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984章 982【归去来兮】

九锡 第984章 982【归去来兮】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984章 982【归去来兮】

从古至今历代王朝,迁都毫无疑问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对于当今的大齐来说,迁都意味着高层权力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动荡,江南官员自然不肯同意。

薛南亭和许佐奉旨召集百官商议细节,一开始便遭到不少官员的反对。

如果将时间退回十年前,两位宰相还真不一定能办成此事,只是如今的江南门阀已经七零八落不成气候。

江南九大家之中,郭王宁乐四姓早已灰飞烟灭,锦麟李氏淡出朝堂,尤其是在李道彦去世之后,李家子弟几近闭门不出,不再与其他门阀世族有太多的往来。

剩下四家,清源薛氏拗不过薛南亭这位左相的决断,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迁都的结果。

宁潭丁氏和龙林高氏则因为丁会和高焕的缘故,明明白白地站在陆沉那一边,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反对迁都。

如此便只有一个博越陈氏,再加上永新王氏、确山吴氏、平江孔氏等世族,虽然他们反复劝说两位宰相慎重,终究无法改变大局。

经过十来天的商议,满朝公卿几乎磨破了嘴皮子,最终无比艰难地形成一个决议。

迁都将分为三步,朝廷先派出礼部尚书孔映冬和工部尚书朱衡,即刻率数百名官员和干吏北上河洛,对河洛城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包括皇宫、官衙、官宅的检修和划分,圣驾这一路上的起、行、停、驻,皇陵、太庙和天坛等关键场所的修缮。

第二步,预计于今年九月上旬,右相许佐率各部衙次官以及一部分官员,前往河洛将朝廷的架子搭起来。

第三步定在十一月上旬,天家、宗室和文武百官在禁军的护卫下启程前往河洛,赶在年前于皇陵祭祖。

届时永嘉及周边地区会升格为南直隶,政治地位仅次于京城河洛。

朝廷将设立南直隶总督一职,与其余各州刺史、江南大营主帅一道负责江南各地的安定。

随着迁都一事开始进行,永嘉城变得格外繁忙,一辆外表普通的马车就在这般略显混乱的氛围中,悄然驶进城内。

“等等。”

车厢内传出一个苍老又平静的声音。

一名三旬左右面白无须的男子上前问道:“秦大人有何吩咐?”

车内那人道:“陛下让我立刻进宫?”

男子名叫吕威,现为内侍省内府令,乃是宁太后的亲信宦官之一。

虽然颇得宁太后器重,吕威在车内那人跟前显得极为恭敬,当即垂首道:“陛下并未明言,不知秦大人是否有事要办?”

车内那人道:“既然顺路,先去一趟织经司总衙。”

吕威一怔,随即面露难色,他已经接到苑玉吉传达宁太后的旨意,务必要遮掩行踪,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秦正返回京城。

车厢之内,秦正脸上不悲不喜,淡然道:“陛下召我回京,想来不是为了单纯见我一面,那么藏着掖着有何必要?织经司行事固然不讲究光明正大,但也不必刻意走阴诡的路子,平白让人心生猜疑。走吧,稍后老夫会亲自向陛下解释,怪不到你头上。”

吕威不敢迟疑,连忙应道:“是。”

约莫一刻钟之后,马车来到那片青灰色建筑的大门前,这时吕威突然发现周遭出现不少身影。

当秦正从马车中出来那一刻,远处那些身影没有冒失地靠近,吕威却明显感觉到空气中氤氲着激动的情绪。

织经司总衙很快有了反应。

秦正走上石阶负手而立,仰头望着织经司的匾额,片刻后便有一群官员冲出来,为首之人正是现任提举苏云青,在京的两位提点邓俊飞和施皓阳,以及众位主押官、签押官、勘契官、押司官和指挥。

大部分人脸上浮现惊喜和振奋的神情,然后在苏云青的率领下,行礼道:“拜见秦大人!”

“诸位不必多礼。”

秦正微笑道:“老夫奉陛下旨意入京面圣,因为这几年远离京城颇为想念,所以顺道过来看看你们。”

这短短一句话让众人心情各异。

织经司虽然不是当年朝廷南渡之后才设立,但确实是在秦正手中一步步发展壮大。

从元康十一年到建武十五年,秦正以一己之力撑起织经司的骨架,像苏云青这样的有才之士,都是他手把手地培养教导,然后成为李端最可靠的眼睛和耳朵。

那些年李端面临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织经司可谓他的关键臂膀,帮他一点点压制住江南门阀。

没有秦正就没有织经司,这是绝大多数人心中认可的事实。

即便他离开京城已经三年,依旧没人敢轻视他对这座特殊衙门的影响力,更不知道水面之下还藏着多少他的心腹。

苏云青对此心知肚明,譬如除陆沉之外的十一名干办,他到现在都很难彻底摸透那些人的底细。

秦正望着眉眼间泛着疲惫的苏云青,认真地说道:“这几年你辛苦了。”

