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一百七十八章、父子同餐

神洲异事录 第一百七十八章、父子同餐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一百七十八章、父子同餐

神洲异事录第一百七十八章、父子同餐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四月二十一、巳时、长安城道正坊、得月楼大门外

此刻的长安城道正坊内,得月楼大门之外,人来人往,车架与行人如同流水一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将近正午之时,众多食客分从四面八方赶来,都准备走进这座闻名长安的酒楼之内,好一快朵颐,大享脾胃之欢。

人群中还有两位身份特殊之人,一位是大乾皇帝李重盛,另一位,自然是内廷大总管高良士了。

今日,皇帝微服私访,与内廷总管两人,身着便衣,信步走到了道正坊,想着再去得月楼内,吃一吃他心心念念的“花雨茶烧饼”……

李重盛走到得月楼大门之外,却见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正趴在地上,向过往行人不住地磕头乞怜道:

“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姐,求你们行行好,可怜可怜我这瞎子,给个馒头吧,我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啦!”

李重盛听得不由皱眉,心道在我大乾京城,怎还有如此可怜之人?听这乞丐的声音,年纪并不太大,然再细看此人的头面,见他两个眼眶已然空洞,果真是个瞎子。

那个年纪并不太大的瞎子,正是昔日兵部侍郎赵勇的独子赵小刚。那赵小刚前番得了姚子贝施舍的二两碎银后,跟一个好心的包子铺老板兑成了铜板,总算能时时买到几个热馒头吃吃。然铜板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一旦手中没了铜钱,赵小刚也只得再度流连于长安街头,终日靠沿街乞讨苟活于世。

自从有了上次姚子贝向他“豪赠”二两银子的经验之后,赵小刚便专挑一些酒楼门前的热闹场合跪地乞讨。虽然依照大乾律令,繁华街口与大酒楼之前,流民乞者均不可逗留,但赵小刚毕竟双眼已瞎,不管是巡城的禁军兵卒,还是长安县的衙役捕快,见了他如此可怜之状,至多也是将他驱赶而已……

此刻的赵小刚,便匍匐在得月楼的大门前不远处,只因他来的时间不长,尚未碰到巡城的衙役,然两个得月楼的伙计却已跑上前来,对他大声呵斥,踢踢打打,叫他赶紧走开。

李重盛眼见店小二正欺负那双眼已瞎的赵小刚,心中便甚是不快,然这些也毕竟是世态常情,他也不好遽施责罚。于是,皇帝便命高良士施舍那乞丐两片金叶,好让那个可怜的乞丐,也能吃上几顿饱饭。

然而,对天子的这一吩咐,高良士却难得地“抗旨不遵”了一回。这位内廷大总管忙向李重盛解释道:“三郎,若咱们给了那乞丐两片金叶子,搞不好,会害了他性命!”

李重盛顿时笑了笑,叹道:

“昨日,我还说老三不通世相人情,看来,我这个老父亲,也没比儿子强多少啊!”

高良士忙赔笑道:“世相人情,不过小智,三郎胸中藏着的,可是经天纬地之大智!”

可李重盛却摆了摆手,再次叹息道:

“咳!老了,不中用了……天地无穷,焉得参悟?今时今日,我连家里的几个儿子,都猜不透!”

高良士欲待劝慰几句,李重盛却没有让他多言。

于是,李重盛便吩咐高良士,进入得月楼内,将一片金叶子兑换些散碎银两和铜板,又买了一些包子肉饼,裹成一个大包,将这些尽数施舍给门前的赵小刚。

高良士走到赵小刚面前,只是朝两个店小二瞪了一眼,吓得那两名跑堂,忙躬身缩手,退回了酒楼之内。

依照李重盛的吩咐,高良士将所有的碎银与铜钱装在一个袋子里,又将另一包吃的,都一并交到了赵小刚的手中。

赵小刚闻到包裹里食物的香味,又摸了摸袋子里的钱银,立时朝高良士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口中连连谢道:

“多谢这位大老爷,您可真是在世的活菩萨呀!小的给您磕头了!老爷必定多福多寿、多子多孙!……”

高良士听得心中异常不快,然也没有与对方计较,他走回李重盛的身边,问道:

“三郎,咱们要不要去得月楼的雅间一坐?”

