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45章 《济公》的收视率

孙朝阳因为有私人的事要办,提前了好一星期到了北京,妹妹读书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得先把这件事给弄妥。

孙小小做为文体生特招进北师大附中的事情需要准备很多材料,四川这边要提供户籍证明,初中毕业证,中考成绩和录取通知书。

另外北影厂那边还要提供证明文件和推荐信。

因此,他第一时间找到了陈凯哥。

陈凯哥听他说了此事,哎哟一声,道,朝阳这事你怎么不早说,早点说我提前把材料给你准备好了。我前段时间都呆在西安,如果不是有事恰好回京,你去哪里找我。下一步剧组还得去陕北看外景,要和外界断联系的。

孙朝阳心叫一声好险,又笑着道,找不你我找你家老爷子。

陈凯哥点头:“找我家老爷子也行,他挺想认识你的,有机会见个面。”

小陈导演最近气色不错,颇有点意气风发的味道,他挽着孙朝阳的手道:“朝阳,咱们的电视连续剧大火了,彻底火了。”

孙朝阳:“火成什么样了,收视率是多少?哎,这年头也没有收视率的说法。”

陈凯哥:“原本是没有的,现在有了?”

见孙朝阳不解,小陈导演解释说,以前看电视的少,但现在国家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日子好了,买电视的人也多。于是,各大电视台就开始统计收视率。他也不知道收视率是怎么统计的,好像是经过顾客同意后预先在电视机里按了个什么机关,相当于取样。

电视台那边改革了,实行考核制度。那么,应该怎么考核呢,拿数据说话,一切以收视率为准,因此就引入了这一机制。

孙朝阳对于《济公》的收视率很好奇,忙问:“凯哥,究竟是多少?”

陈凯哥伸出右手食指和拇指,比了个八字。

孙朝阳:“百分之八呀,可以可以了。”在他穿越过来的二十一世纪,大红的《狂飙》也才百分之二,已经是爆款。

百分之二的收视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该节目在当晚的观众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可以带来大量的广告收入,是电视台的能下金蛋的凤凰。别看这比例低,但放在十多亿人口的大市场里,却是一笔天文数字。

陈凯哥笑笑:“朝阳,你就这么点追求这么点眼界,这么点格局?”

孙朝阳:“那究竟是多少啊?”

陈凯哥:“百分之八十六,而且现在才播了四集,后面还有两集。我父亲预计,到第六集的时候,应该能到九十。”

“九十!”孙朝阳抽了一口冷气,心中震撼的同时心中又是明了。八十年代实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有电视的人家每天晚上几乎都是呆在电视机前面不动。别说百分之九十,百分之百都不让人觉得奇怪。

八十年代同样创下收视奇迹的电视剧还有不少,比如收视率百分之九十六的《西游记》,收视率百分之八十七的《上海滩》,八十三的《渴望》。

大家的精神生活实在太匮乏了,管他什么片儿,都看。但凡故事稍微过得去点,立即就是大爆。

陈凯哥说到这里,一脸严肃地站起身,把办公室门关上。然后……

然后疯狂大笑,笑得眼泪都下来了:“咯咯咯,谁说我陈凯哥不行了,你看看,你看看,我一出手就这么高的收视率。咯咯咯咯,现在我陈某人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啊,看谁还敢瞧不起我?”

他压抑得实在太久,也只有在孙朝阳面前,才能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情绪,无法遏制的狂喜。

孙朝阳暗自摇头:这小陈导演,有点走火入魔了。

二人说话间,不断有人进陈凯哥办公室,请示工作。其中还有不少认识孙朝阳的北影厂老员工,见了他们,就喊一声“凯哥”“孙哥”“朝阳哥。”

孙朝阳今年才二十一岁,被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喊哥,很局促,每次都起身客气半天,搞出一身汗水。陈凯哥却道:“朝阳,你我现在这行已经打响了名气。以咱们的才华,将来在影视圈必然杀出一方新天地。世界是我们年轻人的,也必将是我们的。改革开放了,思想解放了。以后,咱们就是他们的米饭班主,是老板,你要习惯。”

小陈导演很膨胀。

影视曲艺圈历来封闭,观念保守,其中还有不少四九年前的老人。改革开放了,旧时代的文艺圈里的师徒、圈子、门第等等一系列人际关系也跟着复苏。

孙朝阳也不好评判,在哪山唱哪歌吧。

他又想起蒋见生所说的弄流行歌曲的事情,就问陈凯哥手头有没有资源。道,《济公》的主题歌,片尾曲,插曲都非常好,不知道是谁弄的。

谈到这事,陈凯哥笑道:“朝阳,主题歌不是你写的吗?”

