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翁墓地位于一片树林里,芳草碧绿,风景不错。
大家都将手上的鲜花放在坟头,三鞠躬。
致敬了这位文学巨人后,大家又进入陈列馆,里面放着托尔斯泰的手稿,各类出版的书籍,照片,还有一些日常日品什么的。
托尔斯泰虽然是大贵族家庭出身,但对普通民众充满同情。有感于当时农奴制的腐朽落后和反人性,他从喀山大学毕业后,回到这里,开始进行改革。减免赋税,搞了个承包责任制的新鲜事物,结果遭到失败。
不成功的社会实践让托尔斯泰伤心地离开老家,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这一段军旅生涯也成为他后来创作《战争与和平》的灵感源泉和素材宝库。
战争结束后,托尔斯泰出国旅行,后来在瑞士长居了一段时间。他在出国的时候见到了写出过《雾都孤儿》《咆哮山庄》的英国大文豪狄更斯。那段在瑞士的经历经常被托翁写进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是短篇小说《琉森》。
陈列室里就有几张琉森的照片,上面有湖泊,有高山,有托尔斯泰居住过的酒店。
另外,陈列柜里还有原版的《琉森》,老迟是懂俄文的,看得仔细,口中不断唏嘘。说,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读过这本小说,心中想,琉森又是什么样的天堂啊?今天自己竟然站在作者的故居里,仿佛能聆听到托翁的心跳声呼吸声,真是奇妙。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是《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是他从国外回俄罗斯后陆续写成了,他的创作期很长,几乎横亘了二十世纪后五十年。
其中最着名的是《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写的时候拿破仑进攻俄国,一度打进莫斯科,然后被俄罗斯民族英雄库图佐夫击败。
小说双主角,一个叫安德烈,是库图佐夫的副官,另外一个叫皮埃尔,大资本家。
小说里有大量的法语单词和短句,还有大量的专业军事术语。不懂军事常识的,又不太清楚拿皇战争那段历史的,很容易看得满头雾水,其实对普通读者不太友好。
当初孙朝阳读中译本的时候,光看索引注解都看得头昏。
不过,后来拍的电影却非常好看,据说拍摄战争场面的时候出动了几十万军队当群众演员,场面之宏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是人类战争电影史上的一大高峰,且不可超越。
孙朝阳和迟春早聊着托翁生平,道:“老迟,其实文学作品虽然写的是人类普适的价值。但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各人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同。所谓,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所以,托翁的文学成就和价值咱们不评论,但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在俄罗斯教育事业上所做出的成就。”
迟教授:“这倒没有听过,朝阳你说说。”
孙朝阳道:“当初俄罗斯虽然有完整的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教育机构,但学的东西都是西欧,尤其是法国那一套。托尔斯泰晚年的时候觉得这样不行,就开始给俄罗斯小学生编俄语教材,入门课本之类。可以说,现代俄国语言文学教育的体系都是他一手创建的。横渠先生有云:为往圣继绝学。托尔斯泰就是圣人啊。”
孙朝阳简直就是个土导游,他在和老迟聊天的时候,其他作家都在旁边蹭解说。听得一阵阵赞叹:“还真没听过这个,小孙你真渊博,托翁伟大啊。”
“可惜老托的婚姻生活不太理想。”孙朝阳摇头:“人生还是不够完美啊。”
“为什么?”大家好奇地问。
孙朝阳说,托尔斯泰在俄罗斯就是千古完人,但唯独婚姻家庭关系处理不好,跟老婆感情很差。你们也知道,像他那种大贵族,个人婚姻自己是做不了主的,都是包办,要说夫妻感情也谈不上,反正凑合着过呗,还能离咯?
老托的老婆非常蛮横,是个泼妇。有点像我国戚继光的夫人,咳嗽一声,就让人发抖的那种。
晚年的托尔斯泰经常和夫人吵架打架,斯拉夫女人暴力、强壮,人家是可以扛原木的。老托经常被揍成猪头,惨极了。他最后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愤而离家出走,最后冻死在火车站里。
众人都啊一声,满面都是惋惜。是啊“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似乎何等锥心刻骨的人生体验。
中国同志在聊的时候,俄罗斯那边的翻译就跟当地作家和领导翻译。
听到孙朝阳这么说,俄罗斯作家们都面露愤然之色。
老符大怒,喝道:“孙朝阳,别胡说八道,你要造成外交事件的。”
游览完托尔斯泰故居,接待方又请中国作家上了大巴车,把大家拉进城里,两国作家座谈交流。
聊完后,图拉省还准备了丰盛的晚宴,据说,都是好菜,还有哥萨克演员来表演马刀舞,请远方来的客人务必赏光。
听到接待方这么说,作家们猛吞口水。
老符笑指孙作家和迟教授:我笑那孙朝阳无智,迟春早少谋,拿人家的面包啃半天,等会儿还有肚子吃肉喝酒看哥萨克骑马与砍杀?
万万:“无智,少谋。”
那么,大家就坐下来座谈吧,早聊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