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556章 554【朝天阙】(一)

九锡 第556章 554【朝天阙】(一)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556章 554【朝天阙】(一)

第556章 554【朝天阙】(一)

景朝,大都。

“常山郡王奉圣意领兵南下雍丘,预判南齐萧望之将会率淮州军西进抄截,故而在燕国鹿吴山一带,以忠义军骑兵、效节军、牢城军、防城军设伏。三月初九,萧望之果然率四万淮州军进入伏击圈,随即退守鹿吴山下。彼时常山郡王已经率部攻破雍丘北城,敌军援兵涌向雍丘,南齐淮州军孤军深入,已至绝境。”

上书房内,主奏司提领田珏像往常一样面色木讷,语调平缓地陈述着南方的战局。

数位重臣安静地听着。

除了尚书令赵思文这位唯一的文臣,余下几位都是位高权重的景廉贵族武勋,以北院元帅撒改为首。

御案之后,景帝的视线停留在那份来自南方的密折上,目光深邃且沉静。

田珏继续说道:“南齐陆沉率靖州东线援兵至淅川一带,此举实为假象,他亲领两万余精锐骑步北上驰援鹿吴山。此战我军落败,效节军两万人全军覆没,蒲察等将领率败兵一路退往雍丘方向,南齐大军紧随其后穷追不舍。”

众人震惊。

这样一场大败来得太过突然,尤其是效节军两万人被歼灭,带给他们的冲击极其严重,可谓人人肃然。

此番景朝三十万大军南下,包括南院元帅庆聿恭所领之夏山军和防城军,夹谷氏善阳所领之定白军,后续天子又派出忠义军、长胜军、效节军、牢城军合计六万兵马,可谓兵强马壮势在必得。

前期景军的进展很顺利,压制住南齐靖州军,并且在庆聿恭的亲自指挥下,顺利夺回定州北部。

转折点在于南齐厉天润出人意料地攻占雍丘,景帝一道圣旨颁下,庆聿恭只能亲率主力南下,由此双方进入短兵相接的状态。

田珏又将鹿吴山之战的细节讲了一遍,听得几位重臣无不眉头紧锁。

撒改面色沉郁,他本来想借这个机会攻讦庆聿恭,听完田珏的叙述之后立刻醒悟过来,鹿吴山之战还真怪不到庆聿恭头上。

天子让庆聿恭夺回雍丘,他没有抗命并且做了周全的准备。

他对齐军的动向判断很准确,忠义军等部也确实在鹿吴山下困住萧望之率领的淮州军,哪怕最后陆沉率领的援兵打乱了景军的计划,并不代表景军就没有一战之力。

细究当时战场的情况,景军总兵力有六万余人,齐军淮州军加上援兵也是六万多人,双方并不存在绝对的差距。

景军落败的根源在于主将的错误判断,先期轻敌的忠义骑兵主将蒲察,关键时刻踏进萧望之所设陷阱的效节军主将撒合烈,这两人和庆聿恭没有直接关联,他们都是景帝亲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将领。

说到底,景帝派出去的几位大将并非南齐萧望之和陆沉的对手。

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撒改不禁抬头看向御案后的天子。

景帝依旧面无表情,让下方的臣子无法辨明他的心情。

一片寂然之中,他将面前那份密折合上,缓缓道:“这是庆聿恭的飞书急报,我朝大军在雍丘城外困住南齐京军,厉天润率部弃城而出,将那支京军救了出去,然后一路往南撤退。庆聿恭命人追击十余里,此战共斩获敌军首级四千有余,同时夺回了雍丘城。”

几位重臣的表情稍稍松缓。

鹿吴山下折损效节军两万步卒,雍丘城外斩首敌军四千余,两相比较之下景军显然吃了大亏。

但是战场局势不能单纯以伤亡来论,雍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庆聿恭能够拿回这个战略要冲,不负天子对他的期许。

撒改悄然垂首,暗自庆幸。

还好他这段时间听取几位谋士的建议,不再像之前那样动辄攻讦庆聿恭,此番鹿吴山大败明显不是庆聿恭的责任,相反他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夺回雍丘是大功一件。

如果这次他又着急忙慌地跳出来,多半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上书房内凝重的气氛有所缓解。

景帝淡然的目光扫过撒改,继而道:“关于接下来的战局,尔等有何建言?”

无论是何种性情,能够进入这间上书房的重臣都非平庸之辈。

哪怕是往常在朝堂上略显急躁的撒改,实则也精于权术,否则他怎能在辉罗氏一众贵族之中脱颖而出,上位北院元帅成为景帝用来制衡庆聿恭的权贵?