听闻此言,苏云青心中百感交集。

其实这大半年来他的日子颇有些难熬,因为他和陆沉的关系已经摆在明面上,无论宁太后是怎样的性情,都很难接受织经司的首脑和军方魁首穿一条裤子,若非禁军还处在沈玉来的控制之下,恐怕她晚上都不敢让年幼的天子独自就寝。

因此让苏云青边缘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看在陆沉的面上,宁太后的诸多安排顾及到了苏云青的体面,她尽可能直接让下面的三位提点办事,明面上依旧给予苏云青足够的尊重。

只是这终究会让苏云青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一念及此,苏云青喟然道:“不辛苦,尽职罢了。”

“这样僵着没有必要。”

秦正摇了摇头,温言道:“我知道你不是舍不得这个官位,陆沉那边肯定也给你留了位置,待会我会向陛下奏请,罢免你的织经司提举一职,往后你就去帮陆沉做事吧。云青,从当年你加入织经司开始,我就很欣赏你的才干和忠耿,这十几年你为大齐出力良多,没有必要继续夹在中间。”

周遭一片寂静。

苏云青望着秦正真诚温润的目光,心中块垒逐渐消散,拱手一礼道:“多谢大人成全。”

秦正不复多言,看向众人道:“老夫要入宫了,诸位自去做事,不必相送。”

对于他三言两语就定下现任提举苏云青的前途,这些织经司的官员并无任何诧异,相反他们似乎觉得这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

所谓理该如此。

“恭送大人。”

众人整齐行礼,目送秦正登上马车。

那些隐藏在周遭角落里的织经司密探,他们崇敬的视线紧紧追随着那辆普通的马车。

不久之后,马车在和宁门外的广场边缘停下,秦正看了一眼恢弘巍峨的皇城,随即整理衣冠迈步向前。

等他来到和宁门下,内侍省少监苑玉吉已经在此恭候。

行走在熟悉又陌生的皇宫里,秦正目不斜视,规矩一如当年。

及至文德殿偏殿,宁太后已经屏退其他宫人,只留下那位心腹女官若岚。

“老臣秦正,拜见陛下。”

秦正一丝不苟地行礼。

宁太后不等他跪下,便目视苑玉吉扶住,然后起身道:“秦卿无需多礼。”

秦正没有强行大礼参拜,顺势直起身来。

宁太后发现他和三年前离开京城时相比,容貌并未苍老太多,可见这三年他在桑梓之地过得还算舒心。

想到这里,她微笑道:“三载不见,秦卿风采依旧,哀家甚慰。”

秦正从容答道:“不瞒陛下,老臣这几年尽享天伦之乐,又得悉我朝边军大败强敌光复河山,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寒暄过后,君臣二人落座。

宁太后何等敏锐之人,自然能感觉到那股疏离的气氛,因而心情愈发复杂。

在她思索如何开口的时候,秦正主动说起方才在织经司总衙的小插曲,最后恭敬地说道:“还请陛下恕罪,老臣自作主张,答应苏云青辞官之请。”

宁太后略显尴尬地说道:“无妨,其实哀家亦知苏云青不适合继续掌管织经司,纵然哀家相信他的忠心,他自己也会感到煎熬。原本想着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召他入宫面谈,只是这大半年来大事一桩接着一桩,因此耽搁下来。”

秦正稍稍沉默,他知道宁太后为何要将苏云青留在京城,说到底只是不想让这样一个熟悉织经司机密、深谙密探运作流程的人才离开,成为陆沉麾下的得力臂助。

因此即便苏云青已经逐渐被排除在织经司的核心之外,宁太后依旧不肯松口。

站在宁太后的角度,她并未亏待苏云青,更没想过要害他的性命,只是尽可能多留他一段时间,至少要等到迁都之后再放他离开,何错之有?

看着宁太后眼中那抹局促和紧张,秦正不再继续先前的话题,缓缓道:“陛下,老臣知道您很不容易。”

宁太后袖中的双手下意识攥紧,勉强笑道:“哀家其实没有做什么,都是淮安郡王、两位宰相和朝中文武用心国事。”

“老臣不是指这些。”

秦正摇摇头,随即轻声问道:“陛下,您召老臣回京,不知需要老臣做什么?”

宁太后定定地看着他。

似乎想要看穿这位三朝老臣的本心。

但她只能看见对方那深邃如海的眼神,隐约带着几分悲悯。

这一刻所有的苦楚和酸涩仿佛猛然间爆发,三年以来不断累积的压力犹如轰然垮塌的高山,宁太后不知不觉间红了眼眶。

苑玉吉和若岚大惊失色,却又不敢冒然开口。

秦正依旧静静地坐着,良久之后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