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219章 217【巾帼】

九锡 第219章 217【巾帼】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219章 217【巾帼】

第219章 217【巾帼】

北燕,河洛城。

随着宝台山的草莽匪患摇身一变成为官府接纳的民团,这件事仿若就此风平浪静,朝野上下却氤氲着一种古怪的氛围。

在去年之前,北燕对南齐一直具备战略上的优势,南齐淮州和靖州军只能坚守防线,无法逾越雷池一步。

然而当景朝撤回大军,将重心转移到西边的赵国,只在河洛城留下数万兵力掌控局面之后,燕军的真实实力便逐渐暴露,惨败接踵而来。

去年春天的淮州攻势,北燕东阳路损兵折将,后续更是被齐军戏耍于股掌之间,丢掉沫阳路近半疆土,陈景堂、张君嗣和陈孝宽等将帅接连被贬。

到如今,两万余官军竟然连一群山贼都拿不下来,被迫要和对方媾和,虽说朝廷打着招安的名义,明眼人却知道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王承点点头,问道:“那你是准备出手了?”

至于这两年的惨败中景军亦有参与,这种事却被街头巷尾传播谣言的闲散汉子刻意忽略。

王承定定地看着他,叹道:“其实这才是你想改弦更张的真正原因?”

“走一步看一步便是。”王安眼中泛起一抹疲惫之色,缓慢地说道:“锦上添花人人可为,雪中送炭才有分量。”

王氏大宅,兰雪堂内清香袅袅,虽是十月中旬,此间依然温暖如春。

这个人选必须是在王家的核心圈子之内,同时又得具备相当出色的能力,还需要得到南边那些人尤其是陆沉的信任。

虽说若无意外的话,那个名叫陆沉的南齐武勋将成为他的女婿,而且他此前已经打探过此人的生平,王承仍然不觉得对方有这么大的权力,可以直接决断如此重要的事情。

王安起身为他添茶,这座厅里除了他们兄弟二人,便只有坐在下首安静听着的王初珑,丫鬟仆人尽皆被屏退,外面还有族中心腹高手把守,不会泄露只言片语。

王安应道:“对于萧望之和厉天润来说,北伐第一战至关重要。既然陆沉已经亮明态度,想来这也是萧望之的看法,那我们便助其一臂之力。东阳路卡在淮州军北上的必经之道上,只有帮助他们攻取东阳路,将来我们才有坐下来谈的资格。”

“我自然不会同他计较这些。”

谁成想萧望之没有任何表示,反倒是王骏送来的密信仿佛一盆冰水浇在他头上。

等景朝完成对赵国的吞并,他们便可腾出手收拾南边。

在王承乃至这座河洛城里大部分权贵看来,南齐绝对无法抗衡景朝,河洛城也许很快就会换一个真正的主人,届时王家继续做景朝的座上宾有何不可?

燕军不是南齐边军的对手,这一点在去年便得到证明,但是景朝主力一直没有出手,这同样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城中权贵并不知道七星军的底细,也不清楚大山里的地形纵横交错极其复杂,在他们眼中那只是山匪蟊贼而已,结果官军近乎溃败,可见是一群扶不上墙的烂泥。

王安微微一笑,缓缓道:“这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不过这样也有好处,他的能力越强,便说明我们这一步走下去成功的可能越大。若是那种沉不住气或者见猎心喜的性子,将来必定会坏事。”

王承颔首道:“所以你认为他的想法不切实际?”

“赵国在十四年前便被景军吓破了胆子,撑到如今不过是景帝故意留着而已。”

王安自嘲一笑,道:“翟林王氏传承数百年,可以一时忍辱负重委身于敌,却不能死心塌地去做异族的狗,不然将来青史之上,史家会如何落笔?愚弟既然从先父手中接过这等家业,当年为了保全阖族不得不低头,如今总得抓住最后的机会。”

王安位高权重,王承乃是文坛大家,两人在北地皆有很高的名望,何曾被人这样指着鼻子教训?

王安稍稍思忖,不疾不徐地说道:“主要有三点缘由。其一,南齐比我想象得更加坚韧,李端在那般被动的局面下居然能够稳住边军的实力,还能推动江北四军的增设,从这看来大有可为。南齐边军的实力也比我的推断更强,萧望之和厉天润这对名帅自不必提,像陆沉这样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也算得上名将种子。”

更何况对方还只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

王承闻言便陷入沉思之中。

坐在他对面的亲兄长王承皱眉道:“这是陆沉的想法?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是萧望之在故意拿捏我们,陆沉不过是个幌子。”

“另外一件事。”王安眉头微拧,沉声道:“这一步走下去便不能回头,我们王家需要派一人南下,负责居中联络,同时还可以临机决断。将来若是事事都要依靠往来传递消息,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可能贻误大事。”

“是的。”

王承对此颇为认可,不过他心里藏着一个憋了很久的疑问,此刻便顺势问道:“其实我不是很理解,你为何要走出这一步?”

