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524章 教授的指责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524章 教授的指责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朝阳和老钟、小尧吃过午饭不久,下午的课就开始了。

下午是语文课,讲魏晋南北朝文学。他看到女教授那张严肃的脸就心头犯怵,忙将头埋下,目光落到书上,藏在同学们之中。

魏晋文学南北朝的代表人物是三曹,也就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三国演义》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曹操更是那本小说中人物形象最丰满的角色之一,同学们都是精神一振。

不过,女教授却好像要跟大家作对似的,说她是文学老师,不是给大家说故事的。便从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诗说起来,听得众人很郁闷。但孙朝阳却吃了一惊,忍不住对旁边的小尧说:“咦,萧纲的诗写得真好啊,我以前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更别说读过他的作品,今天是开眼界了。”

萧纲这首诗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根本就不用做过多解读,你只需看一眼就能读出那种悲凉的味儿。“天霜河白夜星稀,一雁声嘶何处归。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南北朝乃是空前残酷的时代,上百年战乱,人命轻如芥子。活着的人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刻面临着和亲友爱人的别离。没错,这就是一首悼亡诗。写的是一只失去配偶的大雁独自回家,早知道生命中注定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还不如一开始就孤身一人。

解说完这首诗,女教授又拎出庾信的《秋夜望单飞雁》对比着做扩展阅读。同样写离别哀亡,写失群大雁,两首诗相得益彰。“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瞑将渠俱不眠。“

说完这两人的诗,女教授开始讲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的是三曹、孔融等人。对,就是孔融让梨的那个孔融。其中三曹是重点,于是,她就从《洛神赋》起,到曹操的“观其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不等不说,女教授的水平实在是高,就孙朝阳来说,还真是听得津津有味,补了魏晋文学的短板。

但其他同学因为本身水平差,对于魏晋的认识也就是三国演义,本以为会很有趣,想不到却如此枯燥,顿时都听得满头雾水。

课间休息,小尧悲叹:“朝阳,这节课听得好像是在坐飞机,腾云驾雾就过去了。”

孙朝阳:“挺简单的呀,我个人觉得很深入浅出,小尧你什么地方不懂。”

小尧:“知识点太密集,人名儿太多。一会儿曹操、一会儿山涛一会儿刘伶,一会儿又是杨雄,都弄不清楚谁是谁。”

孙朝阳:“本就是文学鉴赏课,你下来按照老师给的书目通读一遍就是,只要能够感受到魏晋文学的美就好,又不考试的,担什么心?”

小尧苦恼:“文学的美,我没感受到啊。感觉魏晋文学都怪怪的,有点像神经病人在嘶吼在怪叫。朝阳,你是文学杂志社的编辑,又是作家,不如你来跟我说说魏晋文学美在何处?”

二人在谈话中,其他几个同学也坐过来说,对对对,朝阳你是杂志社的,你来聊聊。老师讲得太没劲,都听不懂。

孙朝阳平时比较低调,不太爱讲自己的事情。夜大同学虽然要相处两年,但都是星期天的时候来上八节课,放学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真正相处的的时间也就课间十分钟。

而且,学生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差距也大。老的如老钟,都五十岁了,年轻的像孙朝阳才二十出头,真正交往的也就那三两人。

所以,大家只知道孙朝阳也就在一家杂志社上班,这北京城里的杂志多了。但这个年轻人热情开朗,能侃,跟他聊天挺有趣的。

孙朝阳本来就话多,推却不过,就笑道:“魏晋说到底就是喝酒吃药发疯的文学,小尧说是神经病人在嘶吼也对。”

他就说,魏晋的时候,文人之间流行服用五石散。五石散本是汉晋方士炼丹时发明的一种方子。其主要成分是铅、水银、石钟乳、赤石脂、紫石英等有毒有害物质。

方士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家和化学家,每次炼得丹药后都会先嗑一颗,看看身体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于是,古典化学的萃取工艺不断进步,丹药的纯度也逐渐提高,直到葛洪提取出纯净透明的八面晶体。

老葛大喜,但在服用之前还是留了个心眼,先喂家里鸡鸭。结果小鸡小鸭无一例外被毒死。

他自然是不敢吃了,别仙没有成,自己先成一捧黄土。

后人根据葛洪的配方还原了这个实验过程,分析其成分,得出结论——这就是高纯度的砒霜。

孙朝阳说到这里,道:“葛洪是现在江苏句容人,葛是古代姓氏。古人的名字由氏、姓、名、字几个部分组成,很多时候还加上地名。比如商鞅的名字是公孙鞅,因为是卫人,所以又叫卫鞅。到秦国被封为大夫,封地在商州,又叫商鞅。诸葛亮大家都知道吧,其实他的本名是葛亮,因为是诸城人,就在名字前加地名,变成了诸葛亮。”

众人都惊呼一声,诸葛亮变成葛亮,这什么跟什么呀?

