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968章 966【宁后的智慧】 为盟主书友

九锡 第968章 966【宁后的智慧】 为盟主书友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968章 966【宁后的智慧】(为盟主书友16040909加更)

“不瞒二位宰相,哀家当初根本想不到淮安郡王能够做到这一步。”

此刻暖阁内除了苑玉吉和几名贴身女官,便无其他宫人侍奉,因此宁太后没有过于遮掩,坦然道:“哀家原本以为,他能挡住景国皇帝和庆聿恭的联手进攻,守住江北便是大功一件。哪怕丢失江北部分疆域,只要能粉碎景军这次孤注一掷的攻势,让大齐可以继续休养生息提升国力,这便是极好的结局。”

薛南亭和许佐闻言默然。

尤其是许佐心中无比煎熬,一方面至今他仍然对陆沉抱有好感,另一方面直觉告诉他,那位年轻的郡王已经具备动摇社稷的能力。

宁太后神情复杂地喟叹道:“谁能想到他和荣国公相继解决那两个最强大的敌人,之后一路所向披靡,悉数收复失地,从而立下不世之功,让朝廷陷入一个十分为难的境地。到了这个时候,再谈信任与否已经没有意义,哀家就算信得过淮安郡王,亦信不过他麾下的骄兵悍将,古往今来有几人能够抗拒从龙之功的诱惑?”

许佐问道:“既然如此,陛下为何决意立刻着手迁都一事?”

“哀家不及两位宰相才识鸿博,只能从最直接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

宁太后微微一顿,道:“方才许相所言,其实也是哀家最担心的问题,朝争一旦开始便难以停止。无论是淮安郡王想方设法逼迫朝廷迁都,还是中枢见招拆招进而反制,最终都会演变成一场惨烈的内斗。前日礼部尚书孔映冬入宫求见,他建言哀家召淮安郡王入朝接受封赏,江北军务则交给刘守光等人暂代,哀家便知道矛盾会日益激化。”

薛南亭摇头道:“孔尚书虽然是出于忠心,此言却失之操切。”

“是啊,哀家当时便否决了这个提议,当然哀家也未斥责他。”

宁太后轻声道:“时至今日,淮安郡王若回京便是自陷死地,他必然会听调不听宣。哀家若是发出这道旨意,中枢和边军就会撕掉那层遮掩,双方再无周旋之余地。”

这个时候薛南亭和许佐渐渐明白太后心中所想。

薛南亭叹道:“陛下是不想将淮安郡王逼到铤而走险的地步。”

“不错。”

宁太后勉强一笑,继而道:“自古便有功高震主难以善终之说,现在淮安郡王同样进退两难。哀家不能断定他是否有反心,但是走到他如今这个地位,终究很难全身而退。史书之上有无数血淋淋的先例,像他这样几乎尽掌军权的臣子,大多被夺权抄家身死族灭。而对于哀家来说,若是将天家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臣子的忠心上,最大的可能便是江山易鼎。”

这几乎是一个完全无法解决的两难之境。

只因陆沉这一战表现得过于完美,一下子将他的地位拔高到足以和天家平等博弈的地步,偏偏宁太后又不能因此怨怼陆沉,毕竟这个年轻的权臣是在为大齐江山呕心沥血。

她确实会想办法削去陆沉的权柄,但是对他个人并无憎恶之心。

“如果逼得淮安郡王竖起反旗,固然他这些年铸就的名声会崩塌,朝廷又能落到什么好处?即便哀家在江南招募兵勇,即便能靠着城池关隘阻挡江北大军,最终也会让江南生灵涂炭血流漂杵,最好的结局不过是两败俱伤以致大齐灭亡。”

宁太后语调微颤,但是神情并不慌乱,继续说道:“在迁都这件事上一直斗下去,最后必然会是刀兵相见,这不是哀家想看到的结果,那么不如从一开始就避免内斗,至少可以维持表面和谐的局势,保留一丝皆大欢喜的希望。哀家这个念头或许很幼稚,所以想请两位宰相参详一二。”

薛南亭和许佐对视一眼,既愧疚又敬佩地说道:“陛下此议并不幼稚,相反这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契机。”

“是么?”

“臣愚钝,此刻才回过神来,朝廷行事自当光明正大,陛下所言符合正道。”

薛南亭不再迟疑,果断地说道:“如果僵持到最后,朝廷仍然得迁都,那么主动权就会掌握在淮安郡王手中。相反,朝廷若是主动定下迁都大计,并且安排好一应细节和日程,淮安郡王便没有拒绝的理由。”

宁太后似乎仍然有些忐忑,又看向许佐问道:“许相意下如何?”