“算啦!”

李重盛摆了摆手,不知是因为他在门口见到了一个邋里邋遢的乞丐,扫了吃饭的兴致,还是由于他看见得月楼里的跑堂如此仗势欺人,心中起了一阵不快,他忽然改了主意,今日的午膳,并不想着落在得月楼内。皇帝一转身,却离了得月楼,往南行去。

高良士陪着李重盛一同漫步,两人走得不疾不徐、不紧不慢,时而走走,时而停停,李重盛对于道路两旁的民房、店铺、酒楼、茶坊……无不看得分外入神。李重盛手指着那些酒楼茶馆,问东问西,自然,高良士细声柔语,答得也是格外仔细……

过了半个时辰,两人不觉间,便已行到了崇仁坊内,那里坐落着一处宽广的府邸,正是李缜居住的魏王府。

魏王府的总管马华成,见当今万岁爷亲临王府,唬得赶紧跪地,李重盛却摆了摆手,说道他今日微服出行,所有人不必拘礼,命马华成只管带路,皇帝要去探望自己的儿子。

此时方当晌午,魏王一家,正围坐于前厅正中的一张紫檀木大圆桌前,一道享用午膳。

李缜休息了一夜之后,头晕已然好转,又服了几帖太医的汤药,他已能行动如常。

李重盛走入前厅之时,李缜正端着一碗羹汤啜饮,他额头上的伤口处,兀自贴着一块白纱。

李缜身旁的魏王正妃钮氏与侧妃张氏,均认得天子模样,见了李重盛走进,急忙一个个起身,面朝李重盛俯身跪倒。

李缜不觉诧异,侧头却见是自己的父皇,也慌忙放下了饭碗,正欲朝李重盛俯身下跪……

“不要跪!”李重盛随即连连摆手,笑着道:

“今日,朕只是作为一个父亲,过来看看自己的儿子!这里没有君臣,只有父子,大家快坐下!”

见李重盛一身便服,言语又如此随和,李缜也挥了挥手,令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不用拘礼。

于是,李缜让出主位,给李重盛就座,自己则在旁相陪。

“缜儿啊,朕倒也有些饿了,你这里有什么好吃的?”

李重盛朝圆桌上望去,见一张大桌子上,却只有十几道菜肴,且大多都是些家常清淡之菜。

绕着桌子一圈,拢共坐了七人,除了李缜之外,就还有他的一位正妃、一位侧妃,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自然,李缜其余的侍妾、卑妾、孺人等,都不在此席。

七个人围坐一桌,菜肴却只有十几道,且多半不是什么硬菜。

李重盛看得不由皱眉,心道,我这亲儿子的做派,与我果然大是不同,他这一顿午膳,哪像是一个王侯之家啊,倒与那些寻常的中等人家,没什么不同!

见李重盛面露难色,李缜急忙吩咐马华成,去灶房添几道大菜过来。不料,李重盛却摆手阻止,言道,今日就想吃一吃缜儿的家常菜,不必再行劳烦。

李重盛又吩咐高良士,让他一并坐下,与他们父子一道用膳,可高良士却说什么也不敢,只道自己远远地伺候着就好。

于是,李缜亲自为他父亲端上了一碗米饭,李重盛便在这魏王府的前厅内,与自己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们一道,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午饭。

没有鱼翅熊掌、没有燕窝凤脑、没有非同寻常的山珍海味,甚至于,桌上连一个酒壶都没有,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吃着米饭,李重盛却也吃得颇觉趣味。

皇帝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三个少年,恍惚间,就觉自己也回到了昔日的少年之时,他便朝身旁的李缜问道:

“缜儿,朕的三位孙儿,最近功课如何?可曾习剑?”