然后就扑哧一声笑起来,又喊:“忽悠,接着忽悠。“

孙朝阳接着说,方士们所发明的五石散这味药服用之后,人体会感觉发热,精神亢奋,属于原始的麻醉类药物。魏晋的时候,到处都在打仗,人口损失八成以上。曹操当年带兵回老家在路上走了一天,硬是没有碰到一个人。不禁感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除了战争死人,瘟疫也在大量减少人口。建安年间,都城邺城一场大疫,建安七子死得只剩曹丕兄弟俩。

再加上司马氏大量屠杀曹氏系统旧人,士大夫早上上朝,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回家,出门的时候,家人都面带悲戚。等到晚上人平安回来了,大家齐声欢呼,庆幸又活过了一天。

生死骤烈,人性就扭曲了。于是,魏晋的人多放达好空谈,便迷恋上了五石散这种麻醉品。

服用五石散后,人会浑身躁热,皮肤很非常敏感,一不小心就会被衣服磨破。所以,当时的人都穿得宽大,还得是旧衣服。旧衣服长期不洗,长了虱子,又有王猛扪虱而谈的雅事,其实就是不讲卫生。

五石散药效一起来,就必须不停的走,谓之行散。当年的文章中有“步出东门行散”一句,后人解做散步是不对的。

另外,吃药后虽然浑身发热,却不能吃热食,否则会死人。所以,又有了寒食的说法,寒食节就是这么来的。

后人看魏晋时名士,觉得他们宽衣大袍,活得潇洒,所谓魏晋风度,其实他们内心中是很痛苦的。

长期服用五石散这种重金属有毒物质,人的脑子都吃坏了。于是,魏晋时人多有荒诞之举.比如刘伶经常裸身在野地里睡觉,别人给他提意见还不听,说天是我被,地是我床,你怎么钻我裤子里来?嵇康看谁都翻白眼,最后弹广陵散的时候终于不翻了。当时的人脾气也因为服药而变得暴躁,一言不合就跟人拔剑相向。

因此,小尧说魏晋人的文章诗词读起来怪怪的。

众人听得一阵赞叹,说跟孙朝阳聊天长见识了,好有意思,再说点好玩的吧。

孙朝阳心中得意,接着道,晋朝最有钱的人叫石崇,喜欢和人斗富。他家的院子得富丽堂皇,墙壁的涂料是花椒。

同学们都是大惊,说,用花椒涂墙壁,那得多埋汰啊,再说那味儿麻得厉害,人在里面怎么呆得住?

孙朝阳:“古代的调味料难得,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不这样怎么显出石崇有钱。”

他接着说,石崇有钱到什么程度呢,厕纸用的是绢。解手的时候 ,还有专人侍候。有个名士去他家玩上厕所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盘蜜饯,尝了一下觉得味儿不错,就吃得干干净净。后来才知道那东西是上厕所用来塞鼻孔,防止闻到臭味的。

众人听到这里,都放声大笑,皆道:“朝阳,你这是胡说八道,是野史。”

“这么可能是野史,我骗你们做什么。”孙朝阳道:“野史关键是要野,这个故事野吗?好,我给大家说个野的,话说司马师弑君的时候,让手下成济当街刺杀魏国皇帝曹髦……”

忽然,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同时把头转向边上。

孙朝阳一看,竟是女教授了冷冷地站在自己身后,顿时惊得背心微汗,暗道:好险,幸好刚才没有说野史。

女教授:“孙朝阳同学,你跟我到办公室一趟。”

孙朝阳心叫一声不好,被老师叫办公室训话很惨的,如果让请家长怎么办?等等,我都七十多岁了还被请家长,这张脸朝哪儿搁?

他忙挤出笑容:“老师,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结束,要上课呢?”

