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三十七章、一举一动

神洲异事录 第三十七章、一举一动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三十七章、一举一动

徐恪与李君羡走入偏殿内,见皇帝正困坐在御榻之上,精神似有些疲乏,两人遂一并跪倒,各自呼道:

“臣徐恪叩见陛下!”

“草民李君羡拜见陛下!”

李重盛坐直了身子,挥了挥手,道:

“起来吧!”

“高良士,赐座!”

“谢陛下!”

两人各自落座,李重盛看了李君羡一眼,略略皱了皱眉,眼光转向徐恪,见徐恪满面红光,一脸惺忪之态,显然余醉未消,皇帝没好气地说道:

“朕听说,你今天去摘星楼喝酒了?”

徐恪昂起头,坦然道:

“回陛下,臣今日去喝酒了!”

“喝了多少?”

“四十年陈的‘汾阳醉’,臣喝了两壶……”

“那也没多少啊!”

“还有六十年陈的老‘凤酒’,臣喝了一壶,七十年陈的‘松醪春酒’,臣喝了一壶,此外,还有年份在三十年之上的‘竹叶青’酒、‘太禧白’酒、‘猴儿酿’酒、‘酥合香’酒、‘百草花末酒’,臣都各饮了不下两壶……”

李君羡暗自心道,贤弟,你可真会吹呀,这些酒可都是你我两人共饮之数,而且,我今日喝得也定然比你多!

李重盛好奇道:“无病,你今日竟喝了这许多好酒?而且,还都能叫得出这些酒的名字?”

徐恪淡然回道:

“回陛下,臣今日喝下肚中的美酒,还不止这些。”

“还有?”

“嗯!臣今日饮过的美酒中,除了我长安城的名酒汾阳之外,若论酒味之醇厚、酒香之悠远者,非桑国的‘龙膏酒’莫属!”

“桑国的‘龙膏酒’?连朕都未曾尝过,竟被你徐恪尝了鲜?”李重盛脸上已浮现出笑意,皇帝随之问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酒?味道究竟怎么样?与我大乾的美酒相比,有何不同?”

“嗯……”徐恪略一沉吟,仿佛在回味适才品过的龙膏美酒,过得一会儿,他便回道:

“陛下,这龙膏酒与我大乾所产美酒相比,有一点最是不同。我大乾美酒,往往入口即有甘甜之味,越饮越觉清香甘美,到得最后却渐渐流于清淡,喝至醉意朦胧时,就如饮清水一般。而桑国的龙膏酒,入口时却有一股苦涩之味,前头的三杯酒依然是苦,然后再饮便现出甘甜,再往后饮的愈多,便愈觉香甜无比,直至杯不离口,喝到最后,无论你眼前有多少龙膏美酒,非得一气喝光它不可!”

“这龙膏酒有这么好喝?”李重盛听得愈发来了兴趣。

“那是!”徐恪不无得意道:“龙膏酒虽好,也须善饮之人方能品出其中真味!那些酒品不佳者,才喝了三杯不到,往往便抵受不住酒中苦味,设若那些人弃之不饮,从此就与绝世好酒失之交臂!而且,以龙膏酒的独特性味而言,年份越久者,酒味才越是醇厚,若是有三十年之上的珍藏,其苦中回甘之味,方得怡然畅享、妙趣无穷也!”

听徐恪讲了许久,李重盛心感好奇之余,忽然又生出些许失落,不由得轻叹道:“想不到,世上竟有这样的好酒!可惜呀,朕至今却未得亲尝一口。”

下面垂首肃立的高良士,此时忙上前小声禀道:

“万岁爷,宫里头其实藏有龙膏酒,虽仅一坛,但年份少数也在三十年之上。”

“哦……”李重盛喜道:“宫里也有龙膏,好啊!良士,你索性去把那一坛龙膏酒给朕取了来,今日晚膳,朕要饮了它!”

“老奴领旨!”

