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十九章、龙井有仙翁

神洲异事录 第十九章、龙井有仙翁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十九章、龙井有仙翁

神洲异事录第十九章、龙井有仙翁自从今年三月,长安城突发“焦面黑尸”一案以来,这件案子就一直困扰着徐恪。他与师兄李义、怡清姑娘、君羡大哥,再加天宝阁的慕容兄妹,还有十七公主等人,一连查了三个多月,直至今日,仍未找到案子的真凶。不料,今日魏嘉诚与舒恨天却匆匆来报,前任知府吴文龙的尸首竟也是一具“焦面黑尸”!

此事怎能不令徐恪感到惊诧莫名?

他当即向魏、舒两位百户详细询问了吴文龙尸身的形状,两人的回答也都是一样,这位前任知府,死状极其恐怖,非但尸体浑身焦黑,四肢蜷曲,甚至于过了将近两月,尸身竟一点也没有腐坏!

徐恪顿觉匪夷所思,这天底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看来,自己这一趟千里南行,确实是来对了地方。长安城“焦面黑尸”一案至今未破,他身为查案副使,既然此地又惊现一具黑尸,理当不远千里,南下杭州。

可是……

他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他身为查案副使,所到之处,黑尸便跟着出现,好像不是他在找黑尸,是“黑尸”在找他。

难道说,这幕后之真凶,将吴文龙变成了一具“焦面黑尸”,就是为了等着他现身于杭州?

徐恪再仔细回想前事,钦差一行在南下杭州的路上,就已一连遭遇三场刺杀,头一次在苏州城北的松林边,大批贼众冒充厉鬼,于中元之夜突袭钦差;第二次是在太湖中央,六十个水匪暗中凿船,险些就将钦差大船凿沉于湖心;第三次是在离杭州城不到二十里的官道上,对方乃少山“了”字辈三大高手,必欲置自己于死命。

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这些人非但已杀了前任知府,而且连现任知府、盐务钦差以及自己这位青镜司的千户竟也敢刺杀,简直是无法无天!

想到此处,徐恪心头火起,当即就命魏嘉诚去将杭州府通判汪再兴急速唤来。

不过,舒恨天却劝阻道,听闻这位汪再兴,虽只是一个从五品的通判,但在杭州府为官已有十载,当年可称得上是洪文堂的左膀右臂。此人非但在杭州府人面极广,上上下下都有熟人,而且跟杭州分水堂的关系尤为密切,乃是一个八面玲珑、机巧圆滑的人物。对付如此圆滑之人,手中若无足够的证据,还是不要轻易去打草惊蛇为好。

徐恪点头,亦觉书仙老哥所言有理,遂问舒恨天,若以当下案情,该从何处入手为好?

舒恨天略略一想,便建言徐恪还是要从吴府管家处入手,此人既已陪伴了吴文龙二十年之久,他家老爷如何遇害,总能知晓一些端倪。

于是,徐恪就让魏嘉诚去将吴觉人再度请来庆元居内,他毕竟右腿无法动弹,只得依旧在床上问案。

徐恪先是温言宽慰了吴觉人一番,随后就询问这位老管家,你家老爷遇难之前人在何处?当时他为何身边没有一人相陪?吴老爷在杭州府为官之时,可曾得罪过哪些人?他在杭州做官,是不是遇上了诸多难事?

吴觉人喝了一口茶,理了理头绪,这才将自己所知,尽皆向徐恪缓缓道来……

依照吴觉人所言,前任知府吴文龙原本在京城为官,好好当着他的领侍御史一职,年俸虽不高,好在妻贤女慧,一家人倒也清贫自守,其乐融融。

自去年秋月,洪文堂死后,魏王便推举吴文龙出任杭州知府,起初吴老爷并不愿去杭州为官,怎奈毕竟是魏王殿下推举,他又怎敢抗逆?

吴文龙自知此去杭州,前路必定凶险,是以就将发妻夏氏与独女吴晶晶都留在了长安,只是带了老仆吴觉人一个,孤身前往杭州任职。

到了杭州城之后,果不出吴文龙所料,整个杭州府官员,尽是些贪墨之人,且官场上下均是官官相护,沆瀣一气,从里到外都已坏透,他家吴老爷有心整顿吏治,但苦于势单力薄,一时间竟无从下手。

起初,吴老爷刚到杭州之时,便有人不断向老爷送礼,无论金银珠宝、玉器古玩还是整箱的银锭、成捆的银票,甚至是青楼名妓、红粉头牌,都有人将之送到府衙内院的隆兴居中。不过,吴老爷始终清廉自律,不为所动,不管是何人所送,送者为何,一概“原封不动”“原样退回”,到后来,老爷为明心志,还将那些送礼之人尽都打骂出门……

久而久之,吴知府“刚愎自用、不好相处”的名声也就越传越大,而隆兴居门前的送礼之人也越来越少,渐渐地便销声匿迹。

从此之后,吴知府在杭州城内的每一步路,便都是举步维艰。他的每一条政令,都无法即刻施行;他的每一项官员任免,均遭到了上司驳回;他的每一份发给百姓的文书布告,都被下属曲解误导;甚至于,他想整理一下知府大牢内的冤案,都无法改动丝毫……

整一个杭州官场,似乎都在跟这位新任知府作对,他所面临的窘境,已不能用“寸步难行”来形容。

而魏王殿下曾千叮咛万嘱咐的杭州盐税,吴知府也是毫无办法,只因签发盐引之权,本不在杭州知府,乃是在官高一级的江南道经略使司手中,他管不着盐引,就无法掐住偷漏盐税的命门,是以吴老爷对着巨额亏空的盐税数目,几度只能仰天空叹!

