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二十二章、初心莫悔

神洲异事录 第二十二章、初心莫悔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二十二章、初心莫悔

青衣卫北安平司厅堂内,孙勋命人带出了徐无病,并解去了他身上的镣铐。孙勋一边亲手奉上魏王的玉佩,一边向等候多时的右羽林卫大将军薛涛陪笑道:“孙某不知这后生乃是魏王的门下,此前多有得罪,还望薛将军在魏王那里,帮着说些好话呀!”

薛涛“哼”了一声,也不去理会孙勋,只是拿了玉佩,拉了徐无病转身就走。孙勋听得薛涛身上的羽林卫禁军铠甲发出的“沓沓”之声,在深夜中传来,似是格外刺耳。孙勋目视着两人的身影逐渐远去,他白渗渗的脸上,此刻显得更为惨白,一张笑眯眯的脸容,突然转为凶狠之色,犹如夜空中的一个恶鬼,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利齿獠牙,恨不得立时扑上,疯狂地撕咬一番……

一旁的杨文渊走上前来,拱手道:“恭喜大人!”

孙勋怒道:“恭喜个屁!今晚还嫌丢人不够吗?!哪来的喜!”

杨文渊笑道:“卑职有两件事要恭喜千户大人,这第一件事么,大人今夜放了那小贼,既是在两位皇子那里讨下了一个大大的人情,又捏住了魏王的一处把柄,让他不得不对大人心有顾忌。”

孙勋问道:“什么把柄?”

杨文渊道:“大人试想,青衣卫乃皇帝亲军,我北安平司又受圣上直接辖制,本司诏狱的犯人,又岂能仅凭一个皇子的佩玉,便说放就放呢?魏王这是逾制擅权,大人随时可以奏上一本,弹劾魏王专权越制,强放人犯,干涉青衣卫办案……就算他薛涛不肯认,我北安平司上下人等,皆可为证!当今圣上最恨皇子干涉朝政,莫说这一条罪状坐实,就算是惹得圣上起了猜疑,想那魏王今后的日子,怕也是难过的很啊!”

孙勋转怒为喜道:“有道理!那第二件事呢?”

杨文渊道:“这第二件事么,先前我等一直怀疑,那汪猛是太子的心腹,照如今的情形看,汪猛竟然跟赵王还有牵扯。这一次汪猛在江南弄出如此大的动静,说明各路皇子都在盯着江南这片膏腴之地。卑职早就闻得那苏州府与杭州府乃天下之粮仓、赋税之重地。千户大人当尽快禀告楚王,除了弹劾太子行为不检,未能约束门人外;还应选派一得力干将,尽早赶赴江南。须知天下之道,‘有钱方能办事’——此为万古不变之至理也!千户大人若能助楚王早日占得江南钱粮之地,便是奇功一件啊!”

孙勋连连点头称是,想了一想,他又问道:“照文渊的意思,今日那小贼,真的就是赵王的手下?那为何来救他的却是魏王?!”

杨文渊道:“千户大人,正因为今日出面的是魏王,卑职才断定那小贼就是赵王的手下啊!”

孙勋奇道:“哦?此言何解?”

杨文渊道:“大人啊,想那赵王是何许人也,我大乾神王阁主,皇上最宠信的三皇子,平日里眼高于顶,自诩绝不参与党争,只以天下苍生为念……他怎会为了一个下人亲自出面,自毁名声呢?卑职素闻赵王与那魏王最是交好,今夜由魏王出面才是最好的解释啊!”

孙勋轻哼道:“不想这区区一个小青头,竟然能牵动我大乾两位皇子,当真是奇哉怪也!”

……

大乾康元七十年十月初一子时,长安城魏王府书房内,当今皇帝的四皇子,魏王李缜依然坐在火盆边,手里拿着一碗侍女刚刚送上的莲子银耳羹,一边用银勺轻轻拨弄,一边在细细咀嚼……

这时,右羽林卫大将军薛涛带着徐无病轻轻走进房来。薛涛拱手行了礼,微微一碰徐无病。徐无病会意,当即跪倒在地,口中说道:“草民徐无病,参见魏王殿下!谢殿下救命之恩!”

李缜只是顾自品着银耳羹,并未应声,待徐无病跪了小半刻,方才道了声:“起来吧!”

“谢魏王!”徐无病缓缓起身,肃立一旁。

“听说你是秋先生的学生?”李缜漫不经心地问道。

“是!”徐无病回道。

李缜朝徐无病略略看了看,又道:“既是秋先生的学生,我便考你一考……”

“草民才疏学浅,恐负殿下所望!”徐无病拱手道。

李缜“嗯”了一声,徐徐说道:

“有一个人,他的朋友胡乱讲话,得罪了他的父亲,被他父亲关了起来。你说,他该不该救他的这位朋友?”