高良士难得见李重盛如此愉悦,心下亦跟着开怀,听到皇帝吩咐用膳,又说今晚要饮酒,当下他不敢怠慢,急忙小步向殿外行去。

徐恪道:“陛下,龙膏酒之年份当仔细鉴别,若是有三十年之上的珍藏者,酒色当深黑,酒面上还会浮现出点点银白之色,看上去便如星沉大海之中,闪烁不已……”

李重盛随即朝高良士呼道:“高良士,听到了没有?”

“老奴知道了!”

高良士一直走到了偏殿之外,心里头还在暗骂徐恪道,就你事儿多!看你这气势,好像全天下的美酒,就你徐恪一个人懂!今日你口里灌进了几斤黄汤,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竟敢在皇宫大内,公然羞辱于我!也不知万岁爷到底看中你什么?明明宣你进宫是训诫你来着,怎地一听你说起了喝酒,就这般高兴,好像将原本为什么要召你进宫都忘了?

高良士想的没错,原本李重盛听罢晋王李祀的陈奏,虽没有当殿发怒,但心中还是颇有些不快,是以,皇帝打发魏王李缜回府歇息之后,便立时命高良士宣徐恪进宫,他要痛加训斥一番,好让这个徐恪懂得收敛,须知为官之道者,贵在谨慎耳!然此时,皇帝一听徐恪谈起了饮酒之道,顿时勾起了心中无限的意趣,这君臣两人一问一答,哪里有半点训诫之意,分明是皇帝在向臣子讨要饮酒心得。

在李重盛的内心,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看着徐恪在他面前大谈饮酒之道,他竟想起了自己少年时的光景。

皇帝依稀记得,自己少年时颇有些调皮贪玩,且喜好饮酒,于天下美酒,每每得之便欲畅饮至醉。可当时的先帝却对他约束甚严,听闻他喜好饮酒,便数度告诫他饮酒误事,自古为君者,切切不可贪杯也!故而李重盛登基之后,便牢记先帝教诲,于“美酒”“美色”一途,均刻意远离,一心勤于国事,每每夙夜忧劳,终于创下了七十年的“康元盛世”,然而皇帝到了暮年之时,忽而又思念起了少年时的光阴,对自己少年时那些放荡不羁、饮酒任侠的往事,竟开始心生向往……

这时,徐恪趁着酒兴,接着道:“其实,真正好喝的龙膏酒,还是要到桑国去喝。我今日在摘星楼中喝到的龙膏虽好,但比之于我昔日在京都城所饮的龙膏,尚差之甚远!”

“京都城?”李重盛看了看徐恪,疑惑道:

“你还去过桑国的京都?”

徐恪正想答一句:“是啊!我在桑国的京都城还呆了一月有余呢!”冷不丁听一旁的李君羡忽然咳嗽了一声,他顿时止住了话头,心道,君羡大哥提醒的是,我在神王阁中穿越而至桑国之事,三言两语怎说得

清?我若强说我曾去过桑国,皇上如何能信?此事弄不好还是一个“欺君之罪”!

见徐恪沉吟不答,李重盛又问道:

“怎么?你这桑国的京都城,莫不是梦里去的?”

“这也……差不多!”

“你是酒喝多了,说胡话吧?”

“这……”徐恪自知失言,只得说话含糊不清,坐在那里装醉。

“陛下!”徐恪身旁的李君羡忙起身行礼,为徐恪开脱道:“徐千户今日饮酒甚多,醉后难免有些……有些妄言,望陛下恕罪则个……”

李重盛瞥了李君羡一眼,脸色忽然阴沉了下来。

“你的事,朕过会儿再跟你说!”

皇帝仍然望着徐恪,声音却已经转为冷峻。

“徐千户,朕问你,今日午后原本该上值之时,你却跑到摘星楼去大肆饮酒,一直喝了两个多时辰。朕将北境侯世子一案交与你审查,这一连十余日下来,非但案情未有丝毫进展,你今日竟还怠忽职守,于上值之时公然出去饮酒,还搞得自己一身酒味,你该当何罪?!”

