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二十一章、打鸟先折翼

神洲异事录 第二十一章、打鸟先折翼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二十一章、打鸟先折翼

神洲异事录第二十一章、打鸟先折翼先前,魏王李缜推举李秋来杭州府之前,便曾反复交代,到了杭州之后,他首要之务便是征缴盐税,只因目下的大乾国库,实在太需要银子了!

也就是说,魏王殿下其实根本就不关心杭州府到底有多少贪官与污吏,他在乎的只有两个字——银子!只要盐税能收得上来,就算杭州府遍地贪官,也不足道!

征缴盐税,为朝廷充实国库,就成了李秋此来的唯一目的。

而杭州分水堂,恰正是横亘在盐税面前的一座大山,此山不除,盐税将颗粒难收。

其原因很简单,分水堂的存在,就如同一只巨大的怪兽,将杭州府的所有盐税尽数吞噬。

依照大乾律令,普天下之盐,从开采制作到运送贩卖,皆由官府专营,严禁民间私相买卖。

只不过,律令虽如此,但执行起来就异常困难。那些官府中人,往往只懂得按时点卯上值与掐着点登班下值;懂得每日开会研讨;懂得到处视察民生;而对于这经营之道却近乎是一窍不通。于是乎,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通,各地官府又频出妙招,除了将食盐的开采与制作还是归拢于各地的盐厂与盐务司之外,所有食盐的储存、运送、贩卖与经营,依然是委托给了民间的商户。

这一项变通,经过朝廷的默许之后,就成了一种规则。

依照这一项规则,并非所有的民间商户都能经营食盐买卖。要想经营食盐生意,首先得向官府申领“盐牒”,有了“盐牒”之后,商户才有了贩卖食盐的资格。而仅仅有“盐牒”还不够,每一笔食盐买卖,都需由当地官府开具“官盐通引文书”,简称“盐引”。有了这张“盐引”,才能代表商户手中的食盐乃是正宗的大乾官盐,可以在各道、府、县畅通无阻。

这薄薄的一纸“盐引”,作用如此巨大,代价自然也是不低。商户要想从官府中获取“盐引”,须得贡献每一笔买卖的近五成利。是以,但凡是规规矩矩经营官盐的商户,纵然是劳心劳力,到最后所得却也不多,其获利之大头,往往都贡献给了官府。

外加那张“盐牒”,分量也是不轻。只因各地官府,对于“盐牒”之发放都有名额限制,商户为了逐利,往往不惜高价竞买,是以在一些富庶州府,一份“盐牒”甚而已竞价到了万两白银之上。

如此一来,官府不用涉足经营,仅通过发放“盐牒”,便获取了大量白银,又通过开具“盐引”,向商户抽成一半,更是能抽拔到每一笔官盐买卖的巨额盈利。是以,盐税便成了各地官府的一项重要税收来源,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百姓富庶,海盐晒制便利,盐税更是丰厚无比。

而杭州府恰处于东南沿海之地,它既是大乾最为富庶的四府之一,又因山海之便,本地就开建有盐厂,所晒制的海盐乃是闻名天下的精白盐。按理来说,杭州府的盐税数目应当是整个大乾之翘楚才对,然而多年来,这里的盐税也只是比其它州府略多一些而已,收成好的年份有七、八十万两,若是寻常年份,就只有六十余万两白银。

饶是如此,若吴文龙能将这六十万两盐税尽数上交于国库,则无论魏王还是朝中言官,便已无话可说,可他为官近一年,却只实收了区区五万两银子,这如何能说得过去!

