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818章 816【汹涌】

九锡 第818章 816【汹涌】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818章 816【汹涌】

第818章 816【汹涌】

京城,吏部官衙。

平时总是自带一股优越感的吏部大小官员们,这些天显得格外小心翼翼,盖因今年的京察闹出来的风浪太大,很多京官都在暗中咬牙切齿地咒骂他们。

值房内,李适之看着手中的奏章,神情不见波澜。

左侍郎瞿弘毅和右侍郎娄焕章看着尚书大人沉静的神态,心中自然很是佩服。

李适之最终没有选择退让,没有刻意忽略那些官员的罪证,虽然不曾继续扩大范围,然而历次京察从未有过如此夸张的场面。

倘若天子不特旨宽宥,足有四十三名京官会因为这次京察被罢官或者降职。

无论何时何地,这样的结果都足以造成朝堂震荡,面对可以预见的一些官员的报复,李适之还能稳如大山,不得不说这份心志着实坚韧。

“关于此次京察的结果,两位可有异议?”

李适之放下手中的奏章,抬眼看向两位侍郎。

瞿弘毅和娄焕章齐声道:“下官并无异议。”

“好。”

李适之依旧平静地说道:“那便将这份奏章呈递御前,交由陛下裁定。”

“谨遵大人之命。”

两位侍郎随即行礼告退。

李适之便让人将奏章送去通政司,这一次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亲自入宫。

走出官衙的时候,李适之回头看了一眼,无论他表面上如何平静淡然,内心自然无法那般轻松。他知道这份奏章递上去之后,明天的大朝会上必然会有一阵腥风血雨。

李适之如是想着,迈步登上了回府的马车。

入夜之后,尚书府内院书房。

“兄长,一定要这样做吗?”

朝堂新贵、户部尚书景庆山满面忧色地问着。

李适之饮了一口清茶,坦然道:“不然又能怎样?京察进行到底,的确会得罪朝中很大一部分势力,往后他们肯定会紧紧盯着我身上的错处,随时都有可能像当初我们的人攻讦钟乘一样,让我在大庭广众下不来台。但是如果让京察半途而废,陛下对我的猜疑会进一步加深,这毫无疑问是最坏的结果。”

景庆山不由得轻叹一声。

李适之继续说道:“这本就是陆沉的阳谋,陷我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无论我选择哪一种应对,最后都会蒙受一定的损失,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景庆山沉肃道:“真是令人意想不到,这位秦国公不光擅长带兵打仗,居然还懂得朝争之三昧。”

李适之微微一笑,示意他不必太过担心,冷静地说道:“其实这也不完全是坏事,一来陆沉在京中的实力终究有限,这次基本暴露出来,往后可以更好地防备,二来陛下早晚能够自己回过味来,等到那个时候他会更加坚定地削弱陆沉的权柄。”

景庆山点了点头,恳切地说道:“我只是担心兄长这一次会成为众矢之的。”

“意料之中的事情。”

李适之淡然道:“身正不怕影子歪,就算那些人群起而攻之,我自有办法应对。”

见他如此笃定,景庆山不再多言。

两人又密谈了小半个时辰,景庆山起身告退,李适之亲自将他送到角门外。

这一夜他睡得很踏实。

寅时三刻,李适之起床简单收拾一番,登上马车前往皇宫参加今日的大朝会。

在广场上等待宫门开启的那段时间,文武百官对这位吏部尚书的态度与往常没有太大的差别,即便吏部主导的京察闹得人心惶惶,也有不少官员直接上折弹劾李适之排除异己一手遮天,但至少当面见到的时候,没人敢在这位江南门阀魁首面前直言讥讽。

当进入端诚殿、朝会正式开始、天子开始谈起京察的时候,李适之依旧没有发现周遭有何古怪之处。

“众位卿家。”

李宗本手中握着李适之亲笔写就的奏章,面无表情地说道:“根据吏部考评的结果,计有二十四名各部官员为贪、怠、不谨之列,十九名官员为浮躁、才弱、无为之列,尔等可有异议?”

无人出声。

李宗本环视群臣,视线停留在李适之身上,望着这位不遗余力帮他出谋划策的臣子,他心中的疑虑渐渐打消。

不论李适之的初衷是否恰当,他没有见风使舵没有逃避责任,最终宁愿拼着得罪很多势力的后果,让这场京察有始有终,这显然是很有担当的表现。而且因为这次京察,李适之不可能继续操弄权柄,与诸多朝臣交恶也能防止他独揽大权一手遮天,这对于李宗本来说,其实是可以接受的结果。

一念及此,他放缓语气道:“李尚书。”

“臣在。”

李适之应声出班。

李宗本淡然道:“关于这四十三名考评不合格的官员,吏部需要尽快拟定处置意见。”

“臣遵旨!”

