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七十八章、千里共谋划

神洲异事录 第七十八章、千里共谋划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七十八章、千里共谋划

神洲异事录第七十八章、千里共谋划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八月初十、午时、长安城、兴宁坊、新魏王府、墨云阁

李缜自大明宫面圣归来之后,在“留香居”内匆匆用过了午膳,便一个人来到荃湖中央的墨云阁上,独自静坐,沉思默想……

这座新的魏王府邸原本是他大哥楚王李祉所有,楚王被囚之后,天子便将这楚王府原封不动尽皆赏给了魏王。

李缜对楚王府前堂后院中各个亭台楼阁之名,大多心中不喜,依照他原先的设想,楚王府内所有旧称须当尽皆更换,然他忙碌至今,竟然连一个名称都没来得及更改,此刻他静坐的这所阁楼,楼门上所悬挂的牌匾,依然还是楚王之时的旧称“墨云阁”。

这墨云阁楼高两层,占地虽不大,然贵在建造于荃湖之中心,周边尽是湖水,除了一座浮桥可通后园,几乎无人可进得此楼。

昔年楚王每逢难以决断之事,往往会一个人来墨云阁中静坐。他若与属下暗里密谋,也大多聚于这墨云阁中,屏退一众下人,连这浮桥另一端也有专人把守。楚王为何会如此喜爱这墨云阁?一来,坐在阁楼之顶,可便览荃湖之景,二来,在阁楼上不管如何大声说话,四下里也无人能偷听。

如今,李缜得了这座庞大的府邸之后,最喜静坐之地,竟也是这所荃湖之中的墨云阁。

此刻,李缜一个人静坐窗前品着茶,眼中所见虽尽是荃湖秋景,心中所想却都是刚才在大明宫中与父皇奏对时的场景……

一个时辰之前,他跟着高良士走进皇帝的寝宫偏殿,君臣父子相见,皇帝赐魏王座,俩人并未有过多的寒暄之语,李重盛直切主题,向着李缜问道:

“缜儿呀!你方才在大殿之上,因何如此护着李君羡?”

李缜未加思索,当即回道:

“禀父皇,儿臣口中所言,虽是为李君羡而争,然心中所想,却是为父皇而辩!”

“为朕而辩?朕有何事要你来争辩?”

“回父皇,李君羡身为太宗爷之后,乃高宗之弟英王之七世孙,依辈分而论,恰与父皇位处同辈,照常理而言,儿臣见了他还当以叔辈相论。他非但是儿臣之叔辈,且文武双全,武功谋略更是冠绝群臣,乃我军中不世出的良将。我大乾上自朝堂下至民间有哪一个不知,昔年正是这位李将军,匹马长枪,身入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长枪之所向,无不披靡!我大乾有李将军在,萧军不敢越边境一步!如此良将,却因废太子一案,无故受牵连,险些命丧法场。无论朝臣还是百姓,每每闻之,亦不免扼腕叹息。仰赖父皇圣明烛照明察秋毫,既免了他死罪,又尽复他官职爵名,今日早朝之上,又对他当殿所奏请无不恩准。父皇对李君羡有如此隆恩,君羡岂能不感恩戴德?满朝文武闻之,岂能不为天子圣明感化?此举若传之于天下黎庶之口,岂非成天下人之美谈?!”

“原来如此啊!”李重盛默然片刻,觉得也言之有理,于是点了点头,转而又问道:

“放开此事先不谈,朕就算不追究李君羡‘狂悖违礼’之罪,但你怎可让朕诰封明月一个‘二品公主’?”

李缜笑了笑,“父皇,区区一个‘二品如意公主’的名头,且还是死后追赠,却能成就父皇一段佳话,何不乐而为之?父皇天威赫赫,造七十余年康元盛世,万邦宾服、四海景从,普天之下皆知父皇乃千古不遇之明君,四海八方皆知我大乾乃开放包容之乐土。明月不过区区一个青楼女子,父皇却能一反常理追封其为公主。那些小国之君,岂能有父皇如大海之心胸?此一段佳话若传之于民间,天下人岂不共仰之?”

