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7章 招工考试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17章 招工考试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招工考试前一天,厂里就把这次要参加考试的回城知青放了一星期长假。一周时间,正好是考试到阅卷完毕,公布考上的名单的时间。到时候,正式工还要调整岗位,索性都把大家给放了,好好休息。

接着,又召集到一起又开了个会,宣讲国家政策,重申考场纪律。这次孙朝阳倒是没有和上次会议那样扰乱秩序,从头到尾都显得很严肃很认真,还做了记录。

倒不是他觉得砖瓦厂的正式工有什么了不起,再过十来年,在座有一个算一个,都得下岗分流,自找自吃。

但是一个正式工的编制却是很有用的,毕竟涉及到将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档案工资什么的。自己虽然立志考笔杆子吃饭,但将来不管是停薪留职还是调动,都需要有个单位,没有单位很多事情不好弄。

他的灵魂毕竟是个七十岁的老头,做事务求牢靠稳妥。

开完会,就是熟悉考场。考场依旧在职工俱乐部,厂子里把图书室收拾出来,供众考生使用,还编了号,发了准考证。

孙朝阳暗笑,大家都是在厂子里长大的,每个犄角旮旯都清楚,还需要熟悉?

当天晚上,母亲杨月娥改善伙食,给孙朝阳煮了两个开水蛋,并让孙朝阳只用一根筷子戳着吃,口中念叨:“一根筷子,两个鸡蛋,一百分,一百分。”

孙朝阳戳了两下,没戳中,再戳,火起。看到旁边垂涎欲滴的二妹,索性把两个鸡蛋一起倒她碗里。

杨月娥:“这是给你哥吃的,不懂事。”就要扬起巴掌去抽女儿。

孙朝阳:“别打,明天考试大家都是文盲,我是肯定能中的,我谁呀,大作家。”

孙小小:“对对对,哥一定能考上。”说罢,就着急忙慌把鸡蛋塞口中。

这次招工考试就两科,语文和数学,两张卷子,一场过。

语文孙朝阳一点都不担心,倒是数学有点头疼,文青没有喜欢算术的。在之前,他就拿妹妹的初中数学书看过,也不得要领。

所以,数学卷子他几乎是腾云驾雾过去的,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把卷子给做了。

换成语文书卷,一看,嘿嘿,简单极了,就是小学程度。什么拼音写汉字,汉字写拼音。组词,造句,找近义词反义词……作文果然是《我爱某某某》。

前面的基础知识,孙朝阳感觉自己已经拿个满分,作文胡乱对付一下也不影响大局。可一想,自己大作家的名声已经造出去了,如果乱写,面子上挂不住。当下就静下心,老实写作《我爱这个新时代》,这种命题作文,反正你贴合时事来写,讴歌再讴歌,先在政治立场上站稳,二十分至少能拿十分。接下来就是堆积辞藻,把诸如在这个金色的秋天收获的季节,天空晴朗,人民欢欣鼓舞,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什么的,一口气弄上去,满分作文应该不是个事儿。

作文要求是三百字以上,孙朝阳写发了性,一口气整了八百多。

正写得酣畅,感觉有一片阴影笼罩下来,抬起头,愕然发现几个监考老师正围在自己周围端详,口中不住啧啧低声:“写得好,不愧是大作家,这文笔多华丽,这典故一个接一个,这排比句……”

考场中其他人已经交卷,只剩他一个。

孙朝阳不好意思,急忙写下结尾那行字,总算把这场考试给对付过去。

出了考场,孙朝阳开始估分。很悲哀,他的数学大概能拿四十来分,很羞愧。但语文应该在九十一二左右,第一名应该没问题。

总算解决了工作问题,他一身轻松。

忽然,前头有一个烟头弹过来,就看到龚建国一脸桀骜不驯地靠着路边法国梧桐树狠狠盯着自己,似是来寻仇的样子。

“建国。”孙朝阳笑嘻嘻地走上前去打招呼。

龚建国不语,要吐口水的样子。孙朝阳哪管得那么多,一把挽住他脖子,小声笑道:“考得怎么样,你又该怎么感谢我?”

“放开,你放不放开?”龚建国涨红着脸:“你你你,你还有没有脸皮?”

孙朝阳:“你我都是一起捏泥巴长大的,要什么脸皮?怎么样,考得如何……你不会没有提前写那篇作文吧?”他感到不妙,不禁跌足:“你你你,你怎么不相信我 ,多好的一个机会啊!”

龚建国忽然掏出一包大前门塞孙朝阳兜中,孙朝阳说“我不抽烟。”

建国低声:“提前找人作好了,刚才已经抄到卷子上。”

“你就不怕我骗你?”

