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五十章、好梦沉沉

神洲异事录 第五十章、好梦沉沉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五十章、好梦沉沉

王清泉毕竟是盘踞刑部十年的堂官,早已吩咐了牢厨暗施手脚。那刑部尚书萧一鸿,虽更换了徐无病的牢房,却未及顾上犯人的牢饭。此际,徐无病吃过了搀着“软香散”的饭菜,躺在牢房内的一堆干草上,已经沉沉睡了过去……

那两个大内高手,轻轻地拧开了牢门的绑锁,相互点了一下头,其中一个黑衣人取出了银勺便要入内……

可怜这徐无病,兀自睡得正香,丝毫也未曾觉察,自己的这一双眼珠,顷刻之间,便要跌落在黑衣人的银勺之中……

这一双美目,如星如电、如风如雪,炯炯有神、灼灼其华,仰看天地、俯视沧海,俊采可追日月,丰神堪比国士,有心不招小人嫉恨、无意却令女子痴心……

这样的一双俊朗的眸子,到如今,却要被一个小小的勺子,给生生地剜出?

天道彰彰、地道皇皇,天地之间至真至美之物,能这样地被糟践么?

不能!

……

黑衣人正要动手,忽听得身后有人咳嗽了两声……

“什么人!”两个黑衣人叫了一声,立即转身,迅速地分立于牢门两侧。这两人接了任务便匆忙赶来,竟都未携带兵刃,当此时,只好一个握拳、一个立掌、左腿斜探,右膝微弯,取一个“上步探马”式,各自凝神备战……

从牢门外的黑暗中,却缓缓走出来一个同样身穿黑衣之人,只见他身形瘦长,手臂也生得奇长,一张脸白渗渗地却是毫无血色。他一边走,一边冷哼道:“凭你们这点微末伎俩,也敢到刑部来撒野!趁早给我滚蛋!本司也不想为难你们……”

黑衣人哪里肯听!左侧那人将身一纵,便扑了过来……只见他,人未到拳已至,他右拳力大势猛,当空劈下,左拳却直直往前击出,正是小擒拿手中的一计狠招“双龙出洞”……

那长臂黑衣人“嘿”了一声,也不掣出兵刃,左手径自上格,右足前踢,迎了一招“哪吒闹海”。只见他气定神闲,见招拆招便如轻描淡写一般……

黑衣人一拳打在长臂黑衣人的左手上,便如打在了一段铁铸的棍子上一般,他来不及变招,便觉左下腹又是一痛,人已被远远地踢飞了出去……

幸亏那长臂黑衣人只使了一成力,否则这大内高手焉有命在?!饶是如此,倒在地上的这位黑衣人,捂着自己的肚子,直痛得龇牙咧嘴,他不禁暗自惊道:“对方好强的内力!”

长臂黑衣人刚将前面那人踢出,便觉身后掌风已破空而至,他心中冷笑,身体纹丝不动,竟受了对方一掌,右臂曲肘后撞,使了一招“搬拦捶”。这一肘,却是狠狠地撞击在了身后那黑衣人的前胸上,那人闷哼了一声倒在地上,立时便被撞得晕了过去……

长臂黑衣人冷冷说道:“回去告诉你们家主子,这里是大乾的刑部,不是他私家的后院!哼哼!……可不是你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能走的……若下次再敢擅闯,定叫你们有来无回!”

倒在地上的黑衣人,见对方只各使了一招,便将自己这边的两位大内高手,打得一倒一晕,心知自己不是此人的对手,只好忍痛起身,将另一个黑衣人扶起扛着,慢慢走出了甲字号牢房……

那一身黑衣,身长手长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居青衣卫北安平司千户的“鬼面”孙勋。孙勋接了楚王李祉的令,要来保护刑部大牢内的一个“重犯”,他刚到甲字号牢房,便遇见了已潜入牢房的两位大内高手。

孙勋心知那两个黑衣人必是东宫的手下,当下也不为难,放任他们出门后,他俯身捡起了地上的银勺子,略一思忖,便已知对方来意。孙勋心中不觉暗笑道:“看不出,他李仁竟还有这个喜好……深夜派了两名高手来,竟只是为了取人家一对招子!这点心性倒跟我颇有些相投啊……”

孙勋不由得往牢门内看去,不看则已,一看之下,不由得心中大怒。

这个人、这张脸、这副模样,虽然只见了几面,但一直记在心里,太熟悉了!孙勋心下暗道:

“这不就是两个月前,已掉入自己口中的那只‘小白羊’么?”

“明明已是自己嘴巴里的一块肉,竟生生地,让一块小玉佩给捞了出去!”

“这件事,跟秋明礼那老匹夫必也有关连,事后听说,这小贼还是那老匹夫的学生!”

“小贼啊!你让我扫兴,让我丢脸,你竟然还是那老匹夫的学生……我寻了你两个月,誓要把你找到,用我的‘青字九打’,让你尝尝‘登仙’的滋味……想不到,踏破铁鞋无觅处,此刻,你就在我身前!”

