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812章 810【将欲取之】

九锡 第812章 810【将欲取之】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812章 810【将欲取之】

第812章 810【将欲取之】

“陛下请息怒。”

李适之第一件事不是继续挑起天子对陆沉和萧望之的憎恶,反而有意宽慰让其冷静,显然他也知道如果君臣直接撕破脸,对于大齐来说将会是灭顶之灾。

如此忠耿的态度让李宗本很欣慰。

李适之继续说道:“陛下容禀,武勋尾大不掉是历代王朝都会面临的难题,并非我朝独有。先帝在时,边军和京军能够互相制衡,兼之先帝有再造大齐江山的功劳与威望,那些武勋们不敢造次。即便如此,他们在被逼到墙角的时候依然敢铤而走险威胁皇权,那便是三年前的京军之乱。”

李宗本微微颔首,心中略微有些不自然。

那一夜京军叛乱,表面上与他没有任何关联,实则依靠韩忠杰以及韩家在京营的影响力,他从一开始就在推波助澜,更设法让大皇子葬身于乱局之中。

只不过无论他多么信任李适之,这件事都不能透露分毫,好在经过两年的磨砺,李宗本至少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李适之垂首低眉,继续说道:“陛下,秦国公与荣国公一在边军一在中枢,二者守望相助互为奥援,休戚与共连为一体,动一方必然会惹怒另一方。相较而言,荣国公尚且懂得顾全大局,秦国公却因为年少显贵的缘故,脾气更火爆一些,这也就是昨日朝会之上,荣国公先行出面的问题,他担心秦国公若是控制不住脾气,会在朝堂上闹得不可收拾。”

其实在陆沉此番回京之前,李宗本有过反思,并且尝试与那位年轻的权臣修复关系。

然而他用心筹备的御宴没有换来陆沉的让步,昨日朝会上的波澜更让他彻底失望,因此才向李适之传达一个明确的想法——他无法继续忍受这种君臣失衡的状况,不容许臣子继续挑衅天子的威仪。

短暂的沉默过后,李宗本冷声道:“哼,朕就知道他们必然会恃功而骄。”

李适之心中微动,谨慎地说道:“陛下,不能不教而诛啊。”

听到这句话,李宗本不由得微微皱起眉头。

之前某个瞬间,他确实想用最直接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陆沉居于京中,虽说城外有他带来的三千精骑,可是城外也有十余万京营大军,这三千骑兵翻不起浪花。

至于城内,李宗本自信有足够的力量扑杀陆沉及其亲兵,而且不必用天子的名义。

但是他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所以只是刹那之念而已。

果不其然,李适之继续劝说道:“陛下,北方强敌仍在,边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诛杀秦国公固然能够办到,但是这会直接导致边军和朝廷离心离德,当年杨光远之鉴不远,岂可重蹈覆辙?再者,虽然魏国公让其子离开朝堂,但他还是要将其女嫁给秦国公。正常情况下,魏国公不会坐视秦国公祸乱朝纲,可若是秦国公不明不白地死在京城,魏国公又怎会坐视?”

这番话让李宗本的脸色更加难看,同时也强逼着自己冷静下来,那股杀意渐渐被压制。

正如李适之所言,厉天润肯定忠于朝廷,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不会含糊,但是这不代表他会愚忠。

如果陆沉没有逾越界线,反而莫名其妙地死在京城,厉天润虽然风烛残年却一定会挺身而出。

李适之看着天子的神情,轻叹一声道:“厉、萧两位国公在立场上不完全相同,唯一能够让他们毫无顾忌联手的事情便是秦国公出现意外。陛下,臣知道您心里很不痛快,但是此事绝对不可为。倘若秦国公真的死了,朝堂内外会出现大片的混乱,边军将士无心镇守边防,强敌顺势卷土重来,大齐将有倾覆之忧,纵然最后可以解决,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李宗本点了点头。

李适之又道:“这还是建立在能够成功的基础上,万一没有杀死秦国公,让他逃回江北,恐怕有相当一部分边军会被他裹挟,形成实质性的割据。”

他的分析全面又细致,至此终于让李宗本彻底打消那个不切实际的念头。

随之而来的便是更加躁郁的心情,李宗本冷声道:“如之奈何?”

李适之面上忽地浮现一抹浅淡的笑意。

他不疾不徐地说道:“陛下何必太过忧心?虽说朝廷因为种种顾忌,不能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解决武勋权臣的隐患,但是秦国公难道就敢得寸进尺?需知边军的后勤命脉始终握着朝廷官员的手中,且不说会有多少边军将士大逆不道,就算整个定州都督府都唯秦国公马首是瞻,朝廷只要断了后勤供给,那些饿着肚子的骄兵悍将不得先吃了秦国公?”

