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59章 新的办公室新的开始

孙朝阳忙完手头的俗务之后,也到了该去中国作协坐班的日子。其实对去作协他兴趣不是太大,经历过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的大下岗时代后,他在外面练摊、开门市,做生意,忙碌到退休,依旧一事无成。但心却野了,也没办法成天呆办公室里。

但当创作员却关系到自己将来的户口和组织关系,尤其是北京户口,在后来可值得老钱了,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跑去那边。

八十年代的中国作家协会因为刚经历过特殊十年,还有点混乱,办公室场所分为两块。中协最早的办公区在总布胡同,那里是老北京的精华地段。有一个大得惊人的古典园林,里面有花有树有藤萝架,有假山,有回廊,还有几栋两层高的小楼。从这几栋楼房里 ,走出了诸如茅盾、老舍、丁玲、冰心等大师。

六十年代隔壁建了首都剧场,顺带着也在院子里修了座大楼。作协和文联日常都在里面办公,所以,那里又被称之为文联大楼。

特殊时期一来,这里首先受到冲击,于是作协又被撵到沙滩北街2号去了。

再然后,落实政策,中协又搬回总布胡同。兜兜转转,搞得无法可说。

但诺大一个单位要搬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到如今还没有搬完。

没错,孙朝阳就在沙滩北街2号坐班。记得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他还挺激动,能够在这神圣的文学殿堂上班,做创作员,能不让人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吗,不搞一部鸿篇巨制出来,实在对不起每月给的那二十来块钱扶持。

但到地头一看,作家孙三石却吃了一惊,他们创作员的工作地点竟是一间板房。

原来,中国作家协会当年被人从总布胡同撵走后,就来这里跟《红旗》杂志社挤在一个院儿里。《红旗》这边地方也小,没办法,只得在空地上建了几栋板房对付着使用。

板房很小很黑,就孙朝阳所呆的房间里,乱七八糟放了六张桌子,供十二位作家使用——先到先得。

桌椅上已经有了灰尘,看架势已经有一段时间没人来过,搞得他都怀疑自己来错了地方。

既来之则安之,孙朝阳随意找了张靠窗的桌子,简单搞了卫生,铺开纸笔刚写了一千来字《寻秦记》就热得浑身冒汗。

现在是九月,秋老虎肆虐,板房墙壁薄,太阳一晒就晒透了。再过两个月,天气一冷,这里面还不得滴水成冰?

此刻已经是上午十点,依旧没有一个创作员过来,孙朝阳正疑惑间,一个老头笑眯眯进来 ,好奇地上下打量着他:“你谁呀,看看,都热成这样,到中午不得烘成人干儿了?”

那老头估计有七十岁模样,眉目皆白,身材瘦小,但笑容很慈祥很有亲和力。

孙朝阳忙做了自我介绍,又问:“老辈子贵姓?”

老头:“哦,原来是个作家啊,去年发表处女作,今年就当了创作员,应该是写得很好的。嗯,才搞了一年创作,估计是不晓得中协里的情况。一大早就过来坐班,还热成这样,真是个老实孩子。你问我是谁,我叫严文井,一个退休老头。在家闲着没事,过来看看,怀怀旧。”

孙朝阳忙喊了一声严老师。

严文井是着名的儿童文学家,已经退休多年,现在挂了个人民文学出版社顾问的头衔。儿童文学在后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出版物中最赚钱的门类,可惜那时候严老已经去世多年,所赚的天文数字的版税倒是造福了子孙。不然,上作家收入排行榜分分钟的事情,并不比**洁和杨红英他们低多少。

写儿童文学的作家都热情开朗,老头退休多年也闲不住,时不时到原单位逛逛。对了,他六十年代在中协上过一段时间班,还担任过领导职务。

恰好孙朝阳也是个贪玩好耍的,一老一少很谈得来。

严文井很喜欢这个小伙子,不住地说“老实孩子”“你这么老实,以后这么得了?”孙朝阳被他说得不好意思,就问,严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严文井道,文学创作有其特殊性,不少作家对于写作环境有要求。有的人喜欢把自己关小黑屋里,十天半月不见人;有的则一边写作,一边听音乐,还把留音机的声音开到最大。强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呆办公室里写,那是要出问题的。

你想啊,一屋时几个作家,大家铺开稿子写作,互相干扰,那时有出大问题的。曾经就有两个创作员因为理念不同,当场就打了起来。

所以,创作员也就是个意思,每个月来领工资的时候露个面,让作协的工作人员知道你还活着就行。

“现在这么热的天你还跑过来上班,所以我说你是个老实孩子。”

老头说话幽默,孙朝阳听到不禁笑起来:“是不能把大家关一块儿,我不也是刚来,不知道这里面的情形吗。”

严文井:“当然,有的人就喜欢每天上班下班的感觉。比如曾经有个女作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这里来,写上一千字,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下午再写一千字,下班回家。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人回答说,这样才感觉正式,写起稿子来才有感觉。”

孙朝阳:“那不就是有仪式感吗?”

