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470章 写满了动心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470章 写满了动心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朝阳:“为什么不去?”

孙永富:“钓鱼最没意思了,我看老何他们,拿根鱼杆在河边一坐就是一天,跟泥菩萨似的。你钓着东西了还好说,但最后毛都没捞到一跟,这不是浪费时间吗?真想吃鱼,花钱去菜市场买就是。现在包产到户,农民的地里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池塘里想养什么就养什么。自己吃不完,还可以拿城里去卖,也不割尾巴了。”

“京城是什么地方,只要要钱,什么都能买着,需要去钓鱼吃?”

八四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份,包产到户几年后,农民焕发了极大的生产热情,也不禁止私人做生意。随着几年的休养生息,商品经济时代仿佛一夜之间就到来了。

肉眼可见,街上的店铺一家接一家的开,生意还都超级火爆,大多以饭馆为主。流动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菜市场的蔬菜水果种类也非常丰富。除了如粮食这种国家统购统销的大宗商品,其他东西都不需要凭票供应了。

说起饭馆,迟春早的儿子迟早的对象开了家小饭馆,客人都在排队等着上桌。刚开始,迟教授觉得自己好歹也是文学院副院长,国内知名的文艺评论家,位高权重,誉满海内。儿子现在又在央视上班,过几年,活动一下,转正问题不大。怎么说,老迟家也是书香门第。娶个社会上的姑娘有点丢份儿。

因此,平时对人家姑娘也没什么好脸色。

迟早可不惯父亲的坏毛病,把老爹老娘拖去饭馆吃过一顿饭后,老迟才发现这馆子一天赚的钱比普通人一个月都多。慢慢的,心里也接受了这桩婚事。

迟早女朋友的饭馆因为得罪了街上几个混混,人家见天过来捣乱,也不打砸,就几哥们儿各自占一张桌,一人点一瓶啤酒,从早耗到晚。

迟早气不过,想打,女朋友怕出事,忙拉住他,严打刚过,鬼知道会不会再来。

最后,还是孙朝阳让蒋见生找了街上的顽主去说和。

迟春早听到这事之后,心中便又记了孙朝阳这份人情。

另外,为了刺激经济,工资调整的事情尘埃落定,只等年底实施。大伙儿的钱普遍增加了一倍,就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四川老家那边,刚进厂的青工,一个月都能拿到四十多块。

级别高的,比如孙朝阳这种,能破百。

物价总比工资跑得快一点,市面上的商品价格也涨了。但适量的通胀对经济有极好的推动。大家手里的钱增加了,才买得起工厂生产的商品。工厂商品能卖出去了,就能扩大再生产,如此循环,Gdp越滚越大,国家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综上所述,一个新时代,商品经济的时代来了。

听父亲这么说,孙朝阳道:“爸爸,这直接去买鱼和钓鱼是两回事情,钓鱼很有意思的。再说了,我这是在给老岳父打掩护。何情父亲不是偷偷出去钓鱼被伯母抓住了吗,现在还在冷战,有家回不得。我还能怎么能,我就跟伯母说是你是想学钓鱼,让伯父教教你,他也是很长时间没出去钓过,手艺生疏,出去热热身,找找感觉,这才糊弄过去。何情爸爸那么大年纪,昨天晚上还睡汽车里,睡出病了怎么办?”

孙永富:“我说他活该。”

杨月娥锤了丈夫一拳:“怎么说话的,何情爸爸好歹也是亲家,将来也是咱们孙儿的外公,现在出了事能不帮?你总不可能让他流浪街头吧。”

“我怎么可能盼他在外面当盲流,实在不行,让他到咱们家来住,反正房间多。”孙永富想了想,觉得不妥。自己和杨月娥当初之所以决定搬来北京,除了是要和儿子女儿团聚外,主要还是听到说何情一家人就住在孙朝阳隔壁。

这是来跟我老孙争儿子啊。

他们到时候把围墙一拆,两家并做一家。正如老何头所说的,什么半子,孙朝阳就是亲儿子。

那样一样,我这个儿子就不白给姓何的养了?