孙勋不再多想,手捏着银勺便要跨入牢房内,他心中便只有一个念头:你李仁喜欢做的事,我孙勋更加喜欢……

蓦地,孙勋猛然想起,他奉了楚王之令,深夜来到刑部大牢,费心费力要保护的,不正是这个人吗?

“这人若是伤了半点皮毛,我便拿你问罪!”这正是半个时辰前,楚王交代自己的话,这一刻,清晰地响在孙勋的耳边……

世事就是这么可笑,就在前一刻,孙勋还在四处缉拿徐无病,恨不得用他青衣卫的几十种酷刑,将那小贼折磨得不成人形。而此时此刻,自己大战东宫两大高手,甚至还拼着身受对方一掌,竟是为了保护这个小贼,还要让他“不能伤了半点皮毛”……

而更可气的是,这一个年轻人,此时躺在牢房内,兀自呼呼睡得正香。

孙勋不由得暗吸一口凉气,心道:

“难道他不单单跟魏王、赵王有瓜葛,居然还是楚王的人?!”

……

大乾康元七十年十二月初九,卯时,大明宫太元殿。

这腊月里,天气寒冷,万物萧条,天之道,冬藏而春发,若就养生而言,冬日里讲究的是藏气而收神,早晨须待日头东升之后方起,才能护住元气不使伤身。是以普通的人家,此时大多还在睡梦之中……

皇帝久未早朝,今日却突然叫了朝会,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只得寅初时分便早早的起了床,卯时不到,便都已汇聚到了太元殿门外。

这时,一轮晓日虽然已自东边缓缓升起,但弥散于天地间的那股凛冽的寒风,仍是吹得众人瑟瑟发抖。群臣大多心内惴惴,均不知皇帝为何突然要举行朝会。

“上朝了!”御史大夫车惠岭喊了一声之后,便由两位监察御史引领着百官,按序步入大殿,所有人都按照各自的官爵品阶,依次站立于殿庭两侧。

“皇上驾到!”殿中内侍高唱了一声,便见皇帝李重盛头戴通天冠,身披绛纱衮龙袍,在高良士的搀扶下,缓步走上了御座……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殿庭中侍立的文武百官尽皆纷纷跪倒,山呼万岁……

李重盛端坐于上,脸上不怒自威,此时,他却未叫起身,待得静坐了片刻,方沉声说道:

“朕……有些个日子没早朝了……朕年岁大了,身子骨……不如年轻时壮健,这腿脚么……也不那么利索了……朕不能每日接见你们,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得体谅一些……”

群臣跪在地上,却是面面相觑,均不知该如何以对……

“昨天是腊日,朕微服外出,在这长安城……四处走了一走,见到的景象……真是触目惊心啊……”

这时,跪在右列靠后的京兆尹钟兴鸣,已暗觉不妙,果然,随后便听到皇帝的声音,如山一般倾来:

“京兆尹钟兴鸣呢?”

钟兴鸣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再次跪倒稽首,口中说道:“臣在!”

“长安城外有成千上万的灾民,他们千里跋涉到此,就为讨一口饭吃……你身为京畿长官,不思赈济解困,竟为何还私自将那些灾民阻拦于城外,以致每日都有人冻死饿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他们可都是父母养大的孩子,是我大乾天下的子民……你竟眼看着他们活活饿毙!……你这父母官究竟安的什么心!”

钟兴鸣吓得股肱战栗,浑身冷汗,他颤声回道:“臣……臣知罪!”

皇帝站起了身,在御座前来回踱了几步,这才挥了挥手,说道:

“你们……都起来吧……”

群臣纷纷站起身子,中间就有许多人,暗暗吁了口气,还不经意地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皇帝朝侍立一旁的总管高良士点头示意,高良士遂大步上前,口中宣敕道:

“京兆尹钟兴鸣,怠慢失职,着即贬为京兆府少尹,罚俸一年!”

钟兴鸣叩首道:“罪臣……领旨……”

李重盛又道:“朕令你暂摄京兆尹之职,会同户部有司,开仓放粮,于长安城南,广设粥场,救济灾民……”

钟兴鸣忙又磕头谢恩:“罪臣……谢陛下恩典!罪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让一个灾民饿死……”

李重盛道:“朕若不念你昔日跟着朕疆场杀敌,护驾有攻,早把你给革职下狱了,今后,你须得心中守着一颗仁慈之心,时时念着百姓的生计……”

钟兴鸣不住地叩头谢恩,皇帝便叫他起身退下……

李重盛又踱了几步,复回到御座前坐下,朝殿中群臣顾盼道:

“秋明礼呢?”

户部尚书秋明礼拄着拐杖缓步走出班列,躬身说道:“微臣在!”

李重盛看了看秋明礼手中的拐杖,温言道:“你这腿……不碍事吧?”

秋明礼道:“陛下,微臣的腿不碍事!只是行走有些不便,御前若有失仪之处,还望陛下恕罪!”

李重盛道:“嗯……明礼啊,朕问你,眼下,我大乾的国库中,尚存多少银两?”

