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913章 911【忆当年】

九锡 第913章 911【忆当年】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913章 911【忆当年】

景朝,河南路迎阳府。

城外大军延绵,一眼望不到尽头。

城内岗哨森严,闲杂人等不得擅自走动,因为这里是天子御驾所在。

从大都到迎阳府,路途接近九百里,二十余万大军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南边就是南京路两座重镇长水和利川,从长水西边继续往南可达南京城,沿着利川东边前进则能进入河南路和南齐定州接壤的地方,也就是定风道与宝台山一线。

景军主力在迎阳府暂时停留,一是为了休整,二是为了分兵。

此刻城中那座最宽敞精致的府邸内,气氛显得十分凝重。

“启奏陛下,七月初四日,敌军主力出现在太康城下,直接对我军展开进攻。兀颜术将军领兵迎战,然而败于南齐淮安郡王陆沉之手。此战我军折损兵马三万四千余,虎豹营全军覆没,兀颜术将军战死,至于敌军的战损暂时还无法得知。”

一名风尘仆仆的景军将领单膝跪地,脑袋低垂,语调发颤。

堂内一众文武重臣无不变色。

齐军并非孱弱之师,战场上胜负都很寻常,他们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然而兀颜术此战输得这么彻底,连自身都殒命沙场,对于景军来说是一个很伤士气的结果。

此刻有些人心里不禁泛起阴霾,难道那个南齐陆沉真的战无不胜?

另外一些人则悄然抬头望向主位上的天子。

景帝目光微冷,并未勃然大怒,看着前来禀报的年轻将领问道:“其他人呢?”

将领连忙答道:“回陛下,我军在西线连下严武城和杞柳城,原本要继续进攻高唐城,在得知太康之战的结果后,灭骨地和贵由两位将军决定暂缓攻势,坚守已经占据的两座城池,等待陛下的后续旨意。我军于东线集结大军,然而齐军虚晃一招,并未选择与我军正面对决,而是继续采取守势,古里甲等五位将军商议之后,暂时退回桐柏一线,未敢轻举妄动。”

这是兀颜术之死引发的一连串反应。

失去主帅的明确指令,无论是东线的古里甲等人还是西线的灭骨地和贵由,他们没有权力做出进一步的战略决策,再者也担心会陷入陆沉的陷阱,只能采取保守的战术,要么坚守已经打下的城池,要么直接退回到己方控制的防区。

明面上来说,相较于景军近五十万的兵力,太康一战损失三万多人并非伤筋动骨一蹶不振的打击,而且从战事的细节来看,兀颜术已经尽力对齐军造成杀伤。

在双方兵力差距较大的前提下,景军不是不能接受这种硬碰硬的对决。

问题在于兀颜术这一败等于毁掉了景帝前期的布置,无法在主力抵达之前对齐军形成有效的压迫,给了对方从容转圜的空间。

“兀颜术还是轻敌了。”

一片沉寂之中,景帝抬手捏了捏眉心,继而道:“他看出齐军的意图,却想凭着虎豹营重骑再现考城之战,然而陆沉又不是韩忠杰,再者他肯定会吸取两年前的经验教训,怎会毫无防备?”

庆聿恭见其他人都不敢开口,只能劝慰道:“陛下,万幸此战没有酿成特别严重的后果,当务之急是要委派一名主帅前往接手。”

“当然。”

景帝抬眼看向堂下的年轻将领,淡淡道:“你下去罢。”

将领如逢大赦,毕恭毕敬地行礼退下。

景帝看向左手边的景廉贵族们,令他心中稍感宽慰的是,没人因为这个败报就胆怯畏缩,无论他们有没有战胜陆沉的能力,至少没有害怕和逃避。

“善阳。”

“臣在。”

善阳虽非景廉五大姓出身,但他和兀颜术一样统兵经验丰富,在景军内部属于庆聿恭之下的那一档主帅。

他生性谨慎细致,比起撒改更受天子的信任。

景帝沉吟片刻,缓缓道:“齐军经此一役,想来士气会更加高昂,这给我军带来不小的麻烦。定州北部地势险峻,宝台群山环境复杂,又有七星帮盘踞多年深谙地理,齐军在定风道更是布下密密麻麻的寨堡体系,强攻并非良策。朕命你为东路军主帅,领步卒八万往东南而行,于定风道北段驻扎以待战机。”

善阳行礼道:“臣领旨。”

景帝又道:“沈谷,朕命你为东路军副帅,襄助善阳震慑敌军。”

名字和外貌都很像齐人的大将沈谷却有一副粗豪的嗓音,他洪亮地应道:“臣领旨!”

“撒改。”

“臣在!”