女教授:“大家把《步出夏门行》抄一遍,然后翻译成现在的书面语言,交班长那里。”

孙朝阳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跟女教授来到办公室:“老师您今天教的时候魏晋南北朝文学鉴赏,三国演艺大家都读过,可对三国和晋朝的文学一无所知,更别说生僻的南北朝时期。我这也是为大家介绍历史背景,没犯错吧?而且,我也不是胡说八道,您不觉得我讲的故事很精彩,很有趣吗?”

女教授极其生气:“是,魏晋文学魏晋风度及药及酒的关系你是没有说错,这种很冷僻的历史知识难得你也知道。但是,你的思想有问题。当代历史和文学研究,采用的是阶级分析法。一个文学流派的产生和消亡和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各阶层的利益斗争息息相关。也因为这种斗争,产生了新的社会思潮,产生了新的文学形式和流派。汉末的朝廷对于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引得社会大动荡,底层百姓难以忍受那种压榨,揭竿而起,这才有万姓以死亡,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场。才有蔡文姬的马边悬人头,马后载妇人。大屠杀,生死酷烈,犹如薤上朝露,太阳一出来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治学,治史,文学研究,根底是阶级分析法,这才是正路。你抓出其中一点就大做文章,当成决定历史和文学潮流走向的决定因素是不对的,是荒唐的,是不符合唯物史观的。大是大非,不容含糊。”

这话说得倒对,确实是治史的正道。但女教授这样上纲上线,却让孙朝阳颇为不满:“老师说得对,但学生认为,这就是一节文学鉴赏课,咱们的出发点是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魏晋文学之美。魏晋文学中,生死短暂,如同朝露,去日苦多,是重要主题。我们谈魏晋的五石散,谈当时文学家们对于人生的幻灭感和荒诞感,也便于大家理解。”

女教授听他顶嘴,更不高兴,拿出作文本,扔过去:“你重新写的作文《我是谁》我读了,抄的吧?”

孙朝阳大惊,这都能看出来?

也对,作文是老木帮自己写的。木呐文笔老道先不说,他写的东西最大的特点是板正。那么,什么是板正呢,就是很乏味很公整,你就算费劲脑筋也挑不出半点错来。可读完掩卷一想,却死活也想不起刚才读的就是什么鬼东西。

女教授看孙朝阳尴尬,冷冷道:“刚才你还大言不惭说自己讲的故事很有趣,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有才华,连魏晋朝那么冷僻的典故都一清二楚,其实就是哗众取宠。作文我看了,很扎实,是能够上国家级刊物的,说不定还是位大作家。那么,我想问问,跟你写这篇作文的究竟是何方神圣,我倒是想见识一下。一个大作家,竟然给人捉刀,还要不要脸。孙朝阳,究竟是谁?”

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都正直,抄袭这种事情是万万不能容忍。

女教授心中有的只是气愤,她决心一定要问出这人是谁,写信过去狠狠骂上一场,看那位作家羞也不羞。

孙朝阳也恼了:“我自己写的。”

女教授:“你能写出这种东西,孙朝阳同学,你这样是不对的。”

孙朝阳:“就是我自己写的。”

女教授冷笑:“你出去,自己好好想想,想通了过来和我谈,至于你这门功课的学分,我会郑重考虑的。”

孙朝阳垂头丧气地回到班级里,愣了半天,终于到了放学时间。

他心中郁闷,让老钟和小尧不用等他,就夹了书本上了趟厕所,才恹恹地朝青少年宫外走去。

“孙朝阳,你等等。“女教授在后面喊:”想好没有?”

孙朝阳头皮一麻,装听不到,脚下速度加快了一分。

还没逃出青少年宫,就看到史铁森摇着轮椅过来,远远地喊:“朝阳,朝阳,我听说你在这里,就找过来了。我操,牛逼,你这回牛逼了!”

“得,走不脱了。“孙朝阳叫了声晦气,立即戟指史铁森,转头对着女教授高呼:”老师,就是他,就是他帮我写的作文,史铁森,他叫史铁森,中国作协会员,北京市作协会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北京市文联理事,宣武门区五四三办公室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积极分子,节操丧尽,文人无行,快批判他。“

史铁森一脸迷惘:“朝阳,你在说什么呀?”

……

前几天出门开会,没有更新,很抱歉。

最近一段时间都会很忙,更新上有点问题,请大家谅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