“看来我还是小觑了那个陆沉。”

当然,乱世之中总不会缺少先走一步的人。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故而王安决意转向让王承始终看不明白。

或许是对陆沉太忠心的缘故,王骏在转述的时候没有做任何润色,将陆沉的原话一字不差地送到北边。

王承笑着打个哈哈,状若无意地看了王初珑一眼,见她面色依旧恬静,这才放下心来。

他竖起四根手指,继续说道:“十多年里,景廉族增加了四十多万户。这看起来很不错,但是仍然无法撑起景帝的野心。我这些年旁观景朝行事,大致摸清楚景帝的想法,他准备先取赵国再取代国,然后大军三路南下,将咱们燕朝的江北之地收入囊中。再之后,便是西取沙州七部,东进淮州一地,最后解决南齐一统天下。”

便在兄弟二人思考时,一道温婉的声音在旁边响了起来。

王安一语道破真相,旋即感慨道:“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三个原因,景朝皇帝的野心太大了。当年攻陷河洛城后,对于景朝而言最好的选择便是占据江北大地,但景帝不止想要这么多的领土。他扶持咱们这个小朝廷,又默许赵国苟延残喘,无非是想让景廉族人抓紧时间生儿育女,做好一统天下的准备。”

“可我始终觉得,南齐未必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算是吧。”

王安心里确实有些郁闷,不过他历来擅于隐藏自己的情绪,闻言便笑道:“年轻人血气方刚,不足为奇,兄长何必介怀?”

如果景军还在,又怎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或许在南齐官民看来,这样的想法过于荒唐,然而在有心人的鼓动之下,此说在河洛城内大行其道。

王安继续说道:“其二,景朝这些年推行暗中同化之道,的确有很多踏入官场和军队的年轻人对景朝心生向往,可是从民间的反应来看,北地百姓纵然对齐国没有好感,可同样不喜景朝。另外一点,难道兄长你没有发现,如今景军的实力下降得有些多,不复十五年前的天下无敌?”

王承并没有询问如何做,翟林王氏虽然不具备和朝廷公然叫板的能力,在一个小小的东阳路落子却也不难。

王安端起茶盏浅浅饮了一口,又稍稍调整坐姿,缓缓道:“摊子铺得太大,景朝内部肯定会出问题。这次他们吞并赵国易如反掌,接下来攻略西北的代国必然会碰上一颗硬钉子。对于一直走在扩张路上的景廉族而言,持续不断的胜利自然可以维持他们广袤的疆域,可若是在某个环节被卡住,这个庞大而又脆弱的帝国极有可能会分崩离析。”

然而先走一步不代表一定能成功,他本以为那张东阳路的地形图送过去后,肯定会被萧望之视若珍宝,王陆两家联姻之举顺利成行,并且王家能得到很多的好处,继而与南边达成更多合作。

王安幽幽开口,面上泛起一抹复杂的笑容。

王骏终究是偏支子弟,而且远迁多年和王家本宗早已断了关联,对北地的事情并不了解,王安也很难真的信任这个被陆沉收入麾下的晚辈。

仿佛只要投入北边景朝的怀抱,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如斯暗流汹涌之中,有人为景朝皇帝鼓瑟吹笙,有人游移不定暗中观望,也有人空有一腔抱负却只能徒唤奈何。

王承轻捻短须,喟然道:“虽说南齐边军日益强大,可是你我皆知,南齐朝堂的情况比这河洛城里好不到哪里去。”

这句话让王安神情一黯,语调略显萧索:“兄长,我们不过是借势而为,终究没有那个魄力弄潮而上。如今只能谋求他人的接纳,当年也是因为顾虑到家族的兴衰才投靠景朝。世人都说高门大族富贵至极,他们却不知这高高的院墙里面,早已是腐朽不堪的味道。”

官军战力低下、朝廷官员昏庸、乃至天子醉生梦死不理朝政,类似的传闻甚嚣尘上。

他自然属于先走一步的那个人,陆沉还在宝台山里练兵的时候,他便准备向南齐释放善意,做好了及时转向的准备。

坐在下首的王初珑微微抬头,目光中显露几分好奇之色。

王承轻叹道:“他年纪轻轻却这般难缠,可不是好相与的人物啊。”

王承微微皱眉道:“可是从北边的战事来看,景军的攻势几近于摧枯拉朽,赵国根本没有一战之力。最多只要半年的时间,景军便可平定赵国全境。”

王承信服地点点头。

王承悠悠一叹,感慨道:“听伱这般分析,我才知道盛极必衰四字并非虚言,难得的是你能看透个中关节。”

“叔父,爹爹,让我去吧。”

王初珑缓缓起身,面容恬静,语调轻柔却又坚定。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