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13章 我哥写不出来

两位公子疑惑地看着陈凯哥:“陈导,怎么了?”

陈凯哥:“不对,你们这样演是不对的。剧中,这二人品性低下,一看就是面目可憎之人,你们要把这个特质演出来。可二位又是怎么演的,都被你们演成儒雅的书生了”

二人心中有点不服,解释说,按照剧本来看,故事发生在临安。江南乃是人文荟萃之地,像这种富家公子,肯定是要读书的,我们演出他们身上的书生气质难道不对。

陈凯哥摇头,说,在传统戏剧和文学中,书生一向以正面形象示人。你们现在拍的是欺压民女的剥削阶级,不是爱情戏,要什么形象?

两人反驳说,陈导,人是复杂的生物,一体多面,谁说坏人就不能英俊潇洒就不能相貌堂堂,我们这是在挖掘复杂人性。

……

于是,双方就开始了争执,一争就停不下来。

那两人是老陈点将派来的,演技自然没话说,对工作也认真。但在陈凯哥看来,这是戏霸,是欺负自己没威望,耍态度。他脸色渐渐不好看起来,眉宇间隐约带着一丝怒气。

孙朝阳一看不好,忙上前对两公子笑道:“挖掘什么复杂人性,弄这么复杂干什么,坏人就是坏人,朝坏里朝委琐里演就是了。”

陈凯哥:“对,剧本是孙编剧写的,难道你们比原作者还了解剧中人物?”

孙朝阳又对那二人说:“是是是,正如你们所说,人是复杂的生物,刚才你们这么一演,确实让人物变得立体。但有一个问题,这两个公子仅仅是个配角,按照写作学上的规则,配角只需要抓中其中一项特质就行。弄太复杂,抢戏不说,还会让人物形象模糊,我想二位也不想自己演的角色不被观众记住吧?”

那两人行业经验丰富,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就笑问:“那我们就从猥琐和下流方面演了,再试试镜。”

这一试,果然不错。只见两人从那边摇摇晃晃过来,举止轻佻,眉宇淫邪,一派愚蠢登徒子形象。

众人都吃了一惊,这两位同志演技真好啊,这业务能力,盖了帽了。

试了一次镜,陈凯哥喊:“各单位注意,正式开拍了。”

这次正式拍摄一次过,至此,《济公》的第一次开机顺利完成。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其他演职员工都纷纷鼓掌,夸奖演员演得好,导演说导得好。

午饭吃得很好,有鱼。不过,鱼是陈凯哥他们带来的干带鱼,红烧,勾了很厚的芡,倒符合北方人的口味。孙朝阳却好笑,来江南你们吃带鱼,怎么想的?他笑着对孙小小说:“二妹今天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主持开机仪式,表现真好。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真担心你怯场砸了锅。”

孙小小撇嘴:“平时怎么说,上台去就怎么说。怕什么,又有什么好怕的?做为一个主持人,你主持得好那是应该的,别人也不会高看你一眼;说得不好,砸了锅也不要紧。别人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实际上,你是好是歹,观众也不在乎,做好自己就行。”

孙朝阳没想到妹妹有一颗大心脏,心中欢喜:“你能这么想就好,哥很替你高兴。人啊,就是要什么都不在乎,这样才能过得愉快。”

孙小小眼睛忽然一亮:“哥,演员拍戏是这样的,我看挺简单的。以前看电影的时候,总觉得演员就是天上的神仙,高高在上。这次和他们在一起,才发现都一样是人。演戏很有意思,我真想快一点上戏了。”表情悠然神往。

她又迟疑道:“不过……”

孙朝阳:“不过什么?”

孙小小苦着脸:“不过,要和扮坏人的大哥搭戏我就烦,那两人太恶心了。”一想到自己在戏里会被两人调戏,二妹缩了缩身体,手臂皮肤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孙朝阳:“演戏呢,都是假的。在游老师体重没减下来之前,你的戏还上不了。”

他看了看远处和几位年轻演员谈笑风生的游本倡,无奈地摇了摇头。游老师还是那个白白胖胖江南儒雅书生模样,和济公形象完全不搭。他老先生午饭还是没有吃,只啃了一条黄瓜。都饿成这样了,怎么还那么有精神,怎么还是不瘦?

