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592章 590【君临天下】

九锡 第592章 590【君临天下】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592章 590【君临天下】

第592章 590【君临天下】

大齐建武十五年,五月十六日。

历曰,鹿角解。

寅时三刻,永嘉南城诸多高官权贵府邸渐次亮起了灯火,山阳侯府亦不例外。

今天是新君登基第一场正式的大朝会,京中官员凡七品以上皆要参加。

国丧期间,自然一应从简。

陆沉和亲兵们吃完早饭便赶往皇宫,及至和宁门外,夜色泠泠,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大批朝臣。

看到这位年轻的国侯出现在视线中,很多官员的目光不由得复杂起来。

眼下厉天润虽已回京,但他只在抵达当日进了一次皇宫,后面便深居简出不见外客,对于朝堂大事一概不问。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是秘密,因而没人恶意揣测他的心思,更不敢随意登门叨扰,只是悄无声息地送礼而返。

在厉天润选择静心调养的前提下,萧望之、刘守光和张旭等人又在边疆,军事院大权便在陆沉掌握之中。

虽然这只是新君暂时的安排,但是看着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居然一手掌握着大齐的军权,很多人情不自禁生出恍惚之感。

陆沉和秦子龙交待几句,转身便向广场走去。

一路走来,行礼问候者甚众。

不论对陆沉抱着怎样的观感,没人敢在这种众目睽睽的场合下对他摆架子,当然也不乏有一些官员是真心想效犬马之劳。

毕竟陆沉最大的优势便是他的年纪,而且他不是那种靠着君上强行提拔的幸进之辈,向上攀爬的每一步都有扎实的功劳作为底气。

陆沉不骄不躁依次还礼,等穿过大批中下级官员聚集的区域,眼前便开阔起来。

前方的官员清一色都是正四品以上的高官,他们不会像那些低级官员一般随意扎堆,大都是跟各自部衙的同僚站在一起。

如此一来,右相薛南亭便显得有些孤单。

他显然早已适应这种环境,早年间的处境甚至更孤寂,那时候朝堂大权被江南门阀掌握,他才是那个被人孤立的异类。

注意到身后的动静,薛南亭转头望去,对陆沉颔首致意。

陆沉回礼,但是没有直接走过去,而是朝向另一边。

“没想到我来得这么迟。”

陆沉来到厉天润身旁低声说着。

厉天润依旧望着前方的宫门,淡然道:“那是因为你住得最远。”

陆沉当然不会纠结这个话题,只是顺口一提罢了,他顺着厉天润的视线望过去,感慨道:“今天下朝之后,厉叔的宅子又要改建了。”

因为国丧的缘故,边疆将帅的封赏一直没有确定,如今先帝的丧礼仪程已经走完大部分,只剩下大行出殡之礼,朝廷的运转逐渐恢复正常。

虽说边军战功的认定与核准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雍丘大捷的真实性已经无需质疑,至少提前回京的厉天润必然能得到对应的封赏。

简而言之,大齐又将多出一位国公,所以陆沉才会有那句善意的调侃。

厉天润微微一笑,转头看着陆沉,意味深长地说道:“那你呢?陛下会给你什么封赏?”

陆沉亦笑道:“最好是什么都不要赏。”

于他而言,木秀于林这四个字早就已经变成现实,这几年朝中针对他的攻讦未曾断过,只是都被先帝压了下去。

如今先帝驾鹤西去,今上未必会像先帝那样维护他,而他现在的实力又没有真正达到一人之下的地步,只要能维持先前的局势便足够。

厉天润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认可陆沉的判断。

至少在江南地界,陆沉依旧无法随心所欲,这不是说他要夹着尾巴做人,正常情况下也没人会来招惹他,只是说他的根基都在江北,包括他在边军将士心中的威望以及陆家在淮州经营数十年的底蕴。

故此,厉天润平静地说道:“不急。”

陆沉点了点头,又回首看向远处的厉家兄妹,目光与厉冰雪交错而过,随即落在厉良玉脸上,轻声道:“厉叔,厉大哥真要履任兵部?”

厉天润道:“是,这对他来说不算坏事,他本身就更适合案牍之事,再者这样也能让陛下放心。”

听到放心二字,陆沉双眼微眯,正要开口之时,却听身后传来一阵喧哗。

他和厉天润再度回首,不远处的韩忠杰也看了过去,只见一位年过四旬的清正文官走来。

陆沉不禁笑道:“这位尚书大人莫非住得更远?”

