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54章 那是我的钱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354章 那是我的钱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时间已经很晚了,桌上的菜都凉了,老爹炒的回锅肉已经凝结。

老木就着凉拌三丝愤愤地享受着孙朝阳家的泸州老窖,川菜辣,泸州老窖辣,他吃得馒头汗水,眼镜片上蒙着一层雾气。

说这本书是赝品也不对,人家的文章都是新写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跟孙朝阳的原作没有任何关系。

刚开始的几篇文章还借用了孙朝阳已发表文章的题目,后面的文章都是原创。

比如接下来孙朝阳读到的文章就是《牡丹江》,写东北风光的,写白桦树,写大马哈鱼,写镜泊湖。

又比如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吴桥》,写当地杂技历史的。

还比如一篇文章的题目则是《早酒,早酒》,写的竟然是湖北监利人吃早酒,从当地的饮食文化扯到三国华容道长坂坡。连监利这种没有存在感的地方都知道,作者倒是渊博。监利的地方官应该给他发张奖状,表扬他为宣传监利做出巨大贡献。

孙朝阳摇头笑起来:“这是何必啊?文章写得还行,直接投稿,上杂志问题不大,冒充我孙三石干什么,孙三石很了不起吗?”

是啊,这些文章质量都不错,即便上不了国家级刊物,省部级问题不大。至少,如果这些稿子投给孙朝阳,他个人是会让他过一审的。

只要稿子积累到一定数量,申请个省级作协会员,那就是真正的作家了。八十年代作家社会地位高,给原作者带来的好处不比冒名顶替大得多?

这人纯粹就是想不通。

“你孙三石就是了不起,这本书的文章和你的原着比起来就是屎,臭狗屎。”木呐气道:“你还笑?”

孙朝阳倒是无所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读者都是有眼睛的,只要拿书里的文章和我发表在杂志上的文化苦旅一对比,不就看出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放屁!”在二人说事的过程中,木呐一直把玩着青铜刀币,闻言将刀币重重地在碗上一敲,敲出了一个锛儿。

孙朝阳:“别敲了,宣统官窑。我妈认不得,去年春节还拿雍正朝的盘儿打油碟,等会儿我把这些玩意儿都收起来藏好。”

“你啊,你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啊。”木呐说:“问题的关键是,这书是正统出版物,有书号的,而且人家的书名就叫做《文化苦旅》,你孙朝阳在我们百花文艺出版社出书的时候,该用什么名字?如果还用文化苦旅,可能吗?要不我们改改,改成《文化之旅》《文化逆旅》《文化旅一旅》,那不是搞笑吗?”

孙朝阳抓了抓头,开始感觉到不妙:“算了,换成《凭海临风》?嗨,呸,恼火。”

木呐接着说:“第二个问题,读者可分不清此孙三石不是彼孙三石,人家买了这本书一看,不对啊,怎么和杂志上发表的不一样,难道是精修过?对对对,正式出版的时候和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通常会做精修。别人是越修越好,这个孙三石怎么越修越差了。到时候,你孙三石坏了名声,又如何自处?咱们当作家的,什么最要紧,是名声,是在读者那里的口碑,你的书以后还想不想卖了?”

孙朝阳色变:“这……”

木呐最后拿起那本西贝货,扬了扬,问:“朝阳,知道这本书卖出去多少本了吗?”

孙朝阳:“多少?”

木呐:“首印十万,在极短时间内就售罄。如此大利,我估计出版社那边正在加班加点二版,猜猜看他们二版会印多少?”

孙朝阳:“我怎么晓得。”

木呐:“如果我是出版社那边,既然首印卖得这么好,这再版肯定会干一票大的。”

他伸出四根手指:“印他个四十万本,说不定会更多。”

孙朝阳寒毛都竖起来了:“多少?”

木呐:“你是拿版税的,你说这是多少钱?”

孙朝阳霍然而立,双目圆瞪,惨叫:“朕的钱,那是朕的钱!”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断断不可原谅。

孙朝阳满面铁青:“老木,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得找到出版方,让他们登报道歉澄清,并出作巨额赔偿。”

他看了看这本假《文化苦旅》的出版方,还好不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不然就没办法找人了。出版社的名字是“小花伞文艺出版社”一看就不是太正经。

“有这个出版社吗,以前都没听到过?”孙朝阳抓了抓脑袋:“老木,你是圈内人士,你知道吗?”