到晚上的时候,孙朝阳照例在房间码字,无奈坐了一个小时,写了几百字,还是不得要领,只得无奈地将稿纸团了,扔掉。

他心中焦躁,却又无可奈何。自己脑袋里就是一团糨糊,不开窍就是不开窍,你又有什么办法。

为了《济公》第一集的剧本,他已经浪费了几天时光,再上来苏州路上的耽搁的日子,时间顿时显得紧张——北京蒋见生那边还等着要稿子,《今古传奇》全开自己的长篇小说撑着,如果开天窗老蒋还不得把他给杀了。

孙朝阳想起这桩,当下也不去管剧本的事情,提笔写《寻秦记》,这一写,笔头却顺得很,一晚上飚了三千字,想想又有九十块稿费入帐,爽歪歪。

“小小,做什么呢?”第二天早晨,陈凯哥笑眯眯地问正在倒垃圾的孙小小。

孙小小扬了扬手中的废纸篓子:“给我哥打扫房间呢!”

“这么多废稿,朝阳得写长时间啊。”

“哎,谁说不是呢!”孙小小:“我哥赶稿赶得辛苦,在写字台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写几行字就停下来,然后叹一口气,把稿纸给扔了。这不,都扔了一大筐。”

“是不是写得不顺利?”

“顺利就不是那样了,我哥到现在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人也瘦了一圈。”孙小小神色中带着担忧:“可惜我又帮不上什么忙。”

陈凯哥失惊:“一个字也没写,怎么会?”昨天的开机仪式搞得不错,虽然那两个演员和自己发生了争执,但最后还是被孙朝阳成功说服。晚上,众人人一看样片,都服了,说,陈导拍得真不错,这个富家公子的角色,越看越让人讨厌,确实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如此,陈凯哥的个人威望初步建立起来,以后的工作也能顺利进行。

对于孙朝阳对自己的帮衬,心中也是异常感激,现在的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进行下一步的拍摄了。

谁料孙小小却说接下来的剧本孙朝阳一个字都没有写,这不是乱来吗?

陈凯哥当下也不顾形象地从篓里捧了一大把废稿,一一展开看起来,看着看着,便眉头紧锁。正要去问孙朝阳,游本倡走过来:“小小,凯哥,我感觉可以试戏了。”

孙小小蹦起三丈高:“游大爷你终于可以演戏了,你瘦了吗,没有吧。”

游本倡:“我觉得我瘦了。”

孙小小摸了摸他的手臂:“好像有点儿。不过,你的脸还是那么白净。”

游本倡诙谐地说:“要不抹点锅灰?”然后,一老一小同时哈哈大笑。

陈凯哥:“老游,我听孙小小说,朝阳的剧本出了点问题,你和他是一间寝室,他最近没什么吧?”

游本倡:“欲速而不达,心有挂碍,举止失措,难以放下。”

孙小小:“游爷爷你说话我都听不懂。”

游本倡:“凯哥,咱们都写过剧本。文学创作自有规律,灵感来了,如有神助,灵感不来,再怎么用力也不行。不要急,不要急。我相信,朝阳应该能调整好自己状态的。对了,老衲今天试戏吗?”

陈凯哥:“既然游老师要试戏,那就今天吧,我去安排。”游本倡是本剧主角,关系到这部戏的成败,当下小陈导演也顾不得问孙朝阳剧本的事,开始组织人马准备下一场戏的拍摄。

《济公》第二集的前几场故事发生在一处小集镇,陈凯哥把拍摄地点定在虎丘下面那个小镇上。从阊门到那边有十来里路,中间是一条河,河边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十里山塘街了。

这年代苏州旅游还没有大开发,到处都是古建筑,孙朝阳他们剧组本身就住在古典园林里。刚来的时候,大家还感到新鲜,逛了几天,看得累了,也不再稀奇。

今日听说要出外景,憋坏了的众人都齐声欢呼。

北影厂之前已经联络过地方政府,希望能够给剧组的拍摄工作提供便利。于是不片刻,地方上就派了一辆公共汽车,一辆解放牌卡车,将所有人和设备带了过去。

随行的一位宣传部的同志跟陈凯哥说,苏州欢迎各位文艺工作者来我地拍摄,也是对我们家乡的一种宣传,市委市政府发文让我们全力配合。对了,上影厂这段时间也在苏州,正在观前街取景,他们正在拍摄一部叫《小小得月楼》的电影。宣传我们苏州的美食,宣传我们江南传统饮食文化。现在又有你们剧组的前来取景,双喜临门啊!

