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539章 537【大风起兮云飞扬】(八)

九锡 第539章 537【大风起兮云飞扬】(八)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539章 537【大风起兮云飞扬】(八)

第539章 537【大风起兮云飞扬】(八)

从军容风貌来看,将要穿过雷泽平原的淮州三军以及都督府亲卫营显得很不错。

积善屯防守战打得确实很艰苦,但是萧望之在后半段就有意轮转镇北三军,一方面让定州各军适应景军进攻的强度,另一方面主要是让麾下几支精锐得到休整,否则很难完成后续的作战任务。

所以灭骨地和奚烈的感觉没有错,齐军后面的防守力度有所下降,这不是萧望之故意示弱,而是他们最直观且正确的感受。

前方出现两条道路。

其一是西北方向,数十里外便是北燕境内的藤县,经过藤县之后便能沿着官道一路冲向河洛。

其二是西南方向,穿过北燕京畿地区和沫阳路的接壤地带,一路斜插至雍丘城北方,也就是庆聿恭所率景军主力的身后。

这显然不需要迟疑和犹豫。

裴邃、康延孝和萧闳等人早已清楚自己的使命。

但就在这时,一道军令传来,淮州军在平原小镇陈官附近停了下来。

众将来到中军,便见萧望之站在道旁,双手摊开握着一张简易的地图。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很需要勇气和魄力的决策。

无视行进路线上的北燕城池,无视对方少量兵力的袭扰,一鼓作气斜插过去。

在淮州军还没有从积善屯防线撤下来之前,萧望之便已经告知众将具体安排,一旦离开雷泽平原进入北燕境内,淮州军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线穿插行进。

这样的挺进当然无法避免引起敌军斥候的注意,没有人会认为己方能够大摇大摆、无人察觉地摸到景军主力的后方。就算景军目前的重心放在雍丘城和积善屯防线这两处,庆聿恭也不会忽略其他地方的动静,这是一名主帅最基本的素养。

因此淮州军只求一个快字。

庆聿恭不会上同样的当,虽然他在东西两线摆开战场,却不会忽视对河洛城的保护,再者淮州军也没有强攻破城的准备。

他们不怕被对方发现,顶多就是遇到少量兵马袭扰,淮州军拥有足够的自信无视这些麻烦。

大齐天子派京军北上支援靖州,景国皇帝当然也能派兵南下,毕竟景廉九军目前只动用了三分之一。

西北方向一直通往河洛。

萧望之收回目光,淡然道:“我军进入伪燕沫阳路境内之后,肯定会受到景军的围堵。”

庆聿恭麾下兵马不少,但如今他要维持沫阳路和定州两线的压迫态势,还要集结重兵围攻雍丘和防守河洛,其他地方只能以少量兵力驻守城池,这也是众将都支持萧望之西进之策的缘由。

战事进行到如今,两边对彼此的兵力已经有了一個大概的估计。

难道大都督突然要改变想法,不去抄截庆聿恭的后路,反而要像当初陆沉那样直取河洛?

众人很快就否定这个猜想。

“大都督。”

以萧望之的领兵之能,当然不可能事到临头才决定行军路线。

泰兴军都指挥使康延孝微微一怔,斟酌道:“大都督,景军应该没有这么多兵力。”

此刻萧望之望着地图,视线停留在西北区域,这让裴邃等人有些不解。

康延孝登时语塞。

众将齐声行礼,同时心里略感奇怪。

这样一来即便庆聿恭收到消息往北撤退,淮州军依然可以挡住他们的去路,等到那个时候,其他几路军队就能包抄过来。

萧望之转头看着他,道:“庆聿恭可以奏请景国皇帝派援兵。”

“如果景军有意围堵,我军便暂时撤到此处。”

萧望之抬手指向地图上的一个点。

众将连忙看去,裴邃沉吟道:“鹿吴山?”

萧望之点了点头。

至于为何是鹿吴山,萧望之没有解释,众将在稍稍思考之后也都明白过来。

如果庆聿恭确实提前算到萧望之会领兵突袭身后,并且景军有余力对淮州军进行围堵截杀,那么地点的选择不算难猜。

首先这个地点不能离定州边境太近,因为淮州军有足够的余地撤回去,并且可以及时得到接应,所以景军必须要放淮州军深入沫阳路境内。倘若景军只是想防止淮州军包抄,他们完全可以在西南面布置一支兵马虚张声势,足以让淮州军谨慎对待。

其次不能离雍丘太近,一旦景军没有完成阻截,让淮州军顺利突破到主力身后,那时极有可能造成混乱的局面,这显然不是庆聿恭想要看到的场景。

抛开起点和终点,最合适的围堵之地显然就是在这段路程的中部,也就是沫阳路高邑城和赞县之间那片地势开阔平坦的区域。

那里唯一可以据守的地方只有东北边的鹿吴山。

万一遇到景军大部的围堵,淮州军只能背山而守。

萧望之环视众人道:“都明白了?”

