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809章 807【有所不为】

九锡 第809章 807【有所不为】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809章 807【有所不为】

第809章 807【有所不为】

在前天举行的密会中,君臣三人各有所求。

薛南亭已经意识到朝堂上存在某种难以预测的风向,他确实需要许佐这样一身正气志同道合的重臣并肩前行,也是为了堵死李适之的拜相之路。

李适之则以此为交换,让做了八年兵部尚书的丁会挪一挪位置,让这个明面上最亲近的同伴更进一步,同时可以遵循天子的心思,用丁会这样忠心且听话的大臣制衡陆沉。

从这一点来说,李适之主要是为了天子而动。

至于李宗本,之前在御花园中被陆沉强硬地顶了回来,他只能另辟蹊径。

这一连串的调动背后,李宗本是为了让韩忠杰能够顺利起复,暂且不去想军务大臣或者京营主帅的要职,一个兵部尚书至少不会引起文武百官太强烈的抗拒。

但是他没想到意料中陆沉反对的场面还没出现,萧望之第一个挺身而出。

百官众目睽睽之下,李宗本必须要给萧望之足够的尊重,这其实是对他自己的尊重,因为这是朝廷的体面。

“国公啊。”

李宗本心念电转,缓缓道:“你说的确实有道理,不过朕今日当着列位卿家的面,也想替韩忠杰说一句话。前年冬天朝廷筹谋北伐,是朕一意孤行,与他人无关。薛相、陆卿家、许卿家都上奏进谏,只可惜朕没有采纳,以至于仓促出兵。考城之战,韩忠杰确有指挥上的失误,不过战场瞬息万变,谁又能永不犯错?”

萧望之静静地听着,并没有急切地反驳。

群臣更是如此。

李宗本轻叹一声,似乎有些动情:“韩忠杰领军出战,初期连战连捷,拿下太康等地也为后面陆卿家的反攻打下一个基础,而在考城战败后,他没有想着逃走保命,主动领兵断后,虽然有指挥不当之责,但也不算无药可救。大抵而言,北伐前期的劣势是因为朕思虑不周,不能全怪下面的将士们。”

如果他是毫无铺垫地说出这番话,自然没有多少说服力。

然而朝会开始之初,他便当众颁下一道罪己诏,如今便成为非常有力的注脚。

正常而言,天子主动承担责任以保全臣工,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称赞的举动。

君不见左边一些文臣连连点头,更有甚者满面动容,差点就要高呼圣天子。

萧望之神情冷峻,高声道:“陛下所言甚是,只不过韩忠杰乃武勋出身,怎可如此突兀地擢为兵部尚书?依臣之见,兵部左侍郎陈新才为人老练才干出众,足以胜任兵部尚书一职。”

他的确没有资格插手文官的任免,但是为了避免身后那个年轻人发作,他必须要提前解决这个问题。

李宗本尚未开口,文臣那边有一位重臣平静地站了出来。

李适之开口道:“国公,大齐朝廷的文臣武勋并非殊途,先帝在时便曾有过类似的例子。当年永定侯本是进士出身,还在翰林院任过修撰,后来先帝慧眼识人,让他从翰林院转入京军。永定侯没让先帝失望,带兵有方累建功勋,如今更是大齐的军务大臣。由此观之,文武之道虽不同,但有些人能力出众,未尝不能迁转。”

永定侯便是现任军务大臣、京军武威大营主帅张旭,此刻就站在陆沉的身后。

萧望之道:“永定侯可以不代表其他人可以。”

李适之从容道:“这是自然,不过当年东阳郡王筚路蓝缕搭建京营骨架,韩忠杰作为东阳郡王最信任的下属,承担了非常多的庶务,想必国公对此也很清楚。从这一点来说,韩忠杰接任兵部尚书一职并无不妥。”

萧望之微微皱眉,他已经感觉到那种无力感。

朝堂不是菜市口,君臣都要注重身份,不可能在这种场合撒泼打滚耍无赖。

想要取得大部分人的支持,要么占住道理驳得反对者哑口无言,要么就得有足够多的拥趸以声势压人。

很显然今日萧望之两者都不具备。

首先天子下罪己诏承担了北伐之战前期败仗的结果,等于是替韩忠杰分担大部分过错,这样一来韩忠杰被降爵就足以抵消,如今不说官复原职,仅仅是一个兵部尚书不算过分。

其次李适之搬出张旭的先例,又让这件事在朝廷规制上有了法理。

最关键的一点是,萧望之没有其他武勋的支持。

至于文臣这边,确实有人对此不满,但也只是极少数,比如那位有希望上位的兵部左侍郎陈新才,可是薛南亭没有发话,李适之等尚书级别的重臣又支持天子,极少数反对者压根不敢出声。