“回父皇,他们一个个都喜欢读书,却没人愿意学剑!”

“书要读好,剑也当学!朕的子孙,须文武双全才行!他们不愿学剑,是不是,受了你这位父亲的影响?”

李缜低下头吃饭,无言以对。

李重盛面朝三位少年,满脸尽是慈爱之色,笑着问道:

“弘明、弘恩、弘磬,你们有谁愿意跟着皇爷爷学剑么?”

“愿意!我愿意!”

对面的三位少年,尽皆手举得老高,尤其是坐于左首第一的那位高个少年。

李缜子嗣颇为艰难,自己的正妃钮氏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可是,老大李弘成、老二李弘文,均早年夭折,只留下排行老四的李弘恩,今年十四岁,身子尚且健好。还有一个女儿,名叫李弘波,今年十三岁,尚待字闺中。

比李弘恩只大了一岁的李弘明,虽排行第三,却是庶出,乃侧妃张氏所生。而排行最末的李弘磬,今年才十一岁,却是侍妾所生,身份最是卑微。

此刻,那位身形最高,应对李重盛问话最是热切的少年,正是李缜的第三子,今年十五岁的李弘明。

“皇爷爷剑法厉害,我要跟着皇爷爷学剑!”李弘明开口央求道。

“弘明,皇爷爷剑法厉害,你是听谁说的?”李重盛一边吃着菜,一边问道。

“我是听……听父亲说的!”李弘明望了望李缜,有些怯生生地回道。

“那皇爷爷先考你一考!”李重盛放下碗筷,略作思忖,随即问了一题: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这几句话,出于何处呀?”

李弘明睁大了眼睛,呆呆望着屋顶,又不断地挠着自己的头,然他左思右想,还是完全想不出来,他皇爷爷说的,到底是什么句子。

“弘明,看来,你没好好念书啊!”李重盛拾起筷子,吃了一口青菜,又道:

“你父亲说的对,身为我李家的子孙,先要将书念好!书都没读好,光是学剑,那可不成哦!”

李弘明羞愧地低下头,讷讷言道:

“孙儿记下了,孙儿回去之后,定当好好念书,牢记皇爷爷教诲!”

李重盛又面朝中间坐着的李弘恩,问道:

“弘恩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么?”

这时,连李缜也饶有兴致地望向了李弘恩,他平素待人一向沉默寡言,与儿子们相处的时间也不算多,趁着父皇考较自己的儿子,他也想借机了解他们一二。

此时的李弘恩,却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挺直脊背,不慌不忙地答道:

“皇爷爷,这几句话,出自《诗三百》,说的是殷高宗顺应天命,讨伐荆楚,使四方诸侯来附,万邦咸与臣服的事迹。殷高宗乃中兴圣主,在他治理之下,百姓们无不恭敬守法,无人敢有半分懈怠!最终天下一统,尽归于大商治下!如今,我大乾在皇爷爷精心治理之下,四海归附、万邦臣服,皇爷爷上承天命,下得民心,功劳就跟当年的殷高宗一样!……”

坐在李弘恩身旁的李弘明却不服气道:

“皇爷爷乃千古明君,区区一个殷高宗,怎可与皇爷爷相提并论?!”吧

“诶!不得诽谤古人!”李重盛朝李弘明面色微微一冷,以略带训诫的口吻言道:

“殷高宗中兴之治,堪称前无古人!你皇爷爷若能得一个与他一样的评价,心中已是不胜欣慰了!”

