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15章 余史拼字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315章 余史拼字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史铁森看了余华一眼,忽然伸出手去:“余华,你是参加改稿会的浙江作家余华?”

余华吃惊:“你怎么知道的?”

“我叫史铁森。”二人握手。

史铁森又笑道:“首先,你一口浙江口音,普通话很不标准。其次,你白衬衣领子都黑了,应该是刚跑了长途,还没来得及换衣裳,从杭州到北京要坐好几天车吧?第三,我看到你从隔壁旅馆出来的。这次改稿会,我听人说同屋室友是一个从浙江来的作家余华。综上所述,应该就是你了。”

余华很失望:“还是没有吓着你,没劲,相当地没劲儿。”

史铁森:“我以前插队的时候可是大队民兵,专门抓你这种破坏生产建设的敌人,早锻炼出一双分辨敌我的火眼金睛。”

余华哇哇大叫:“这么说来,我像坏人了?”

史铁森闭口不言,旁边店老板插嘴:“是有点像。”又把余华气住。

老实说,青年时代的余华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国字脸写满正义,被人说成坏人,念头难免有点不通达。

史铁森说声别忙,他先看看磁带,就跟老板聊起来,问何情的新歌怎么样,卖得如何?

余华对音乐兴趣不大,尤其是对流行音乐。做为文艺青年,感觉俗了。现在的歌儿,特别是从海外传来的基本都是情情爱爱,伤春悲秋,一句话概括,就是“我爱你,你不爱我。你爱我,我不爱你。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爱了,最后不得不分开。”完全没有内涵,纯粹浪费时间。

至于古典音乐,对不起,听不懂。

就在旁边等着。

老板回答说,废话,那可是何情啊,能卖得不好吗?前段时间音乐公司那边又消息说小批量放了些盒带出来,于是今天都有人过来问新专辑的事情,抢手得很。现在是只要手头有货,不愁卖不出去,跟捡钱一样。这位同志,我看你腿脚不方便,咱关爱残疾人,便宜点给你,五块钱一盒。

史铁森表示有点贵了。

余华在旁边插嘴说:“老板,我看你这磁带都没有封面,是翻录的,五块钱一盒你知道是什么概念吗,要上一礼拜班了。”

老板冷哼:“怎么,你还想要原声带啊,是的,音乐公司那边确实流出来一些。知道有多少吗,才几百盒。可那玩意儿能落到我们手上,都送去各大电台作广告宣传了。对了,那什么歌迷会里还有些,知道值多少钱吗,四十块一盒,概不还价。”

余华吓了一跳,摇头:“四十块钱买盒原声带,不值得。”

老板:“千金难买爷喜欢,喜欢的东西,再多钱也值得。而且,这东西有收藏价值。”

他又介绍说,现在各大音像店里何情的磁带其实都是翻录的,里面就两首歌。你买了盒带,店里可以免费帮你录点其他歌进去。对了,残疾同志,你想录点什么?这柜台里的音乐随便选。

史铁森摇头:“不用,太麻烦,我就听何情的两首歌吧,录别的进去没意思。”

何情最近一年好红,余华在文化馆上班的时候,单位就有个何情的狂热歌迷。宿舍里贴满了她的海报,见天把录音机音量开到最大,余华被“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搞得很烦。

他和史铁森回旅馆的路上禁不住吐槽:“铁森,依我看来,何情的歌都是小情小调,靡靡之音,太消磨斗志。”

史铁森哼了一声:“艺术是多种多样的,你不喜欢,但不能让别人不喜欢。所谓,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你要听洪钟大吕,我偏偏爱那婉约柔美为赋新诗强说愁,各花入各眼,你管得着吗?作家又怎了,咱们写作别总想着教化。教化什么呀,孔子几千年前就开始教化百姓,结果呢,结果任何时代该有坏人还是有坏人。写作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首先是自己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是为自己而写的。你一拿起笔,首先就存了功利之心,我个人是有看法的。”

他是真的生气了。

说完,就不搭理余华,径直推车进了屋。

余华没想到这哥们儿说生气就生气,讨了个没趣,悻悻地放下行李,收拾床铺。换上干净衣服。又把口杯放置在桌上,里面插上牙膏牙刷,毛巾挂门口的铁钉上。

“对了,铁森,这次改稿会总共来了几个作家?”余华捧着刚泡的一杯高沫问。

“不知道。”史铁森神色很冷淡,他已经趴在写字台上开始写稿。

余华:“挺勤奋啊……嗨,你怎么不说话……锯嘴的葫芦……”他在文化馆的工作除了逛街就是看书,馆里有一座藏书上万册的图书馆可供选择。在那里,他读了《空谷蹄音》读了《子夜》,读了《红旗谱》。补齐了自己所挚爱的川端康成的所有作品——那些从前的大毒草。另外,馆里还有座对外开放的图书阅览室,放着几十本新出的期刊。

