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215章 李小兵和他的小伙伴

1983年春节在二月,现在是一月中旬大寒时节。京城是北方,最冷的一段日子是冬至到小寒。等到小寒一过,温度就飞快上升。白天温度飞快升到十二三度,地上的雪早看不到影子,树梢上已经发出新芽,隐约的绿意笼罩整个北京。

只夜里还有点冷,气温在零下,上下波动剧烈。

李小兵到北京已经快一个月了,他以前是个瘦弱孩子,按照邻居开玩笑的说法,就是根篾片。这次离家出走,没人管束,身上又有钱,见天下馆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管饱,身体顿时膨胀,胖了十来斤。

听人说,他祖先是跟着多尔衮入关时汉军旗的一个将军,健壮得很,家族基因摆在那里的。只不过,李小兵家日子过得困苦,身体一直没怎么发育而已。

身体发胖,天气一暖和,身上已经有包浆的军大衣再没办法穿,在大太阳下,就连毛衣也脱了背在背上。元旦过后,地方的治安管理越发地严格。像他这种没有带户口本,没有单位介绍信的,很容易被人当成盲流抓去关起来遣送原籍。

家他是不想回的,至于何情,来北京这么久,一直没有打听到。

今天也是倒霉,自己前段时间和几个盲流睡觉的地儿在中午的时候被查抄,三个和他相熟的河南老乡被公安同志用一根绳儿系了,串蚱蜢一样扯回派出所。他反应快,从一道两米高的坎儿上跳下去,发足狂奔,总算夺路而逃,只是身上热出了一身汗,一个月没洗的衬衣黏糊糊贴在身上很不舒服。

下午四点,太阳依旧很大,前面是一条小河沟。旁边食品厂排废水,水体富营养化,里面生了好多絮状物,泥鳅在里面欢快游泳,但水却是清澈的。

李小兵索性脱了衣服,先把衬衣洗了,然后立在水里搓身上的污垢。

好冷,牙齿得得响。

铮铮——

有吉他的音乐声传来。

李小兵转头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河沟旁边的马路牙子上来了五六个大鬓角喇叭裤青年,还有三四个打扮摩登的姑娘。他们或蹲或坐,看起来不像是好人呐。

和其他社会青年不同,这几人没有扛录音机,手里都提着一瓶酒精勾兑的葡萄酒。这玩意儿虽然甜丝丝的,但度数却高,把大家喝得面红耳赤。人一喝高兴了,就要唱歌。

他们唱的是何情的《美酒加咖啡》,我喝了第二杯,想起了当年的她,又喝了第三杯。

李小兵一听,霍,是同道啊,便穿好衣服,将**的衬衣搭在手中的打狗棍上,凑过去听。虽然大伙儿唱得都不是太好,但都很投入。,一首接一首,把何情那盘专辑的歌儿都唱了个遍。

李小兵就站在旁边,不觉从头听到尾。

京城的太阳说落山就落山,众大鬓角都饿了,呼啸一声扑进旁边的小馆子吃饭。京城得风气之先,已经有胆子大的人将就自家的门脸房做起来了小生意。餐饮这个行当只要会做饭就能搞,准入门槛也低,是个体户的创业首选。

里面的人不少,老板在饭馆墙壁上贴了许多女明星海报,有刘晓庆有丛珊,都是从大众电影封面上扯下来的。其中还有个外国女明星,她在画面上正在脱小背心,当真是不堪入目。

众人一进饭馆,就对墙壁上的女明星指指点点,说这个漂亮,说那个丑,又说另外一个的眼袋太大。有人不乐意了,说“什么眼袋,那叫卧蚕懂不懂。”“什么窝蚕,我只知道卧槽。”

争执声越发地大起来,眼看着两人就要翻脸。为首那个大鬓角恼火,喝一声:“烦不烦,在我眼中,这些都是庸脂俗粉,都比不上何情。”说着就从军挎包里掏出一本杂志,封面上,何情巧笑倩兮,看得人心脏不争气地跳起来。

他唰一声把封面照片撕下来,抓了几粒米饭,将何情贴在墙壁上。

众人都是一阵欢呼:“对对对,谁他娘都比不上何情。”几位姑娘更是连声尖叫:“何情何情何情!”

李小兵在旁边看得欢喜,不住点头,心中对这群人越发有好感。

年轻人都穷,晚饭吃得也差,就几盘素菜,但米饭却一盆一盆地炫。

忽然,老板端了一盆卤煮过来,扔他们桌上。那盆卤煮刚出锅,油亮亮冒着热气,香气袭人知昼暖。

为首那个大鬓角疑惑:“啥意思,你还强买强卖了?”

老板指了指立在旁边的李小兵:“那位同志请你们的。”

为首那人喝问李小兵:“哥们儿,你什么意思?”

