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22章 给你上上暴更的强度

“什么,陈凯哥让你来做我的抄写员?”孙朝阳正坐在书桌前码字,抬头看了一眼何情。

何情点头:“是助理。”

孙朝阳停下笔,抓了抓头:“现在有这个说法吗?”

何情不搭理他,只站在那里。

孙朝阳:“你书法如何,写字速度快不快?”反正就是个抄写员,谁来抄都是一样,关键是字迹要工整。否则稿子寄到北京,以杨鹤的老花眼,看起来挺吃力的。

何情:“不知道。”

“那就试试吧。”孙朝阳站起身来,让何情坐写字台前,又问:“陈凯哥怎么想着让你来做抄写员的?”

何情:“不知道。”

孙朝阳:“也是,你演的那个角色根本不能用,暂时就不拍了,自己调整状态。反正闲着没事,加上书法估计也行,先紧着我这边再说。”

他这句话一说出口,分明是说何情演技太差,耽误大家时间。

何情面色黯然,心中难过得要命。

她从小学习越剧,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浙江越剧团,成为剧团正式员工,在舞台上表现尚可。不过,越剧团人才济济,她的艺术造诣在团里算不上拔尖,平时多演一些不重要的角色。要想独立扛一部戏,成为大腕儿,班主,老板,更无可能。

没办法,戏剧太吃天赋,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后天努力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不出意外,自己的人生估计会和团里其他人一样,经过日复一日的舞台表演,逐步成长。然后带一批学生,到五十岁的时候光荣退休,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直到……

直到北影厂向她发来邀请函,请她出演电视连续剧《济公》中的一个角色。

老实说,何情接到陈凯哥导演邀请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她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认识那个陈导演,又怎么入得了他的法眼。

七八十年代正是影视的黄金时代,各大电影厂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每月都有十来部电影上映。经历过那特殊的十年,人们的精神生活处于极度饥渴状态。而电影因为直接以声音和画面面对观众,比读书看报轻松多了,也没有审美门槛,乃是最流行的娱乐方式。

电影厂多,电视每天都要播放节目,开机的新片多,演员就不够用了。于是,话剧、戏剧演员因为从小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自然成为选材的目标。

在银幕和屏幕上表演跟在舞台上演出是两回事,一部电影上映,就能让主角配角甚至龙套瞬间让全国人民记住,那却不是戏剧小舞台所能比的。

在之前何情就经常听说同道中谁谁谁被挑中,演了什么片儿,做了大明星,每次上街都被观众认出围观。她才十九岁,正是充满幻想的年纪,说不羡慕也是假话。这次天大的好事落到自己头上,几乎没有犹豫,就收拾好行李赶到苏州。

然而,第一次上镜就砸了锅。在和裴大姐打架后,更是被停了戏,搞不好要滚蛋。

何情毕竟是年轻人,性格也刚烈,刚开始的时候还犟着头不认输。但冷静了几日,为了角色,为了抓住自己莫名其妙得来的这次机会,还是硬着头皮去找陈凯哥做检讨。

陈凯哥说,这次打架事件性质恶劣,尤其是还是你先动的手,按照规定应该开除出剧组的。不过,此事是裴大姐挑衅在先,说了不利于团结的话,而且还还了手,就变成互殴。否则,你还真不能再留在剧组。当然,你现在还不能上戏,剧组给你安排个新工作,去孙朝阳那里帮他抄稿子,你同意不同意?

何情回答说,只要不让我走,说什么都行。

陈凯哥点点头,继续说道,孙朝阳的剧本关系到咱们下一步的拍摄任务。不过,他最近因为忙着写连载的事情,不肯写剧。你的工作除了帮他抄稿,还有就是督促剧本的事情。如果能够协助他顺利完成下一集《济公》的剧本,也算是为咱们单位立一大功,到时候我在考虑你上戏的事。

说到最后,他又说道,何情,你怎么也找不到演富家傻小姐的感觉,孙朝阳是着名作家,艺术修养深厚,你抄稿的时候顺便接受一下熏陶,没准就找到感觉了。

何情刚来剧组那天就跟孙朝阳闹得很不愉快,对那人,她颇不感冒。但为了保住自己的角色,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找孙作家,开始自己的工作。

“帮着抄稿子,然后督促孙三石写剧本。尤其是后者。”何情在心中复述了一遍自己的任务,敲开了孙朝阳的房间门。

她坐到书桌前,拿起钢笔在纸上划了划,顺利出水,字迹清晰:“开始吧。”