“怕呀,不过,就算这题是假的,我也没什么损失,反正靠我自己的本事,其他题目也作不出来。”龚建国说。

孙朝阳:“那就对咯,建国,怎么样,你不生我气了?”

龚建国:“我还跟你处。但是……”

“什么但是?”

“但是,我必须跟宋建英搞对象,你不能和她耍朋友。三角恋爱很烦,太伤害感情。”

“我和宋建英?”孙朝阳哈哈大笑:“我这人你知道的,怕麻烦。再说了,你和宋建英的姻缘是天注定的,老天爷最大嘛。”

两个一起长大的青沟子小伙子在路边哈哈笑着说着,各自吃了一根三分钱的奶油冰棍,这才散去。

孙朝阳想起老娘每年秋天都有秋燥的毛病,喊胸口热心里慌,要吃冰糕才压得住,便买了两根朝家走去。

“妈,收拾行李,我去省城,过几天才回来。”孙朝阳把冰棍递给母亲,吩咐她快点吃,不然就化了。

下午两点有一趟公共汽车去省城,孙朝阳大小伙子一个,也没什么行李。也就一条内裤,一条长裤,一件衬衣。外带口杯、毛巾牙膏牙刷。他扒了一辆运砖的拖拉机进了城,到邮电局将手绢还给李红。

“要去成都见编辑啊?”李红听他说马上要走,问什么时候一起吃饭。

孙朝阳:“吃饭多大点事,有空再说。去省城要紧,正如沈从文先生说过的,这次我离开一个小世界,去到一个大世界。”

李红嘀咕:“有空再说,有空再说,你最喜欢骗人。”

从仁德县去省城不到五十公里,五十年后,全高速开车也就半小时,但在八十年代初却是痛苦之旅。路太窄太颠簸,巴士要走两个多小时,除了把你一身都震散了,还糊你一头一脸灰尘。

这时候,路上的新津和双流县城还小,到处都是农田,不像后来,已经和省城连成一片。

农田到处都是农田,一环外就是城郊。在新南门车站下车后,看看河里的鸭子,看看堤坝上种的红油菜,风景很是不错。

孙朝阳又换乘了一路公交车,在北新街胡乱找了一家旅馆住下,这里距离《青年作家》编辑部不远,明天睡美了,走着去也不麻烦。

他路上实在太累,一睡就睡过头,直到被饿醒。问服务员,才知道已经是中午十二点钟。

退了房,在街上的小饭馆胡乱吃了点东西,孙朝阳又去买了五斤桔子,这才跨进《青年作家》编辑部所在的民国样式的青砖碧瓦小楼,找到了自己的责任编辑肖轻云,一个三十多四十岁戴眼镜的短发女子。

肖轻云看到孙朝阳很惊喜,说,这才写信没几天,你就来了,动作真快。

孙朝阳将桔子塞她手中,道,肖姐你是欢迎我呢还是不欢迎我呢,如果欢迎我的话,吃橘子,吃橘子。

肖轻云见孙朝阳年纪轻轻竟然毫不怯场,心中不禁大起好感,请他坐下,介绍了社里的情况,道,这一片是省里文化机构所在地,附近好几家刊物的编辑部都在这里。比如《草地》比如《四川文学》又比如大名鼎鼎的《星星诗刊》。

星星那边的主编,文学界的老前辈牛沙河就经常过来串门,一坐下摆龙门阵就摆半天,你还得请他吃饭。

青年作家社才成立一个月不到,所有人都被他敲过竹杠。

社里像她那样已经成家的中年人还好,小年轻可就惨了,恰好月底,请老前辈吃过饭,月底就要挨饿,弄得人人都怕他。

孙朝阳听完:”那肖姐你可得把这桔子给藏起来。“

肖轻云扑哧一笑:“不用不用,我办公桌靠窗,他在楼下我就能看到,来得及。“

二人笑了一气,孙朝阳问起读者来信的事,问信在哪里,自己过两天回家正好带回去。

肖轻云突然一笑:“三石,你真要把信带回去吗?“

孙朝阳感觉她的笑容带着揶揄,便好奇地问:“我自己的信,难道还不能带走?肖姐,我不明白你的话。“

肖轻云指了指墙角的十几个大档案袋:“呶,都装里面,全是你的,你先挨个看完,挨个回信。至于带回家,还是不用,太重了。我们帮你上过秤,有六斤。“

孙朝阳大惊,挨个回信,杀了我吧?

孙朝阳的《棋王》红了,收到读者来信六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