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83章 新年上班第一天好奇怪

孙朝阳父母妹妹,还有何情爸妈初四回老家过年,火车票却不好弄,他很为这件事儿头疼。毕竟是春运期间。虽然八十年代的人流量比起后世只能算是个零头,但拜当时落后的交通基建所赐,还是一票难求。

他迫不得已,只得第一次托了人情,问周伟有没有办法。

老周正要拿电话找人,旁边的迟早就插嘴道:“周导,多大点事情还欠人情,孙哥这事包我身上。不就是排队,我来我来。”

于是,小迟初三凌晨就拎了张小板凳去火车站排了五六个小时的队,抢了五张车票。

孙朝阳连声说,小迟,你看我这里事太多走不脱,今天幸亏有你。

小迟哈哈笑道,孙哥,咱俩谁跟谁,反正就是个玩儿,在火车站玩好歹人多热闹。

火车票的事情解决后,初四上午,两家老人高高兴兴地出发,何情送他们去车站,孙朝阳则要去上班。

说起来,孙朝阳在杂志社的假期到今天算是结束,又要开始朝九晚五的日子了。

看到孙朝阳,伙食团老丁很高兴,问他吃了没,今天食堂的馒头蒸得不错,富强粉,比七二粉还香,我给你弄两个。

孙朝阳本来就喜欢碳水化合物,喜欢那种饱腹感。上一世血糖血压有点高,退休之后有意控制碳水摄入量。刚过去的春节尽顾着吃菜,没怎么吃粮食。听老丁这么说,顿时馋了,说:“来两个,过过瘾。”

所谓富强粉,就是用小麦种子核心磨的面粉,和出的面色做雪白,很筋道,因为通常用来做饺子,所以又叫做饺子粉。

六七十年代的面粉分成好几个等级,这种高级面粉的注册商标名曰“富强”所以又被老百姓称之为富强粉。

同时还有“七二粉”“八五粉”几种,表示一斤小麦能够磨出的面粉比例。

八五粉这种面粉不行,蒸出的馒头黄中带黑,还有点刺嗓子。

伙食团今天还熬了小米粥,很养胃,孙朝阳吃得连声叫好,道:“过年这几天,总算是吃到正经粮食了。同样是做馒头,老丁你的手艺就是比别人好。虽然你是江南人士,可如果说到面食,还得是苏锡常的人。”

老丁得意:“领导,不是我吹牛,方圆两里地,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人比我手艺好。不但是你,大林天天也喜欢得很,每天早上都来买十几个馒头回去。”

孙朝阳:“他还寄回老家去吗,也不怕路上生霉?”

他在吃早饭的时候,老丁一直守在旁边絮叨,死活不走。孙朝阳感觉到好像什么地方不对,就说:“老丁,你有事吗?”

老丁:“没事,没事,就是许久没看到领导,心里高兴。”

孙朝阳端起碗装出要走的样子:“老丁,你不说,我可要去上班了。”

老丁忙拉住他,支支吾吾半天,才道:“领导,有这么件事情。我家的小孩今年七月高考,以他的成绩估计是考不上的,我想让他来咱们单位食堂帮帮手。”

“打零工啊,不就是每个月开二十来块钱工资,这笔费用单位就能解决了,你跟老高说一声就是。他一向与人为善,应该会同意的。你们一家人长期两地分居,也不是个办法。”最近几期《中国散文》在孙朝阳的《文化苦旅》带动下,已经有不少名家来投稿,销量节节攀升,再发展个一年半载,应该能挤身准一流纯文学刊物,未来和天津那边的,《散文》掰掰手腕也不是没有可能。

销量上去后,单位有钱了,员工们的福利也好起来。

老丁是江南人士,来京工作已经多年。因为是外地人,家里条件也不好,娶了个河北老婆,还是农村户口。

八十年代的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很不公平,像老丁儿子那种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就只能回乡下务农,精神上其实很痛苦的。

老丁:“高主任年纪大了,过几年就要退休,单位的事他都不怎么管,准一个逍遥派,这事我就找你。”

孙朝阳哈哈笑道:“找我做什么,我又不是领导干部。当然,如果你想让我帮着在老高那里做做思想工作,我还是乐意帮忙的。”

老丁还是摇头:“反正我就找你。”

孙朝阳不疑有他:”好好好,找我,找我。”

老丁见他答应,很兴奋,把脑袋凑过来,低声道:“朝阳,我家小孩来单位后,是大集体还是小集体,临时工可不行。”

孙朝阳道:“老丁你说什么呀,小集体大集体,那是单位子弟才能享受的政策,跟你娃不搭界。你家小孩是没有京户不说,还是农村户口。”

老丁声音更低:“要不朝阳你帮我小孩解决了,我全家都念你的大恩大德。”

“您高看我了,我算什么?”孙朝阳:”我如果有那个本事,先把自己的问题给解决了。我现在的户口和工作关系都没有调过来,头疼得很。”

吃过早饭,孙朝阳进了编辑部办公室,看到大林正捧着脑壳大的馒头啃着。

“大林,吃着呢?我刚才听老丁说你过年期间买了几十个馒头,都寄回老家了?”