孙朝阳:“我就是瞎哼哼,最后还不是何情帮我谱的曲。”

陈凯哥:“谱曲只是技术活儿,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艺术,都是吃天赋的。有天赋,你怎么弄,哪怕是瞎鼓捣,都能出佳作。没天赋,就算去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学他十年八年也没有丝毫用处。”

小陈导演点了支烟,说,《济公》主题歌是游本倡主唱,配乐什么的是付林老师搞的。付老师在海政上班,和老爷子熟,朝阳你以后如果想搞流行歌曲,可以找找付老师。你也别看付林老师德高望重,其实很新潮的,对新的艺术形势接受得快学习得快,创作力惊人。他今年写的《小螺号》就非常流行。

说着话,陈凯哥就唱:“小螺号,滴滴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滴滴吹,浪花听了笑微微。”

孙朝阳:“小螺号,滴滴吹,声声唤船归咯,小螺号,滴地吹,阿爸听了快快回。”

二人大笑。

《小螺号》这首歌收录进新发行的磁带专辑《童年的小摇车》里,一发行就破百万销量,如今几乎每个小学中学的学生都在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首儿歌风格的歌曲是新时代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首流行歌曲,而主唱歌手程琳也是第一个流行歌星。

陈凯哥笑完:“咱们的《济公》主题歌《鞋儿破帽儿破》也很快就会成为一首流行歌的,发行专辑,销量估计会很好。可惜啊,你早一点做音乐就好了。”

孙朝阳写的这首主题歌北影厂后来给了他十快钱稿费,算是买断了版权,十块钱就卖了一首大红歌,还真有点《十五的月亮》十六元的味道。

但他并不是太在意,要流行歌曲还不简单,我一天给你弄一百首出来,还首首都是经典。

当然,这是下一步的后话。

陈凯哥很热情,带着孙朝阳跑了几个部门,为孙小小准备齐了所有材料,又说:“朝阳,过两天我又要去陕西,估计一年半载咱们也见不上面。今晚我做东,咱们吃个饭。”

孙朝阳:“你我也不用这么客套,实话跟你说吧,等会儿我得去趟学校把妹妹入学的事情办了。今天周六,怕就怕学校相关工作人员下午不上班。另外,我晚上还得去谢桦谢老师家坐坐,这事她出力颇多,得感谢人家,礼数必须走到。”

陈凯哥点头:“妹妹读书的事情要紧,你快去忙。小妹妹天生就是个演员坯子,有机会我还想和她合作一回。不过,前提条件是你得给我写个本子,最好的本子。”

孙朝阳:“学业要紧,拍戏的事情等她长大成人自己做决定。”

陈凯哥:“对了,提醒你一下,你说的那个谢老师家住的那个地方最近治安不是太好,晚上走夜路小心些。”

孙朝阳惊问究竟怎么回事,小陈导演说,最近街上的无业的年轻人实在太多。顽主儿也就罢了,好歹懂点江湖规矩不会乱来。怕就怕那种十五六岁的小屁孩,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也许你走着走着,人家看你不顺眼,就一板儿砖扔过来。又或许,因为你今天穿得比他们好,人家看到心里不高兴,打你一顿,惹不起,惹不起。

孙朝阳摇头,现在确实挺乱的,要等明年以后才会好一些。

事不宜迟,他立即出发。好在两地相距不远,也就四站公共汽车。到北师大附中后,很顺利找到了主管招生的领导。

北影厂那边开具了证明文书,证明孙小小在电视连续剧《济公》中出演了两个配角,为本剧的完成做出一定贡献,还给了宣传画册和孙同学的剧照。

负责招生的领导姓赵,看完材料,他哎哟一声:“原来孙小小初三是在我校念的,这是附中的骄傲啊!电视剧我正在追,好看好看,孙小小同学在其中的两个角色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校一向以培养青年俊才为己任,孙同学也符合特招标准。我代表我校,代表校领导,欢迎孙小小同学入学。”

中午,赵老师邀请孙朝阳去学校食堂就餐。现在是暑假,没有学生,老师也没几个,食堂的饭菜也简单,但孙朝阳吃得分外香甜。

赵老师说,学校今年另外特招了两个个文体生,其中有一个浙江来的学生小提琴拉得好,在国际上拿过一个大奖,因为要在京城拜师学艺,就近在附中读书;另外还有一个毽球运动员要备战亚运会,但国家没有专业的毽球队,体工队也没有这个项目,只能暂时在附中就读,边学习边备战,希望未来能拿个好名次。不过,他成绩稍微有点差,男孩子嘛,又从小练体育,没办法的事情。

一个拉小提琴的,一个演员,一个运动员,咱们附中这是文体三开花。

一九八四年的亚洲运动会在汉城举行,也就是南曹县首都。那个时候,只有南曹县还没有韩国,汉城也没有插标买首尔。

孙朝阳只顾着妹妹读书的事情,倒是忘记问赵老师谢桦现在怎么样了。

下午他回家午睡了片刻,打扫完庭院,胡乱吃了点东西,便乘车去了谢桦家。

刚下车,夜色就有点朦胧,孙朝阳走不了几步就感觉不对,因为他被几个二流子模样的小屁孩给盯上。

孙朝阳摇头:“陈凯哥乌鸦嘴,好的不灵坏的灵,呸呸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