“那要看他的朋友讲了些什么话?”徐无病回道。

李缜说道:“自然是些有道理的话,这些道理对老百姓都有大大的好处,只是他的父亲并不爱听,相反,听了还很生气!”

徐无病道:“这样的朋友,当然要救!”

李缜朝徐无病又仔细看了几眼,问道:

“那你说,该怎么救?”

徐无病问道:“敢问他的父亲,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吗?”

李缜道:“自然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徐无病坦然回道:“既然他的父亲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的朋友讲的也是有道理的话,那么无病以为,他就该诚恳地跟他的父亲讲清楚这些道理。就算他的父亲刚开始很生气,相信过了些时间,他的父亲必定能够体谅,毕竟这些道理都是对的,对老百姓也都有大大的好处。”

顿了一顿,徐无病又道:“就像我小的时候,我们杭州城瞎子胡同里有位卖烧饼的王大爷,有一次我说他的烧饼不好吃,他就很不高兴,好几天都不肯理我。后来我告诉他,面粉可以摊得薄一些,这样做出来的烧饼非但看上去个儿大,而且吃起来又脆又嫩滋味更香,用料却是一样的。他听了我的话,此后生意大好,非但跟我道了歉,每次见了我,都要送我两个烧饼……”

徐无病忽然想起那卖烧饼的王老伯对他一直照顾有加,后来却不幸被那杭州知府所害,一家人尽皆惨死,不由得双眼一湿,泫然欲涕……

李缜默然半晌,点头说道:“说的好!引喻虽有失义,于本王却颇有所得!”

李缜当即吩咐薛涛先将徐无病送回客栈,只说需要之时便会找他。

待得徐无病出门,李缜立时便叫人备车,自己要进宫面圣。

魏王府的总管名唤“马华成”,是一名精干的老吏。他见主人深夜还要出门,忙赶来劝阻道:“殿下,此时已是深夜,皇上想必已睡下了。老奴恐殿下此去,会扰了皇上歇息啊!不如……不如等到明日早朝之后,再进宫不迟……”

李缜怒道:“住口!本王等得,秋先生可等不得!”

……

薛涛护送着徐无病出得魏王府,径直往长乐坊行来。偌大一个长安城,白日里车如流水马如龙,如今却是万籁无声、一片阒寂。街巷中不时有盘查宵禁的禁军兵士列队经过,见了徐无病正要大声呵斥,立施抓捕,一看旁边站着的右羽林卫大将军,顿时便吓得不敢吱声,慌忙拱手行礼,闪避一旁。

薛涛对着徐无病笑道:“你今天对魏王讲的话,很好!听起来很简单的一席话,却正好解开了一直萦于魏王心头的一道难题,看来,秋先生有救了,你果然是秋先生的好徒弟!”

徐无病道:“不瞒薛将军,无病其实……其实也是今日方认识秋先生。秋先生大行高义,令无病仰慕之至。无病只盼,秋先生能尽早脱却樊笼,离开青衣卫那污浊恶秽之地……”

薛涛奇道:“你今日才识得秋先生?那么你,并不是秋先生的徒弟?”

徐无病便将自己如何无端身入牢笼,又如何认识秋明礼,在牢房中拜他为师等诸般事由,约略跟薛涛说了一遍。薛涛听后,不由喟然叹道:

“想不到,秋先生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心中念念不忘的,竟是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之人。似秋先生这等磊落胸怀,令薛某着实佩服啊!”

……

徐无病拜别了薛涛,走进位于东市口长乐坊内的“云起”客栈,回到自己日间定下的房间,却见朱无能正仰天躺在床上,兀自鼾声如雷。无病不由苦笑数声,想起白天自己的经历,直如梦境一般……这时身体但感困乏之极,当即便和衣睡到。

几乎与此同时,长安城兴庆宫御书房内,魏王李缜双膝跪倒,匍匐于地。一位苍颜白发、年约八旬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椅子上就坐。他虽只是穿了件杏黄色的便服,身上未着衮冕,头上也未顶通天冠,但在他举手投足之中,却自然而然地生出一股君临天下的皇皇气势。这人便是主宰大乾天下七十年,被誉为一代盛世明君的康元皇帝李重盛。这位皇帝甫一落座,便神情困乏地说道:

“朕都要歇下了,什么事非得现在说?”

“儿臣求父皇开恩,饶了儿臣的老师秋明礼。”

李重盛龙目微张,面露不悦道:

“他目无君上,妄议先皇法度,如此佞臣,其罪当诛!”

“秋先生忠心国事,他所陈的十二条变法纲要,皆是治国明理、济世良方,无一不是利佑我大乾的江山社稷,福泽我大乾的黎民百姓,他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李缜回道。

李重盛冷哼道:“你懂什么济世良方、治国明理?!那租庸调法乃是我朝太宗爷所创,行之两百余年,方才有了这大乾的盛世。‘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必苦之’……这祖宗成法,岂能说变就变?!”