坐在李缜身旁第二位的侧妃张氏,朝自己的儿子狠狠地瞪了一眼,吓得那李弘明忙又低下头去,从此不敢再说话。

李重盛手捋着自己颌下的一缕长须,双眼望着李弘恩,眼眉间满是慈蔼与赞许的神情,那少年生得剑眉龙目,依稀就是自己当年的模样……

当下,皇帝便兴致勃勃地问道:

“弘恩,过些日子,皇爷爷就派人将你接入皇宫。你跟着皇爷爷一起学剑、读书,咱们祖孙两好好做个伴,可好?”

“孙儿谨遵皇爷爷之命!”

“好好好!哈哈哈!……”李重盛一边不住地点着头,一边还呵呵大笑着。

“不过,孙儿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哦……弘恩还想要一个赏赐么?”李重盛微笑着问道。

他今日见到了李缜,心中只是生出了一丝愧意,然见到了自己的皇孙李弘恩之后,心里面当真是异常地开怀。人老之后,每每就喜欢与青春年少之人呆在一起,感受对方那一股蓬勃而茁壮的生命之力,皇帝亦是如此。

李缜却朝李弘恩瞪了一眼,训斥道:

“弘恩,休要胡闹!还不快谢过你皇爷爷?”

“诶!你不要说话!”李重盛立时摆手阻住了李缜,又朝李弘恩和言问道:

“说吧,你想要什么?”

李弘恩站起身,朝李重盛躬身行礼道:

“孙儿请求,让弘波妹妹能跟我一道入宫,一起跟着皇爷爷学剑!”

“原来是这个呀!”李重盛望了望对面坐着的那个女孩,见她年纪虽小,然浑身上下亦透着一股飒爽之姿,其状象极了自己的十七女李琪,于是爽快应道:

“朕准了!”

“谢皇爷爷!”

“嗯……”李重盛又盯着眼前的李弘明看了一会儿,越看越觉得他象一个人,皇帝遂转头朝李缜问道:

“缜儿,你觉得,弘恩象不象一个人?”

李缜却点了点头,微笑着道:

“不瞒父皇,孩儿也早就看出来了!”

“你早就看出来了?那你觉得,他象谁?”李重盛更为疑惑道。

“嗯……”

李缜这个时候,午饭也已吃得差不多。他随即便朝旁边的两位王妃望了一眼。钮氏与张氏当即会意,立时尽皆起身,向李重盛敛衽为礼之后,带着四个孩子,都纷纷退了下去。前厅之内,便只剩下了李重盛与李缜父子,身后的高良士则远远地伫立在旁边,一直躬身伺候着……

“弘恩与无病,倒是长得颇为相像!”李缜当即笑着说道。

李重盛仔细一回想,确是如此,自己的那位皇孙,长得身形修长,眉目朗润,于文秀之中又隐含一股傲人之气,其样貌竟与那青衣卫里的徐恪长得极其神似。他顿感诧异道:

“这就奇了!弘恩怎会与那个小恪,长得如此神似?”

“父皇,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长安城内,亦有不是兄弟,却长得极其相像之人。弘恩与无病模样酷似,也是巧合吧!”李缜依旧是微笑着回道。

“嗯!想不到,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说到了徐恪,李重盛自然也想到了自己此来魏王府的真正目的。

当下,皇帝便取出了怀中的那一纸薄笺,交到了李缜的手中。

“缜儿,你看看这个!”

李缜打开那一纸薄笺,看完之后,不无忧虑道:

“父皇,此事我已听三哥跟我说了,八弟被萧国国师陆火离半夜掳走。父皇想如何救他?”

李重盛叹了一声,道:

“那流霜老怪剑术了得,祀儿既已落在他的手中,咱们便不可轻举妄动,胡乱救人!为今之计,也只得依照那老怪的吩咐去做了!”

“父皇的意思,让无病带着玄黄剑去金顶山救人?”

“嗯!”