裴邃和康延孝等人纷纷点头,萧闳却微露迟疑。

身为萧望之的次子,萧闳在军中的升迁不算快也不算慢,虽然比不得陆沉那样前无古人的怪物,但也属于一个正常的进度。其实要不是萧望之有意压了压,萧闳晋升为一军主将的速度会更快。

如今他作为广陵军都指挥使,自然有资格在这种军务上发表看法。

萧望之平静地说道:“有话便说。”

萧闳谨慎地说道:“大都督,既然敌军有可能设伏,我军是否需要更小心一些?”

“常理而言自然如此,但是这对我军来说是一个重创庆聿恭麾下主力的机会,值得为此冒险。”

萧望之的解释简略且从容,继而道:“方才所议内容,可在行军途中告知你们麾下的将官,另外调整一下各军方位。泰兴军居前,广陵军居左,镇北军居右。”

“末将领命!”

三位都指挥使齐军应下。

淮州军在陈官镇做了最后一次休整,然后四万精锐携带一定的粮草补给,以决然之势西进!

山川连绵,壮丽如画。

这支大军一路无视景燕两方的游骑斥候,亦不在意路途上经过的城池内的敌军会抄截自己的退路,他们眼中仿佛只有雍丘城。

每日行军八十余里,这个速度显然超过了景军斥候的预计,沿路北燕几座城池城门紧闭,唯恐这支齐军的目标是自己,但是淮州军连看都不看一眼,他们就像一股洪流般径直向西。

其实在这个时代,不熟悉兵事的人会有一个错觉,那就是骑兵的长途奔袭能力远胜步卒。

实际上论长途行军能力,步卒要胜过骑兵,后者强在较短距离的高机动性。

原因很简单,马匹的耐力比不过人类,骑兵如果不顾马匹脚力强行长途奔袭,速度确实要胜过步卒,但是这样行进的骑兵在到达目的地后就不会具备继续作战的能力。

无数急报飞往雍丘和河洛城,而淮州军已经深入沫阳路境内。

他们完全没有掩饰自己的目的地,稍有见识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支精锐步卒冲着雍丘而去。

四天后,淮州军被迫停下脚步。

一支景军骑兵挡在他们的前方。

大旗之上,书写着“忠义”二字。

大景皇帝麾下的忠义骑兵。

萧望之没有丝毫犹豫,镇北军拖后掩护,大军迅疾向北方移动。

忠义军统兵大将蒲察并未直接发起进攻,虽然他麾下兵力足有一万,但是他仍然眼睁睁地看着淮州军退向鹿吴山一带。

他只是率领忠义骑兵,如同紧盯着猎物的野兽一般,跟在淮州军后方,保持二三里地的距离,显得极其谨慎。

鹿吴山下,淮州军已然背山而立。

山上有活水,手中有粮草,军心依然稳定,只是士卒们难免有些失落。

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使命,原本以为会完成一场载入兵书的长途奔袭,解救雍丘之危,同时对景军主力造成重创,然而一支景军骑兵的出现就让这个宏大的愿望变成泡影。

早已得到知会的将官们安抚着士卒,几位主将则跟在萧望之身后,观察着阴魂不散的景军骑兵。

次日一早,局势陡然大变。

一路上畅通无阻的淮州军猛地发现,仅仅一夜过去,他们竟然陷入不知多少景军的包围之中。

西南方,景军忠义骑兵的大旗迎风招展。

西北面,打着景军效节军旗号的步卒出现。

东北方向,一支隐藏旗号的景军步卒彻底堵住淮州军的退路。

东南方向,又有两支景军出现。

这两支景军的领兵大将带着亲兵堂而皇之地相聚在一起。

两人见礼之后,不约而同地转身望着远处鹿吴山下的淮州军营地。

“萧望之就在那里?”

术不列神色沉静,语调中带着几分隐忍的杀气。

陀满乌鲁点了点头,道:“这位淮州大都督肯定想不到,他的一切举动都在王爷的预料之中。”

石泉城外那场败仗,让陀满乌鲁心中积郁了太多的愤懑,他本以为会受到庆聿恭的治罪,亦或者是再度南下将功赎罪,却没想到等来的只是一道让他龟缩新昌城的军令。

陀满乌鲁不敢违抗,只是那股愤怒无法宣泄,直到没多久又有一道命令传来。

他知道不光自己收到了类似的命令,所以淮州军这一路突袭挺进才如此顺利。

这是一个敞开的口袋,就等着淮州军一头扎进来。

如今自然是收网之时。

想到这里,陀满乌鲁咧嘴一笑,满面狰狞之色:“萧望之死定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