来者正是吏部尚书钟乘。

其人身长七尺,颀面秀目,气质雅正,又有一副堪称典范的须髯,哪怕是在这拂晓的夜色中,仅仅依靠广场周遭的火把之光,也能彰显出远胜他人的风韵气度。

单看外表的话,钟乘毫无疑问是大齐朝堂上首屈一指的美男子,人到中年依旧清癯,而且增添了几分沉稳厚重。

厉天润若有所指地说道:“其实住得远近和来得早晚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位尚书大人与你不同,他更加注重官员的仪容和风姿。”

钟乘来到二人面前,向厉天润行礼问好,与陆沉点头示意,随即迈着四方步不疾不徐地走到薛南亭身后站定。

便在这时,广场那边又传来一片骚动。

左相驾到。

李道彦的衰老肉眼可见,先帝的离去对于这位老相爷的打击渐渐显露出来,六十五岁的高龄亦是朝中最年长的官员。

故而有一位中年官员搀扶着他前行,便是李道彦的长子,礼部左侍郎李适之。

这一幕父慈子孝的场面自然让很多官员动容,他们毕恭毕敬地让出一条路,站在两旁对李道彦行礼请安。

厉天润低声问道:“你如何看待这位李侍郎?”

陆沉想了想说道:“他素来不显山不露水,在李相的庇佑下走到这个位置不难,但是能维持那么好的官声很不容易,尤其是绝大多数官员并不认为李适之的官位来自李相的提携,能做到这一点尤其不简单。”

厉天润感慨道:“李适之确非池中物。”

两人没有继续聊下去,因为李道彦已经在李适之的搀扶下走到近前。

“拜见李相。”

厉天润当即行礼,面前这位老人值得他如此郑重对待。

李道彦温言道:“郡公何必多礼?”

厉天润笑而不答,他相信对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李道彦自然明白,随即话锋一转,带着几分沧桑之意:“十年未见,郡公也老了。”

厉天润洒脱地说道:“生老病死乃是人间常理,厉某早已看淡。今日见到老相爷身子骨依旧硬朗,足以称为国朝之幸。”

李道彦笑着摇摇头道:“将死之人罢了。”

宫门缓缓推开的声音传入众人耳中,李道彦便停下叙旧,分开时那苍老的目光在陆沉脸上稍作停留,旋即转身向宫门走去。

从始至终,李适之一言不发,恭敬沉默。

约莫一炷香过后,随着大乐奏响,大齐新君出现在端诚殿内,坐上那张象征至尊的龙椅,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群臣山呼万岁。

气氛庄严肃穆。

李宗本挺直腰杆,身躯板正,双手在袖中攥紧成拳,极力克制着心中的激动。

回首当年,整個朝堂之上有多少人看好他能走到今日这一步?

老大有嫡长子的身份,老三有许皇后毫不掩饰的偏爱,而他除了一个皇子的身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他的生母柳淑妃性情恬淡不争不抢,即便先帝的后宫规模不大,她也从未想过与旁人争宠,虽然因此有了一个极好的名声,但是对李宗本无法起到任何助力,相反为了维持母亲的大气姿态,他必须要时刻谨记本分。

从十二三岁开始,他就知道自己没有可能成为储君,除非朝中发生极大的变故。

他只能按捺住心底那抹热切,尽力扮演着一个本分、耐心、守拙的皇子。

没人知道去年那个夏日,他邀请陆沉参加墨苑文会得到先帝允准时,他心里那股沸腾汹涌的狂喜。

或许在旁人看来,他是想拉拢陆沉这位边军新贵,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自己努力近十年之后得到的回报,代表着父皇心里的偏向有所变化。

但那只是一个开始。

储君之争凶险异常,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好在他的对手接连犯错,大皇子因为无法忍受那种煎熬变得外宽内忌,逐渐失去了先帝的青睐,最后则被卷入京城叛乱英年早逝。

三皇子则因为庆丰街刺杀案彻底失去争夺储君之位的希望,于是他李宗本成为唯一的答案。

这世上有很多聪明人,李宗本并不认为自己称得上最聪明,但他笃定自己是最懂得忍耐和因势利导的那个人。

听着耳畔不断传来的山呼声,李宗本面色淡然地环视群臣,在文官班列某个位置稍作停留。

似乎感受到新君的注视,那位官员稍稍抬头。

李宗本移开视线,仿若刚才只是他不经意间的停留。

大殿内安静下来。

李宗本有些贪恋地望着百官伏首的场景,随即清了清嗓子。

“众位卿家,平身。”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