李小兵战战兢兢,竟有点口吃:“我喜欢何情,太喜欢了,你们也喜欢何情,我们是一伙儿的,请你们吃肉。”

那人哈哈一笑:“你是不是想说四海之内皆兄弟?”

李小兵使劲点头:“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唱何情歌曲的都是我的朋友。”

“哈哈,你这人有意思。”那人朝李小兵伸出手去:“陶爱国。”

其他人也纷纷跟李小兵握手“李小波”“朱三线。”“韦南宁向你致以最崇高的革命敬礼。”

同行的三位姑娘也自报家门“黄红”“王红”“乔红。”红成一片,都分不清谁是谁。

大伙儿把李小兵拉来坐在一起,又让老板打来地瓜烧,大伙儿一起喝。

李小兵天生对食物的味道很敏感,感觉这酒实在不怎么样,但大家这么热情,却不好推辞。

陶爱国介绍说,在场诸位今年都十八十九岁样子,十三四岁就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冬天里冻得跟孙子一样。回京城这都四五年了,一直没有找到工作,整日在街上浪着,也看不到前途,过一天算一天。

他又问李小兵是不是知青,听你口音应该是外地的,来北京干啥。

李小兵嗫嚅半天,才说自己不是知青,上头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按照政策轮不到插队。这次来北京,就是想见见何情。他实在太喜欢何情的歌了,天天听,都入了魔,不看到人,死也不回家。

众人都赞了一声,道,废话,谁不对何情入魔,我脑子里整天都是她的歌在响,别说你想见她,我们也想,只要看上一面,这辈子就值了。李小兵,你碰到我们就对了,咱们一起找机会见何情。

李小兵好奇地问,怎么才能见到她呢?

陶爱国:“事在人为,这么大一个明星,肯定要参加什么活动,参加什么演出,咱们多留心,总归能有办法的。”

大家都说是。

李小兵恍然大悟,说,对对对,我怎么没想到这出。看来,这次来北京我来对了。

他以前在老家的时候,天天被街上流氓欺负。刚和陶爱国这群人接触的时候,内心还是很畏惧的。现在却觉得好像是找到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分外的亲热,不觉便喝到人事不醒。

“叽叽喳喳——”

鸟儿把李小兵从睡梦中叫醒。

他霍一声坐起来,发现自己睡在一个温暖的被窝里,被人脱得只剩一条内裤。

李小兵来的时候带了大量现金,怕被人偷,都装在一个口袋里缠在腰上。难道……被人偷了。

想到这里,他身上顿时有冷汗渗出。

正腰叫,就发现自己的衣服裤子和那个钱口袋都丢在床头的一张藤椅上。

李小兵急忙打开袋子一看,还好,钱都在,一分不少。

而手腕上的上海表还在,看时间已经是中午十二点。‘

这一觉睡了好长时间,因为喝了劣质酒,脑袋好疼。

刚穿好衣服,陶爱国进来:“醒了,快刷牙洗脸,我妈蒸了馒头,吃完咱们再找地方玩儿。”

陶爱国是北京土着,家里只剩一个老娘。娘俩和其他六家人挤在一个大杂院中。

老娘腿脚不方便,很和气的一位老太太,就是话多。拉着李小兵就问他多大了,家里还有什么人,做什么的。

李小兵对家里人只有恨,就说自己是保定的农民,遭了灾,一户口本都死光了,没有工作跑北京里混生活。

老太太竟抹起了眼泪:“小可怜见的,多大年纪,怎么活哟?”

陶爱国知道李小兵有钱,也不说破,只嘿嘿笑。

正啃着馒头喝着粥,一个姑娘急冲冲跑进院:“爱国,小兵,快快快,找到何情了。”

李小兵手中的粥碗掉地上,还好没有摔破。陶爱国更是眼睛大亮,把馒头一丢:“走,去看看。”

陶爱国妈妈在后面喊:“爱国,爱国,何情是不是欠你钱,不要打架,不要打架啊!”

来喊陶爱国和李小兵那个小姑娘叫王红,她激动得又叫又跳,说终于打听到了,何情的磁带是一家叫什么温州阳光音乐公司出版发行的,她每周要去公司几次,到哪里去堵没准就能堵到人。你别看公司名字叫温州阳光,实际上在北京。

很快,昨天晚上喝酒那群小青年又再次集中,挤上公交车,浩浩荡荡杀向蒋见生公司。

但是,音乐公司设了门岗,有个看门大爷,态度很蛮横,反正不许他们进去。

说是上次蒋经理都被用户围在办公室,差点被人打了。现在规定,没有正经事,一只苍蝇都不许飞进去。

众人正与大爷纠缠中,何情和一行人出来了。

顿时,大伙儿如受电击,皆震住了。

心中同时闪过一个词:风华绝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