听得皇帝说起了北境侯世子被杀一案,徐恪顿时来了精神,他腰板一挺,依旧是坐着回禀道:

“回陛下,臣今日去摘星楼,名为喝酒,实为查案!故而虽是上值之时,臣出去喝酒亦算不得是‘怠忽职守’!”

“哦?”李重盛又来了兴趣:“你去摘星楼是为了查案?那么……你查出什么了吗?”

“启奏陛下,北境侯世子罗人凤被杀一案,臣已查得清清楚楚!”

“讲!”

这时候,高良士已经搬着一坛龙膏酒小步走进了偏殿,他见皇帝脸上忽而又现出怒意,当时便不敢多言,只是走到一旁,小心翼翼地将酒坛放下,静静肃立一旁。

“杀死罗人凤的凶手,是天音乐坊中的一个管事,名叫‘落霜’……”于是,徐恪就坐在偏殿之内,将李君羡告知他的,北境侯世子罗人凤如何被杀的经过,向皇帝详细陈奏了一遍。

李重盛听罢徐恪所言,沉思了良久,方道:

“想不到,北境侯之子,竟也是死在天音乐坊的手中!”

“陛下也知那天音乐坊?”

“嗯……”李重盛点了点头,又手指李君羡,朝徐恪问道:

“这件事,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不是他告诉你的?”

“回陛下,微臣所奏的案情,正是君羡大哥那一晚亲眼所见的情形。”

李重盛转头,将目光投向李君羡。

“是么?”

李君羡忙站起身,躬身行礼之后,禀道:

“启奏陛下,北境侯世子罗人凤被落霜所杀,确是草民亲眼所见!那一晚,草民正在城北的一处小巷子里酣睡……”于是,李君羡又将自己是如何夜眠于小巷中巧遇罗人凤一行,又如何亲见罗人凤惨死落霜之手的经过,就在御前向皇帝备陈了一遍。

李重盛听罢,转头望向徐恪,目光中又露出些许笑意,“这么说,你去摘星楼饮酒,还真是为了‘查案’?”

徐恪面上微微露出窘色,此时他业已酒醒了大半,心知天子这句话意在嘲讽,是以也不敢硬接。

高良士趁机走上御前,小声道:

“陛下,龙膏酒已送到,要不要就在殿中开席?”

李重盛往偏殿内的两人扫了一眼,点了点头,说道:

“既已是酉时,无病、君羡,你二人就留在这里,陪朕用一顿晚膳吧,这什么……龙膏酒,朕一人独饮也是无趣!”

“臣领命!”徐恪拱手为礼,欣然从命。

旁边的李君羡却神色惭愧道:

“陛下,君羡一介草民,岂敢与圣人同桌而饮?”

李重盛略略坐挺了身子,目光中自然而然透出一股无上的威严,“怎么……朕没嫌弃你,你倒嫌弃朕来了?”

李君羡惶恐道:“陛下,草民不是这个意思。草民前些时日,终日放荡于长安城的街市巷陌中,与一帮乞者流民为伍,弄得身上衣衫破烂、连须发也未曾修剪,草民的这一副打扮,如何能坐在陛下的餐席上?”

李重盛打量了李君羡周身,忍不住皱了皱眉,问道:

“也是!朕问你,你为何要把自己弄得跟个乞丐一样?”

“草民惭愧!”

李重盛转过身吩咐高良士道:“你带他去浴池里洗一洗,顺便换身衣服。”

高良士不由地心中大感诧异,他心道皇上今日宣徐恪进宫,不是斥责他们“酒后乱言”之罪么?怎地非但不问罪,竟还对李君羡如此之好?