“朕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朝廷不能无缘无故断了边军的粮饷。”

李宗本的回答不算太过愚钝。

李适之点头道:“陛下所言甚是,臣说明这一点只是要论证一件事,在双方都有顾忌的前提下,陛下和朝廷天然占据大义名分,不必用阴谋算计,只需堂堂正正迫使秦国公遵循朝堂的规矩,这便是阳谋的好处。”李宗本听得龙颜大悦,眼中多了几分赞赏之意。

回想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李适之确实无时无刻不在为他筹谋考虑,就连调许佐回京、让丁会去定州、从而将兵部尚书空出来让韩忠杰起复的一整套谋划,亦是出自李适之的手笔。

站在李宗本的角度来看,李适之这才是全心全意为君上着想的忠臣。

如果说在此之前,韩忠杰在他心中的地位最重要,现在李适之已经后来居上。

一念及此,李宗本微笑道:“想来爱卿已有定计?”

李适之从容地问道:“臣斗胆猜测,其实陛下一直以来没有想过要让秦国公交出所有军权,只是希望对他形成足够的制约,以免出现武夫乱国之局面,不知对否?”

李宗本颔首道:“没错。”

正因为他心怀愿景,想要收拾旧山河成为大齐的中兴之主,那日在御花园才能压制住心中的怒火。

他的忧虑来自于陆沉在军中与日俱增的威望和地位,既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年轻权臣的能力,又不想看到史书上出现过太多次的篡逆之举,所以才前后矛盾举棋不定。

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李适之条理清晰地说道:“臣试帮陛下分析一下秦国公这次回京的目的。其一当然是领受恩赏,其二是与魏国公之女完婚,其三是与陛下商议边军的下一步计划,其四则是近距离打探陛下的心思。”

“第一条无需多言,陛下加封其为秦国公,边军众将帅也得到了相应的嘉赏,就算秦国公再怎么挑剔,他在这件事上也无话可说。第三条需要陛下谨慎应对,尽量不要给他太明确的承诺,这关系到将来边军的势力格局。”

“至于第四条,臣建议陛下在接下来的这两个月里,明面上不要给秦国公任何发作的借口,他要什么陛下便给什么。既然他坚决反对让韩大人起复,陛下便暂时隐忍,反正将来总有机会。等降服秦国公之后,荣国公势单力薄不足为惧,陛下甚至可以直接让韩大人官复原职。”

说到这儿,李适之微微一顿,加重语气道:“总而言之,陛下要让天下臣民知道,您和朝廷对有功之臣是何等的厚待与信任。不论秦国公是否相信,只要世人都相信这一点,那么他身上就会套着一具解不开的枷锁。从古至今,即便是乱世,心怀不轨之人也要拼命树立一个忠孝仁德的形象,否则绝对无法成事!”

李宗本沉吟道:“朕明白了,爱卿这是要让陆沉投鼠忌器。”

“没错,陛下对他越好,他就越不能逾越雷池一步,否则必然会被世人唾弃。”

李适之淡然一笑,继而道:“臣举荐丁大人去定州,不是因为他能力有多强,臣从未想过他能在边疆压制住秦国公,而是在不违反朝廷规制的前提下,牢牢掌握边军将士的后勤命脉。秦国公若是因此乱来,比如说让丁大人死于意外,届时陛下便可一道明旨召他回京。他若不回,这些年铸造于身的忠心之名便会毁于一旦。他若回了,陛下可以顺理成章夺其军权。”

李宗本仔细一想,连连点头道:“如果他什么都不做,丁会便可对他形成有力的钳制。”

李适之恭敬地说道:“正是如此。”

李宗本心中逐渐安定下来,不过仍然觉得不够完善,因而问道:“方才爱卿说到陆沉回京的四个原因,其中第二条可有玄机?”

“这便是臣为陛下准备的最重要的杀手锏。”

李适之低下头,轻声说道:“陛下,秦国公与魏国公之女成婚,其亲人家眷必然都会来京城参加婚礼仪程。等到这二人完婚之后,陛下便可降下一道旨意,让秦国公的亲眷留在京城,由朝廷负责供养,以此彰显陛下爱才敬才之意。”

李宗本双眼猛然一亮。

李适之继续说道:“方才臣建议陛下接下来这段时间对秦国公施加恩宠,便是为了这最后一步能够顺利落实。而前些天臣私下建议陛下让工部在京中修建一座崭新宽敞的国公府,同样是为了让秦国公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除非——”

他抬眼望着年轻的天子,似笑非笑地说道:“除非秦国公怀有不臣之心,非要将所有亲眷带去江北。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满朝文武和天下子民都能看清他的狼子野心,他必将成为人人唾弃的乱臣贼子,届时陛下还有何惧?名正言顺诛杀此獠有何不可?”

“好!”

李宗本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喜道:“朕有爱卿辅佐,何其幸运!”

“此乃臣之本分也。”

李适之垂首一礼,极其恭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