接。”

孙爸爸:“你不接怎么知道电话能不能用,快去接接。”

何水生一想:“也对哈,老孙,你再给我拨一个。”

于是,孙永富就跑去客厅,第二次拨号:“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收到请回答。”

“通了,能打通。”何水生的声音听起来有点欢喜:“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已接通,感觉良好,感觉良好。你先挂,我给你打一个。”

“好的,等你。”

然后,孙朝阳家的电话铃响了,孙永富拿起听筒:“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

老何:“黄河收到,信号良好。”

老孙:“黄河黄河,我是长江,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何水生:“撒撒滴!”

孙朝阳和何情想笑,却不敢笑出声来,憋得辛苦。

这还没有完,早上六点,孙朝阳又被父亲洪亮的声音吵醒,是他正在给自己老岳父打电话:“你发什么火,我试试电话……什么黄河长江的,我不跟你玩这种幼稚的游戏……钓鱼去不去……什么,我自己开车,我能开车还求你头上去,吃你的受气饭……去吧,去吧,老何,我跟你说,今天天气多好啊…… 春和景明,暖风醉人,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孙朝阳抽了一口冷气,禁不住嘀咕:“我爸学问见长。”

旁边的何情笑得把头藏进被子,只留一头乌黑长发在外面。

孙朝阳爸爸的声音继续轰鸣:“什么学问见长,老何,每次出去钓鱼你就跟我背《岳阳楼记》《滕王阁序》,我听得多了,被你精神污染,也能酸几句。少啰嗦,究竟去不去啊……对嘛,睡啥懒觉,生命在于运动,走走走。”

老爹打电话用吼,说是怕对面听不清楚。他大早上这一闹,孙朝阳也没办法睡觉,只得郁闷地起来。吃过早饭,又早早去上班。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等到了单位,就看到一大群人围在办公室外面,叽叽喳喳说些什么。

孙朝阳挤进去一看,墙壁上竟挂了一个牛皮纸封面记录本,一支圆珠笔用细绳儿系了挂在旁边。

就问:“怎么回事?”

看到他,众人都说:“孙助理来了,你不知道吗?”

孙朝阳:“我知道什么?”

众人解释说,这是新来的周副总编刚挂上的 ,说是从现在开始要打考勤了。每天上班前在上面签个字,下班的时候也签个字。如果没打卡的,就扣钱。

大家显然对这个新政策非常不满,七嘴八舌埋怨。

编辑小赵:“孙助理,这我们做编辑的,每天要看几百份稿子,看完还得写修改意见,写退稿信。弄不完的,还要带回家熬夜,早上迟到一会儿又怎么了?”

编辑小钱:“孙主任,咱们搞的是艺术工作,早一点到,迟一点到又能产生什么经济价值,又给国家造成了什么损失。如果能早一分钟建设好国家,我干脆搬办公室来住,二十四小时连轴转。”

艺术工作者都散漫,尤其是这些刚毕业的学文学的大学生,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喜欢挑战权威,彰显个人价值。

孙朝阳平时也不会跟新员工较劲,迟到半小时,早退半小时都装没看到,反正你们把活儿干好就行。

不过,既然把话摆台面上,孙朝阳也不能不表态:“小钱你谈什么黄话,单位里住房紧张的人多了,大家都搬办公室里来?既然制定了规章制度,就得遵守,这里又不是菜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说着话,他翻开本子,拿起笔,找到自己那栏,签了到。

负责发行的一个员工道:“孙助理,我的工作性质就是在外面跑的,也要来签到?”

孙朝阳:“你有事可以请假啊。”

伙食团老丁跳出来嚷嚷:“孙主任,我这样的员工都住在单位里的,开门就上班,也需要来签字?这不是折腾人吗?”

孙朝阳:“签个字又不少一坨肉。”

老丁:“反正老子不签,老子不识字。”

众人都吼:“对,不签。”

他也懒得跟大家多说,夹了包上楼。心中不住摇头:“这个周宗阳,搞什么呀?”

上午,例行本周的编辑会,就是把编辑们召集在一起开个会,说说这期所选的稿件的优点缺点,顺带着给大家上上业务课。

不过,今天因为是周宗阳第一天来,这个编辑会也相当于他正式到岗跟大家认识一下。

以往,孙朝阳是负责具体业务的,所以,这个会议自然由他主持。

大办公室里坐满了编辑,孙朝阳先介绍了周宗阳,大家鼓掌欢迎。

孙朝阳道:“老周,你来讲两句。”

周宗阳:“很高兴和各位同志们认识,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跟大家积极配合,共同进步。”云云。

