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142章 141【风雨起苍黄】

九锡 第142章 141【风雨起苍黄】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142章 141【风雨起苍黄】

第142章 141【风雨起苍黄】

在天子思考之时,两位满头大汗的太医起身来到近前,禀道:“启奏陛下,陆都尉所受内伤较为严重,万幸他自幼打下极为牢固的根基,因此并无性命之忧。微臣用丹药护住陆都尉的心脉,又帮他推宫过血,暂时稳定住他的伤势。”

李端看了一眼门板上双眼紧闭的陆沉,微微颔首问道:“他何时可以醒来?”

太医道:“回陛下,大概需两三日。”

李端便道:“接下来这段时间你们留在陆宅,务必要将陆沉治好,不得有任何闪失,记下了么?”

太医连忙躬身道:“微臣遵旨。”

这时厉冰雪忽然迈步走来,行礼道:“陛下,臣想将陆都尉接到府上养伤。陆宅恐怕早已成为伪燕细作的眼中钉,而且内外护卫不足,臣府上不会有这方面的隐患,恳请陛下允准。”

从他的表情上看不出任何异常,即便李道彦明确指出织经司内部可能存在问题,才导致陆沉的行踪被北燕细作完全掌握。

眼下听到薛南亭这番简洁却在理的分析,一些人的面色不禁略显难看。

众人齐声领受,厉冰雪的面色亦稍稍柔和。

他从未见过这位股肱之臣在朝堂上出现这般形容。

吏部尚书宁元福沉声说道:“敢问秦提举,织经司为何没有提前探查到伪燕细作的踪迹?”

李端见状终究还是多说了一句,这句话并非单独针对厉冰雪,而是对所有边军武将说道:“尔等放心,朕决计不会让陆沉的血白流。”

虽说屈丰华的案子没有牵扯到这位大司空,但是终究让他脸上无光,而且对工部的形象造成极为严重的打击。

群臣围攻织经司而漏过右相,自然是有意为之。

此人还是像当年那般难缠……

审查二字看似简单,实则很容易出现无法预料的变故,或者说朝堂上没有任何一个衙门经得起事无巨细的审查。只要用心总能查出很多问题,更何况像织经司这种泡在阴暗脏污中的特殊衙门。

似乎是感应到秦正看向自己的余光,文臣班首一位中年男人迈步站了出来。

龙椅之上,天子略显不解地望向秦正。

李道彦面无表情地旁观这一幕,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他想看到的局面,借助陆沉遇刺这桩案子将矛头指向织经司和右相,稍稍削弱天子手中的力量。

他没有因此失望或者动怒,也未迫不及待地顺着李道彦的话胡乱下旨,只对厉冰雪说道:“如此也好,朕会派禁卫在外面保护。你不必太过担心,陆沉肯定会安然无恙,宫中各种药材皆会供他使用。”

普通人面对这种压力或许会心态失衡,但秦正依旧面色如常,不慌不忙地说道:“诸位大人言之有理,织经司自当退出调查行列。”

像今日这般奇怪的表现极为罕见。

“谢陛下!”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右相薛南亭面朝天子,不疾不徐地说道:“启奏陛下,臣认为眼下真相未明,不能将矛头对准织经司,或许这就是伪燕细作想要达成的目的。在他们看来,刺杀陆沉一方面可以让边军将士与朝廷离心离德,另一方面可以挑动我朝内乱。”

如今秦正竟然公开在朝堂上否定薛南亭的建言,难道天子的两位臂膀出现了矛盾?

薛南亭扭头望去,从秦正面上看到一闪而过的恳切之色。

简而言之,秦正本不需要将姿态放得这么低,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做了,并且比其他人预想得更加彻底。

一片沉默之中,李端看向文臣当中的一人,缓缓道:“许爱卿。”

“臣代陆都尉谢过陛下恩典。”厉冰雪垂首应下。

在回宫的这段时间里,李端大致理清楚这件事的脉络,首先便是确认两名刺客的身份,然后做出针对性的报复,这样便可最大程度化解此事造成的影响。其次要查明刺杀案背后的隐秘,刺客究竟如何明确地掌握陆沉的行踪,是他们无意当中的发现,还是和内部势力有所勾结。

他和枢密使郭从义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意识到这里面藏着古怪,因此没有火上浇油,选择静观其变。

他先前那番话是想为织经司解围,不成想秦正却毫不领情。

这话有些不近人情。

工部尚书朱衡冷声道:“丁尚书所言极是。”

除去朝中文官集体对织经司这种特权衙门一以贯之的敌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要着落在屈丰华身上,这桩案子让群臣瞬间清醒过来,织经司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之前刻意收起了锋芒。