李秋在这三日中,已命人多方打探,发觉整个杭州府的食盐生意,都已被杭州分水堂所垄断。

分水堂垄断的非但是所有食盐的运送与买卖,甚而连盐厂的管辖也由他一手掌控,如此一来,自杭州府进出的食盐,已分不清“官盐”还是“私盐”,反正都成了分水堂的盐……

也就是说,所有从杭州府进出的盐,其买卖之获利已尽数进了分水堂之腰包。之前杭州知府洪文堂上交国库之所谓盐税,无非是分水堂与洪文堂商量好的一个数目而已。

依照此情推理,李秋自然就已猜到,想必是那吴文龙不肯就范,坚决不肯与分水堂合作,是以便惹恼了对方,竟至于只收上来五万两盐税。

依照李秋原本的推想,吴文龙之所以被杀,多半也是因为他秉性刚直,始终不肯让步,终于被分水堂痛下杀手,派人将他在郊外袭杀。

可今日听徐恪所言,这吴文龙的死因竟然成了“妖物作祟”!这如何能行?于是乎,李秋顿时将众人所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杭州分水堂之上,无论如何,自己入杭州城之后,首要之事还是要除掉分水堂!

此刻,见三位百户尽皆摩拳擦掌,恨不得立时就去分水堂捉拿方铭博,李秋虽眼含笑意,却反而摆了摆手,言道:

“此事急不得!那分水堂手下,听闻有四千人众,就凭咱们这百来号卫卒,如何去端了人家?”

魏嘉诚忙献计道:“钦差大人可下一道文牒,命杭州步军营都尉率三千人马,明日来助我等去围剿那分水堂。”

“哪能这么容易?”李秋依然摆手道:“我虽是钦差的身份,但名头毕竟只是一个‘署理盐务钦差’,杭州步军营隶属兵部,若无紧急军情,想那折冲都尉费云岭,未必肯听我号令。并且,你们再好好想想,先前的知府吴文龙,为何在杭州城已历一年,却拿分水堂毫无办法?”

魏嘉诚道:“钦差大人的意思,就连这杭州步军营,都被分水堂给收买了?”

“有这个可能!”李秋点了点头。

舒恨天最是耐不住,当即问道:“我说李大人呐!要除掉分水堂是你说的,此时你又说让我们不动分水堂,到底该怎么弄?还请李大人明示!”

李秋笑了笑,“小时候没听村里的老人说过么?天空有大鸟飞过,若要打下此鸟,必先折断其羽翼!”

舒恨天不服气道:“我就是那个‘村里的老人’,我可没这么说过……”他随即就问,“谁是分水堂的‘羽翼’?”

见时机已成熟,李秋便一字一句道:

“杭州府通判,汪再兴。”

“是他?”徐恪反问道。

李秋朝徐恪点了点头,“此人若不除,我等在杭州府绝难立足!”

听完钦差大人这句话,三位百户尽皆对望了一眼,点了点头。三个人均是“久经官场”之人,焉能不懂钦差话语中所含的“真意”?

试想那杭州分水堂就算手下再多,势力再大,若没有官府作为庇护,何以能在杭州府独享官盐之巨利,并一手遮天?

看来,这位杭州府通判汪再兴,必是分水堂在官府中的内应。

魏嘉诚再度向李秋请命道:

“李大人,明日下官就带人先将那汪再兴抓了来!”

李秋却还是摇头,“汪再兴官居从五品通判,他乃正经的朝廷命官,岂可说抓就抓?”

管塘不以为然道:“一个从五品的又怎样?在咱们北安平司,正五品的官员,也随便抓!”

李秋苦笑道:“那是在京城,此地毕竟是杭州府,况且,汪再兴身为通判,管的就是一府之刑狱,你们若是将他抓入杭州府大牢,那里本就是他的地盘,其中一多半人都是他手下亲信,如今咱们手里并没有他串通分水堂的铁证,如此一来,他在牢里什么事没有,咱们几个反倒被动……”

“若是不能抓他……”魏嘉诚道:“钦差大人可下一道手谕,先将那汪再兴停了职再说,余事等咱们再慢慢查。”

“也不可!”李秋依旧摇头,“本钦差手里若没有证据,便擅自将一位五品通判停职,此事若是经‘有心人’往京城里奏上一本,说本钦差‘一意擅权逞威,搅扰官场不宁,致杭州府百姓民怨纷纷,不胜其苦!’,本钦差也吃不消呀!”