江南自古就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人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也比内陆省份要快上一步。

孙朝阳因为写不出稿子,加上今天孙小小也要上戏,当然也跟了过去。

距离不长,几公里路,半小时就到。

八十年代的虎丘山上还没有什么建筑,山上也没树,光秃秃的,一座宝塔巍然屹立,别有一种历史之美。

众人前段时间看腻了江南民居,见到山,都呼啸一声,要去爬。急得副导演大叫:“各位同志别忙去玩,先工作。咱们要在苏州呆三个月,有的是时间爬。”

于是在地方同志的帮助下拉了警戒线,开始布景。演员们齐齐上阵帮忙,也没有什么偶像包袱。这年头,做演员就是一份工作,三十块钱一月工资,六块钱一天片酬,都是劳动人民,谁也不拿自己当明星。

虎丘山下的小镇说是镇,其实就两条街,相当于一个村子。

镇里的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喊:“镇里各位同志各位居民,北影厂的同志们要在咱们这里拍戏,都不要出门围观,以免影响工作进度。”吴音软软糯糯。

其实,当地居民都是见多识广的,对有人来拍戏也不是太感冒,听到通知,都呆家里不出门,整条街顿时显得安静整洁。不像四川当初拍《神秘的大佛》的时候,那叫一个熙熙攘攘,那叫一个水泄不通,听说还有老太太被人潮挤下桥去摔死了。

很快,剧组成员都换上了古装,扮成各小贩、行人、家庭妇女、兵丁衙役在古街上游走。

不得不说,负责服装和道具的工作人员很专业很负责。特别是行人的服装,都是破破烂烂,上面打着补丁,还洗得褪色发白。不像后世的影视剧,所有人都穿得光鲜亮丽,满满的影楼风,让人看了,分辨不清楚就是属于哪个朝代。

为了配合这次演出,地方政府弄来很多道具,家庭主妇买菜的菜篮子、地摊上的针头线脑、吹糖人的石板桌、卖油茶的大铜壶……其中最重要的馒头已经蒸上,热气腾腾,有浓郁的香甜味袭来,让人食指大动。

孙朝阳随手抓了一口,咬下去,眼睛都亮了。这馒头蒸得又软又甜,竟然还无比筋道。等等,苏州不是南方地区吗,面食竟做得如此之好。

陈凯哥:“朝阳你让让,拍外景了,快过来坐我身边。”

我们的小陈导演经过昨天开机仪式的手忙脚乱之后,今天倒是沉稳,舌帽的双眼满满都是自信,烟斗里冒出烟也小了许多。

摄影师拍了几个画面后,陈凯哥手痒,忍不住亲自上了手。孙朝阳凑过去看了几眼,心中感慨:这取景,这角度选择绝了,我虽然不懂,但觉得这么拍真的很漂亮。小陈导演不愧是第五代导演中最好的摄影师啊!

正拍得上劲,街道那头有一个龙套演员边吆喝边走过来:“鸡——毛换糖,鸡——毛换糖!”

孙朝阳:“凯歌,好像不对劲。”

陈凯歌疑惑:“什么地方不对,我觉得不错啊。”

孙朝阳:“南宋有鸡毛换糖吗?”

还没等陈凯哥说话,那头又有个龙套吆喝着过来“烂胶鞋烂凉鞋,废铜废铁牙膏皮!”没错,这位演员同志演收购废品的。

孙朝阳和陈凯哥相顾骇然。

良久,孙作家哈一声笑起来:“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咔!”陈凯哥终于意识到问题,暴怒:“都给我停下来,演的什么玩意儿?”

所有人都笑得直抹眼泪。

孙小小:“太好笑了,太好笑了,宋朝有牙膏皮吗……哎哟!”她竟从椅子上跌落在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