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224章 突发的事件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224章 突发的事件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永富对儿子孙朝阳花了一万多块钱买了这套四合院很恼火,在老一辈人心目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水磨石地面,抽水马桶,喷头淋浴才是现代化生活。如果屋里再塞满了电器,那就最好不过。

这地方大是大,可都是旧房子,院子里还能看到土,和在老家又有什么区别?况且,一家才四口人,需要那么大地方吗?吃完饭,各自钻回自己房间,反显得生分了。

同时,二老也很吃惊。他们是真没想到这套破房子会值得这么多钱。而且,按照孙朝阳的说法,明年搞不好还得翻上一番。翻一倍,那不就是三万块了吗?

他们掰起手指算了算,以老两口的工资,一个月七十块吗,不吃不喝得存上四十年,这个天文数字真让人头皮发麻。

震惊使得孙永富和杨月娥再没有心思和孙朝阳说下去。

等到儿子回书房写作,他们就坐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说话。

老孙忽然有点气愤:“月娥,你说,房子这么贵,这不是摆明让大伙儿住不起吗?老百姓住不起房,不就是电影和书上所说旧社会穷人的得沛流离一样吗?”

杨月娥:“永福,你这不是说反动话吗?新社会可不能说这个。还有,这里是什么地方,北京啊,如果大家都买得起房,那全国人民不都朝这里挤,挤得下吗?”

孙永富手中香烟不断,地上很快扔了一层烟头,语气沉重:“我也没想到朝阳能赚那么多钱,我心里也怕。在我们老家,万元户可是不得了的人物。我估摸着朝阳怎么也是三四个万元户。”

杨月娥心大:“娃娃的钱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正大光明,怕什么怕?而且,朝阳还拍了电视剧《济公》。前段时间我看电视剧《鲁迅》,鲁迅够进步吧,革命家吧。人家以前留学的时候,家里直接给了八个大洋。回国革命的时候,在学校教书,几百块钱工资。住的是大院子,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也没有人说他反动啊。还有华罗庚,人家也富裕得很。既然电视上这么演了,说明有钱不会挨整。”

八十年代电视机开始进入家庭,出现了很多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其中,名人传记是其中一大类别。现代的有《华罗庚》《鲁迅》《向警予》,古代的有苏东坡、王羲之、济公、杨贵妃,故事多是当时最优秀的编剧和作家,很好看。特殊十年出现了一个文化断层,也就是因为有新的媒体的出现,人们才第一次知道,中国古代和当代有那么多历史文化名人,创造出那么灿烂的文明,算是一次全民传统文化普及。

“嗯。”孙永富被老妻说服,心里的担忧好了些感叹:“以前常听人说,上海滩和北京城这种大地方遍地黄金,今天算是见识到了。过完年回家,厂里的人问起朝阳的事,你就说他也就那样,三十块钱工资,偶尔拿几十块钱稿费。京城物价高开销大,一个月下来也存不了几个钱,朝阳连自行车都骑不起,每天挤公共汽车上班,住的地方和在老家一样,也是平房。平房很破,屋顶都长了草,还藏着一头黄鼠狼。”

说到这里,他语气转严厉:“杨月娥你嘴上没有把门的,我警告你回去以后不许乱说话。”

杨月娥是个爱面子的,常常为自己养出一对优秀的儿女而骄傲。不让她得瑟,真真是要了命了。她很委屈,嘀咕:“本来就住的就是平房嘛,本来日子就过得不好嘛。”

孙永富哼道:“三万多的平房,以后搞不好还得涨,是厂子里的宿舍能比的吗,他们住过吗?电视关了,别影响朝阳和小小的工作和学习,别妨碍他们进步。”

二老关掉电视,走到院子里,转头看去,孙朝阳的影子投射在窗户上。又一转头,孙小小的影子也同样投射在窗户上。

橘黄色的灯光一直亮到夜里十二点才熄灭。

“叽叽——叽叽——”春天了,虽然夜里很冷,但角落里还是有虫儿轻轻叫着。

杨月娥:“我们一家四口终于在一起了。”

