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38章 合家欢和抢位置

故事在推进。

直到最后。

济公拜祭父母坟墓,看到已经变得疯癫的未婚妻……

大会议室再没有人说话,黑暗中,女人们的眼睛里都有泪光闪烁,男人们手中的烟头明灭。

很凄惨的故事,看的人心中难过得要命。

陆续有人起身离开。

电视机屏幕上闪过一行字:“各位观众晚安。”

沙沙……

雪花点出现。

“走了,走了,发什么呆啊。”孙永富拉了一把杨月娥。

孙妈妈低着头随丈夫走在荷糖边上,半天,才道:“原来这就是电视连续剧啊,好人怎么就没有好命呢?”

孙永富:“谁说好人就一定有好命?看个电视还把你看哭了,烦得很。”

杨月娥:“永富,你说这是哪个杀千刀的拍得这个片儿,纯粹就是故意让人难受。”

孙永富:“电影电视要的就是有教育意义,朝阳以前说过一句话,什么叫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杨月娥:“那也不能这么毁啊,多好的一个家,就这么完了;多好的父母,就这么死了;多好的姑娘,就这么疯了。如果让我看到这个拍片儿的,非吐他一脸唾沫不可。”

孙永富:“对对对,吐他口水。不但要吐,我还要揍他。”

孙爸爸老工人一个,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加上年纪也大了,看完电视回家就倦得不行,洗完脚上床,头刚一沾枕头就迷瞪过去。

还没等他睡塌实,身边杨月娥就用手拍了拍他:“永富,永富,我不好过。”

四川话中,不好过就是不舒服难受的意思,一般是指病了。

杨月娥虽然身体很健康,干得了体力活。但人上了年纪,总归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她经常感觉到心中发热。穷人家对慢性病也不怎么在意,吃两根冰棍儿把那股躁热压下去就是。

孙永富心中一惊: “怎么了?”

杨月娥:“永富,你说,好人怎么就没好报啊?我躺床上,眼前全是那可怜的姑娘,脑子想的全是济公的故事,我心头慌,喘不上气。”

孙永富:“你又来,行了,行了。”他看老妻状态不对,急忙说:“你就放心吧,济公是谁啊,人家可是有法术的,将来肯定会报仇雪恨。电视连续剧嘛,一集也就四十来分钟,那么多故事不可能一集就放完,总得慢慢来。我估计,下一集就会有个好的结局。”

安慰了半天,杨月娥这才放了心,说自己感觉舒服多了。又问:“永富,下一集什么时候放?”

孙永富:“一般来说,电视连续剧一星期放一集,估计是下周六。”

杨月娥忽然忧愁:“如果下周六不放呢?”

孙永富:“会的,会的。”

杨月娥悲伤:“就算下周六准时播出,那个姑娘不还是得受一星期罪,坏人也会再逍遥七天,我忍不了”

孙永富被老妻的话弄得大为光火:“一部戏还当真了,你究竟睡不睡,我明天还要上班呢,烦死人。”

……

同一时间,北京,北影厂宿舍,陈凯哥家。

今日陈怀凯亲自下厨弄了一桌子菜,还把女儿也叫回家,一家四口聚餐,庆祝陈凯哥的处女作《济公》首播,并请她多提宝贵意见。

女儿是老陈心头肉,现在某文化机构上班,单位不错,还经常出国。不过,这小妮子长大参加工作后有自己的世界,平时也不怎么回来看老父母。

小公主省亲,全家人忙了一下午,整治出一大桌菜,还开了瓶汾酒。一家人边吃边聊边看电视,直到《济公》的主题歌响起。

陈凯哥妹妹:“歌不错,挺欢快的。”

陈凯哥:“还别说,这首主题歌词曲都是我的编剧孙三石写的。想不到他一个作家,对于音乐还挺在行。回京后,我找人配了乐,又请了两个歌唱家试了试,效果不是太理想。老游就自告奋勇来唱,竟非常好。咱们那个剧组,编剧谱曲作词;主演唱主题歌;我这个总导演平时还负责摄影和后期制作,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运。”