要知道,皇宫中的几处汤泉,只能供天子沐浴所用,就算贵妃要享用温泉,也得等天子浴后再用,至于太子、亲王、宰相、贵戚重臣等,难得进宫享用一次,也是要天子特赐之后,在汤泉外的小池中,享用些天子浴后之水。今日,皇帝竟特赐李君羡这样一个平民入宫中浴池享用,高良士真不知该如何安排才好。

当下,高良士只得小心翼翼地请示道:“陛下,宫中有三处浴池,‘愉龙池’‘浴心池’‘宽研池’,老奴该带李君羡去哪一处浴池?”

李重盛似乎有些不耐烦,皇帝挥了挥手,道:

“你安排吧!”

李君羡忙躬身行礼,不胜惶愧道:

“陛下,草民怎敢入宫禁大内沐浴?这可使不得!”

李重盛眯眼盯着李君羡看了一会儿,目光中不知是期许、失望还是隐约带着一份自责,皇帝忽然脸露微笑,摆手道:

“君羡,你不必如此惶恐。说起来,朕与你乃同宗同族,都是太宗爷的子孙,朕乃高宗一脉,你是蜀王一脉,以辈分论,朕与你还是同辈,你大可呼朕一声‘皇兄’!”

皇帝此言一出,殿中三人都是一怔。徐恪心下暗暗点头称好。高良士则是诧异万分,他心想以皇上今日之言,这不等于是恢复了李君羡的皇族身份与爵名官阶么?恐怕,李君羡的爵名不单是恢复,较之从前还有所擢拔,依从前李君羡“五莲县公”与“左武卫大将军”的身份,岂能称天子一声“皇兄”?而李君羡本人更是意想不到,他诚惶诚恐地跪倒在地,惭愧道:

陛下,草民岂敢!”

李重盛起身走到李君羡的跟前,居高临下却眸中带笑,说道:

“你在摘星楼中都咏出了‘天下归我有!’这样的词句,还有什么不敢的?”

李君羡心中悚然一惊,额头上已是汗下如雨,心道,完了,我与小兄弟在摘星楼上酒醉胡言,这一句词怎会传到皇上的耳中?我刚刚才脱却诏狱,险些因“谋逆”罪被砍头,怎会如此不长记性?刚刚吃过的苦头,怎地一转身就忘了?他越想越是忧虑,有些语无伦次地回道:

“陛下……草民酒醉之后胡言乱语,草民没想那么多,草民只是……只是……”情急之下,李君羡已是接不上话。

“君羡大哥只是说,但有三杯美酒入喉,天下美景便可尽收眼底,由眼而及心,便是尽归我所有也!这一份酒中之真意,若非善饮者,未必能心领神会!”徐恪忙接话道。

李重盛手捋长须,微微颔首道:

“说的虽有些牵强,也还在理!”

皇帝亲手将尚自跪在地上的李君羡扶起身,温言道:

“不必慌张,朕没有怪你!”

李君羡缓缓起身,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液,心下仍是惴惴不安。

李重盛又指了指一旁的高良士,“去吧!”

李君羡只得跟着高良士一道,小步出了偏殿之外,向后宫行去。

高良士将李君羡带到了愉龙池外的一处小池,让君羡沐浴之后更衣。纵然是这一处不起眼的小池,能有资格坐在其中沐浴者,至少也是二品以上官员,或是皇亲贵戚。

仲夏时节,虽已是酉时傍晚,然天气仍有些炎热,故而李君羡在小池中浸泡沐浴了一会,非但毫无寒意,出浴之后顿觉分外舒适。

一个久未洗澡的人,不洗澡可以当做家常便饭,可一旦痛快洗过身子之后,再让他回到之前邋里邋遢的生活,他就会感到分外难受。

高良士不知该为李君羡准备何种新衣,便去找了一身宫中尚膳监杂役所穿的役服,看上去无官无品,只是一件颜色灰褐的布衣,不过,李君羡穿上之后,神情容貌却是焕然一新。高良士上下打量了许久,眼中满是倾慕之状。他见李君羡须发依旧散乱,便拿来剪子,亲手替李君羡整理了胡须,又将满头长发绾成了一个文士髻。

