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461章 抓个现行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461章 抓个现行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吃过午饭后,杨导演跟何情等人说好接下来的流程。

这边的事情弄好,孙朝阳与何情母女就赶去医院,接孙永富出院。

老孙脑袋上的伤其实也不要紧,这两日在医院主要是做各方面检查,结果很理想,血脂血压正常,各大系统正常,就是腰椎间盘不正常,但这玩意儿医不好,只能养。

办出院手续的时候,医生叮嘱不要在搞体力劳动,不要久坐,反正能躺就躺吧。孙永富早在医院呆腻了,顿时不耐烦:“躺什么躺,死了有的是时间躺,生命在于运动。”

在他住院期间,孙朝阳可是挨了几巴掌的,也懒得多说,只不住摇头。

一行人说说笑笑乘了公共汽车回家,到巷口的时候才下午四点。

大家刚谈到何情去张家界拍戏的事情,这年头那个5A级景区还不是很有名,杨月娥问了半天,才知道是在弗兰,还是个比较偏的地方,顿时发愁,说,这不是去吃苦吗。

何情安慰她说没什么问题,自己从小就学戏,跟着剧团到处演出,早习惯了,去哪里演不是演。

杨月娥又问何情去多久,拿多少钱。何情回答说,就拍一个多月,加上路上来回什么的,最多两月。至于片酬,大约是五十来块的样子。

孙妈妈说了声阿弥陀佛,五十块很多的,比孙朝阳爸爸以前干体力活高多了。

大家也都点头说确实不错,在电视剧演员中算是高的。不过钱不重要,关键是锻炼了自己。《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名段,何情能够演出这么个主要角色那可是好事,钱不钱其实不要紧的。

实际上,八十年代的《西游记》剧组算是有钱的。央视早就有意把四大名着影视化,八一年就开始立项,当年就拍了《除妖乌鸡国》试水,播出后观众反响巨大。

受到鼓舞,电视台立即拨出三百万专项资金给剧组使用。那可是八十年代初的三百万,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可万事开头难,钱到用时方恨少。老艺术家人做事都认真,字典里就没有随便、马马虎虎等字眼。杨导演拍摄的时候基本都是外景实拍,比如第一集《美猴王出世》的镜头中,前一刻还在福建东山岛,猴子从石头里跳出来后,下一刻就已经跑到河北北戴河。水帘洞的外部是黄果树瀑布,内部却是在湖南波月洞。

第一集总共有三百个镜头,都是在风景名胜区。

只有后来,也都是实景。比如斜月三星洞在蛾眉山,五庄观在青城山。至于火焰山,直接把剧组拉去吐鲁番。

拍到一半,三百万竟然都花光了。央视哭笑不得,只得继续追加投资。

的确,拍这部电视连续剧是花费巨大,但十亿观众却通过西游记知道祖国竟然有那么多大好河山,后世黄金周火爆的旅游经济未必没有西游记剧组的一份功劳。

八十年代信息闭塞,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出过门,是电视让他们接触到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

同样对后世旅游起到巨大宣传作用的还有央的专题节目《话说长江》,当年孙朝阳可是一集不落地从格拉丹东追到崇明岛。其中有一集是介绍镇江的,画面中,一座宝塔矗立在长江边上。虽然过去了几十年,至今依旧是念念不忘。

对了,主题歌也好听,不知道是谁唱的,“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后来央视还拍过《话说大运河》,但观众却少了当初看《话说长江》时的惊艳。

电视时代出去,电视台也没有经验,所以不知道拍摄四大名着要花多少钱。

拍摄费用不够了,演员们的片酬自然谈不上。就拿主角六老师来说,刚开始的时候七十块一集。问题是,拍摄时间长啊,比如美猴王出世就用了三年。后来一个半月一集,这点钱和普通人工资差不了多少。

六老师很烦恼,导演也觉得太亏待人家,后来才涨到八十五块。拍了六年,总收入两千。

西游记剧组的最高片酬是小白龙,演了三集,每集五百块。他当时是随口要的价,没想到导演就答应了。

后来知道其他演员的片酬一集才几十块,小白龙吓住了,不敢跟人说这事,怕影响大家拍戏的心情。

孙妈妈觉得何情的片酬不错,至于其他人则认为年轻人就是应该以事业为重,吃点苦也没关系。要躺平等人到中年再说,毕竟青年女明星的艺术生命也就那短短十来年工夫,一转眼就过去了。

唯独孙朝阳有点舍不得,说,现在地方上条件不是太好,张家界挺偏远的,都靠着湘西了。导演也不知道什么怎么想的,在长株潭拍不好吗?

孙永富却跟儿子抬杠,说:“你觉得白骨精跑长沙去吃人合理吗?要不直接在宣武区拍好了,折腾什么呀。”

孙朝阳:“其实,在北京拍也行啊,把剧组拉门头沟去整。”

“还龙须沟呢?”