“不就是一个汪通判么?这好办!”舒恨天忍不住插话道:“索性就由本大人今夜出马,到他汪府里去走一遭,将他‘咔嚓’一下,岂不省事?”说着话,舒恨天右掌往自己脖子前一划,做了一个杀人的手势。

“哈哈哈!”李秋不禁大笑,“舒百户,你是想去学少山派那帮人么?他们来刺杀本钦差,你就去刺杀一个通判?不过,你这也太没出息了吧?我李秋可是正经的朝廷钦差,在座几位也都是堂堂青衣卫的千户与百户,要对付区区一个杭州府通判,还需要学他们少山派么?”

舒恨天见李秋这也不可、那也不行,心中老大不耐烦,然也不敢发作,只得小眼暗暗一翻,别过头去不说话。

听李秋言中之意,若是将汪再兴抓入大牢,则失之于鲁莽;若是停了汪再兴的通判官职,又恐被人抓住话柄;而若是径直将汪再兴暗里刺杀,则更无此必要。徐恪心知这位钦差心里定是已有了对策,随即便问道:

“那依李大人之意,该如何对付这汪再兴?”

“嗯……”李秋站起身,绕着徐恪床边走了走,若有所思,他忽然朝徐恪言道:“这样,徐大人,你明日可将汪再兴请来庆元居,先听听他对吴文龙一案,有什么说法?余事等咱们明晚再议!”

徐恪当即点头,“好!”

“时候不早,今日就这样吧,徐大人早些歇息!”

言罢,李秋再不多话,朝徐恪淡淡一笑,随即转身出门。

这第一次钦差五人组合议,便到此结束。

……

……

待众人均离开之后,徐恪独自躺在床上,却横竖睡不着觉。

自从他进了杭州城之后,一连四天,天天都躺在床上闭目静养,到了晚上正该入睡之时,哪里还睡得着觉?

于是,徐恪凝神静虑,摒除杂念,致虚极,守静笃,心中默念“雨庐翁”所授太乙昆仑决之心法,渐渐地便感四体通泰,神识进入飘飘渺渺之境……

依照“雨庐翁”昔日之所言,这太乙昆仑诀拢共有三诀,其一为修身练气诀;其二为养性凝虚诀;其三为归真入道诀。“雨庐翁”传给徐恪的,乃是修身练气决。

这修身练气诀讲究的是将自身意念彻底放空,于心神之混沌溟濛中,感受天地间上下周流之灵气,并依经脉导引之法,行吐故纳新,将天地灵气徐徐导引入体内气海元府,久而久之,待气海中元气充盈,便能身轻体健,百病不生……

依照“雨庐翁”所传之法,徐恪每晚都需盘腿静坐,手掌放于腿间,含胸拔背,浑身泰然,眼眸微闭,舌抵上腭,以眼观鼻,以鼻观心,以心观海……

然这几日,徐恪右侧小腿骨已经碎裂,丝毫不能动弹。他只得双腿伸直,身子半坐,后背仰靠于床边,眼眸微闭,浑身放松,待脑海中神识渐至空灵溟濛之境时,脐下三寸之处,气海蓦地一动,一点温热气息已起,初始时如泉水涓滴而流,其后便如小溪,渐渐汇集周身气流,便成江河之势,与呼吸而入的天地间灵气相融,复又流转至体内周天……

徐恪心神在似睡非睡之间,渐渐地便感受到体内真气犹如小河,流转了一遍大周天之后,忽又直奔右腿足阳明胃经而去,在右膝外侧“足三里”之处奔腾不息,真气所到之处,耳鼓中似隐约听到右腿断骨处“咔咔”直响,仿佛每一块碎裂的骨片,都在奋力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并与周围的碎骨融为一体。真气在右腿外侧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之间来回奔突,流转不休,徐恪只觉右腿无比舒适,先前的疼痛肿胀之感,不知不觉已荡然无存……

不知是什么时候,徐恪半靠在床边,已经酣然睡去。

铜壶滴漏,时光流转,不觉间,一夜又匆匆而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