李重盛听罢,亦只得笑了笑,但他随即又问道:

“追封明月一个‘二品如意公主’也就罢了,但此女毕竟青楼出身,你怎可又让朕敕封她为‘渭水之神’?想我等凡人,欲升天而成神,何其难矣!天地诸多神只者,自有其道。想那明月,于长安百姓而言,无纤芥之名,于渭水河而言,无微末之功,更遑论她出身贱籍,如何得封一个‘渭水河神’?”

李缜被问得一时无言以对,然他想了一想,当即坦然回道:

“父皇,渭水河自西而东贯穿整个长安,去岁大旱,渭河之水几近干涸,故而未闻水灾。然儿臣听闻,往年三五月间,桃花汛时,渭河之水上涨,每每泛滥成灾,周边大片良田,受淹者无数,百姓苦不堪言呐!儿臣以为,明月既投渭河而死,不如就因势利导,敕封其为渭水河神,为长安百姓镇守渭河,说不定,那渭河之水从此之后就波澜不起了呢!”

李重盛听得不以为然,正待再言,忽见李缜起身离座,朝自己拱手言道:

“父皇,儿臣险些忘了,在千里之外的江南,还有一件大喜事要禀报父皇呢!”

“哦……?”李重盛顿时来了兴趣,“江南杭州府,小恪可有什么消息?”

“回父皇,无病在杭州查案,尚无进展,不过,前日杭州知府李秋来信,说到今年杭州府的盐税,他能实收一百二十万两。”

“一百二十万两!”李重盛不禁站起身,在御榻之侧走了走,看得出,这位老皇帝心情格外喜悦。

“缜儿,你坐下……”李重盛挥手让李缜从容就座,随即问道:“快同朕说说,李秋到江南之后,吏治整顿如何?那杭州府的盐税,往年最多不过六十余万两,吴文龙到任江南,实收亦不过五万两,李秋竟能征缴一百二十万两之多,他是如何做到的?”

“回父皇,李秋到任杭州知府之后,不费旬月工夫,便抓出了江南官场的一只巨贪——杭州府通判汪再兴。此人为祸杭州十年,鱼肉乡民、贪赃枉法,从他府中查抄出的银两,竟有四十八万两之巨!如今这四十余万两银子,经青衣卫管百户解送,已尽入我大乾国库。自汪再兴被革职下狱之后,整个杭州府上下便焕然一新,非但贪墨之风已不复,且勤政之风渐长,听闻如今的杭州百姓人人皆道,杭州城来了一位好知府啊!至于今年的盐税么……”李缜顿了一顿,又道:“李知府也是用了许多法子,明知其难而不畏艰难!他在信中虽未曾细述,但儿臣知道,这一百二十万两白银,李知府能够全数征缴,着实是不易!”

“好啊!甚好!”

李重盛在御榻前走了一圈,随即回身落座,接着问道:

“缜儿,这一百二十万两白银,何日能押运至长安入库?”

李缜道:“不出意外的话,当在一个月内。”

“好!朕心甚慰!”李重盛笑道:“缜儿呀!这李秋果然不负朕望!你这次举荐有功,想要什么赏赐?”

李缜面露愧疚之色,于座中拱手道:

“父皇,儿臣今日早朝之时,言语唐突,冒犯圣躬,父皇不加责怪,儿臣已感万幸,如何还敢舔颜邀功?”

“诶!……”李重盛摆了摆手,说道:“这是两码事么!你举荐得人,帮朕既清理了江南官场,又征缴上来这么大一批银子,朕当然要赏你!不过……”老皇帝语音忽然一变,变得深沉而肃穆,“你在大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两度与朕为难,确是有些唐突了!朕心中的你,一向谨言慎行,如何才一两个月间,你竟变得如此急言冒进?难道是有什么人?跟你说过什么话么?”