“等等。”孙朝阳将门窗都大敞开。

明年就是严打,男女大防不能不防,尽量不要和女同志单独相处。即便单独在一起,也不能关门闭户,否则还真说不清楚。

“可以了。”孙朝阳:“我念,你抄。”

“……连晋拔出他着名的金光剑,来到殿心站定,执剑躬身,脸含笑意。项少龙长身而起,一手把外衣掀掉,随便抛在一旁,露出舒儿和四婢为他特别设计的武士武,使他看起来更加肩阔腰细,英伟不凡。本来众人已觉得连晋威武好看,但相较之下,项少龙却多出正气凛然的英雄气概……”

何情的字写得不错,标准的蝇头小楷,就是速度慢了些,严重拖延写稿进度。不像陈凯哥的行书,一气飚两千字最多一小时。

她抄了一个上午,才抄了一千多字。在食堂吃过午饭,午休一个小时之后,继续抄。

下午依旧慢,孙朝阳也不生气,放慢声音,背着手在屋里转圈圈,到晚饭时间,堪堪弄了三千字。

他才舒了一口气:“今天就这样吧,辛苦,明天早点过来,多写一点。”

何情:“陈导演问你的剧本什么时候写?”

孙朝阳:“最近没思路,等等再说,我先弄这边,没准写着写着就有灵感了。”

何情:“原来作家创作是这样的。”第一天的抄写虽然有点累,但却新鲜。

但到第二天,孙朝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开始不停催促让她抄快点。上午就写了两千字,下午更一气弄了三千。吃过晚饭,更是说,要不加个班,咱们再写一千字?

此刻的何情已经抄得头昏眼花,手指都因为捏笔杆子捏得冒烟,但还是咬牙坚持。

因为喝了太多茶水,何情晚上睡得很不踏实,半梦半醒中,孙朝阳的声音在耳边不住响着,如同唐僧的紧箍咒,而自己就是那怎么也翻不出五指山的孙猴子:“……项少龙一声不响,往后侧斜退一步,扭身,重木剑离地斜挑,正中金光剑剑尖,正是对方力量最弱之处……”

天亮的时候,何情同志看了看床头的镜子,里面是一张憔悴的脸,大大黑眼圈,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此一口气抄了四天,写了大约三万字左右,案头的稿子堆了厚厚一叠。何情结结实实地被孙朝阳上了一番后世网络作家的暴更强度。

她发现自己的手因为长时间写字软得厉害,吃饭的时候拿筷子的手颤个不停,以至根本夹不住那颗炸素丸子。

孙朝阳:“辛苦,下午……”

何情崩溃,叫道:“不写了,不写了,上不了戏无所谓,赶我回浙江无所谓,我真受不了啦!”

孙朝阳没想到她这么大反应,很吃惊,然后默默地夹了丸子放何情碗里:“我想说,下午不用抄稿了,我要去开会。这几天你辛苦了,要不要跟我去城里逛逛?”

“真不写了?”何情意外。

孙朝阳:“不写了,我要去开会。”

原来,市委宣传部不是有一位干部负责联络剧组这边吗?他听说作家孙三石在跟组,就跟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

孙朝阳出道时所写的《棋王》自从发表后,不但被转载各大刊物,又被收进各类优秀短篇小说合集,除了为孙作家带来不菲的稿酬收入之外,也带来了不小的名声。更有文艺评论家在评论中对小说进行这样那样的解读,如今,寻根文学这个新概念是建立起来,孙朝阳也算是全国知名了。

恰好,苏州市作家协会要举行一次文艺座谈,便向孙朝阳发出邀请。

剧组在拍摄过程中地方提供了不少便利,于情于理都得出席,况且孙朝阳也想认识一下苏州同道,便欣然应允。

因为活动需要耽搁时间,所以他这几天疯狂赶稿,倒是把何情折腾得极苦。

何情听清缘由后,心中的火气消了些,道:“你们作家座谈,我跟着去做什么,很尴尬,不去不去。”

孙朝阳:“你去那里是没什么用处,不过,我听说座谈会后,作协要安排大家旅游,还要调研苏州美食,什么《得月楼》《松鹤楼》《裕兴记》《绿杨抄手》都要吃一遍。这些美食平时你就算拿了钱也吃不着,我本打算带小小去的,但她要自修,功课要紧。你不是我的助理吗,自然要跟着我这个领导。”

