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203章 爆了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203章 爆了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孙朝阳是五十年代末读的小学,到二十一世纪寿终正寝重生到八十年代的时候,距离以前读小学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前一世,他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去世的时候无子无孙,光棍一条,自然不知道后世小学课本的内容。

但在他念书的时候,冰心先生的《再寄小读者》是必读课文,还有《小桔灯》。那时候家里实在太穷,即便四川是红桔的主产地,他也是二十出头的时候才第一次尝到新鲜桔子的味道。在此之前,他曾经生过一次大病,舅舅来看他到时候带过来一瓶红桔罐头,味道真美啊。他狼吞虎咽把罐头吃光,连里面的汤汤水水都没有放过。

读《小桔灯》的时候,他就想象过桔子的味道,感觉那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冰心先生文章里那盏在漆黑夜里亮起的小桔灯,是童年中最深刻的记忆。同样,也是所有五零六零七零后第一次感觉到的文字之美。

情怀,这就是情怀,但也不仅仅是情怀。

后人或许觉得谢先生的文章实在太简单太幼稚,实在没有什么可看性。甚至腹诽她在当时国破山河在的时代里,不去反映现实,不拿起笔做武器抗争,是逃避现实。不过,文学这种事物,你可以暴风疾雨,可以揭露,可以反抗,但也必须允许有人仅仅描述生活中的美,允许小确幸。更何况,先生是儿童文学作家。

更重要的是,冰心先生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现代汉语言文学起源于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文学写作,要么是古文,要么是明清白话文,遣词造句以及文章的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极大区别。清末文化人士睁眼看世界的时候,翻译了大量国外着作,用的都是古文,即便是文学作品也不例外,比如林纾翻译的《茵湖梦》《茶花女》《吟边燕语》,在书中,罗密欧和朱丽叶之乎者也谈恋爱,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

于是,新文化运动中,作家们就开始创造自己的文体,发明了一套西方化的语法。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用起来还比较生涩,比如鲁迅先生的有些句式就明显地带着旧时代文体的味道。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汉语言文学语法才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这其中,冰心先生的贡献是巨大的,可说,是她们那代人奠定了某种意义上的现代汉语言基础。

冰心先生的地位除了文学,更多的是在文化上面。只不过,这种地位很容易被她的《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春水》《繁星》所掩盖而被人忽略。

晚年的冰心先生因为身体缘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作品,即便提笔,也就随手写下只言片语的,这次所作的《四寄小读者》是书信体,不长,总共有四篇文章,主题依旧是告诉小朋友们要孝顺父母、要锻炼好身体,要热爱生活,要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文字清新隽永,简单朴素。

孙朝阳前一段时间不是经常去谢老先生家里玩吗,自然有幸读过老先生随手写下的文字片段。他在去参加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两日内,台里出了大乱子,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孙三石同志灵机一动就跑冰心先生那里去,提出要整理先生以前积攒下的文字片段,在电台播出。

谢老先生和吴老先生实在喜欢孙朝阳这个年轻小伙子,心中已经拿他当忘年交,便欣然同意,于是便有后面的故事。

在大领导家里的所有人都是读冰心先生的文章长大的,是他们的启蒙读物。在大家心目中谢先生就是神,就是文化巨人,听到先生重新执笔,心中的的震撼可想而知。

至于为人所诟病的《月下夜谈》格调不高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有冰心先生的书信,格调还不高吗。如果这不是格调,请问什么才是格调?

县宣传口的大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宣传本部门工作成绩的好机会,当即就开始联络各大报刊杂志,通报喜讯,“冰心先生又开始创作了”“对,就在我县广播电台首播。”

各大报纸杂志也知道这个大新闻的要紧之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又来一个四寄,那么,先生会带给小朋友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次日,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这个新闻,并告诉读者,冰心先生的文章还有三篇会继续在x县广播电台播出,欢迎各位朋友收听。

轰动了,彻底轰动了。

当天晚上,全国各地不少学校的老师都通知学生记得准时收听孙朝阳所主持的栏目,要认真听,听完还要写一篇读后感交老师这里。可怜学生们本来就睡眠不足,还得熬夜听广播,熬夜写作文。

第二天,满校园都是熊猫眼。同学们纷纷表示,主播实在太讨厌,听到他的声音就烦,如果有机会看到人,绝对锤他一顿。

更有文学青年到晚间的时候,打开收音机,铺开纸笔,边听边抄录,因为先生在节目里要讲如何观察事物,如何选材,如何写文章,相当于一次全民写作辅导。

冰心的《四寄小读者》总共有四篇文章,一晚上念一篇。也就是说,孙朝阳还要主持三次节目才能搞完。事关紧要,他不敢在节目里说什么“好男人就是我,我是孙三石”这太不严肃了,冰心先生如果问起,自己还真不好回答。

他一改以往狂放的主持风格,变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还和小支在节目里探讨了一些创作手法和关于文学方面的思考。他毕竟是从后世资讯爆炸年代重生而来的,观点很新颖,倒把这个写作课主持得妙趣横生,每每给人启发。

正在抄录的文学青年们忙坏了,“搞不赢,根本不搞不赢,早知道就拿录音机先录下来再慢慢誊录。”

第二期《月下夜谈》收听率爆炸,带动着县广播电台的听众人数也在疯狂增加。到第三期,也不知道会达到何等惊人的程度。

这其中的关键是各地学校都在组织学生收听,听完写读后感,娃娃听广播,家长都得陪着。

谢先生的信孙朝阳要读,但何情的歌还是得播的,自己忙了这一气,不就为了多卖些磁带吗?

孙朝阳也管不了那么多,见缝插针把《美酒加咖啡》《粉红色的回忆》两首主打歌循环播放。家长们一听,嘿,声音好甜,曲子真好听,录下来。

第三期的收听率爆炸,第四期继续爆炸,冰心先生的《四寄小读者》也念完了。

谢先生亲自打电话给台里,对广播电台播出自己的作品表示感谢,又谦虚地说,文章很多地方写得还不够完美,恐令听众失望,在这里她想对所有关心和支持她的读者朋友说一声抱歉。

另外,谢先生还打电话给孙朝阳,责怪道:“朝阳,你还真给我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原来,先生新作一出,各大报刊杂志蜂拥进冰心先生的燕园别墅约稿,希望能够把《四寄小读者》拿到手。

冰心先生身体不是太好,吴先生又好静,二位老人被搞得烦不胜烦。

孙朝阳吃惊,急忙道歉,说,对不起,给先生添麻烦了。

好在二位老人也不过多责怪。

刚结束和先生的通话,蒋见生的电话就打进来:“朝阳,你租住的那套四合院的房东从海外回来了,机会难得,趁这个机会把房买了,办完过户,也好过年。”

孙朝阳笑道:“老蒋你是不是发烧了,咱哥们儿俩事业不顺,现在穷得都快抱头痛哭,买什么房子?我上次感冒的时候还剩了些药,等会儿给你带过去。”

蒋见生:“我没病,朝阳,咱们有钱了,何情爆了。”

孙朝阳吃惊:“爆了,她怎么了,年纪轻轻,前途光明,还玩自爆?”

“去,咱们能不能正经说话?”蒋见生:“你赶紧来音乐公司一趟,磁带火了,直娘贼,我这辈子就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现金。”

孙朝阳:“啥?”

蒋见生:“何情的专辑这两天就卖出去了六十万盒……哎哟,哎哟……”电话那头传来他的惊叫:“别挤,别挤,我的西装,你把我袖子上的商标都扯掉了,我的阿曼尼,我的阿曼尼啊——我的金利来,我的金利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