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98章 假期结束(一)

孙家的亲戚不多,平时也没有往来。所以,孙小小寒假几乎是在外婆家度过的。

砖厂正常运转后,舅舅杨军几乎整天都泡在厂里。虽然厂子规模小,严格说起来,应该是后来的微型乡镇企业,但还是应该正规管理,至少你要记账吧。不然一年下来,连自己开支多少,营业额多少,纯利润多少都不知道,那不是蒙眼瞎搞吗?

其实这种微型企业的账很简单的,不外是收支两项,每天记个流水账就好。问题是舅妈文化程度低,就这么简单的账也让她头疼不已。最后,做账的事情落实到表哥头上。

说起这个表哥,舅舅杨军气就不打一处来。

娃是个很聪明的人,什么东西都是一教就会,以前也能读书,可惜就是爱贪玩。初中毕业后,死活在学校呆不下去,成天跟着小伙伴在外面乱跑乱耍。去内江,去遂宁,去成都,在工地上跟人打过短工,在街上卖过耗子药,反正就不肯安心呆家里。

按照孙朝阳评点这个老表的话来说,就是不羁放纵爱自由。

在外面逛着逛着,就逛出了事情。去年严打的时候,他在中江县饿得顶不住,见路边稻田的缺口里好多鱼虾,就挽了裤腿下水捉了,升了堆火烤来吃,结果被当地农民抓住。

表哥不服,哇哇叫,说,这田是有主的不假,可缺口里的鱼是堰渠里放水放过来的,你们凭什么打我。

农民伯伯怒喝,鱼是没有主,你要抓我们没话说,但你用来烤鱼的谷草是我家的。

那时候燃烧紧张,大家做饭吃全靠稻草,凡是能生火的东西都稀缺得很。

于是,农民伯伯对着小小表哥就是一顿暴打。

表哥脑子也灵,他记得父亲在中江有个战友,急忙报上姓名。恰好,那个战友的名字农民伯伯晓得,这才放了他一马。否则,以当时严打的形势,搞不好已经被送上山劳改了。

儿子闹出这么大祸事,杨军气得要命,把娃抓回家后又是一顿暴捶。

小小表哥连续遭受两顿毒打,竟然屁事没有。没办法,这娃身体相当的棒,他继承了母亲的雄伟,站在那里跟头黑熊一样,干活也相当的厉害,这也是杨军跟手下人讲话的时候说自己家不缺劳动力的原因。

小小表哥叫杨涛,受到重挫回家后,整日懒洋洋,家里的事情一点也不管。

杨军看儿子是越看越冒火,但他工作实在太多,也没精力管。

孙小小见舅妈做账实在太困难,就对杨涛说:“表哥,你人聪明能干,学历又高,干脆你来做会计。”

杨涛恹恹道:“我聪明什么呀,我在外面混社会都被人打了,老耗儿都说我是莽子。初中毕业算什么学历,怎么比得上你这个读高中的,将来还有念名牌大学。”

老耗儿是四川话中老父亲的意思。

孙小小:“表哥,你的性格就不适合读书。虽然大家都知道读书好,假如现在让你再回学校,你能在教室里坐得住?”

杨涛抓了抓头:“还真坐不住。”

孙小小又劝他说,砖厂毕竟是自己家的生意,舅舅舅妈赚了钱,不相当于你赚钱?

杨涛道,拉倒吧你,他们赚再多钱也不会给我一分。别人在他那里干活,每天还有烟抽,有饭吃,我去了能得什么好,反被他们一顿打骂,我比旧社会长工还不如。你让我当会计当文书,那是丫鬟抱着元宝睡,就过过眼瘾,才不伺候呢!

恰好,杨军听到兄妹俩这番谈话,顿时火冒三丈,怒斥杨涛是个败家子不中用的东西。

眼见着表哥又要挨打,孙小小突然道:“表哥,你来负责财务,厂里给你开工资。”

杨军大怒:“给自己家干活还要钱?”

杨涛却坐直了身体:“小小你说的是真的?”

孙小小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也是砖厂的股东,我有发言权。以后,收钱做账这块儿就交给你了,能不能做好?嗯,你答应了就好。没错,现在砖厂规模还小,事不多。但未来我还有其他投资,咱们的事业会越做越大,你的工作也会越来越重要。但你现在的水平显然是不够的,我回北京之后回找几本财会入门教材寄给你,你自学。其实,我对财会也有兴趣,我也要学习一下。”

于是,表哥杨涛就这样代替了舅妈开始收钱,对着来买砖的拖拉机司机就喊:“王群家的,群众的群是吧?”

“不是,是王字旁加一个白京的京。”

“嗨,那个字念穷。”

“谁穷了,谁穷了,你还初中生呢,字都认不全。”

杨涛:“琼楼玉宇的琼,应该这样念。”

“你放屁。”

……

“你叫什么名字,要开多少匹砖?”

“我叫按永中?”

杨涛大惊:“还有姓按的,是按在地上的按吗?叔叔,你这个姓很稀少啊!”

拖拉机手:“不是按住的按啊,是大按的按,天上飞的大按啊。”

杨涛想了想,才明白:“原来是姓晏,晏子使楚的晏。”

“不是,念按,按子使楚啊!”

杨涛崩溃,半天才开了发票,喊下一个拖拉机手:“你姓什么?”

拖拉机手:“我姓缺,缺线的缺。”

杨涛:“是不是曲线的曲?”

孙小小咯一声,笑得从椅子跌到地上。

然后每隔两天就骑自行车把现金存镇上的信用社里,倒也干得麻利。

不过,他毕竟是个十几岁的小伙子,闲不住,就约孙小小采荸荠。

孙小小问:“是绿茵塘那块地吗?”

杨涛:“对对对,今年从慈姑长得好,甜死人了。哎,你是北京人,什么好吃的没吃过,估计也不稀奇。”

别看孙小小显得老成,其实就是个十几岁的姑娘,闻言大喜,把手中钢笔一扔:“稀奇,太稀奇了。走走走,但不要让舅舅和我爸妈晓得了。”

舅舅家所在的农村自然条件比仁德县要好许多,不缺水,丘陵和丘陵之间全是肥沃的水田。但因为水利设施不完善,排水不畅,百年下来,就变成了烂包田。其中有一块地全是淤泥,农民拿了三米的竹竿捅下去都见不着底,比长征时的草地还邪乎。

七十年代的时候,生产队的水牛贪吃草一不小心陷了下去,直接只剩一个脑袋露在外面。

那时候牛可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偷牛是重罪。一旦有丢失,县公检法是要挂牌督办的。

全生产队的队员都拿了索子和杠子过来救,无奈忙乎了一整夜还是没有把那头大牲口弄出来,牛也冻死了。

损失巨大,社员欢欣鼓舞,一家分了几斤牛肉带回家,用萝卜一炖,香死个人。

舅舅家分了牛肉也没忘记孙家,让杨涛骑了自行车来回跑了一天,请他们过去打牙祭。

因为地太烂,种水稻固然好,但须防备人陷下去淹死,所以就荒废在那里。

现在烂田上面的荒草已经长满,和锅盖似的。人一走上去,脚下就在不停晃动,如同一片漂浮的陆地。

不知道什么时候,荒草里长了慈姑,也就是荸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