秋明礼道:“启禀陛下,国库存银,尚有六十八万九千余两。”

李重盛双眉深蹙,不禁面向群臣问道:

“我大乾泱泱大国,全国三十二道一百二十八府,四千八百余万民户,每年的赋税都上哪儿去了?!如何这国库中,竟只剩下这点银两?!……你们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大殿中一片缄默,竟连高良士的头,也都深深地垂了下去……

秋明礼眼望着年迈的皇帝,心中却不禁暗自叹道:“所谓康元盛世,不过是前四十年的光景,那时节,当真是夜不闭牖、路不拾遗……可后来,你身为皇帝,随着年岁增长,锐气便日益消磨,渐渐地懒于朝政,只图享受……你数次大兴土木,两度扩建大明宫,又新造了兴庆宫……你还七次巡游江南,至于这骊山畋猎,郊外嬉游之举,更是不计其数……外加前些年朝廷对北边的萧国,连年用兵……这国库中,还能有银子么?!……”

但这秋明礼心中所想的理由,连他秋尚书自己都不敢言,更何况他人了。群臣虽是心知肚明,但个个垂首肃立,皆不敢进言。

……

李重盛见问不出结果,不由得心中愠怒,又问道:

“国库无银,你们说不出个所以然……那么朕再问你们,此次,山东、山南、淮扬、淮南,四道一十六府,大旱成灾,良田千里,竟颗粒无收!受灾民众不止百万!这么大的灾情,竟无人奏报!这么多的灾民,也无人去赈济!……这又是怎么回事?……太子,你说!”

正坐在御前下首的太子李仁,慌忙站起身,惴惴地说道:

“儿臣……儿臣平日里该管着刑部,这赈灾的事儿,各个地方官、还有……户部……也没人跟儿臣说呀……”

李重盛道:“你是奉旨该管着刑部不假,但你是太子,是储君,这天下的事,也都是你该管的……不要一有事,就想着推卸!……倘若遇着事儿,你推,他推,我也推,那么到底谁去做事呢?……”

李仁慌得又赶紧跪倒,说道:“儿臣……儿臣知罪了……”

李重盛从御座上起身走了下去,亲自将李仁扶了起来,和言说道:

“仁儿,你是一国之储君,不要动不动就跪……这赈灾的事,倒也不能全怪你……”

这时,侍立于左侧上首的晋王,走出班列,跪倒在地,口中说道:

“父皇,儿臣奉旨监管着户部,国库空虚,赈灾无举皆是儿臣处置失当,恳请父皇治儿臣失职之罪!”

晋王这一跪之后,左侧的楚王、魏王、韩王、宋王、越王等皇子们也纷纷出列,跪倒在地,口称处事失职,恳请父皇治罪……

见皇子们都如此跪倒,剩下的宰相、部堂之臣……以致于全部的文武百官,尽皆又复跪倒在地,亦都是口称失职,请陛下治罪……

站立在殿中的,却只剩了秋明礼一人。

正所谓法不责众,李重盛望着这太元殿中兀自跪倒在地的一众文武大臣,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明礼啊,朕再问你,眼下,这赈灾的事儿,你怎么看?”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有两件事要做,这第一,就是拿出国库中六十九万两存银,全部买粮,一半救济长安城内外的难民,另一半发往就近的淮扬道……”秋明礼回道。

“朕准了!……这第二件呢?”李重盛问道。

“陛下,此次大旱,灾情之广、灾民之众,实属我大乾百年来之最,要救下这百万灾民,必得筹措到维持他们半年以上的口粮,另外,还需挖渠修河,引水灌溉,以资来年耕种……这两项之费,至少还需白银三百万两……这第二件事么,便是请陛下派遣得力之人,向京城中的富户以及江南、江北、苏南三道的田粮大户筹借,尽早筹到那三百万两银子……”

“好,甚好!朕知道了,你退下吧……你们也都起来吧……”

秋明礼欲待再言,可话到嘴边,竟还是止住,他只好,缓缓地退回到了班列之中……

他是想,趁着皇帝看重他的机会,不如就将无病被太子无端羁押的事,禀明皇帝。然而,这必然就意味着,他秋明礼必须在朝堂之上,公然向太子发难……太子毕竟是他的学生,太子可以不把他当老师,他秋明礼却不能不将太子当作学生……毕竟,当年,自己的家人,多亏了太子照料……

太子李仁当年的这一点点恩情,竟让秋明礼就此错失了一次拯救徐无病的良机……

待皇子与群臣俱都纷纷起身后,李重盛又接着说道:

“朕此刻,不想治你们谁的罪……若论天灾,自古哪一朝哪一代没有?关键是看你们怎么去解救这一场灾荒!……朕心中的愿望,便是自今日起,不再有一个灾民饿死或者冻死……刚才,秋大人的话,你们也都听见了……朕想问问你们,有谁愿意……去替朕筹来那三百万两银子?”

……

整个大殿中,又恢复了同刚才一样的死寂……

李重盛的心中,此时已不仅仅是愤怒、是失望,更多的,或许是悲哀……一股深深的哀伤涌上他的心头,令他竟有些万念俱灰,他不禁暗自叹道:

“朕做了七十年的皇帝,恍若做了一场七十年的大梦,如今,这梦,是不是该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