家庭这个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要去占领。

让老何过来住,孙永富觉得不妥,立即改口:“算了,还是别让他搬过来吧,看着碍眼。跟老何一起去钓鱼,帮他打个掩护也不是不行……咳,真不想去。”

内心中,对拒绝跟何水生一起去钓鱼的事情就有点动摇了。

看父亲意动,孙朝阳忙又道:“钓鱼这事你别看很枯燥很乏味,但真去钓了,你才知道多有意思,那是有瘾的。你看何情爸爸,一提起钓鱼就神魂颠倒。说句实在话,我倒是有点担心你沉迷钓鱼,误了事。”

孙朝阳爸爸撇嘴:“他是意志不坚定,又贪图玩乐,别说钓鱼了,他干什么都有瘾,纯粹就是个耍哥,八旗的玩胯子弟。”

孙妈妈插嘴:“老孙,我听人说好像是纨绔子弟。”

孙永富:“玩裤和玩胯那不是一回事吗?孙朝阳别看不起人,你爸爸我是什么钢铁意志,我就不信钓鱼会有那么大瘾头。你不让我去,我还不答应了。我现在就去找老何商量。”

孙爸爸冷哼着找了何爸爸。

何水生:“去密云吗,开车去。”

孙永富:“那么远,什么时候?”

“现在。”何爸爸苍蝇搓手。

孙永富:“仓促了,改天吧,你们钓鱼姥说得风来便是雨。”

“别,就现在。”何水生拉住他,难得地诚恳;“我这几天吃了窝囊气,憋坏了,我想去透透气,我想要自由,你就当帮帮我。”

于是,二人就开始收拾东西。

孙爸爸本以为去钓鱼就是把鱼秆子朝车上一扔,带上两条蚯蚓就出发了。万万没想到,准备工作竟然如此复杂。

先是要弄饵料,那饵料看起来跟炒面一样,又有点像糠,闻起来味道很怪。

另外,鱼线有五六组,粗的细的都有。和鱼线适配的是好几种规格不一样的鱼钩。

除了饵料鱼钩,还有尖嘴钳、抄网,小板凳。煤油炉,锅碗瓢盆、雨伞、调料、干面、粉条子,土豆、水果、雨衣、蚊香、一条薄被……林林总总,满满装了一车。

本以为帕杰罗这车很大,结果空间还不够用了。

孙爸爸呆滞脸:“你这是钓鱼还是去春游,还是搬家?”

何水声:“是生活,是笑傲江湖,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孙爸爸:“是神经病。等等,这北京城外的河不少,你为什么跑密云去,那么远。”

何水声:“老孙,北京城外的河水少,鱼少也小,基本没什么收获,比不上我们浙江,更比不上无锡水乡。前段时间我不是没条件吗,尽钓些红尾、白条、泥鳅。现在既然有车了,得跑远点,咱们去大水库,钓鲢鳙,钓二三十斤重的那种。因为路远,来回加上钓鱼,要三四天,饿了自己做饭吃,累了睡车里。”

“睡车里不行,得住旅馆。”孙永富摇头:“合辙这车是给你买了钓鱼的,你好意思吗?”

何爸爸:“你不也跟着去,你不也享受了。”

出发的时候,何水生依依不舍地对来送别的何妈妈说:“衢妹,我实在舍不得你,你要照顾好自己。我走了,我真的走了。”

何妈妈:“老何,你也要玩开心点。”

等到汽车开出去一段路,何水生大笑:“舍不得才怪,终于自由了。老孙,你会有一场精彩的旅程。”

老孙打着干呕:“老何,你太腻味,你们江浙男人怕老婆,没有雄性。”

何水声:“你不懂,这就叫**情。”

老孙:“麻花儿爱情!你住嘴,我听不得这些。”

对于父亲迷上钓鱼这个活动,孙朝阳是很有信心的,捕鱼和打猎是刻在男人骨子里的基因。

在原始社会,男人负责在外打猎捕鱼,为家庭获取优质蛋白质。而女人则在家里耕作,为家庭提供碳水化合物,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如此人类才慢慢进化成现在这样。

不会渔猎的男人被残酷的自然所淘汰,现代男性都是优秀猎手和渔民的后代。

只要一碰到钓鱼和打猎这种活动,远古的血脉就会苏醒。

父亲只要去钓鱼,肯定会沉迷进去,也不用想去踩三轮车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对他的身体也有好处。

安排好老爹的事情,孙朝阳就开始琢磨鲁迅文学奖的事情。吴胜邦对自己成见很大,已经放出话来要给他好看。

他一捣蛋,自己的事情就悬了。

那么,该怎么搞定老吴呢?