李缜道:“太宗爷所创的租庸调法,原是至善至伟的宏宏国策,只可惜经年日久,如今我大乾天下,土地多有兼并,良田尽在豪族大户之手。若徒依祖法,只以人丁收税,则无地之民不堪赋税之重,有地之户又大肆逃税,长此以往,国库渐空,而生民益艰,儿臣闻‘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若再不行变法,儿臣深恐我大乾国势,将日益衰颓也……”

李重盛双眉深蹙,宽阔的额头上,隆起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一双龙目中突然精光大盛,他紧紧地逼视着兀自匍匐于地上的李缜,没有人知道此刻他脸上的神情,是愤怒、震惊,还是沉思、感伤……过了良久,李重盛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了下去,他悠悠叹了一声,说道:“你先起来吧!”

“谢父皇!”李缜站起,躬身肃立一旁。

“我儿长大了,懂得为父亲分忧,甚好……甚好!然法者,乃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变法这等大事,又岂能容他一个小小的五品官置喙?”李重盛道。

“秋先生身为户部佥事,体察民情、改革税制,开源节流、充实国库,正是他的本职。”李缜回道。

“好了,你的奏请,朕已知晓,朕会斟酌处理,你先回吧……”李重盛挥了挥手,示意李缜可以退下了。

“儿臣恳请父皇,即刻下旨,放了秋先生!”李缜拱手道。

“秋明礼刚入诏狱,怎可说放就放?!”李重盛道。

李缜说道:“儿臣听闻,父皇于数月之前,发招贤皇榜于各道,父皇虚怀若谷、求贤若渴,令天下人无不景仰。秋先生博古通今、胸罗万象,师圣贤之道、谋经世之用,似秋先生这般大才,就在父皇眼前,父皇却视若未见,反倒将他打入诏狱……”

“住口!”李重盛怒道。

“父皇!”李缜再次双膝跪倒,以头着地,抗声道。

“缜儿……你这是在逼你的父亲啊!……咳咳咳……”李重盛一张脸憋成了紫红,显然是急怒交加,又连续咳嗽了数声。

门口肃立的皇帝贴身宦官,宫廷大总管高良士,见到屋内的父子两人,抗辩不休、僵持不下,直急得如热锅上蚂蚁,他心中焦急不安,但仍是不敢擅自进来劝架。

这时,跪在地上的李缜却抬起头,柔声说道:

“父皇,儿臣刚刚听得一个故事:在那杭州城的瞎子胡同里,有一位卖烧饼的王老汉。他做的烧饼,原先又厚又硬,有人告诉他,烧饼这样做不好吃。他听了很生气,还跟那人断了交往。后来那人又告诉他,只需将做烧饼的面粉再摊得薄一些,味道就会不一样。王老汉这回听了他朋友的话,他做的烧饼虽然薄了一点,但是看上去更大,味道反而更好,生意从此大好。于是,那王老汉主动向他朋友道歉,之后每回见了,都要赠他朋友两个烧饼……”

李缜见皇帝正凝神倾听,顿了一顿,复又说道:

“父皇,儿臣觉得,如今我大乾这张烧饼,也是该换一换做法,该当摊薄的地方,也需摊摊薄了……”

看到自己这位一向行为低调、做事谨慎的儿子,今日竟然为了一个罪臣跟自己据理强辨,并不惜违逆自己,李重盛今日的心情,着实感到意外,这种意外甚至都让他忘却了愤怒。“看不出这老四平常处处小心的样子,今日竟会这般强词抗辩,所言之事却也不无道理……”这时,他一低头,却看到跪在地上的李缜,浑身瑟瑟发抖,几乎已支持不住,不由奇道:

“缜儿,你为何抖得这般厉害?”

“启禀父皇,儿臣这几日受了风寒……得了寒热之症……以致御前无状,还望父皇恕罪!”李缜答道,此时他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寒意,浑身颤抖得更加厉害了。

“寒热之症!这可不是小病!无怪你今日穿得这么厚实……你……你快起来!高良士,快传太医!”李重盛毕竟也是一位父亲,此时,看着自己的爱子正忍受着病痛的煎熬,不由得激起了他胸腔中浓浓的慈父之爱,这父爱便如一股暖流,一下子填满了他的心房。

“儿臣恳请父皇,免去秋明礼死罪!”跪在地上的李缜,再一次双手向前匍匐于地,行了一个大礼,大声说道。

“好好好!朕依你,朕今日就下旨,放了你的秋先生!”李重盛无奈说道。

“谢父皇!”李缜说完,但觉眼前一黑,几欲摔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