这便是大势所趋。面对这般独木难支的局势,萧望之并无明显的情绪波动,他没有再和李适之争辩,徐徐道:“陛下,当初考城大败的军报送来京城,朝中商议如何问罪韩忠杰。臣记得薛相曾说,韩忠杰身为主帅指挥失当遭此大败,理应罢职、降爵、永不录用。臣身为军务大臣领衔军事院,当时曾进言陛下,罢职降爵即可,总要给人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李宗本以为他的态度有所松动,于是点头道:“朕记得,所以在国公的建议下,朕去掉了永不录用这一条。”

萧望之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薛南亭,继而道:“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军中将帅为国效命,要面对无数虎狼之敌,难保不会出现疏忽,总不能因此一次战败就将人打落深渊。但是,臣当时还说过将功补过。所谓将功补过,不是在府邸里装模作样闭门自省一段时间,而是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李宗本面色微变。

萧望之微微昂头,凛然道:“韩忠杰在战场上输给景廉人,这不可耻,只要他能从景廉人手中赢回来,亦不失为一条响当当的汉子,不辱没其父东阳郡王的威名!他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就应该放下身段,去边军或者京营从都指挥使做起,从景廉人身上攫取足够的战功,然后堂堂正正地站在朝堂之上!”

李适之眉头紧皱,张旭等武勋听得纷纷点头。

萧望之顿了一顿,掷地有声地说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他靠着陛下的宠信和偏爱,拐弯抹角东绕西绕,脑子里只有起复二字!我大齐军中男儿,岂能如此行事!”

此言一出,百官无比震撼,局势竟然瞬间逆转。

李宗本怔住,片刻后略显艰难地说道:“国公,无论文臣武勋,皆是为国效力,怎能如此强行区分?”

“臣并非轻视文职,在入京领受军务大臣一职之前,臣做过十三年的淮州都督,深知边军将士能够打胜仗,离不开中枢和地方各级官员的辛勤付出。没有粮饷、军械、战马和各种后勤的支持,臣和将士们就算再不惧死,也不可能一次次打退强敌。”

萧望之凝望着李宗本的双眼,一字一句道:“若陛下坚持要以这种方式起复韩忠杰,臣自问难以胜任先帝托付之责。”

“故此,臣请辞去军务大臣一职,请陛下收回臣荣国公之爵位!”

满殿死寂,群臣惶然。

李适之心中默默叹了一声。

李宗本愣愣地坐在龙椅上。

“国公,切莫冲动。”

第一个开口的是永定侯张旭,其实萧望之若是退出朝堂,他很有希望接过首席之位,但是张旭自问忠于大齐忠于天子,过往对萧望之的压制并非出于私心,此刻更不可能落井下石。

有人开口就会有附和之声,这一次元行钦、陈澜钰、汤永等武勋都站了出来,李景达自不必说,他的嗓音异常洪亮。

唯有陆沉沉默于一片喧嚣之中,他静静地看着萧望之的背影,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另一边,经过漫长的思考过后,当朝左相薛南亭出班奏道:“陛下,关于兵部尚书的人选,臣赞同荣国公的提议,可由左侍郎陈新才暂代。”

至少在如今的朝堂上,薛南亭说话的分量要比李适之更重。

他一开口,原本默不作声的一部分朝臣也都站了出来。

唯有兵部左侍郎陈新才有些懵,他没想到兜兜转转,尚书之位最后居然还是落在自己身上。

其实在萧望之抛出那句话的时候,李宗本就知道事不可为,他就算再想让韩忠杰起复,终究承担不起萧望之这样离开朝堂的后果,因此勉强微笑道:“国公言之有理,是朕思虑不周,此事便依国公和薛相所言,由左侍郎陈新才暂代兵部尚书一职。”

丁会这个时候早就缩了回去,老老实实地站着,尽量避免引起旁人的注意,他可不想成为萧望之的下一个目标。

而陈新才口干舌燥地上前领旨谢恩,算是将此事画上一个句号。

到了这个时候,无论君臣都没有继续下去的心情,朝会就此结束。

百官鱼贯而出,陆沉走在萧望之身边,出殿后抬头看了一眼初春的阳光,轻声道:“萧叔……”

“不必多言。”

萧望之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一笑,迈步向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