……

在这天,何情坐上了去延庆演出的大巴车。

这是在京城各大演出团体春节团拜,下乡慰问演出,当然,演出费是没有的。实际上,能够参加这么高规格的演出活动,倒贴钱都肯。为了这个演出机会,姆妈使尽全身解数,才把她塞进车里。

这事有点后世小明星蹭红毯的味道,何情很心虚,很尴尬,却无力反抗,她感觉自己的生活已经彻底被妈妈控制了。

上了大巴,何情很自觉地坐到了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

车内别的明星都互相认识,上车后便打起招呼,然后坐一起有说有笑,她一个人呆那里如坐针毡。

正难受的时候,旁边一个女演员忽然问:“第一次下基层啊?”

这个女演员与何情年龄仿佛,小圆脸,烫了头,刘海搭在额上,看起来非常可爱。

何情转头微笑:“第一次,有点晕。”

姑娘:“你一来我就注意到你了,何情。”说着变戏法地从小坤包里掏出两盒磁带,道:“这盒是你的,我天天听。另外一盒是我出的。”

说着话,她提笔在自己那盒磁带上签了名,说:“送给你,你也在你的磁带上签个名。”

何情一看,两盒磁带分别是自己的《粉红色的回忆》和《陈方圆的歌》。

女演员:“我是陈方圆,在东方歌舞团上班。认识一下。何情,你的歌好红啊。”

“啊,你是东方歌舞团的。”何情震惊,这可是国内第一流的歌舞团啊,里面的歌星都是她的偶像。

陈方圆笑道:“我一开始不是唱歌的,我拉二胡。从小拉 ,拉进了乐队。不过我不爱干那个,就改唱流行歌曲,就找到自己的路子了。何情你的歌好听,我一字一句跟着学了一段时间。可惜啊,无论怎么学,就是学不会里面的腔调。”

何情好奇:“什么腔调?”

陈方圆:“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就是你们江浙人说话时那种软软糯糯的味道,听得人酥到骨头里去。”

何情不好意思,脸红了,低头轻轻笑。

陈方圆也笑,笑声很清亮。

何情刚红没有偶像包袱,陈方圆将红未红,两人年龄相当,顿时惺惺相惜,不片刻就混成无话不谈的闺蜜。

何情:“对了,你们歌舞团今天来了那些歌唱家。”

陈方圆:“就我一个唱歌的,其他都是轻音乐队和戏曲演员。对了,那是我们团长王昆。”

何情禁不住站起来看过去,王坤坐在最前排,看起来很和蔼的一个老太太,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舞台上《白毛女》中喜儿的形象不搭。

她现在还是个小人物,自然不好上去打搅,就默默在后面看着那位传奇。

演出的地点说是延庆,其实就是半路上的一家国营大厂。

厂里有好几千工人,演出时间是傍晚。夕阳染红了天边,工人俱乐部灯火辉煌。这么多知名艺术家来演出,工人们都激动了,几乎所有人都涌进剧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来演出的艺术家很多,节目排得很满,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化妆间不够用了。

何情和陈方圆是小字辈,别说独立化妆室,连大化妆间也捞不着。没办法,就有工作人员在楼梯下面用屏风隔壁出个空间来。

二人上妆,等着上节目。

说来也巧,何情和陈方圆的歌唱节目是挨在一起的。何情等会儿要唱意大利民歌《桑塔卢西亚》,粉红色的回忆和美酒与咖啡虽然红,但在这个时代登不得大雅之堂。

陈方圆则唱印尼民歌《星星索》。

她们既然是唱外国民歌,自然要换国外妇女的服装。

事先二人都各自准备了服装,何情的是一套翡冷翠妇女的裙子,母亲陈忂自掏腰包找京城裁缝做的。

等了半天,快到二人上节目的时候了。

先是陈方圆的节目。

现在的明星可没有助理什么的,印尼民族服装太复杂,何情就上去帮忙,把陈方圆脱得只剩一身秋衣秋裤。

她心中正赞叹这个闺蜜身材不错,虽然比不上自己的完美,却让人很有亲近感。

正要开她的玩笑,忽然,屏风那头忽然传来一个男人“啊”一声,然后是脑袋碰墙的声音。

“谁!”二女同时大叫。

屏风倒了一幅,何情就看到一双红色的三角眼,顿时如坠冰窖。

三角眼大约是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转身一溜烟跑了,一路上有身体撞击墙壁和杂物的声音传来。