如此一来,吴知府为官接近一年,却吏治不能整,税银不得收,几乎毫无政绩可言,而杭州府辖下一干属员皂吏,却打着知府大人的名头,到处横征暴敛,坏事干尽,以至于弄得民怨沸腾,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皆以为杭州城又来了一位大贪官,说起“吴文龙”这三个字,都恨得牙痒。

吴老爷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之下,早已是心力交瘁,连头发都已白了一圈,他心知自己委实已无法胜任这杭州知府一职,于是便兴起了辞官归隐的念头。可正当吴老爷提笔欲写辞官折子的时候,京城里却送来了魏王殿下的书信。

原来,此时大乾国库空虚,户部库银已然所剩无几,朝廷业已发不全百官俸禄,而北地边关尚需大量军饷,山东与山南四道还需大量银子赈灾,于是魏王李缜亲笔写来书信一封,除了勉励他要好好办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向吴文龙催要税银……

如此一来,吴老爷可真是进已不能,退又不得,当真是两难之甚也!

说到这里,徐恪不禁插口问道,你家吴老爷怎地就成了一个孤家寡人?难道说整个杭州府,竟无一人可用么?就算是整个杭州官场均已烂透,总也找得出一二正直之人吧?前几日我见那位杭州府同知卢虚舟,看着便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难道说那卢虚舟也是一个贪官?

吴觉人顿时长叹了一声,回道,当初小老儿也是这么劝我家老爷的,小老儿说,这卢大人与别的官不一样,他是朝廷新派来的同知,与汪大人等当地官员也并无来往,老爷何不与卢大人好生结交,今后有卢大人臂助,岂非诸事可行?可是,咳!……我家老爷就是不听啊!

舒恨天也忍不住问道,你家老爷为何如此固执?放着好好一个同知不去结交,却偏偏要以一己之力跟整个杭州官场作对,如此刚愎自用,如何能成大事?

吴觉人又叹道,我家老爷看不惯卢大人的做派,说卢大人时常于夜间到西湖中游船夜饮,还纵酒狎妓,有时甚至会玩至通宵达旦,如此放浪形骸,全不是读书人之所为,老爷非但不去结交,还当着众官员的面,训斥了卢大人好几回……

听罢此语,徐恪也不禁暗自叹息了一声,对于这位前任知府在杭州城一年的遭遇,大致已经了然。他的这一声叹息,隐然便是为吴文龙的命运所叹。

世间众生,无论是谁,均逃不过“心性”二字。心性者,乃天性也!每个人的心性,大半都是天性,只有少数是从后天的生活际遇中发展变化而来。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便是指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就会受他的天性所局限。若天性不善做人者,却硬要你为官,往往就会步履屯邅处处两难。若天性毫无灵感者,却硬要你写书,纵然每日笔耕不辍,大多也是一堆毫无灵性的文字。

是以,就有智者曾言,一个人的成功,必定是经营自己长处的成功,而一个人的失败,也往往是与自己短处“硬扛”的失败。

吴文龙的心性,便是孤高自赏、耿介自持,为人从不知变通,行事从不讲方法,如此天性,做一任御史言官还好,若要他总揽一府之职,解破重重万难,则势必不能。

……

几个人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徐恪又问道:

“老人家,那你家吴老爷在六月十一不幸遇害那一日,为何会出现在龙井山下?他身边又为何没有一人跟随?”

吴觉人当即回道:

“回徐大人的话,我家老爷是在六月初十傍晚下值之后,便离开的府衙,当时,老爷说要去龙井山会一位‘故友’,而那位‘故友’性喜清静,是以老爷连一个随从也没带,就是自己一个孤身前往……哪料想,到了第二日的晌午,就有人告知小老儿,说在那里找到了老爷的尸身……小老儿当时还不信,可跑去那里一看,呜呜!……”他一边说,一边就掩面痛哭了起来,“老爷虽全身发黑,但面貌还是老爷的模样……呜呜!……都怪我当时没跟着老爷,呜呜!我对不住老爷啊!……”

见这位老人如此伤心落泪,徐恪只得再度出言安慰。旁边的舒恨天却听得极不耐烦,他从吴觉人的回话中已找着了此案的最大嫌疑,立时将吴觉人搀扶起身,急问道:

“本官问你,你家吴老爷当日匆匆出门,身边还不带一个随从,到底是要见哪一位‘故友’?这人姓甚名谁?!”

“老爷的这位‘故友’……”被舒恨天这么一吓,吴觉人有些颤声道:“小的也不知啊!小的从未见过他,只知他就住在龙井山中,那里的百姓都叫他……叫他‘仙翁’……”

“龙井仙翁?”舒恨天听得心中“嘿嘿”一笑,暗自道,有趣啊,哪里来的又一个“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