大林抬起头:“怕路上坏,没寄,我自己吃的,是我过年期间的口粮。”

他说自己的钱都寄给父母箍窑了,这些天全靠馒头撑着。

一边说,大林一边啃馒头。孙朝阳眼尖,只见馒头上竟然还沾了点牙血。心中吃惊:“大林,你这段时间没有吃蔬菜水果吗,都缺维生素了。”

大林摇头,一脸苦涩:“家里到处都要花钱,能省一分算一分。这些天我全靠老青茶补Vc。”

孙朝阳有点冒火,顿时发作:“荒唐,节约是好事,可也不能以伤害自己为代价吧?同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等于零。”

大林低头不语。

孙朝阳感觉自己的话说得重了,低下声音:“大林,如果你有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尽管说话。我这人平时嘻嘻哈哈不正经,但真正的朋友不多,而你就是其中一个。”

大林一脸感动地抬起头:“朝阳,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不不不,我不会问你借钱。如果你想帮我,今年涨工资的时候帮说说话,按照政策,我也该提一级了。”

孙朝阳心中奇怪,你涨工资关我什么事,我都是个实习生。

正要问,毛大姐就和四个年轻人说说笑笑进来,看到孙朝阳就啊哟一声:“大导演回来上班了,你是个人才,老高还担心你被别的单位抢了去,不回咱们这个破单位。”

孙朝阳:“大姐你损我。”

毛大姐一拍额头,咯咯一笑:“对的,你去别的单位要从头干起,级别可就下去了。”

孙朝阳:“大姐,诶,大姐,你还是在损我。”

毛大姐指着孙朝阳对那四个人道:“这位就是孙朝阳,笔名孙三石,你们来认识一下。”

孙朝阳向他们伸出手去:“大姐,这四位同志是?”

毛大姐:“刚分配来的学生,以后要和我们在同一条战壕里战斗了。”

四人面对着着名作家孙三石很拘谨,同时恭敬地喊:“孙主任。”

孙朝阳:“什么孙主任,瞎说,都是同志,你们叫我孙朝阳就行。”

“好的,孙主任。”众人同时应道。

《中国散文》杂志社也算是体制内单位。

和体制内的人打交道,如果你不知道对方是什么职务,统一叫主任就好。因为你不知道人家以前做什么,现在是做什么的,特别是面对老同志的时候。

老同志以前有可能是部长、局长、司长,到一定年龄退下来后,你如果叫原先的职务显然是不妥当的。但如果喊人名字,又不尊重人,索性一个主任得了。

主任这个称呼弹性也大,可大可小,别人听了也能接受。

毛大姐介绍说,因为杂志的业务开展得好,人手不足。四个新同志是区人事局那边派遣过来的,三男一女。三个男的都是大学生,学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对口;女生就厉害了,中专生,文秘专业。

三个男生分别姓周吴郑,女生姓玉,很奇怪的姓氏。

三个男生归毛大姐带,女生小玉则做大林的徒弟。

孙朝阳心中高兴,说:“大姐,咱们单位以前人少,稿子又实在太多,一天下来尽顾着看稿子,眼睛都看花了。现在好了,总算有人帮着分担。等等,你们都有徒弟,怎么忘记我了,我也要带新人。”

毛大姐:“朝阳,你还不知道吗?”

孙朝阳不解:“我知道什么?”

毛大姐点点头:“原来是不知道啊,那就算了,你有其他分工,不用带新同志。”

孙朝阳:“今天我一来上班,你们一个个看起来怎么那么奇怪。”

毛大姐把话题扯到年三十的春晚上去,说,朝阳,谢谢你的赠票,那场晚会精彩极了。

说起春晚,大林也来了精神,加入到谈话中,聊宇宙牌香烟,聊吃面条,聊何情。他感慨说,自己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去看现场表演,看以前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明星,开眼界了。

孙朝阳笑道:“何情你又不是不认识,大家一起吃过饭的,明星也是人做的,一个鼻子两只眼睛。”

四个新人显得很拘谨,只旁听,看孙朝阳的目光越发的崇拜。

他们都是学文科的,自然知道孙三石在文学界的地位。

正聊得热闹,悲夫同志来了,跟大家打了声招呼就钻进总编办公室。

孙朝阳立即起身贼了过去:“老高,老高,别躲啊,拿话来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