老陈:“那叫一专多能,老一辈艺术工作者讲究的是艺多不压身,多学些本事对自己将来发展也好。”

陈凯哥感叹:“终于拍完了,我都瘦了十来斤。不过,这次在苏州真的是过瘾。”

说话间,《济公》第一集的故事开始了,陈凯哥不停问妹妹这剧如何,言语中难免有得瑟的意味。陈小妹口中说不错不错,暗地里却撇了撇嘴。她从事的是文化交流的工作,平日看读的是《尤里西斯》《喧哗与骚动》《霍乱流行时的爱情》,至于影视,则看马龙白兰度、费雯丽、简芳达。对济公这种土到掉渣的东西,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拜托,现在都改革春风吹满地,要和世界接轨了,你弄一群古人干什么,谁稀罕看啊!

不过,看大哥兴致勃勃的样子,而父母对这事也挺在意,她只能耐着性子陪在旁边。

刚开始她还有点走神,但慢慢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咦,这镜头语言不错啊,大哥在这上面还是很有水平的,在国内年轻导演中已挤身一流”

“咦,这剪辑和叙事风格是爸爸的,难道是他老人家亲自操刀。”

“这几个演员演技真棒,即便是一个龙套,也强到离谱,肯定是老爷子夹袋里的人,牛刀杀鸡,就为了一部破电视剧,至于吗?”

“这故事……谁弄的……孙三石,最近在文学界好像有点名气。恩,故事是民间故事的套路,虽然没有特别精彩之处,但却难得地流畅,看起来也顺……咦,有点意思了,我竟然有继续看下去的**,”

很快,《济公》第一集放完,那瓶汾酒也喝光了。

陈凯哥心中忐忑,问:“小妹,怎么样?”

陈小妹:“也不怎么样,就是个杀时间的。”

陈凯哥不解:“杀时间的?”

陈小妹:“我经常出国,国外的电影中有一个大的类型,被人称之为爆米花。美国人在节假日的时候会全家一起去看电影。他们通常都会买一杯可乐,买一桶爆米花。等到电影看完,爆米花也吃光了。看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全家聚在一起。既然是家庭聚会,选择的片儿务必要故事简单热闹看起来不费脑子,所以,这个类型的电影又被称之为合家欢。我看你这剧吧,虽然第一集带点悲剧色彩,但总的基调是轻松幽默,可以归类为爆米花,就是用来消磨时间的。”

陈凯哥其实挺有自尊心的,眉头一耸,就要反驳。

老陈:“其实,爆米花电影比起艺术电影更难拍,这片儿,是成了。”

陈小妹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大哥,道:“我只是说你这片儿是爆米花,用来杀时间的,又没说不好。其实爆米花电影挺难拍的,能拍出这样的片儿,也是了不得的本事。我估计这部电视剧看的人不少,收视率会非常高。”

陈凯哥哼了一声,忍住气,拿起电话,拨了几个号,想了想,家里电话也没办法拨国际长途,就把听筒放下了。

他想给妻子打一个电话,告诉她自己拍摄的处女作播出了,为了这一天,他熬了好多年,他感到骄傲。

陈凯哥的妻子姓孙,两家是世交。可惜结婚不到一年,妻子就去国外留学,要再读三年才能回来。

电话没办法打,小陈导演意兴阑珊,道:“收视率究竟是多少,谁知道呢?”