许佐干脆直接地应道:“回陛下,此策可行。”

宁太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这样做其实很冒险,如果陆沉真有反心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么等她和年幼的天子一进河洛,局势便会瞬间失控。

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如果因为迁都之争闹到图穷匕见,同样是她无法接受的结果,因为陆沉在战场上的表现早已证明他的强大。

选择前者的话,一者可以向世人表明朝廷对陆沉的信任,二者她可以名正言顺地插手军务上的安排。

“其实之前哀家决定恩赐淮安郡王九锡之礼,也是希望能够做得更彻底一些,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没有亏待淮安郡王,不过许相的提醒让哀家明白过来,凡事过犹不及,理应徐徐图之。”

宁太后歉然一笑,对许佐说道:“只是还得请许相奔波一趟。”

许佐垂首道:“臣义不容辞。”

宁太后道:“许相当初在定州当了两年刺史,想来和淮安郡王有些交情,哀家记得你们曾经同时上过折子进谏先帝北伐之策,因此你们应该更容易沟通。哀家思来想去,迁都不是不行,但是哀家得知道淮安郡王具体的想法,譬如他对朝廷北迁之后有哪些安排、二十余万大军如何部署、军事院的权责如何厘定、军制是否要改动、乃至江北各地的疆界是否要调整和官员如何调动,哀家想听听他的心里话。”

许佐深知这个任务有多艰巨。

如今的陆沉不再是当初的定州大都督,而是权势滔天的异姓王。

而且以许佐对陆沉的了解,这世上很多人都误会他是一个热血刚猛的军人,实际上他心思深沉尤擅筹谋,若要从他口中弄清楚宁太后想知道的所有答案,恐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但是许佐脸上没有丝毫犹豫迟疑,凛然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

“有劳许相。”

宁太后语调诚挚,又道:“还有几件事情,请许相和淮安郡王沟通一二。”

“请陛下明示。”

“其一,即便朝廷还于旧都,江南在近几年依旧会是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因此断然不可轻忽。你请他选定一位心腹大将领兵二三万南下,在永嘉郊外设一座江南大营,如此便可震慑南方豪族,以免经界法前功尽弃。”

“臣记下了。”

薛南亭暗暗称妙,如今他愈发相信这世上有天赋之才。

宁太后此前从未接触过朝政,如今掌权不到两年,便已深谙借力打力之三昧,殊为难得。

与之相比,她的丈夫生前行事确实存在不小的缺陷。

宁太后继续说道:“其二,哀家既然许了淮安郡王提督江北军务之权,且至今并未裁撤,那么哀家认可他迁都之前对于军队的部署,无论他举荐哪些将帅镇守泾河边境,哀家都会采纳。不过,哀家只有一个要求,河洛城内的防务需由他、沈玉来、刘守光和陈澜钰四人共掌,希望他能理解哀家的不易。”

此言一出,两位宰相的心情都颇为沉重。

太后亦是君,更何况如今宁太后临朝称制,并非不掌权柄仅有尊荣的后宫妇人。

以君对臣,那番话可谓谦卑至极。

许佐神情刚毅,起身道:“陛下,若淮安郡王不肯应承此事,臣便——”

“许相。”

宁太后迅速打断他的话头,恳切地说道:“如今天家仅有孤儿寡母,全靠你们这些忠耿之臣护佑,无论此事是否成行,请许相务必珍重自身,切莫让哀家和皇帝失去臂膀。”

许佐极为动容,以他坚韧不屈之心志,此刻亦是嘴唇翕动,几近无法克制汹涌的心绪,唯有躬身一礼道:“臣不过一寒门士子,累受皇恩无以为报,今又得陛下这般信重,敢不以死效命!请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望!”

宁太后连忙道:“哀家信你,且坐下慢慢说。”

“是,陛下。”

约莫一刻钟后,这场密议终于结束,两位宰相行礼告退。

“你们都下去罢。”

宁太后难掩疲倦地吩咐。

苑玉吉和几名女官恭敬地应下,脚步轻柔地退了出去。

宁太后斜靠榻上,回想着方才的所有细节,眉眼间泛起几许怅惘,不复之前的敏锐果决,仿佛恢复到一名柔弱女子的本相。

她抬起白皙的手指揉了揉额头,姣好的面容上浮现一抹苦涩的愧意。

“许相,非哀家刻意以言相激,只因你和薛相不同,在你心里始终最注重黎民苍生,哀家若不这样做,恐怕你会因为这层顾虑站到他那边。”

她喃喃自语,落寞一笑。

未几,她的眼神逐渐清明,似乎那一瞬间的软弱只是假象。

“陆沉,哀家并非冷血寡恩之人,然而道明年幼,哀家总得尽到母亲的责任,护佑他平平安安地长大,接过他父亲留下的皇位。”

“哀家知道,或许你在那一夜之前便已经猜到李适之意图弑君,你没有出手阻止,是因为你对先帝倍感失望,无论你信与不信,哀家并不怨恨你。”

“如果将来真到了那一步,也请你莫要怨恨哀家。”

“这便是你我的命运。”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