“你从长胜军中抽调三万步卒,调入善阳麾下。”

“臣遵旨!”

景帝做完这些安排,愈发平静地说道:“好了,众卿家且退下,郡王留下。”

群臣心中纳罕,因为天子还没有定下最重要的西路军主帅,究竟谁去接手兀颜术留下的烂摊子?

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临走的时候看了一眼庆聿恭,心中涌起古怪的情绪。

他们都知道从四年前庆聿恭被罢免南院元帅开始,天子就一直没有给过他领兵出战的机会,加上朝中这几年的各种动向,天子打压庆聿氏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这次庆聿恭虽然随驾出征,想来也不会重新掌握指挥权。

只是如今看来,随着兀颜术战死沙场,这位曾经的大景军神再度崛起已然不可阻挡。

堂内安静下来。

景帝端起茶盏饮了一口,看向庆聿恭说道:“郡王不感到意外?”

一般而言,庆聿恭应该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不解,确切来说是装傻,这才是一名被长期打压的臣子该有的情绪。

毕竟需要用到你的时候就百般加恩,要打压你的时候就弃如敝履,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泰然处之。

庆聿恭思忖片刻,徐徐道:“陛下,陆沉这次先声夺人,极大地提振齐军的士气,也成功缓解南齐靖州防线的压力,接下来他应该会将精力放在定州边线。刘守光和张旭虽非顶尖的帅才,若只是执行坚壁清野和逐地坚守的策略,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更何况陆沉已经帮他们度过最艰难的阶段。”

言下之意,他并不抗拒接手兀颜术留下的烂摊子,但是景军和齐军真正的决战之地应该在定州,他希望能够在更重要的战场发挥才能。

景帝放下茶盏,眼中飘起一抹感慨,忽地话锋一转问道:“郡王是何时猜到了朕的伤势其实没有那么重?”

时至今日,景帝在文武大臣面前依旧维持着身体欠佳的形象。

庆聿恭终于显出几分意外,他望着景帝平和的目光,登时明白了天子的想法,于是坦然道:“臣不记得了,大概是在去年夏秋之交。”

一个问得直接,一个回得爽利。

若是让撒改等景廉贵族看见这一幕,他们的脑袋里肯定会装满疑问。

明明是矛盾无法调和的君臣,缘何会展现出如此和谐的氛围?

难道不应该是互相提防、猜忌、算计,想尽各种办法给对方挖坑下套,直到分出最后的胜负、其中一方走到生命的终点?

景帝忽地轻声笑了起来。

笑声中满是释然之意。

庆聿恭也在笑,只是他的笑容比较含蓄,不像天子那般满是帝王霸气。

良久过后,景帝喟然道:“还记得二十四年前否?”

庆聿恭追忆往昔,带着几分感慨说道:“臣记得。当时先帝犹豫不决,是陛下说服先帝大举南下。在包围南京城之前,陛下亲自拟定我军的所有战略,在短短半年之内奠定大局,最后以无可匹敌之势攻占南京。那时候的齐国虽然腐朽不堪,武备却不算太过松弛,对于我们景廉人来说依旧是庞然大物。但是陛下之才惊天动地,杨光远死后便再无敌手。”

“这话就不够坦诚了。”

景帝笑着摇摇头,淡然道:“当年之功,朕与你顶多平分而已。”

庆聿恭没有推辞,镇定地说道:“陛下当年说过,杨光远一死,齐国便再无统领三军之帅,萧望之和厉天润固然擅于领兵,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便是可谋一地不可谋全局,纵然能依靠地利取得一时的胜利,无法将整个齐国的军队捏合在一起。不成想短短七年之内,南边会冒出来一个年轻的天才。”

“陆沉这个年轻人确实很有趣,朕冥冥中有一种感觉,他就像是上苍赐给齐国的礼物。”

景帝依然平静,眼中却有几分昂然之意:“不过正因为他的存在,朕与郡王才能再忆当年,回首你我走来这一路的艰难和荣耀。”

庆聿恭微微一笑,起身望着天子,数十年纷争在这一刻悉数化作过眼云烟,拱手道:“庆聿恭愿效犬马之劳。”

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承诺。

景帝这二十年听过太多类似的效忠之语,然而他的思绪已经回到二十四年前那个初春的午后。

那时候他是景国太子,庆聿恭则是军方无数悍将中的一员。

一句承诺,便掀翻一个庞大又腐朽的王朝。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景帝脸上的笑容愈发温厚,颔首道:“请郡王接任西路军主帅,为朕打下整个靖州。”

庆聿恭再拜,一字字道:“臣定不负所托。”

无需豪言壮语,唯有决然之诺。

一如当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