这年头能买电视机的家庭也没多少,自然也没办法调查收视率。不能数据化,还真让人心中忐忑。

老陈导演:“凯哥,下来后咱们都找人做做调查。”

陈凯哥点头:“好的。”

老陈导演把一个剧本递过去:“这是上次说的电影的事情,你先看看。”

没错,这就是电影《黄土地》的剧本。

黄土地原本是四十年代老作家柯蓝的一篇散文,老陈很多年前读过,印象深刻,前段时间琢磨许久,提笔写了个剧本。

陈凯知道电影立项的事情应该差不多了,如果没有意外,他接下来会很忙。

他的心思已经飞到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去看那里的兰花花,看那里的羊肚子毛巾蓝蓝的天。

不过,在去之前他还是想看看《济公》究竟有没有真的获得成功。

还得等一星期,下周六是《济公》的第二集,故事从那一集才真正开始。

……

陈凯哥在等下周六,杨月娥也在等那天。

次日,孙妈妈一整天都感觉到心绪不宁。旁边的工友都在讨论昨天晚上的电视剧,她好几次想插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一,工友们虽然还聊了几句济公,但热度明显地减退。周二,该说的已经说完,再没人讨论。周三的时候,新一期《广播电视报》送来,杨月娥下班后顾不得回家做饭,就匆匆忙忙地跑到工会。

那里已经挤了好多人,不少工人还拿着钢笔抄节目单。

杨月娥急问:“济公什么时候放,济公什么时候放?”

待挤到最前头,定睛看了好半天,终于看到电视连续剧《济公》第二集字样,播出时间是周六晚八点,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地。

晚饭的时候,杨月娥鼓起勇气对丈夫说:“勇富,我想过了,礼拜六晚上咱们六点半就去工会大礼堂,抢了最前面的位置……不不不,六点半怕是都迟了……我干脆先在位置上放个盆儿什么的,把地方给占了。电视机的屏幕太小了,上回差点把我眼睛都看瞎。老孙,以前朝阳晚上用来窝屎的痰盂呢,怎么找不着了?”

看电视占位的事情每晚都会发生,有人放饭盒,有人放报纸,有人放上一块砖,表示那地儿是有主的。

当然,也有来得晚的人不服气,说,你放东西在这里就证明地方是你的?你喊一声,它能答应吗?

因此,为了抢座位的事情工人们还发生过冲突,最后闹到了保卫科。

后来,更离谱的事情发生。有人在凳子上插了一把三棱刮刀,这已经是**裸的威胁:谁敢抢我位置,老子一刀飞了你!

孙永富听老妻说要陪自己去看电视,刚开始的时候还挺高兴,此刻却抽了一口冷气:“你没问题吧,痰盂,那么脏的东西拿去占座,你不嫌恶心我还嫌恶心呢。再说了,朝阳和小小估摸着不几天就会回家,他们带了电视机的,到时候咱们在家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不行,电视剧是周六的,到时候他们还没回来怎么办?”杨月娥难得地犟了一回,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找痰盂。

却找不到。

周六晚上,杨月娥刚一下班,饭也不做了,拉着孙永富就朝工会跑。

孙永富:“我饿,我要吃饭。”

“吃什么吃,吃吃吃,就知道吃。”

虽然来得早,但礼堂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好在老两口总算抢了个靠前的位置。杨月娥从兜里掏出一个用白纸包好的冷馒头:“永福,你先垫垫底,等看完电视我回家再给你做。”

孙永福大怒,想发作,但周围全是人。他是个爱面子的人,只能强忍着内心的悲痛,默默啃起来。

时间漫长,等得人心头烦躁。好不容易到了七点,开机看新闻联播。

看完,又过了半小时。

“鞋儿破,帽儿破……”熟悉的音乐响起。

“正片开始了,都别说话。”所有人都在喊。

《济公》第二集如期播出,画面切换到济公和尚买馒头的部分。

“哈哈,哈哈……”太好玩了,几百个工人都在暴笑,笑声几乎把房顶都掀翻。

杨月娥本抑郁了一星期的心情瞬间开朗,感觉从脚底到头皮,无一不爽,就好像在大热天里一口气吃了两根冰棍儿。

这个时候她才感觉到饿了,摸出冷馒头撅了一块塞进丈夫嘴里。

“过路君子停一停,过路君子停一停,可怜可怜我这个孤苦无依的小姑娘,把我买了去吧!”悲惨的声音从屏幕里传来,好耳熟。

杨月娥转头看去,失惊:“小小!”手中馒头掉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