李缜闻听此言,急忙离座而起,上前一步朝皇帝俯身跪倒在地,恳切言道:

“启禀父皇,儿臣纵然年岁已变,容颜在变,身体发肤渐变,然一颗对父皇的赤胆忠心,从未曾变!儿臣心中只有父皇,只有我大乾之江山社稷!儿臣扪心自问,所言所行从未有任何私心,若父皇觉儿臣所言有可用之处,儿臣感激涕零,若父皇觉儿臣之所言一无是处,儿臣感愧惶恐之甚!就请父皇下旨,褫夺儿臣一切官职爵名,将儿臣顶上这九颗王珠,亦全数摘去!”

李缜说话之时,双眼中已是泪光隐隐,就连声音也数度哽咽,老皇帝无奈之下,只得走下御榻,亲自将自己的儿子扶起,温言宽慰道:

“好了好了!快起来,起来!缜儿呀!父皇并无他意,你切莫多心。这些年你办差做事,深体朕意,朕又岂能怪你?你一心为公,做事勤勉,朕自然知道。朕方才之所言,无非是期望你今后行事,尚需圆融谨慎一些为好……”

待父子君臣二人终于又重新入座,局面便为之一变,李重盛再也没了先前那般凛然而深沉的眼神,一直是和言安抚着李缜,末了又道:

“缜儿呀!你身上的这副胆子,不可谓不重!朕今后还有更重的担子要交于你,你切不可妄自菲薄,轻言放弃!”

“父皇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至于这个‘明月’么……你说的也对。她在渭河中不慎落水而死,说明她与渭河有不解之缘。朕既已令高良士下旨,择吉日当亲临渭水河畔,代天敕封明月为渭水河神!从此之后,渭河有明月相镇,自当永绝水患!”

“儿臣谢父皇恩典!”

“好了,朕有些乏了,你且先回府,有事朕会叫你。”

“儿臣告退!”

李缜躬身一拜,旋即转身退出殿外,他顾自迈步出门,自然未曾瞥见,皇帝看他背影之时,眼神已极其复杂。

……

……

李缜走到窗前,只见荃湖之上波平如镜,正午的日光照射在湖面之上,波光粼粼而动,整一片荃湖静谧无声,仿佛连风也已静止,唯有金色的流光随着水流漾动,那一片金色的波光与旭日的倒影,时分时合、时曲时直,时而化作流星,时而变为彩练,时而灿然夺目,时而又黯淡失色……

“咳!三哥呀!你教我的御前奏对之策,也不知是对是错?”

李缜内心,暗自感叹了一声。

他又想起了好几日前,同样是在这墨云阁中,赵王李义同他促膝谈心时的场景……

李义:“父皇年纪渐老,非但日益懒政,行事也愈发随性,四弟,你今后无论是上朝之时还是单独面圣之时,但见父皇有冥顽昏聩之举,则须当面陈奏,让父皇收回成命!”

李缜:“三哥,这样做不妥吧?父皇虽年事已高,然春秋正盛,他老人家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若是小弟言语不慎,惹得父皇生气,那……”

李义:“无妨!有三哥给你撑着,你怕什么!身为人子,匡父亲之错,乃真尽孝,身为人臣,谏君主之过,是大诤臣!如今我大乾正逢多事之秋,你既为人子,又是人臣,你若不挺身而出,试问整个朝堂之上,还能有谁去谏阻父皇?!”

李缜:“若小弟不慎触龙逆鳞,惹来父皇雷霆震怒,到时该如何收场?”

李义哈哈大笑,拍了拍李缜肩膀:“放心吧,你不会有事的!父皇就算再怎么动怒,也不会来责罚你。”

“三哥何以有如此把握?”

“你信我就是!”

“可是,三哥,若果真到了那一天呢?”

“若果真到了那一天,就算三哥保不住你,还有白老阁主!”

……

……

李缜不再多想,随即取笔在手,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李秋写信,信中之大意,就只有一条。

今年杭州府的盐税,务必实收一百二十万两之上,而且,务必在一个月内,解送至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