孙朝阳说了声:“好。”带头鼓掌,但下面的掌声却不积极。

因为,好几个编辑因为迟到被他给逮住了。

接着,孙朝阳开始例行公事,把稿件的事情说完,进入上业务课的阶段。

一般来说,这种业务会老高都是要参加的,但悲夫同志因为马上退休,已经彻底躺平,就没有出席。

吴盼盼做为临时工,眨巴着眼睛挨孙朝阳身边,目光中全是好奇。她早就听父母说孙朝阳这人才华横溢,是个优秀作家。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个好编辑,《中国散文》在他手里办得风生水起,今天正好见识见识。

孙朝阳朗声道:“今天我提的一个关键词是:故事。意思是,散文也是要有故事的。说到这里,或许有同志会问,散文不就是写个景儿,写个人物,要的是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形散而神不散就成。但是,我们就算是写景儿,里面也得嵌进去故事,这样文章才有目的性,才能抓住 读者。”

“我举个例子,梁实秋有一篇散文叫《癖》,写的是文人们的雅趣,这里面就写了好多小故事。比如,某位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喜欢闻臭袜子,写一行字,拿起臭袜子嗅一扣。有人在写作的时候,喜欢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任何人都不能去打搅;有人在写作的时候,先喝一大瓶酒找状态,结果,文章没写出来,自己先醉了。这一连串的小故事妙趣横生,读者一看,好新奇,不觉就沉浸其中。”

“所以,我们选稿的时候,首先要找出来稿里有没有故事,能不能把这个故事写出趣味来。有故事的就用,没故事的退稿,就这么简单。”

众人纷纷点头,吴盼盼也若有所思。

孙朝阳接着道:“现在又有新问题,什么是故事?故事和事故又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这里就涉及到文章主角的主观能动性。打个比方,故事的主角是乡下知青,恰好生产队有知青回城名额,但名额有限,只能走很少一部分人。他决定去问问队长,这期回城的人 中有没有自己,这就是主观能动性。找到队长打听,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有,一个是没有。在知道自己能够回城后,主角是什么心情,接下来什么打算。如果没有,他又是怎么打算,接下来又干了什么。这些事都是主角自己主动去做的,是主角自己去展开的故事,读者也很容易都被吸引进去,感觉那个主角就是自己。这里又有一个新名词,代入感。”

“那么,什么是事故呢?就是有回城名额了,主角却不主动去问,等着事情的发生,然后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所有的事情他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主角没人喜欢,这样的故事也显得很乱,没有清晰的主线,就是失败的作品。”

吴盼盼听得眼睛大亮,她出身于文学世家,日常也听过不少文学理,但孙朝阳这番话却是那么新奇,仔细一琢磨,又很有道理。

众编辑都纷纷点头,说,学到了。孙主任,你再讲讲接下的工作安排吧。

孙朝阳又道:“我们杂志现在销量不错,未来一两年内,我个人是看好的。办杂志,最重要的是把读者吸引过来,掏钱买单。那么,什么样的杂志是值得花钱的呢?除了我刚才所说的文章要有故事之外,所选用的稿件文字必须简单,让所有人都能看得轻松,要做减法。鲁迅先生说过,一篇文章再作好后要再修改一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掉。我们的编辑工作,其实就是帮作家作最后一次修改。那么,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字句,又怎么把这个概念灌输给作者呢?”

孙朝阳笑了笑:“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文章里的虚词给划掉,比如‘了’字,比如‘的地得。’你们可以试试,找一份稿件,把这些虚词都去掉,读一读,看有没有影响。”

“啊!”吴盼盼急忙抓起一份稿子,看了一眼,欢喜地叫起来:”真的啊,不影响,不影响,而且,文章更通顺了。我以前怎么不知道这个。孙朝阳,你绝了!”

孙朝阳道:“写作首先是一门技术,文字技术过关了,才谈得上艺术性。好了,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谁同意,谁反对?散会!”

大家一窝蜂散了,只留周宗阳一个人坐在那里。

周宗阳文化程度半高不低,虽然以前没干过编辑工作,但基本的文学素养还有一点点的。但今天业务会议大家所说的内容,他却一个字也听不懂。

不对,等等……以前我在单位出版社也列席过编辑会,那时候都能听懂啊,不是这么开的啊……不对,不对……

他回忆了一下,以前大国企出版社开编辑会的时候,编辑们评论一篇作品,首先是把主题先揪出来,利用阶级分析法,分析作品表达了什么,传递了什么,是否符合用稿要求。然后再说内容,说作家的故事写得怎么样,起承转合是怎么做的,做得如何。这些都还在周宗阳的理解范围内。

但孙朝阳今天的业务会全是新词,一会儿“故事”一会儿“事故”一会儿又是“代入感。”再然后是“减法”“虚词连词”什么的。

他整个人都彷佛在坐飞机。

周宗阳暗想:肯定是孙朝阳故意捉弄我,肯定的,这个小人……

他不禁咬牙切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