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123章 122【千金买马骨】

九锡 第123章 122【千金买马骨】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123章 122【千金买马骨】

第123章 122【千金买马骨】

“臣是陛下的臣子,又非相府的门子。”

如果这句话出自朝堂老官之口,李端只会觉得令人作呕,但是眼前的年轻武将不会给他这种感觉,反而格外符合他的身份与展现出来的耿直性情。

他微笑提醒道:“在朕面前说说无妨,出了宫还是要谨慎一些。”

陆沉心中稍稍觉着意外。

他这句话不止是拍马屁,其实还有一层试探的用意。

几位长辈对这位天子的看法不尽相同。

李端面露赞许,继而转头望着陆沉说道:“厉天润没有看错人,你虽然还很年轻,看待问题的高度却不弱于朝中一部分大臣。”

临行前,他特地叮嘱过陆沉,不要过深地涉足朝堂的纷争,更不能成为别人手里的刀。

陆沉缓缓道:“江北大捷不是结束,伪燕和景朝不会就此罢手,这一点想必朝中的大人们都能看得明白。对于大齐而言,偏安一隅的想法难保长久的平安,将防线定在衡江两岸非常危险,想要确保衡江万无一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前推防线,让战场停留在江北之地。”

“你说的没错,光提北伐二字会极大加重一些人的压力,因为他们担心战事开启之后便无法停止,早晚会将所有人活活拖死。如果退而求其次,将沫阳路和东阳路定为明确的目标,相信可以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

如今天子想要推动北伐,必然要借助边军体系的力量来对抗保守派的主张,所以陆沉才会抛出那句话,只想看看皇帝会怎样做,是否会趁势将他和李云义的矛盾公开化。

“陆沉,如果朕让你进入禁军宿卫宫廷,常伴朕左右以备咨询,你可愿意?”

其实这样才对,一味喊打喊杀的莽夫没有太远大的前途,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借势的条件才配得上厉天润和萧望之对他的看重。

故此,李端悠悠道:“其一要占理,其二不能做得太过火。”

陆沉的想法并非战术层面上的细节,而是战略层面的判断,一如他在江北之战爆发前的谋划。

李端凝望着他的双眼,问道:“你想留在京城还是回边疆?”

李端立刻明白过来,这个年轻的武将是在向自己讨要一份免除后顾之忧的旨意。

但是这个时间必然很长。

李端认为让这些年轻的边军武将返回边疆,提拔他们的军职,然后顺势让陈澜钰和霍真这种功劳很大又足够成熟的大将进入京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是朝堂还是京军,内部的关系错综复杂犹如一潭浑水,几个年轻校尉和都尉丢进去很难掀起波澜。除非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而且李端一直给予关注和提拔,才有可能让他们逐步掌握京军的部分权力。

厉天润只同他聊过两次,但也算得上交浅言深,对于天子的信任和期许溢于言表,坚信登基已经十二年的皇帝可以解决边军将士的后顾之忧,顺利推动北伐的进行。

这个回答在李端的意料之中。

陆沉的腰杆挺得笔直,忠耿地说道:“陛下,臣不相信。”

他知道这些话有些越界,甚至是在当面质疑朝廷,但是想到萧望之、厉天润和边军无数热血男儿,他觉得自己应该借着这个宝贵的机会,尽量抒发胸中块垒。

李端站起身来,对旁边的太监说道:“将江北地图取来。”

李端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继续说下去。

他想了想,又问道:“方才你说在如今的条件下,北伐几无半点胜算,那么你认为最大的掣肘在于何处?”

闲话片刻之后,李端终于转入正题,温和地说道:“江北大捷鼓舞人心,朝廷必然要封赏有功之臣。伱这次为边军出谋划策,又亲冒矢石不惧生死,再加上先前在广陵城立下的那么多功劳,朕必然要重重嘉赏。”

李端望着这张年轻的面庞,心中的念头再度摇摆起来。

他并无恼怒之意,反而觉得很有趣也很新奇。

陆沉垂首自谦道:“陛下谬赞。”

这六个字掷地有声。

在今天的召见前,他也持有类似的想法,所以没有直接应允秦正的提议。

不成想会是这样的回答。

天家高高在上不假,但以锦麟李氏为首的江南世家却是李姓皇族维持统治的根基,两边处于合作又有斗争的复杂状态中。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只不过今日见到陆沉之后,李端的想法有所变化。