李适之暗暗松了口气,他对天子的性情非常了解,通过这段简短的对答,他已经确定天子心中再无芥蒂。这是他想要看见的局面,至于部分官员对他的愤恨,只能依靠时间来化解。

便在这时,一位身姿挺拔的官员出班道:“陛下,臣有本奏。”

李宗本循声望去,只见是御史台侍御史汪鼎。

他对此人印象较深,乃是先帝在京城叛乱后提拔的官员之一,因此温和地说道:“说来。”

汪鼎目不斜视,慨然道:“臣要弹劾吏部尚书李适之。”

李适之面上似古井不波,似乎对此早有意料。

李宗本则稍稍有些不自然,但也没有当众剥夺御史的职权,问道:“所为何事?”

汪鼎应道:“陛下,京察乃国之重事,历来有着严格的章程。依据以往的循例,京察从三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六月中旬结束,将会持续三个月的时间。然而今年的京察还不到两个月就匆匆了结,臣对此颇为不解。李尚书深谙规制,怎能如此草草结束京察?”

原来是这么回事。

才一个多月就闹得沸沸扬扬难以收场,如果继续下去,谁能确保不会有更多的官员牵扯进来?

汪鼎的质疑当然难不倒李适之,他平静地说道:“汪御史,京察虽有定例,最终的目的是考评京官这三年里的政绩,时间可长可短,只要确保一应工作完成,又何必纠结于两个月还是三个月?这段时间吏部上下人等宵衣旰食,不负陛下的期望,提前完成了所有事务。除陛下方才提到的四十三名官员之外,其余京官的考评皆已完成。”

汪鼎不动声色地问道:“李尚书言下之意,这次京察并未完全结束,只是吏部同僚完成了阶段性的工作,仍然存在查缺补漏的可能?”

李适之不会在天子和百官面前把话说死,于是点头道:“没错。”

“这便好。”

汪鼎转而望向龙椅上的天子,垂首道:“启奏陛下,臣愿为吏部同僚查缺补漏,弹劾大理寺卿戚维礼不法诸事!”

此言一出,群臣振奋。

李适之神色微变,心中猛地涌起一股惊慌。

李宗本有些头疼,看了一眼远处很不自然的戚维礼,缓缓道:“详细说来。”

“臣遵旨。”

汪鼎昂然而立,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臣弹劾戚维礼私相授受,收取侯文建白银四千五百两,名贵瓷器六对,将其提拔为寺正。”

“臣弹劾戚维礼收取京城富商杜文白银七千两,城外田庄一处,良田两千亩,为其子杜礼杀人案颠倒黑白抹除证据,与刑部郎中朱芳串通一气修改判决。”

“臣弹劾……”

大殿内只有汪鼎洪亮的声音回响。

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就连细节都说得非常清楚,绝非以往御史弹劾朝臣惯用的风闻奏事。

戚维礼的脸色越来越白,这一刻他已经顾不得会引起旁人的注意,满面惶然地看向李适之。

然而李适之只是垂首低眉望着地面,没人能看到他袖中的双手悄然攥紧。

汪鼎说完掌握的证据后,正色道:“陛下励精图治,肃清朝中风气,此乃大齐之福也!值此京察之时,合该剔除朝堂之上的蛀虫,百官人人有责!像戚维礼这样的贪官奸臣,岂能任由他继续盘踞高位!臣斗胆,恳请陛下降罪此人,以正朝野视听,以安天下万民!”

话音刚落,便有数十位大臣齐声道:“臣附议!”

如此声势,着实罕见。

李宗本冷眼看向那个战战兢兢的大理寺卿,怒道:“戚维礼!”

戚维礼被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声道:“陛下,臣……臣……”

最终还是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毕竟汪鼎几乎将他查个底掉,面对那些证据确凿的指控,他就算舌绽莲花都没用。

李宗本寒声道:“革去戚维礼一应官职和功名,交由刑部收押,待查明全部罪证之后再做发落。”

“陛下,饶命啊……”

戚维礼浑身抖如筛糠,好在他还有最后一分理智,没有当朝将李适之拖下水。

很快便有廷卫将曾经意气风发的戚维礼拖下去,李适之从头到尾都没有多看他一眼。

李宗本此刻已经意识到今日的大朝会恐怕很难轻松收场,然而还没等他转移话题,又有两位大臣同时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国子监丞沈万章,弹劾祭酒裴方远不法事!”

“启奏陛下,臣御史中丞孔清文,弹劾吏部右侍郎娄焕章不法事!”

此刻的朝堂就像一锅滚沸的热水,陡然蒸腾出无数热气。

在汪鼎先拔头筹之后,数位大臣相继挺身而出,他们犀利的言辞就像利箭,绕过那些被他们弹劾的官员,径直插在李适之的心尖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