李重盛点了点头,脸上却是一副忧虑的神情。

“八弟之前曾在御前密告无病有‘私通妖类’之罪!因为这件事,父皇将无病夺职下狱!父皇是不是担心,无病会对之怀恨在心,是以不愿前往金顶山救人?”李缜随即问道。

也是直到了此刻,李缜才终于明白了,他的父皇,平素几乎不来他的王府,何以今日,竟会兴致勃勃地微服来访?

还如此热情地与他家人一道用了午膳?!就在方才,父皇又答应亲自教弘恩与弘波学剑与读书。

原来,父皇今日是有求于他。

父皇为何会来求他?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的那位八弟。

照此看来,八弟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不可谓不低矣!

……

果然,李重盛点了点头,说道:

“缜儿,朕也不瞒你,先前你三哥与程万里,都已到诏狱里去劝过小恪。无奈那个小恪,性子就跟一头倔驴似的,什么人的话都不肯听!如今,那流霜老怪只给了咱们三天的期限,若这头倔驴死活不肯,朕也不能强逼着他……”

李缜忙道:

“父皇无需担忧,儿臣今日就亲自前往诏狱,无论如何,儿臣也要让无病答应救人!”

“好!朕没有看错你!”

李重盛不禁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脸上的神色中,既有一丝感动,又隐含一丝歉意。

李重盛随即起身,朝着前厅外走去,将到门边之时,皇帝又忽然止步,转身朝李缜谆谆言道:

“缜儿呀!朕前日那般对你,确是过分了一些!然则,朕切盼你能记着,将来无论如何,你对自己的亲兄弟,当时时刻刻存着一份宽仁之念!若他们没有谋反之举,你须当……须当好生善待之……”

说到这里,这位大乾皇帝不知何故,双眼中竟忽而泛起了盈盈泪光……

李缜忙朝他父皇躬身致礼,恳切言道:

“请父皇放心!孩儿发誓,孩儿有生之年,定当善待自己的亲兄弟,绝不加害!”

……

……

几乎与此同时,在青衣卫诏狱之内,甲字十二号牢房之中,徐恪与明月共坐在一张方桌之前,也正一道享用着午膳。

这几日,依照南宫千户的吩咐,徐恪的伙食,均由丁春秋亲自负责,其余任何人不得插手。

南宫千户还特意从北安平司的公银中,下拨了一百两银子,用作丁春秋出外采购饮食的经费。

丁春秋原先就担负着徐恪在诏狱中的日常饮食,自从得了千户大人的吩咐之后,更是尽心竭力,鞍前马后,格外忙碌。今日的这一顿午膳,还是他特意去了一趟东市,从香满楼采办而来。

徐恪拿着一个“北方大包”放入口中,张嘴大嚼,他不住地赞道:“好吃!委实是好吃呀!”

明月忍不住“噗嗤”一笑道:

“大人,只是一个包子,就把你乐成了这样?”

“咳!明月姑娘,你不知道,这个‘北方大包’,皮薄馅厚,肉汁鲜美,其味无穷啊!这样的包子,小时候,若能让我吃上一个,我就别无他求啦!”

“大人小时候,到处乞讨,一个肉包子就是大人最大的梦想。那时候,大人也没想到,有朝一日,您能成为一个朝廷的大官吧?”

徐恪却又叹息一声,道:

“咳!……什么大官呀!如今,我早已被圣上给削职为民,还被关在这座暗无天日的诏狱之内,说不定,性命尚且不保!早知今日,我还不如,当年在杭州城里四处乞讨来的快活呢!”

“大人真会说笑!”明月也拿起了一个“北方大肉包”放入口中,她只觉得满口都是肉汁,不觉甚是肥腻,徐恪赞不绝口的美味,她却也觉得寻常。

明月言道:

“昨日程将军来劝你,今早赵王爷又来,他们都说,只要你肯答应前往金顶山,圣上就会饶了你的罪,可你偏偏就是不肯答应!明明是你自己脾气倔性子犟!你自己不肯走出这诏狱,如今,倒还说起风凉话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