如今南方战局渐趋明朗,景军打下定州北部,又夺回了重镇雍丘,虽然在鹿吴山下败了一场,但也算是有所收获,至少能为将来做好准备。

虽说此战景军的表现谈不上势如破竹,甚至要远远低于这些重臣的期待,但如今他们已经清楚战事的细节,知道南齐可谓倾尽全力。

齐帝命在垂危依然以身为饵,厉天润、萧望之和陆沉这三人同时出现在战场上,南齐边军精锐悉数投入,再加上后方朝廷万众一心的支持,如此也只是和景军有来有回而已。

大景九军,派去南方战场的都不到一半。

尚书令赵思文轻咳一声,沉稳地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齐军战力不弱,厉天润等人亦为良将,我朝大军虽不惧敌人,却也不妨稍作休整,总结一下此战的得失再做打算。如今我军已经占据南齐定州北部,将来随时可以大举南下,燕国沫阳路这边随着雍丘重新为我朝掌控,河洛地区亦不存在危险。”

这個建言虽然略微不符合景军这几十年来的强势表现,也算老成持重的考量。

赵思文能够以齐人后代的身份做到大景首席文臣,自然不是只知溜须拍马之辈。

旁边的几位景廉贵族依旧保持沉默。

景帝平淡的目光扫过他们,悠悠道:“赵卿家的想法倒是与常山郡王不谋而合。他在这封急报中向朕请示,如今雍丘已经夺回,但是南齐厉天润、萧望之和陆沉等人领兵在雍丘外围虎视眈眈,是否就此收兵罢战固守各线。”

赵思文神情微变。

不谋而合这四个字,听来委实不太安心。

然而他又不能立刻改弦更张,好歹是文臣班首的尚书令,那样太过轻贱自身。

景帝并未深谈这个话题,转而看向那几位景廉贵族问道:“尔等有何看法?”

撒改感觉到天子的视线落在自己脸上,想了想说道:“陛下,臣觉着我军又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如果能在雍丘一带击溃南齐边军主力,岂不是可以直接肃清南齐在衡江以北的地盘?”

旁边那几人对这个建议毫不意外。

从多年前开始,撒改便坚定不移地站在庆聿恭的对立面,因此哪怕他在平赵之战中表现平平,哪怕他前不久在沙州铩羽而归,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在大景朝堂上的地位。

撒改显然很清楚个中缘由。

当天子将赵思文丢在一旁,转而问起他们的意见,他便知道天子不希望战事就此潦草结束。

果不其然,景帝微微颔首道:“你说的没错,不战而退终究不妥,朕相信常山郡王纵然面对南齐诸多名将联手,亦有扬我军威的底气和能力。”

众臣齐呼道:“陛下圣明。”

景帝随即看向略显忐忑的赵思文,不容置疑地说道:“代朕拟旨,嘉赏前线将士,令庆聿恭再接再厉,一战底定江北大局。”

赵思文心中浮现一抹不安,但是面对御宇十四载、天威愈发难测的天子,他只能垂首应道:“臣遵旨。”

朝议结束,众臣行礼告退,唯有田珏留了下来。

景帝起身向外走去,他便亦步亦趋地跟着。

君臣二人来到皇宫东南面的玉清池畔,田珏望着天子伟岸的背影,表情略显凝重。

景帝似乎知道这位孤臣的心思,平静地问道:“你认为朕不该继续逼迫庆聿恭?”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

田珏思忖片刻,缓缓道:“陛下,鹿吴山之战虽是常山郡王有意为之,但他行事并无可指摘之处。”

“这是自然,朕从不怀疑这位大景军神的手腕。”

景帝的语气很淡然,似乎没有因为效节军两万步卒葬身沙场而愤怒,他望着春风吹拂下渐起波澜的池水,又道:“你不懂他。此战虽然攻占定州北部又拿回雍丘,于我朝而言依旧是小胜当输。庆聿恭此战并未尽全力,因为他自认为揣摩到朕的想法,故而萌生后退之意。”

田珏不解地问道:“既然他有意后退,陛下何不成全?”

景帝微微一笑,双眼微微眯了起来:“他就算后退,也不会交出夏山军的大权。”

田珏心中一震。

景帝负手而立,肃然道:“朕这是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堂堂大景军神,就算要退也得退得漂漂亮亮。”

“臣明白了。”

田珏躬身应下。

这一刻他已经懂得天子的心意,也知道自己和主奏司该做些什么。

景帝摆摆手,田珏悄然退下。

明媚的春光中,景帝望着池中无忧无虑游弋的锦鲤,唇边浮现一抹自嘲的弧度,轻声自语道:“人活于世,谁能随心所欲?”

“朕不能,你亦是如此。”

“入了这棋局,便是过河卒,怎能回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