孙朝阳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想得头疼。下来后,还和唐大姐电话联系过。

唐大姐也很无奈,说老吴现在气性大,大姐都跟他快要打冷战了。

孙朝阳一惊,说,大姐,咱们公是公,私是私,朋友各交各,你不能因为我的事情影响你的夫妻感情,那样我心里会很愧疚的。

唐大姐道,你说哪里去了,我和老吴斗气跟你没关系,是工作上的事情。

大姐估计是满腹怨气急需跟人倾吐,就把老吴跑去海洋出版社给自己跑官要官的事情大约说了一遍。道,大家都不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的,老吴这么干,社里的领导意见很大,搞得她也很尴尬。

这几天去上班,都不太好意思。

幸好社里领导挺赏识她,让她不要背包袱,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唐大姐觉得很丢人,和老吴都不怎么说话。

听得出来,电话里大姐的声音有点低落,显然情绪不太好。孙朝阳听完,心中又是一动:“大姐,要不我找吴书记谈谈,或许我能调解你们的家庭矛盾。”

唐大姐:“算了算了,你和老吴现在都搞得跟仇人一样,见面不好。”

孙朝阳笑了笑,也不再说,他已经有了主张。

放下电话后,他翻了翻中协的机关报《文艺报》看了看上面的新闻报道,好像中协的领导最近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社会活动,此时去找,应该能找到。

于是,他就跟大林说了一声,让帮着请个假,就出了门。

他并没有直接去中协,而是在外忙碌了一天,到下午四点过快下班的时候才去了中协。

说到中协这地方,孙朝阳熟门熟路,刚来北京的时候还当了创作员。后来,中协的扶持也不给,他懒得去问,创作员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书记处是机关,都是文职人员,他和官员们关系不好,等了半天才被人叫进吴胜邦办公室。

老吴也不说话,就那么冷冷地看着孙朝阳。

等到秘书给孙朝阳看了茶,关了门出去,吴胜邦才淡淡道:“你有什么事情吗,公事还是私事?如果是私事,在单位说不合适,我也不想跟你谈。如果是公事,你有十分钟时间。”

“公事,时间已经不早了,我就简单说说吧。”孙朝阳从包里掏出一大叠证件和文件什么的,放吴胜邦面前,一样样翻给他看:“吴书记,我虽然是四川和中协两级会员,但今年还是加入了区文联。我想问问领导,文学和文联有关系吧?”

吴胜邦:“文联全称文学艺术联合会,除了歌舞戏曲民间艺术,和文学也有关系。”

“那就行。”孙朝阳点点头:“这次鲁奖的作品征集按规定是各省市自治区和行业作协,各大出版社,有影响力的杂志推荐对吧?”

吴胜邦:“对。”

孙朝阳:“我所在的区文联是厅级单位,名下好几种文学杂志,有影响力吧,可以推荐作品吧?”

吴胜邦警惕起来:“孙朝阳,你是不是不甘心你《棋王》被刷下去,又想要让区文联帮你再推一次。而且,我很明白地告诉你,初审已经过了,现在再推荐也迟了。”

“如果特别优秀的作品,是不是可以破个例。吴书记,这是区文联的推荐材料,你先过目。作品真的很优秀,可以破格增补。”孙朝阳又把一份材料翻给他看。

吴胜邦只看了两眼,就霍然站起来:“你们区文联推荐的作品是短篇小说《土拨鼠之日》?孙朝阳你要弄清楚,本次鲁奖鼓励的是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可没有设置科幻小说奖项,你这么干是不是有点荒唐。”

“不,这就是一部现实主义大作。”孙朝阳肯定地说:“我今天上午在办公室琢磨了半天,突然想起这事,就跑出去找了京城的几位作家学者联名推荐,有史铁森,有迟春早,有《当代》社的编辑,铁森还是区文联的会员,文联也同意了。毕竟,这部小说实在太优秀,如果能够拿到大奖,也是他们的工作成绩。”

孙朝阳声音越说越低:“而且,这部小说的责任编辑是唐大姐。编辑手下能够出一本第一流的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为新单位做出了巨大贡献。”

吴胜帮脸色顿时变了,上面写满了动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