严文井想了想:“仪式感,嗯,这个词用得贴切。朝阳,没准你也喜欢每天上下班的感觉。”

孙朝阳:“那我可不喜欢。”

听严文井说可以不用来坐班,孙朝阳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如果每天要来这里一趟,实在太耽误工夫,很多事情都没时间去做。

中午,孙朝阳跟严文井去《红旗》杂志社的食堂吃饭。

老严跟那边的人也熟,见人就笑嘻嘻打招呼,又跟食堂大师傅说:“这是孙朝阳,刚才他喊我老辈子,这称呼我喜欢,我跟他是一家人了,以后舀菜的时候手别抖。”

严文井一边吃饭一边问孙朝阳现在写什么书,孙作家回答说自己打算写一部长篇小说,又大概说了说是什么题材什么内容。

老严点点头道,长篇小说好,稿费比中短篇可多多了。还有啊,咱们作家创作状态总有低潮的时候,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好惨。拿了中协的扶持,领导问起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如果是长篇就简单了,一部长篇,怎么也得写上两三年,要想看我出成果,等着吧。

孙朝阳绝倒,这老头觉悟很低啊!

严文井又道:“朝阳,按说做为出版社的顾问,我应该向你约稿,找人先盯着你这部小说的。不过,我个人建议你先发杂志。上了刊物后,我这边再做出版。”

孙朝阳好奇地问为什么‘

老严道:“一部长篇小说上杂志,好几千块稿费呢!先赚那边,再赚我这头。”

孙朝阳心中再次感叹:儿童文学作家果然是最能赚钱的那批人,老严的觉悟再次拉低。

接下来两日,孙朝阳又去沙滩那里坐了两天,只碰到了两个创作员,大家说几句话认识了,也没什么深交。

看大伙儿都不来,他也放心地溜号了。

孙朝阳去沙滩的这几天,蒋见生那边又有了新的故事。

首先,史铁森的身体出了状况,他从秦皇岛采风回来后腰就疼得厉害,去医院看医生,说是肾病犯了,根本就没办法坐。现在即便是写作,也是躺在床上。班是没办法上了,只得回家休息当职业作家。

史铁森和孙朝阳是《今古传奇》的门面,老蒋也大方,依旧发基本工资,每月十一块二毛,足够他的生活。

老铁创作力惊人,每月光稿费就能拿不少。另外,北京市作协和中国作协每年还给扶持。

蒋见生最近在跑影音公司的事情,他也跟孙朝阳聊过几次,狠狠地展望了未来。在他计划中,未来几年,他不但要把新公司做成国内最大的音乐出版集团,还要引进一条磁带、唱片的生产线,他想要办厂……

新公司的办公室已经找到了,在一栋大楼的四楼,公共区有三百来个平方,请了六个雇员。里面的办公室设备也新。

走进他的总经理办公室,从窗户看出去,风景不错。关键是地方够大,不像杂志社那样窄弊。大热天的,老蒋竟然还穿着一件双排扣西装,左袖商标白花花醒目,背后的燕尾开得很高很夸张。

他里面穿着白衬衣,红领带。

蒋见生最近胖了些,四方脸,他头发有点稀疏,留得长,三七分,看起来颇有后世川普的风采。

孙朝阳也不废话,上前“唰”一声就把他袖子上的商标给撕了。

蒋见生大惊:“我的阿玛尼,我的阿玛尼啊!”

孙朝阳:“你们老家产的?”

蒋见生点点头,说这不是改革开放了嘛,温州那边国家给了政策,一夜之间兴办了好多工厂,都在搞外贸,三来一不,两头在外。这西装就是那边的服装厂产的,他让人寄了一 套过来。

“朝阳,好看不,告诉我你的码子,我送你一套。”

孙朝阳看了看他脚上的袜子,发现老蒋脚后跟破了个大洞,问:“最近是不是没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