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51章 强关系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351章 强关系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朝阳担心父亲的腰,接过箱子提在手中,问二老,参观完小小的学校了,怎么样,有何感想.

杨月娥感慨地方实在太大了,就这么所中学,起码四五十亩地吧。孙永福说,不止,还没算上老师的宿舍呢。

杨月娥又赞叹道这里怎么那么漂亮,到处都种着花花草草,有教室有实验室有图书馆,操场都好几块,什么稀罕玩意儿都有,不像我们厂里的子弟校,就一块泥地,篮球板还是坏的。

机制砖瓦厂子弟校的操场设计的时候就有问题,一下雨就积水,根本排不出去。四五月份的时候,完全变成一口池塘,长满水草,蚊虫轰鸣。学生在教室里念“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外面水中有青蛙呱呱叫。

子弟校的虽然有食堂,但学校只提供炭火。学生读书需要从家里带饭,在炉子上热一下,就着隔夜饭上的咸菜解决。而北师大附中这边则有专门的厨师做,虽然每周只吃一顿荤腥,但平时菜里的油水却放得足,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营养。

今天虽然是期末考试,但二老来的时候还是看到有学生在做航模,嗡嗡的电机声中,几条小船在学校水池里游弋。

旁边的屋中,有老师在放幻灯片,还有人在用打字机啪啪啪啪打字。

最绝的是,学校还有间陈列室,二老在里面看到三叶虫的鹦鹉螺的化石,看到了水晶、玛瑙湖泊等矿物标本,蝴蝶标本也有三十多种。

这对于他们来说,跟魔幻似的。

“咱们厂子弟校能够比吗,这里可是北京,全国重点。”孙朝阳说:“全国的小孩都想来这里读书。”

孙永福:“同样是人,为什么北京的娃条件这么好,我们那么差。”

孙朝阳解释道,学校是地方财政给钱扶持的,地方上有钱,学校条件就好。北京毕竟是大城市,是首都,怎么也比我们那个山沟沟好。

孙永福不服地说,仁德县地势也平坦,怎么成山沟沟了,也就高店子有点山。

孙朝阳道,仁德县都是丘陵,山是不大,但缺水,自然条件其实并不好。

杨月娥说,对对对,去年两个村的农民争水,几百个人还打起来了。我们这次来北京,坐火车上看去,这一路全是大平原,得种多少庄稼,能不富裕吗?

孙永福叹息:“投胎真是一门大学问,一个小孩子,如果生在京城,读这样的学校,将来又是什么成就?如果生在我们仁德,就算再聪明,上不了好学校,一辈子也毁了。”

孙朝阳:“这也是我一定要让小小来北京读书的原因,不能生在罗马,但咱们可以去罗马。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身边就是全世界。”

孙小小道:“所以,我永远感激大哥,是你带领我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孙朝阳:“咱们血管里都流着一样的血,这在社会学里的强关系。也就是说,将来我们之间无论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关系都摆脱不了,都是要认账的。也因为这种强关系的存在,我们即便对彼此有再多的不满,也会妥协谅解和好,并有主动修复的主观能动性。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同学、同事、朋友,这种弱关系。一旦产生矛盾,基本不会有修复的可能。归结成一个词,那就是血浓于水。”

孙小小:“但是,在这种强关系中,大哥你扮演的是单方面付出的角色,其实是有违生物本能的。”

孙朝阳:“如果你有条件,我想你也会单方面付出,不求回报。家庭、血缘、亲情,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

孙小小:“是的,你永远都是我哥。”

杨月娥:“你们说什么我都听不懂。”

孙小小:“妈妈,我要吃荞麦饼,等会儿回家我们就吃。”

孙永富:“放心好了,我们昨天夜里就把面发好了,来接你之前也生好了火,回去就能烤饼子,立即就能让你吃上。”

一家四口说说笑笑,转了几路车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六点。北京的冬季天黑得早,胡同里已经漆黑一片,只几盏路灯朦胧亮着。

孙小小在学校宿舍呆了快半个月,她学得苦,现在终于放假了,又见到爹娘,心中欢喜,蹦蹦跳跳跑去开门。

忽然,她脚上踩中一团软软的东西,顿时如触电一样跳开:“啊!”

“怎么了,怎么了?”杨月娥和孙永富都急问。

孙朝阳定睛看去,却见四合院门口坐着一个裹着军大衣的男人。此君戴着眼镜,两根眼镜腿都折了,用白胶布缠着,不是木呐还是谁:“认识的,熟人。”

他忙问:“老木,你怎么在这里?”

木呐喃喃道:“凶兆,凶兆啊,大凶兆!”

“嗨,你别一天到晚弄这种唯心主义的东西。”

“朝阳,我冷,我饿。”

“现在终于唯物了。”

杨月娥惊呼:“又冷又饿,必定要戳拓。”

戳拓是四川方言,意思是完蛋,死掉。

天气冷,老木在这里坐了半天,腿麻了,脚也僵了。孙朝阳没办法,只得将他扶进院子。

女儿要吃烤荞麦粑粑,孙永富和杨月娥就拿火钳勾了一下灶火,里面的,木炭红了起来。他们就做了面饼扔进灼热的灰烬中。

不片刻,麦香四溢,孙小小只咬了一口,就喊:“天啦,怎么可能这么香,比小麦面饼好吃多了。”

孙朝阳笑道:“开玩笑,荞麦生长在海拔一千三百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生长周期长,能不香甜吗?饿坏了吧,多吃点。”

孙小小正是能吃的时候,一口气干掉了两个饼子和三个肉粽。旁边的木呐也不逊色,他吃不来腊肉粽子,只专一对付荞麦饼。就着孙朝阳给他泡的太平猴魁,一口气干掉了四个。

还待要吃,孙朝阳制止了他:“老木,这饼子三两一个,你再吃可就要死我家里了,这么急惊风似的找我究竟什么事?”

木呐向了半天火,腹中有食,终于回了魂,满面都是红光:“借一步说话,这茶再给我弄一杯。”

二人进了书屋,木呐长长叹息,手中捏着一物朝桌子上一扔,又开始起卦:“大凶!”

这次用来算卦的东西很奇怪,竟不是铜钱,而是刀币,青铜的,有三枚。

孙朝阳拿起一枚端详,上面用篆书刻着一行字,字认识,乃是“齐造邦法化”也不知道做何解。

他有点无奈:“老木,你急成这样,让你说事,又搞半天神神鬼鬼的东西。”

木呐这才收了刀币,从包里掏出一本书递过去:“自己看。”

孙朝阳接过书只瞟了一眼,惊得叫出声来:“不是我的,老木,君子一诺千金,我既然答应把书给你们出版社,就绝对不会投到其他地方,这他妈是盗版。”

递过来的这本书上霍然印着《文化苦旅》四个大字,下面是“孙三石着。”

木呐摇头:“不,不是盗版,是正经出版物,我查过了,正规出版社,正规书号。”

孙朝阳:“不对,不对。”

木呐:“你先看看里面的内容,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