不到逼不得已的时候,宁元福等人不愿招惹这位刚直的右相。

面对天官直截了当的责难,秦正镇定地回道:“尚书大人,织经司在这件事上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官甘愿领受罪责。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要利用那个活着的刺客查明真相,即刺客究竟是如何得知陆沉的行踪,同时还可从这条线查下去,务必要将伪燕察事厅的细作一网打尽。”

在李道彦先前的推断中,不止织经司内部可能存在问题,右相府邸和陆沉身边人同样值得怀疑。

右相虽然再三表露出对天子的支持,但他只是公忠体国并无私念,而且他在文臣集团中同样有一批拥趸,不像织经司那般独立于朝堂之外。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在秦正做出这番表态后,宁元福等人便不好再行攻讦,总不能当朝逼着他辞官,尤其是眼下事情的真相尚未查明。

殿中一片肃然。

李端望着她冰冷的神情,知道这位靖州大都督的掌上明珠将方才李道彦的话悉数听进耳中,不可避免地对朝廷生出不太信任的想法。

他不太明白对方为何一定要让织经司成为众矢之的?

老者饱读诗书通晓史册,在煌煌青史上见过各种各样大权在握的人物,却极少见到像秦正这般明明是天子心腹、执掌着数千名密探、对朝野上下各种隐秘知之甚详、偏偏没有任何锋芒之意的古怪臣子。

及至来到文德殿,又有各部堂高官赶来,规模约等于平时的常朝。

天子近年来逐渐掌握权柄,主要依靠几方面的力量,其一是萧望之和厉天润这两位军中大帅的支持,其二是秦正统辖的织经司忠心耿耿,其三也是相较而言在朝中最重要的依靠,便是以右相薛南亭为首的一部分文官。

许佐镇定地说道:“臣领旨!”

然而秦正未免表现得太弱势了。

哪怕做最坏的打算,是织经司内部有人泄露陆沉的行踪,秦正也不能袖手旁观,将主动权完全交给朝中这些文臣。

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局势,秦正都能泰然自若。

随行护驾的禁卫分成两部,一些人护送着陆沉前往厉府,另外一部分人则簇拥着天子和诸位重臣返回皇宫。

他抬头望向天子,躬身行礼道:“启奏陛下,臣恳请朝廷调派官员进驻织经司审查。”

兵部尚书丁会立刻反驳道:“秦提举,眼下很难说是不是织经司内部出了问题,倘若继续由你们查这个案子,焉知不会出现更严重的状况?”

他微微一顿,坚决地说道:“故此,臣恳请陛下另派大臣调查此案,同时对织经司内部进行审查。”

顷刻之间,三位尚书同时指责织经司,这种状况在朝堂之上颇为罕见。

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又怎会放弃对织经司的攻讦。

君臣二人对视,秦正眼中的忧色让李端心中凛然。

奉天子之命,织经司提举秦正将今天发生的事情简略述说一遍,包括最后李道彦说的那些话,没有一字遗漏。

李端道:“由你领十六名监察御史审查织经司。”

从十二年前他登基为帝开始,秦正便始终如一地站在他身旁,没有过一日懈怠,也从来不曾委顿怯弱。他依靠织经司打探得来的消息,让李端不至于成为瞎子和聋子。

织经司不仅退出查案之列,还甘愿接受朝廷部衙的直接审查。

他竟然有了几分惧意……这是为何?

秦正微微垂首,仿若不经意间朝旁边看了一眼。

这种时候织经司岂能退避三舍。

这一刻李端忽然读懂了他的心思。

李端尚未开口,秦正却站出来说道:“薛相言重了。织经司作为朝廷衙门,既然有嫌疑自当接受朝廷的审查。下官方才仔细想过,织经司内部确实可能存在问题,毕竟此番边军武将入京是由织经司负责暗中保护,下面有不少人很清楚陆沉等将领的行踪。”

李道彦微微眯起老眼。

然而世间事便是如此,没有发生意外自可相安无事,一旦出现纰漏,旁人不会在意你有多少难处,只看伱是否做到完美无瑕。

当即便有重臣对其发难。

御史台左御史中丞许佐出班奏道:“臣在。”

朱衡心中未尝没有宣麻拜相之念,可当屈丰华被织经司坐实通敌叛国之罪后,他便知道自己此生再也没有希望。

这番对答让满朝重臣听得云里雾里,满心茫然不解。

永嘉城居民上百万,屋宇房舍延绵起伏,织经司的探子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对这座大城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即便所有大臣都知道京中必然有北燕的探子,可是在对方没有轻举妄动的情况下,想要从上百万人里找到他们无疑是大海捞针。

李端稍稍迟疑,沉声道:“陆沉遇袭一案,交由刑部和大理寺联合查办。”

群臣无人反对,尽皆俯首应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