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434章 我的天啦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434章 我的天啦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夜大,全称夜大学,是八十年代特有的产物。顾名思义,就是晚上办的大学。

因为特殊年代知识人才断档的缘故,各大学纷纷办起了夜大。同时,国家也规定所有大学院校也要面向社会办课。

同时为了防止学校出工不出力,或许对这一政策有抵触情绪,国家还硬性规定未来几年,夜大毕业生要占到大专大学文凭的三成。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校终于焕发了主观能动性,对教学质量把握得很严格。

夜大学学制三年两年不等,参加完毕业考试,过关后就颁发国家承认的大学文凭。

或许有人说这个文凭不太过硬啊,但特殊时期,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当时的文凭多种多样,有推荐入读的工农兵大学,有夜大,有函授,还有党校。总之一句话,在年轻化知识化大背景下,要想走上领导岗位,没有文凭就是不行。

孙朝阳所就读的夜大据说总人数有一百来人,分为几个班,学生都来自京城各区县的各行各业。有企业工人、机关干部、医院医护人员、学校老师。年龄跨度也大,年轻如孙朝阳的才二十出头。年纪最大那个,已经快五十有三。

孙朝阳看到那位白发老先生,心中不解,哥,你过不几年就要退休,还折腾什么劲儿了,就算拿到文凭对你的人生又能发生什么改变?

还真有改变,老头读上两年三年,拿到文凭,退休前调一下级别,退休金可就大不一样了。

据说老人家从二十几岁起就受到冲击,没接受过完整的教育,文化程度低。到这几年才松了口气。孙朝阳看到他埋首书本,低声朗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心里觉得好惨,这不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文吗,哥你一把年纪了还来受这个罪?

白发老头姓钟,孙朝阳叫他老钟。

老钟读书读得辛苦,同样痛苦的还有同班同学小尧。

小尧是通县的,二十五岁,已经是一对双胞胎儿子的父亲。他以前在石油系统当工人,因为能力强,以工代干。据说下一步就是转为正式的央企干部,只等文凭到手。央企行政级别高,小尧转正后就是正科。表面上看来,算是一众学生中职务最高的一个。孙朝阳虽然是副处,但为人低调,从来不和大家谈自己的事情。

小尧学得最痛苦的是英语,他家境贫寒,自然买不起录音机磁带之类的学习设备,每到外语课的时候就竖起耳朵听,唯恐漏过一个字母。听的时候,还用汉字在单词下面注音“古德摸你”“染瓷窝儿软特”“踢伟。”

孙朝阳坐他后排,看这哥们儿认真聆听时,那对王志文式的招风耳不住耸动,甚感有趣。

小尧住得远,每次来上夜大,光乘车来回就得花三四个小时。等到了教室,小尧已经累浑身大汗,坐那里歇息片刻,就掏出一块老婆烙的饼子大口地啃着。吃哽了,便打开军用水壶喝上一口,大有后世挤地铁社畜的风范。

不过,因为他用汉字给英语注音,读音自然是不准的。每次老师抽他的时候,小尧一张口就会引得哄堂大笑,气得教授不住摇头:“你学的这是啥,你这英语,外国人听得懂吗?”

只孙朝阳不笑,努力奋斗,不愿意向困难生活低头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看小尧学的英语课本相当于初一的程度,而老钟读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竟然是小学三年级课文,孙朝阳松了口气,看样子这个夜大也不难嘛。

他又问小尧政治课学什么呀?小尧回答说,政治课主要是学现在改革开放的精神以及法律常识,现在不是号召普法学法吗,很简单的,也不用专门去背。老师在课上讲,你听一遍就记住了。小孙你刚入学啊,等下领了课本一看就晓得了。倒是语文有点难,不太听得懂。

孙朝阳因为是中途插班,听他这么说,笑道:“语文很难吗,我看老钟学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儿童文学。”

还没等孙朝阳拿到课本,他来夜大第一节课就开始了,是语文。

上课的老师是地质大学教授,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太太,戴着眼镜,剪着齐耳短发。她的发质很好,很黑很茂盛,就是头发有点粗,看起来要扎人的样子。

先生端起罐头瓶子喝了一口水,清清嗓子:“现在开始上课了,我们开新课,讲现代汉语。今天是第一堂,请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

孙朝阳一惊,您等会儿,不是说学语文吗,不是说学《富饶的西沙群岛》《鸟的天堂》《海上日出》《静夜思》吗,怎么变成了现代汉语?

女教授今天讲的是词头词和词尾词,她举例说,比如老虎这个词中的老并不是说老虎的年龄,而是词头词。所以,我们为了区分老虎的岁数,通常会在老虎前面加上小老虎或者大老虎。

讲完词头词又讲词尾词,老先生说,比如科学家里的家字,人们的们字,就是词尾词。

老先生讲发了性,越扯越远。前缀、后缀、主谓宾定状补,洋洋洒洒说了一个小时。

孙朝阳奔溃了:这就是现代汉语,原来语文课是学语法啊,我的天啦!

他原本以为大学语文和中学也没什么区别,不就是老师在讲台上给大家读一篇名着名篇,然后分析作品时代背景,讲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什么的。没想到人家竟然讲语法,直接给学生们上强度。

读过中文系的朋友都知道,大学课程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鉴赏什么的都容易,都是死记硬背的工夫,惟独现代汉语难度极大,简直就是学生们的梦魇。

正经参加高考的同学学语法都头疼不已,更别说夜大的同志们。

只见课堂中,大伙儿的目光渐渐清澈,如泥塑木雕般一动不动。老师让记笔记,抱歉,我们就算想做记录,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啊。

这两节课,孙朝阳如同坐飞机似的,教授的话他每个字都听懂了,可组合在一起,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腾云驾雾不足以表达他现在的状态。

直到老师说声“放学,新入学的同学过来领书。”他才摸了摸额头,喃喃道:“说了一辈子中国话,我才发现自己还是个哑哑学语的婴儿。”

小尧摇头,表情无奈。

老钟更是面容惨白:“完了,学不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