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299章 余华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299章 余华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余华从前的职业是在县城所在地的卫生院牙科做学徒。

他也是幸运的,中学时代正好碰到特殊十年结束,自然没有去上山下乡。可高中毕业后,就业问题就摆在面前了,当时城市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实在太少。在家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进了卫生院牙科。

他也不懂医,还好牙科的活儿也不是太复杂,有一把力气就行。没错,拔牙关键是手上有劲儿,动作要果断,一招就得拿下。磨磨唧唧半天不能取得战果,病人可是要捶你的。

不过,余华是一个浪漫的文学青年,这种按时上下班的工作却不合他的心意。他爱读书,书看得多了,渐渐产生了文学创作的念头,便提起了笔。

这一写,第一次投稿竟然就发表了。

他的处女作是短篇小说《第一宿舍》,今年开年写的,发表在纯文学期刊《西湖》。《西湖》是什么,那可是省级刊物,浙江省的最高文学殿堂。

牛刀小试,作品就能印成铅字。余华受到鼓舞,以自己在卫生院做牙科医生学徒的生活经历写了短篇小说《威尼斯牙医店》,依旧发表在《西湖》今年的第八期。同时,他的短篇小说《鸽子鸽子》投稿《青春》,也将发表于今年第十二期,稿费都汇过来了。

《青春》是南京文联在一九七九年创办的文学期刊,主要刊载短篇小说,和《钟山》同为江苏文学最重要的期刊。

余华出手不凡,今年所写的三部小说都发表于省部级刊物,顿时在老家这座小县城引起巨大轰动。

那年头作家的社会地位极高,这么一个大才子再让人成天呆在医院帮人拔牙县城是不合适的,传出去不是对海盐县的声誉进行抹黑吗。

于是,县里的四大班子领导开会讨论,拍板:牙医就别当了,调文化单位去,为人民创造更多更优秀的精神粮食。

余华就这样被调去了县文化馆做创作干事。

他第一天去文化馆报到的时候特意起了个大早,但到地方却鸟毛都没看到一根。等到上午十点,才有个工作人员悠哉游哉走来,还责怪他为什么来这么早。又解释说,文化馆平时屁事没有,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也没人管你,只每个月记得按时来领工资就行。

余华震惊的同时,又嗨一声:“看来,这个文化馆我来对了。”

于是,余华同志每天都来得很晚,到了文化馆就伙同三朋四友在街上晃,美其名曰:采风!

只是县城的主要街道他每天都要踩上几次,这风也没啥可采的。

对了,别看余华平时吊儿郎当游手好闲,其实在文学创作上他还是很勤奋的,每天都会写上几笔。不为别的,仅仅是一拿起笔他就有种想要让别人看看“我写得多好啊”“我就是个天才啊”的得瑟心理。

今天他又和伙伴出来逛街了。

不过,今天天气有点不好。

进入十一月后,江南的开始今天小雨,湿漉漉黏糊糊,让人很不舒服。

逛到中午的时候,其他人要么有事要么要回家吃饭,都散了。

余华一个人走了那许多路,腹中饥饿,正要回文化馆食堂打饭,旁边突然响起自行车铃铛,有人喊:“小余,余华余作家这是在做什么?”

他转头看去,是个穿着黄色夹克衫的,戴眼镜的瘦瘦的中年人,头发朝脑后梳去,显得很气派。

余华正色:“原来是步厂长,阿弥陀佛,贫僧从东土大唐来,去往西天取经,走到这里肚子饿了。想着你步厂长家大业大,准备登门讨顿斋饭吃。

步厂长扑哧一笑;“余作家你什么时候变成唐僧了,我看你就是孙猴子。不就是顿饭吗,我还请得起,走,跟我进厂吃食堂。”

“阿弥陀佛,要得,要得。”余华喜滋滋地跳上自行车后座,跟着步厂长进了路边的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

步厂长叫步鑫生,和余华的父辈认识。

余华高考落榜没个着落,他爹娘曾经想过把娃送进衬衫厂当工作。但想了想,厂子效益好工人福利高,正式工的指标不好解决,就把孩子送去卫生院干体力活。

今年余华创作大丰收,老家文化名人一个,步鑫生看到他很高兴,就领着娃进了办公室,又让秘书送打来饭菜,二人边吃边聊。

午饭是盛在两个和脑壳一样大的搪瓷缸里,里面有臭鳜鱼和臭冬瓜。味儿很大,吃得办公室里乌烟瘴气。

不过,这菜正合余华胃口。而且,在大家普遍一星期吃一次肉的情况下,这餐已经是非常丰盛了。余华心中暗想:看来,今天这海盐衬衫厂我来对了。

步鑫生调侃:“你不是阿弥陀佛吗,怎么吃荤?”

余华:“阿弥陀佛,人的饮食营养要均衡,要有蛋白质维生素淀粉和脂肪,缺一样身体就要出问题。佛祖慈悲为怀,必然不忍心看我营养不良。”

难得来吃一回大户,余华不住承诺,以后一定会在报刊给衬衫厂宣传,吃过饭后,还把厂子里订的报刊杂志要了十几本,用细麻绳捆了一大堆。

步鑫生:“诶诶诶,这期的杂志我都没看呢,你这就拿走了。”

余华:“步叔,你这么大一个老板,别小气。贫僧今天算是给你化缘了,咱们这是缘分啊!”

步鑫生苦笑,正要笑骂,突然,秘书拿着一张报纸急冲冲跑进来:“厂长,厂长,大喜啊,大喜啊,你上《人民日报》了。”

她一脸色都是激动,身体都在颤抖。

步鑫生接过报纸,定睛看去,顿时满面通红,眼皮子猛跳。却见今天的《人民日报》头版霍然是自己上次在省会开会时的照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

步厂长出名了。

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出名了。

在真实历史上,接下来几个月,步鑫生要上无数报纸头条,还要上电视台。

在八十年代,步鑫生是商界名人,其知名度直追后世的阿里巴巴和京东老板。

一代传奇即将启航。

余华一看,暗叫:“不好,既然有人民日报宣传步厂子和海盐衬衫,人也不需要我了,这些书岂不是要还回去,溜了溜了。”

当下他不废话,扛着那一捆杂志,说了声“步厂长再见。”就跑掉。

背后传来海盐衬衫厂工人的欢呼声,然后是阵阵鞭炮声。

下午,整个文化馆都在谈论步鑫生上了人民日报头条的事情。

余华则坐在办公桌前,抽着烟,悠闲地看起了新一期的杂志。先是《人民文学》然后是《萌芽》《青春》《西湖》《青年文学》。

现在是十一月初,如《当代》《收获》《莽原》《十月》这种大型文学刊物因为是双月刊都没有出,所以,可供阅读的杂志其实并不多。每年的单月,只能读点短篇小说和散文杂文什么的过过瘾。

读到四点,余华看时间已经差不多,便将基本还没有读的杂志放军挎包里,骑车回家。

他今天上班时间只有两小时,别提多快乐。

晚上,雨还在下,寒气逼人,屋中冷如冰窖。

余华索性脱了衣服钻进被子里去,不料,被子里也是湿漉漉的,冻得他呲牙咧嘴。

他抓起今天顺来的最后一本杂志,《中国散文》。

余华喜欢看小说,对于散文没多大兴趣,主要是不好看。所以这本杂志就留到最后,用来催眠正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