何情今年十九岁,正是能吃的时候。江浙人氏食不厌精,天生就喜欢美食。不过,杭州那地方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左一个西湖醋鱼,右还是西湖醋鱼。就这样,也不是她这个月入三十块的工薪阶层消费得起的。

她早就听说过苏州菜的大名,顿时动心:“倒是应该去,毕竟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

孙朝阳忽然摇头:“我还是觉得不妥,咱们作家聚会,畅谈艺术,你又不是圈内人,杵那里像什么话。今天晚上应该会去《得月楼》吧,我最喜欢金花炒炒河蚌,也不知道时令对不对?不过,腌笃鲜不挑季节的,可以弄一个。就是不知道里面的金华火腿对不对。哦,说起金华火腿,干脆再点个蜜汁火方。”

何情是浙江人,天生对这些菜没有抵抗力,一想起苏帮菜的美味,碗中素圆子顿时不香了:“戏剧和电影也是一种艺术门类,我也可以畅谈,我也可以交流。”

孙朝阳还是摇头:“不合适,不合适……咦,你怎么不吃了?”

何情决定绝食六小时,为晚上的盛宴留肚子。

孙朝阳这段时间也为剧本的事情头疼,苦于没有思路,写出来的文字也没眼睛看,接到苏州作协的邀请后,自然是乐意过去玩玩,调整一下状态。

见何情扒拉了两口米饭就不吃,他以为小姑娘是要减肥,也不在意。吃过饭,就道:“何情,走了,走了。”

说到减肥,游本倡老师的减重搞得不错。他老先生早上只吃一个馒头补充碳水化合物,喝杯白开水补水。中午吃块豆腐,一小片肉,补充蛋白质。到晚上,索性只一条黄瓜或者一个水果。

当然,他也不是一味节食,每周会大吃一顿作为欺骗餐。

如此,老爷子的体重终于下去,人也瘦了一圈,但精神却矍铄,终于和后世电视连续剧中的济公一模一样了。

说起减肥增肥,专业演员们都有一整套经验,对自己也够狠。比如后世的贾玲,为了拍电影,一口气减了一百斤。而在现在这个时代,林方兵为了演杨贵妃,增重五十斤,以至损害了身体,很让人遗憾。

苏州市作协位于人民路,这里都是古典建筑,远处还有一座塔,看规模并不比虎丘山上那座矮,精美处尤有过之。

别看苏州作协是地级单位,可因为姑苏从古到今都是一等一个的大都市,文风鼎盛,此地倒出了不少蜚声海内外的大作家。比如写《美食家》的陆文夫先生,比如写《裤裆巷风流记》的范小青女士。当年孙朝阳读过他们的书,也看过他们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当过一段时间粉丝。

这次来参加这次座谈会,正可以看看偶像。

孙朝阳置身于这条古色古香,原滋原味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回到古时候的烟雨江南。

历史的风袭来,吹动何情的长发,小妮子长得挺好看,吸引了所有路人的目光。

这历史的风中还带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孙朝阳定睛看去,瞠目结舌。作协大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摆了个卖甘蔗的摊儿。甘蔗皮扔在地上,厚厚一层,苍蝇蜜蜂嗡嗡乱飞。

摊前围了好多人。

只见,一个穿着碎花长裙,烫着刨花头的摩登女郎手中拿着一把甘蔗刀,对着一根立在地上的甘蔗头上画了两个圈儿,“唰”一声切下去。

斩金断玉,瞬间,那根甘蔗就被破成两片,主打的就是一个丝滑。

“好!”围观群众都发出喝彩声。

“还有谁?”那摩登女郎大约二十出头,一手执刀,一手提着裙角,渊停岳屹,大有越女剑韩小莹风采。不过,韩女侠可是使剑的,提把甘蔗刀象话吗?

“扑哧!”孙朝阳禁不住轻笑出声。

摩登女郎听到笑声,斜眼看过来:“比一比。”

孙朝阳用手指着自己下巴:“我吗?”

摩登女郎点头:“对,比比,输家付钱,赢的把甘蔗带走。”

孙朝阳:“不好吧。”

摩登女郎:“生命的意义在于折腾,都需要经历,经历就是财富。”

孙朝阳:“但我只想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折腾什么呀,还是躺平舒服。

摩登女郎眼睛一亮,孙朝阳微笑,两个该死的文青病重度患者对上了暗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