只是半个时辰不到,在高良士“精心打扮”之下,李君羡沐浴更衣之后,已换了一副全新的模样。

李君羡身上所穿,虽只是一件寻常的灰色布衣,却生生让他穿出了一身威名赫赫的军中大将气概。

只见此时的李君羡,剑眉朗目、面如冠玉,身形落落、举止潇洒,先前那一个衣衫邋遢的乞丐早已不见,立身在内廷总管面前的,已是一位仪表堂堂的七尺男儿、巍巍然伫于天地间的美男子。

高良士将李君羡打扮妥当之后,又直勾勾盯着对方看了许久,方由衷赞叹道:

“将军真乃神仙人物也!”

“高公公,皇上已等候多时了,咱们赶紧过去吧!”

“李将军,杂家之前与你在宫中也曾多次相遇,怎地从未见你有如此好看呀?”

“高公公,请!”

“哎吆,急什么!”

……

……

待李君羡跟着高良士回到偏殿,见殿中已摆列了一桌酒席,李重盛正端坐于御桌前,徐恪则在席前落座,正等着自己过来。

看皇帝与徐恪的神情,君臣二人应是已对饮了多时,此刻饮酒正酣、谈兴方浓……

李君羡正了正衣冠,走到徐恪对面将欲落座,却忽听李重盛抑扬顿挫的声音传来:

“君羡上前听封!”

李君羡心下一阵慌乱,急忙面朝天子俯身跪倒。

“此番北境侯世子被杀一案,尔查案有功。一月前,长安城猫妖为祟,尔乔装改扮,隐于街坊巷陌,一力查探妖物行踪,其功不小。半年前,苏州城水怪为患,尔助李淳风驱妖除患,亦有微功。此数功并举,实堪嘉勉!特擢李君羡为青衣卫巡查千户,复爵五莲县公!”

“臣……叩谢天恩!”李君羡磕头谢恩,心中一阵感慨,双眼中几至留下泪来。

李重盛笑着招手,“坐吧,陪朕一道用膳!”

待李君羡落座,徐恪忙起身,举杯向李君羡贺道:

“君羡兄,弟敬你一杯,庆贺你爵名恢复,荣膺千户之职,今后,弟在青衣卫中,还要仰仗君羡兄不吝赐教啊!”

李君羡也举起杯,看了看李重盛,见皇帝微微颔首,便与徐恪遥遥碰杯之后,仰脖一饮而尽。

……

这一幕场景,看得身后的高良士也不禁为之感动不已。这位陪驾已有四十年的内监总管,着实未曾料到,皇帝竟能在片刻之间就改了主意,先前还是怒气冲冲地要找徐恪与李君羡问罪,可就在转眼之间,皇帝便转怒为喜,非但对这两人未加丝毫之责怪,甚而恢复了李君羡的所有爵位,还将青衣卫巡查千户这样一个重要职位,当殿就赐给了李君羡。

而且,在皇帝的口谕中,李君羡先前混迹于长安城中,将自己弄得象一个乞丐般的经历,竟成了“乔装改扮、协同查探妖物行踪”,于是乎,李君羡之前越是过得邋遢,就越是查案有功。皇帝甚而对李君羡在苏州府的经历都一清二楚,知道他曾经协助李淳风降服太湖水怪。如此看来,皇帝一直在关注着李君羡的一举一动,也从心底里认可李君羡的功劳,可为何直至今日,才想到重新起用李君羡?

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若没有今日的这一场君臣问对,纵然李君羡做得再好,皇帝也未必会起用他!

成,不经意间,败,也是不经意间。

都道为君者一向喜怒无常,可如此喜怒大变,是不是也有些太反常了?

非但是高良士想不通,李君羡想不通,就连皇帝李重盛也想不通,他只感心中的喜怒变化虽巨,然一切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又似微风轻启于湖面,全然不着痕迹,皆是不经意而为之……

独独是徐恪,心中却波澜不惊,他饮酒吃菜,举止泰然自若,眼前的一切对他而言,并无丝毫之怪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