这句话让陆沉心里警铃大作,虽说眼前的皇帝瞧着确实不赖,但万一对方有做月老的爱好,一旦开口就有些麻烦了,毕竟天子金口玉言,于是连忙说道:“陛下,臣还年轻,暂时不想成家娶亲之事。”

陆沉毫不犹豫地说道:“臣想回边疆。”

“臣不敢妄议朝堂,但是从这些天的见闻来看,陛下面对的阻力有些多,很多人只是将体恤圣上挂在嘴边,心里仍旧打着小算盘。可是这江南广阔大地,真的是所有人都这样想?成百上千的权贵门阀,真的无一人想收复故土还于旧都?统率数十万精锐京军的将领们,真的都不想马踏天下建功立业?”

伴君如伴虎自然不假,但是直入中枢随君左右可谓极大的恩宠,只要陆沉能像今天这般保持敏锐的目光和澄澈的心境,一飞冲天平步青云并非幻想。

李端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说下去。”

“奴婢遵旨。”太监立刻领命而去。

他顿了一顿,朗声道:“确切来说,是伪燕的沫阳路和东阳路。旧都以北地形平整开阔,非常适合景朝骑兵机动。但是沫阳路和东阳路不同,这两地水网密布沟壑纵横,景朝骑兵虽不至于寸步难行,实力却要大打折扣。”

陆沉此前已经想过这个问题,沉稳地应道:“臣谢过陛下厚爱。”

萧望之则持保留的态度,他认为天子值得信任,但是后方的掣肘太多,北伐多半还是会陷于永无休止的扯皮和内耗之中。简而言之,他相信天子的人品,但是怀疑天子并不具备乾纲独断的能力。

李端目光微凝:“规划?”

萧望之在这件事上提得不多,反倒是厉天润在奏章中详细禀告过陆沉发挥的作用。

李端微微颔首。

先前李端询问的时候,陆沉的回答斩钉截铁,此刻却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臣谢过陛下的教导,不过——”

沉吟片刻之后,这位胸怀大志的皇帝终究还是给出一个常人难以拒绝的恩封。

哪怕这个人是皇帝。

陆沉当然不会有逆反心理,只是他想低调麻烦却找上门来,通过对宋云和李云义的套话,再加上他自己掌握的消息,已经能够大抵判断出京城的势力格局。

片刻过后,李端站在木架旁边,凝望着地图上的江北地形,对于陆沉的提议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李端沉肃地问道:“在你看来,朝廷第一步该如何做?”

至于父亲陆通,毫无疑问他对天家没有半点好感,若非阴差阳错陆沉走上台面,他绝对不会让陆沉南下永嘉,唯一的念想或者说责任就是帮萧望之打造一个稳固且富饶的淮州,算是成全当年杨大帅的遗愿。

陆沉稍稍迟疑,见李端仍然是面带微笑,便鼓起勇气问道:“陛下,臣确实不太懂京中的规矩和礼仪,倘若那位李三郎咽不下这口气,将来还是想找臣的麻烦,臣究竟能不能还手?”

陆沉对此心知肚明,不疾不徐地说道:“陛下,臣姑妄言之,北伐的最大掣肘并非是江南的广大门阀世族,而是朝廷对于这件事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李端忍俊不禁道:“你们真与这朝中的臣子不太一样。朕并非是偏帮李三郎,但李家在京城的根基很深,护院中的高手不计其数,若非无法忍受的地步,你最好还是忍一忍,免得吃了大亏。朕忽然想起,你如今尚未定亲?”

“是的,臣在淮州的时候也时常听过,朝廷说过不少次北伐收复故土。但是臣一直都不明白,朝廷究竟想做到哪一步,又会分成几步来施行。相信不止是臣,大齐境内绝大多数人都不太明白。这些年来,北伐二字逐渐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好像是我们应该做这件事,但是又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纵然想支持也无处着力,逐渐造成现在的局面。”

不同于先前的试探,这次他的问话带着非常明显的考校之意。

陆沉继续说道:“北伐是一个庞大又笼统的目标,如果将这个目标分割成几步计划,是否能取得更多人的支持?或许在大部分人看来,跟景朝厮杀到底是一个非常艰巨且困难的任务,远不如维持现状享受着承平岁月,反正边疆打的再苦也影响不到京中的风花雪月。”

哪怕天子只是要给边军将士树立一个表率,陆沉的前程也必然一片光明。

他微微低着头,平静地思考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