眼看父子俩要杠起来,孙妈妈忙叫道:“你是前世的冤家吗,一见面就吵。朝阳,你爸爸火气旺,等会儿你去药铺给他买点通大海金银花泡水喝。”

何情也道:“朝阳,我爸拉肚子,你去的时候买点药回来,家里的药吃光了。”

“拉肚子,厉害吗?”孙朝阳一惊,老岳父自从来京城后,大约是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身体素质下降了些,时不时头疼脑热。毕竟上了岁数,不可大意。

何妈妈有点忧虑:“朝阳,何情爸爸今天早上一会儿工夫就跑了三趟厕所,疼得不住冒虚汗,走路都困难。等下实在不行,你骑车带他去医院看看,辛苦了。”

孙朝阳也担心,点头:“好。”

正说着话,忽然,杨月娥指着前面对何妈妈道:“亲家母,你看那人是不是亲家公,他不是拉肚子吗,怎么看起来这么精神?”

孙朝阳抬头看去,大抽冷气,心道:完蛋,老爹你完蛋了!

前面是个拐角,何水生在拐角那一边,视线受到遮挡,没有看到走过来的大部队。此刻的他骑在自行车上,一只脚踩脚踏板,一只脚撑地,正和一位大妈聊得起劲。

自行车上搁了好多东西,后座放了个大包,里面应该是鱼杆。包上还捆了把折叠小凳儿,凳上别了个铁叉,是用来放鱼杆的。

在后座旁边一边挂了一口桶,当渔护用。另外一边则是把抄网。

另外,老何背上还背了个背包,里面放的应该是食品饮料什么的。背包上卡了个小搪瓷盆儿,用来和铒料。

东西实在太多,但渔获却少,只车把上挂了一条巴掌大的红尾。

这个大妈大伙儿却认识,是另外一条街上,一个叫红旗的小伙子的妈妈。是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就是家庭有点困难。毕竟那边是工厂职工宿舍,自然和这边住四合院的人比不了。

红旗妈妈看到老何车把上挂了条鱼就喊住他:“水生,今天收获不小嘛。”

钓鱼姥一旦有了渔获,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听红旗妈妈问,顿时被搔到痒处:“一条红尾而已,为了这天,我可是折进去五六斤的玉米打窝。”

红旗妈妈:“那这账一算,你不是亏了吗?五六玉米得多少钱啊。这种鱼,别说一条,十条都能买到。你哪里是在打窝,你是在喂鱼。”

“不然。”何水生道:“如果单为吃鱼,确实是直接去市场买最简单。实在不行,下网也行。但那又有什么意思,那就不好玩了。我认为,人生不能一天到晚只顾着吃喝拉撒,那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人和动物的不同地方在于,人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还得好耍。有人喜欢养鸟,有人喜欢唱戏,有人喜欢下棋,我却喜欢钓鱼。”

“人生有很多烦恼,你得找到自己的乐趣。有了兴趣爱好,你的日子过得才不那么无聊。我前一段时间其实挺迷惘的,从浙江老家来北京后。一下子闲了下来,感觉自己就是混吃等死的,对于国家和家庭没有任何用处的,我羞愧,我自责,我厌世。只有在钓鱼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突然放空了,进入了佛家的禅定的境界。无忧无虑,就好象那天空的鸟儿,轻盈掠过,在心中不留下半点痕迹。”

“红旗妈妈,你是否也迷惘过?”

“迷惘,我太迷惘了。”红旗妈妈伸出手抓着那条红尾反复观看,不住说,好鱼,好鱼。

何水生:“喜欢吗,送给你。”

红旗妈妈:“你舍得,这可是五六斤苞米换来的。”

何爸爸:“哪有舍得舍不得的,我们钓的可不是鱼。”

红旗妈妈其实早就盯上了这条红尾,不然也不会跟老何唠这么长时间,顿时满心欢喜地从车把上将鱼摘下来,问:“你钓的是什么?”

何爸爸忧伤的说:“钓的是少年的青葱岁月,和青年时期的孤独寂寞。”

红旗妈妈:“说那么邪性?”

何水生:“小时候,家父就经常和一位朋友到太湖边上钓鱼。那时候,我们两家人都一起去的。那位故人有个女儿,和我一般年纪,我们也拿着小鱼杆在旁边学着钓,钓了好多虾。是的,有点青梅竹马的意思,当年还说要定个娃娃亲的。”

红旗妈妈听入了迷,忍不住问:“后来呢?”

“还能怎么样,我那青梅和家里人跑了,出国了。我在钓鱼的时候,偶尔会想起她。对了,她经常穿一件黑裙子,白袜子,小布鞋。不堪回首,不堪回首月明中呀!”老何又笑:“红旗妈妈,其实你样子和她有点像的。”

红旗妈妈呸了他一口,说,不跟你说话了,就提着鱼一扭一扭走了。

孙朝阳在旁边听得冷汗直冒,心中不禁想:我看这红旗妈妈也是风韵犹存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