木呐:“不知道,都没听说过。”

“那你这么说是正经出版社呢?”

老木回答说,是,都摆在新华书店里卖,能不是吗。

原来,木呐这次来北京的工作是向孙朝阳约稿。无奈孙同学的稿子也没写完,他没有办法只得留下来等着,估计这个春节都要在北京过了。

他每过几日就会去邮局打电话回天津汇报工作,顺便请领导和同事跟家里人报个平安。

就在今天上午,木呐打电话回去的时候,刚开口,就被领导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说,木呐你也是个老同志了,在出版这行工作二十年,有能力有经验,怎么临到老了却犯下如此低级错误,让人把稿子抢了。呵呵,是不是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调去出版局工作了,社里的事情再跟你无关?

稿子被抢了,不可能呀,孙朝阳的文化苦旅都没有写完,怎么可能已经出书了?木呐解释。

领导骂娘说,你现在去书店看看,看看那书现在都火成什么了,一抢而空。木呐同志,我一直对你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你就是这么站的吗?版局那边的商调函已经发过来了,我个人的意见是出版社还需要你这样的老同志,我不放人。

打完电话,木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跑去书店,书架上霍然放着《文化苦旅》一书。

他买了一本,越看越感觉不对,又去《中国散文》杂志社找孙朝阳,扑空后没有办法,就来孙家死守,总算是找着了人。

木呐:“孙朝阳,事关重大,咱们得支棱起来。”

孙朝阳点头:“老木,我这几天恰好有时间,如果再晚的几日又要去忙春晚的事情。咱们明天开始就去查,不管怎么说,先找到出版方在说。不过,这该死的小雨伞究竟在哪里呢?”

木呐:“我在京城还有同行熟人,应该能够问到。就这么说定了,我先回旅馆,明天一大早过来找你。”

他站起身来,却打了个趔趄,口中发出干呕声。

原来,老木家负担重,平时生活挺困难的,这才想着调去出版局,那边的待遇比出版社可好多了。而且因为是主管单位,油水也多。刚才好不容易喝到泸州老窖,一时贪杯,干掉了半瓶,竟有点醉了。

孙朝阳忙扶住他:“老木你这样子怎么回旅馆,算来,先在我这里住下,免得明天又要汇合浪费时间,嗨,你别吐啊。”

木呐:“对,吐不得,这酒多贵啊,一口吐出去亏大了。”

孙朝阳家房间虽然多,但都没有收拾出来,只得让老木睡客厅,好在暖气足,也不怕他冻感冒。

夜里,孙朝阳起夜,听到客厅有铜钱声响。定睛看去,却是木呐拿着铜钱在起卦,口中喃喃道:“原先的卦象我今年要沾染因果,有一个大劫。原本以为被人打了,这个劫数就算是过了。我内心还在忐忑,如此大劫就这么了却因果是不是太简单,却不想原来是应在这里……这劫数如果过不去,我调动的事情也就黄了,这辈子也没希望了。”

老木满面都是颓丧。

孙朝阳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睡吧,别想太多,把自己搞抑郁了。唯心主义要不得……明日卦象如何?”

木呐:“依卦象来看,你我都要命犯小人。”

“呸呸呸,坏的不灵好的灵。”

整个晚上,木呐都在发出叹息,听得孙朝阳心中不忍。这事如果处理不好,自己名声受损,也要损失一大笔钱不说,老木调动的事情也搞不成。

木呐所在的出版社是事业编,如果调去版局则转为国家干部。

八十年代企业工人收入最高,其次是国家干部,最后才是事业单位。但是九十年代后,则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退休待遇,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看老木的年龄,估计十年后就到退休年龄。

如果这次调去版局,至少能有一个优渥的晚年生活,这事对他确实挺重要的。

再说,老木人不错,孙朝阳和他也算是朋友,大家得一起想办法把这事给解决了。

孙家的早餐挺简单,咸菜稀饭荞麦粑粑。

荞麦粑是蒸的,味道依旧好。

木呐喝一口粥叹一口气,忧心忡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