做为一个职业作家,新一期的刊物都是要拉一遍的。这一年来,史铁森的作品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在文学期刊上。有短篇小说,有散文,篇幅虽然不长,但积攒下来量却大。

这哥们儿,每月都有几万字发表,迎来爆发期。

余华却不知道,史铁森是个勤奋的作家,从八十年代开始进入文学创作领域,每天都要写几千字。直到九十年代,总字数达惊人的两百万多字,当真是着作等身。

“对了,铁森,你一个北京人,怎么这里来住,小旅馆哪比得上家里舒服?”余华还在唠叨。

史铁森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带着不满:“余华,你的话太多了,我在写作,很忙。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不要打搅别人,尤其是不能对别人的事儿指手画脚。”

这就尴尬了。

余华嗯嗯两声,终于闭上了嘴。

他坐那里感觉实在没意思,索性也拿出纸笔,坐史铁森的对面开始写稿。

咦,写什么呢?

余华忽然感觉内心中有点茫然了,他今年的创作状态很好,在杭州和南京的刊物接连发表了两部短篇小说,在文坛崭露头角。现在的《星星》又被北京文学看中,参加了改稿会。如果不出意外,应该能够被刊载。

连续几部小说的创作下来,有点掏空他所有灵感的意思。现在猛地提起笔,内心中竟空荡荡的,实在没有什么可拿出来得。

在桌前坐了半天,笔尖的墨水都凝结了,竟还是没写一个字。

相反,对面的史铁森运笔如风,唰唰唰,就没停过,转眼就写了两页稿子,大约五六百字。

史铁森抬头看了他一眼,表示同情,然后继续伏案。

余华憋屈啊,玛德,把史铁森给比下去了,那可怎么行呢?我必须写,飞快写,比史铁森写得快写得多,不能输。

那么,写什么呢?

余华心中突然想起读《风雨天一阁》那夜的情形,想起自己所受的孙朝阳式的巨大震撼,想起江南的凄风苦雨,想起那浓得化不开的黑夜,一种悲伤在心中弥漫开了。

仿佛受到一只无形的手所指引,他落笔了。

他要写一部短篇小说,写寒冷中的温暖,忧伤中的温柔,写一个女子,写老家海盐。

这一写,状态就起来了,也不考虑什么文法和谋篇布局,然后就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彻底放飞。

钢笔在纸上彷佛活过来,流水一样倾泻,这种痛快劲儿真是前所未有。

写着写着,余华抬起头。对面,史铁森也抬头,二人目光碰到一起,然后又落到对方稿子的页码上。

稿笺纸的右下角都有个第几页的标注,免得写稿的时候弄混了。

余华写到第四页,史铁森写到七页。不过,余华视力好,体能好,看他的速度应该能很快追上来。

史铁森心中一凛,又埋头继续码字。

大史又写了两页,抬起头,一看,诶,余华已经写到第八页了。这人……笔头子怎么快成这样?乱写涂鸦的吧?

恰好余华也抬起头看过来,二人目光再次碰在一起。

他们是较上劲儿了,内心暗暗发誓,绝对不能输了。

就这样,两人一口气写下去,直到写到日色西沉。

史铁森满意地放下笔,甩了甩发酸的手腕,伸手去拿烟,却摸了个空。

他写作的时候会一支接一支抽烟,一个下午写下来,地上已经扔满了烟头。

终于完成了今天的写作量,他心中高兴,准备再抽一支享受享受,特么的烟竟然不见了。

转头看去,余华正惬意地躺在床上,嘴里叼着香烟,吞云吐雾。

史铁森:“你拿了我的烟?”

余华:“我抽的是自己的烟,乱说话可是要负责的。”

史铁森:“胡说八道,你抽的分明是我的健牌,你看看这白色的烟屁股,不就是。这种进口烟外面可买不到,我还是托关系让人从国外带回来的。”

余华得意洋洋从枕头下面摸出KENt烟盒:“如果我说这烟也是我托人从国外带回来的,你相信吗?”

史铁森:“我不信,那就是我的,你可以看看烟盒口沿上写着我的名字。”

原来,大史有个很奇怪的癖好,每次写稿子抽烟的时候,都会在香烟的口沿上写自己的名字,用来试试钢笔的墨水落笔效果。这年头的中华墨水质量不行,写着写着就会凝在笔尖。所以,干文案的朋友都会在写稿的时候在旁边放一张草稿纸,钢笔不出水的时候就会在上面一通乱画。

余华一看,烟盒上果然有史铁森三个小字,顿时大奇:“我的烟你为什么要写上自己的名字?”

史铁森:“你怎么能这样?”

余华跳起来,拿出两盒牡丹塞史铁森兜里:“别生气,我两包换你一包。”

史铁森拿嬉皮笑脸的余华还真没有办法,只能不搭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