陈方圆气得暴跳,顾不得穿外套,就要一身秋衣去追。忽然发现何情软软地坐在椅子上,身体颤如筛糠,牙关咯咯响。

她有点担心,忙扶住何情:“何情,你怎么了?”这姐妹儿,明明是我被流氓偷窥,怎么最后被吓坏的是你?

何情还在颤抖:“那人,我认识,我认识……不不不,那双眼睛,我看到过,好多好多次,我……我感觉有人在盯梢我,对对对,就是这双眼睛……”

陈方圆:“何情,振作点,马上就要上节目了。没有什么比节目更重要的事情,现在,马上冷静。”

何情还在抖。

陈方圆今天的演出好像丝毫没有受到刚才的影响,在舞台上收放自如。这姐们儿,天生就有镇场子的禀赋,一站在舞台上,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

至于何情,惨了点,完全不在状态。虽然靠着戏曲童子功的底子,圆满地完成演出,也收获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大伙儿都是听过她磁带的,还有不少人是她忠实粉丝,纷纷大喊:“何情,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再来一个!”但业内人士却能听出她演砸了

台下第一排,东方歌舞团的一位大人物皱起了眉头,评点:“干巴巴毫无感**彩,就是个县级文化馆水平。”

王昆笑笑,反问:“什么是县级文化馆水平,你也别瞧不起县文化馆的歌唱演员,很多人的水平都不错的。”

那位大人物:“其实,单论唱功,只要经过十多年科学训练,歌手和歌手之间并没有多大区别。唯一的区别是表演力,是对歌曲的理解后转化为自己的主观的感**彩,并演绎出来,让人为其中的意味所感染。抱歉,这首歌感染不了人,只算是听个热闹。王昆同志,你点头让何情参加这次团拜慰问演出,是不是因为她最近很红,想给这个节目增加一点新元素,解放思想?我个人持保留态度。”

王昆还是笑笑:“对青年艺术家,我们应该多一分宽容。磁带能卖出去几百万盒,说明人民群众喜欢,喜欢总是有道理的。”

那个大人物:“你是说流行咯,流行感冒不更流行。”

王昆不跟他争辩,实际上,在她负责东方歌舞团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直秉承着创建本土流行音乐体系的志向,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歌唱家和流行乐明星,是个胸襟开阔,且能接受新鲜事物的领导者,对八十年代的流行乐坛做出巨大的贡献。

何情知道自己演出弄砸了,回家之后也不敢跟姆妈说,她整个人都处于恍惚之中。那双血红色的三角眼仿佛无处不在,在黑暗中冷冷地盯着自己。

是的,她在之前都感觉到有人在盯着自己,一直以为只是因为工作太累产生的幻觉。

今天……终于证实,这是真的。

现在的治安实在太乱,别说地方上,即便在北京也时有恶性刑事案件发生。

恐惧好像一条蛇把她缠绕,她感觉自己血液都冷得快要凝固了。

……

次日一大早,孙朝阳被父母做饭的声音吵醒。他伸着懒腰走出房门。北京的清晨很冷,窗户上结着霜花。但等会儿太阳一出来就会化,温度也会升到十一二度。

他一看手表,才六点,郁闷得要命。这么早起床,又是大冷天的,好烦。

二妹已经开始了晨课,在背英语,孙朝阳能听懂一些,内容好像是猴子过河被鳄鱼抓住,然后利用他的机智逃到岸边树上。

母亲杨月娥口中啧啧称奇:“北京真奇怪,下午五六点就天黑,早上四点就亮了,这还怎么过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